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探索

陶永胜1*,苏美琼2,李甲贵1,靳国杰1,李运奎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葡萄酒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生院,陕西 杨凌,712100)

摘 要 果酒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但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多学科交叉培养及其实践环节薄弱。为此,项目组总结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多年来的相关工作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以校外基地为依托的果酒产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培养模式,以期为以产业为依托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提供范式。

关键词 葡萄酒/果酒;培养模式;实践基地;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

我国高等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开启于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文件——《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高等院校在分析各自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律,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完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1]。2013年,为进一步落实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与改革的精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要求招生单位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模,人才培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中国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改革[2]。201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专硕研究生的实践能力[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是在“食品工程”专业下设置果酒产业需求的专项招生,而后在“生物与医药”专业下专项招生,进行多种措施改革,探索果酒产业专硕研究生的实践培养模式,全面提升葡萄酒、果酒产业需求的食品工程专硕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锻炼研究生的产业一线工作能力和实践水平,经过多年的实践努力,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可推广的“以基地为依托的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

1 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分析

水果产业是乡村发展中的重要经济产业,我国水果年产量世界第一,年产量约2亿t,但是水果加工率不足5%,远低于发达国家30%~50%的加工比例,绝大多数以鲜食销售,丰收时节果价低廉,已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果酒是水果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具有产地和品牌效应,可促进“田地水果—酒庄果酒—品牌文化—乡村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链条效应。但是,我国果酒产业人才匮乏,葡萄酒是果酒中最大的类型,照搬欧美生产技术和发展模式,其他果酒生产技术照搬葡萄酒酿造技术,或乡村酒曲土办法,致使市场上果酒产品质量普遍不高、同质化严重,且类型单一,缺乏品牌文化,围绕果酒产业的乡村旅游更是无从谈起。我国果酒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亟需高端应用型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的管理人才[4]

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文件(教技[2018]15号),高等院校,尤其是农业院校,需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大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产教融合[5]。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需求,农业大学需要加强果酒产业相关学科的交叉育人的体系建设,加快果酒产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服务于乡村振兴发展[6]。我国高等院校与果酒产业关联度最为密切的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我国率先建立“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的高等院校,1985年开始招生,1994年成立葡萄酒学院,创建并发展了以葡萄原料为基础、酿造工艺为核心、工程设备为手段、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4]。但在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我国高等院校一般对应设立的是“食品工程”专业。分析目前大多数高校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过程并评价其效果,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多学科交叉培养及其实践性欠缺是当下比较突出的问题[7-8]。由于沿袭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相关高校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全日制果酒产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实践培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培养体系;二是培养方案中仅增加了实践环节和相对应的学时数,指导教师偏重于理论教学,文献阅读分析的多,案例实践教学应用的少,实操性的锻炼更少;三是导师习惯上采用完成学术论文的指导方法,论文选题实际问题的针对性不强,从学术角度研究的多,学生技术开发、实践验证的少[9]

2 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

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果酒产业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需求,我校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创建产学研联动的创新实践基地,集中师资人才和产业资金,联合培养适应果酒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项目组总结了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命题,以产业基地为载体探索建立了果树种植、果酒酿造、市场经营、旅游文化以及数据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基地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发展循环,提出了我国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为以产业为依托的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范式。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架构
Fig.1 The main structure of high-end compoun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n fruit wine industry

2.1 基地建设

首先,专项研究生培养团队通过走访和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调查我国果酒产业人才需求情况,确定了实践基地发展与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其次,从果酒产业的人才需求和专业硕士生培养的目标出发,坚持创新,讲究实效,学校与企业、行业组织或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人才培养的基地,相关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硕研究生专业实践的管理体系,健全学生调研、开展实践教学、创新创业项目、学位论文等方面的培养机制。再次,学校聘请合作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实践教学导师,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通力合作的“双师型”团队,妥善解决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明确各方责权利。最后,驻点研究生在双导师带领下及时将前沿科技成果引入教学与科研实践,在具体的产品生产、企业管理和市场推广等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高级思维,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解决多样化的生产实际问题。

2.2 培养创新

研究生院先整合学校果酒产业相关学科教师及研究生管理队伍,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多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团队。而后,调查学校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实验实习场所及仪器设备,调配相关资源,保障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教学条件。培养团队开展工作,首先,深入学习教育部和学校相关文件,整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相关研究文献,会同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企业研讨果酒产业的技术困境和人才需求,准确把握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提出切实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人才素质指标,包括种植、加工、质控、管理、市场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然后,培养团队针对专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修订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及多学科交叉培养的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培养团队充分发挥果酒企业、行业组织基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建设实践教学课程、参与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产教有机融合、互惠共赢的协同培养模式。

2.3 考评机制

基地考核:针对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制订培养环节要求,建立驻点实习实践制度,制定实践锻炼的培养细则和考核要求,细化培养环节实施细则,建设能够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实践基地,定期开展自我评估,重点考核基地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即研究生培养的软硬件条件、研究生完成的技术方案、生产业绩等,及时总结基地培养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实践考核:依托果酒生产基地、行业部门管理基地或市场推广营销基地,开展研究生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同时鼓励驻点研究生带领学生团队依托基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创项目,围绕果酒生产管理、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果酒产品营销、果酒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制定实习、实践、创新创业活动、课题研究的考核细则,保证学分和成果的认定,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创新实践收获能力和素质的成就感。

