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上涨,由此引发的睡眠问题接踵而来,以改善睡眠为产品功效的保健食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1996—2015年,我国已批准的声称为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共740个,其中含褪黑素类产品164个,占比22.16%。为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并落实“放管服”要求,加快推动完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名单,本文以笔者参与跟踪的褪黑素保健食品原料目录项目研究工作为切入点,基于保健食品注册管理信息系统1996—2015年已批准产品的数据,结合注册审评工作,综合分析20年来含褪黑素保健食品的审评审批历史,从褪黑素生产工艺、安全性及改善睡眠功效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看法与建议,以期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保健食品注册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起始于1996年我国保健食品首次注册批准,截止于2015年12月31日。本文中的批准产品统计数据只针对首次申报产品,不包括延续注册、转让、变更等产品类型。
本文以“主要原料含褪黑素”、“保健功能含改善睡眠”等为筛选信息,从保健食品注册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相关数据,包括:配方主要原料、标志性成分/功效成分指标、批准文号、批准日期、规格、食用方法等。
本文单向有序计数资料2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AS 9.4。
褪黑素又名松果体素,化学名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英文名Melatonin,所以又称美拉托宁。褪黑素不仅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也存在于烟草、番茄等植物中[1-2]。它作为松果体分泌的内源性激素,具有镇静、诱导睡眠的作用,被称为“生理性催眠剂”[3],在人体内的含量呈现夜峰昼谷的节律变化[4-5],并随着年纪的增长呈现不同变化,3岁时分泌水平最高,30岁开始下降,60~70岁含量极低,这可能也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睡眠问题的重要原因。含褪黑素的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存在已久,褪黑素在我国作为保健食品原料管理。1994年,褪黑素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可作为膳食补充剂使用;2004年加拿大天然和非处方健康产品局(Natural and Non-prescription Health Products Directorate, NNHPD)发布了新版管理条例,包括褪黑素在内的天然保健产品只要满足特定的许可、制造、标签和安全标准,就可以在加拿大销售。
2.1.1 含褪黑素保健食品批准情况
2.1.1.1 含褪黑素保健食品批准历史沿革
保健食品在我国的批准历史可追溯到1996年,褪黑素类产品是最早一批出现在我国已批准的保健食品名单中的。由表1可以看出,1996—2015年,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批准量基本保持每时间段180个的水平,比较恒定。其中褪黑素类保健食品批准量(22.16%)远低于动植物类批准量(77.84%),经wilcoxon检验二者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 1)。不同时段间2种配方分布经Kruskal-Wallis 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
表1 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批准情况
Table 1 Amounts of health food claiming sleeping improvement in different formulas and different periods
配方不同时间段批准数量/个1996—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合计褪黑素类70(40.23)30(13.82)26(16.67)38(19.69)164(22.16)动植物类104(59.77)187(86.18)130(83.33)155(80.31)576(77.84)合计/个174217156193740(100)
注:1)Kruskal-Wallis 检验:X2=45.0254,P<0.000 1;Wilcoxon 双样本检验:Z=-4.054 6,P<0.000 1;2)括号内数据表示该类