3 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实践培养的效果分析

3.1 有效提升果酒专硕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果酒专硕研究生入学伊始,校内和校外导师就根据培养要求制定可行的实践培养计划,专业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研究生按期进入葡萄酒/果酒企业或行业基地开展实践,接受点对点的指导,以生产一线问题为目标,多渠道立项实践攻关,提升专业技术和专业素质,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果酒专项研究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生命科学”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优异,充分体现了培养质量。2016—2020年共有20个项目获奖,其中全国总决赛银奖、铜奖或一等奖6项,陕西省金奖、一等奖8项。依托实践基地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创新创业的同时,促进了产学研紧密合作,研究生参加支农、支教,了解农村、服务农民、献身农业,培养了专业素养,研究成果的推广,助力了西部多省区乡村的水果深加工,助推乡村振兴。

3.2 为果酒产业输送了大量高端复合型人才

“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中,企业和行业基地是研究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为研究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很多机会。入选研究生实践基地的企业均是中等以上规模或为地方的龙头企业,比如陕西丹凤葡萄酒有限公司、宁夏长城天赋葡萄酒有限公司、云南绿源果酒有限公司等,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技术先进,有利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技术精湛、求真务实的良好工作习惯;此外,企业基地的实践导师均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行业知识面宽,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双导师的指导有利于研究生学到更多行之有效的专业技能、用工技巧,实践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技术和管理实践锻炼,促进了毕业研究生在果酒行业的就业自信,近3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酒专硕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工作岗位涉及原料基地管理、酿造技术、市场营销、行业管理等,毕业生的工作性质与果酒行业的人才需求相关性在90%以上。葡萄酒、果酒行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对果酒专硕研究生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均给予了充分肯定。

3.3 人才培养单位的认可度得到了提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瞄准产业需求,整理校内资源,在行业建立实践基地,联合培养葡萄酒/果酒产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率先在国内食品工程专硕研究生的培养上提出实践培养模式,由于人才培养成效突出,行业对人才培养单位的认可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中国教育报》、《新华社》、《陕西日报》、《中国科学报》、《华商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报刊和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葡萄酒/果酒产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截至目前,已有93名果酒专项的食品工程专硕研究生毕业,很多已成长为企业副总级别技术骨干或行业领军人才,建功在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云南等我国葡萄酒/果酒产区,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劳动模范1人,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4人,地方科技人才8人,国家级品酒员30多人。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试验示范站,瞄准宁夏葡萄酒主产区的技术需求,加大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此外,内蒙乌海、河南民权、浙江青田等地方产业主管部门,山东南山集团、上海祈稷集团等大型企业也表示积极参与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为果酒产业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供场所和资源。

4 结束语

通过校企校地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葡萄酒/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逐渐清晰了路径和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果酒专硕研究生培养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一是经费投入时空差异较大,即基地、方向、年份之间有差异,不免形成研究生在选报方向和导师时的扎堆效应,难以形成研究生指导的有效匹配;二是随着专硕研究生的扩招,以交叉学科导师团队为基础的专项招生与传统学科团队的招生形成竞争,专项招生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上存在指标、经费和任务分配上的学科边界;三是学校和企业的性质有差异,加之双方导师在立场和问题上的看法存在偏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及素质指标有时难以统一量化,未能有效地发挥双方的优势,互补性尚未充分体现。

针对以上问题,现有“果酒产业高端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建设完善,增加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和研究产出的合力,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效率。现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增加产业专项培养团队的自主性,扩充教育与科研资源,灵活分配招生名额、经费、以及目标任务,提高产出;二是健全基地实践育人的考核制度,增加实践基地的育人指标考核权限,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校外基地和双导师合作关系;三是开展以基地为基础的研究生选题、创新创业、专业实践,以及本科生的科创立项等科技活动,促进招生匹配和研究生的迅速成长;四是出台政策文件,支持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入行业一线指导研究生的实践锻炼,针对行业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燕平, 郭源君, 李会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2(4):50-51.

[2] 曾昭海, 陈阜, 隋鹏, 等.校外实验站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新探索:以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4):455-458.

[3] 潘伟, 陈翱, 侯辉萍.进一步提高全日制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7(7):260-261.

[4] 李华, 李甲贵, 杨和财.改革开放30年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回顾[J].现代食品科技, 2009, 25(4):341-347.

[5] 赵秀玲. 乡村振兴下的人才发展战略构想[J].江汉论坛, 2018(4):10-14.

[6] 梁书瀚, 傅琳.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与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 2019(1):122-124.

[7] 刘娟. 北京高校产学研协同培养研究生机制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 37(4):110-115.

[8] 张敏, 王子元, 王振华, 等.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工程专业为例[J].现代食品, 2020(24):65-67.

[9] 陈丹宇, 严从根, 万林华.全程·融合·协同: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3):35-38.

Exploration o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mode of high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for fruit wine industry

TAO Yongsheng1*, SU Meiqiong2, LI Jiagui1, JIN Guojie1, LI Yunkui1

1(College of Enology, Northwest A&F Uni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2(Graduate School, Northwest A&F Uni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ABSTRACT Fruit wine industry is the special integrated deelopment industry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The deelopment of fruit wine industry has the problem of high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shortage, while the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training of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in master) were weak. Therefore, the project team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relatie work for many years in Northwest A&F Uniersity. The Practical Training Mode of fruit wine for master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on enterprise bases out campus was established, which may proide an example for the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master students based on certain industry.

Key words fruit wine; training mode; practical base; professional degree in master; graduate education

DOI:10.13995/j.cnki.11-1802/ts.031527

引用格式:陶永胜,苏美琼,李甲贵,等.果酒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探索[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2,48(19):335-338.TAO Yongsheng, SU Meiqiong, LI Jiagui, et al.Exploration o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mode of high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for fruit wine industry[J].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2022,48(19):335-338.

第一作者:博士,教授(通信作者,E-mail:taoyongsheng@nwsuaf.edu.cn)

基金项目:陕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YJSZG2020021)

收稿日期:2022-03-13,改回日期:202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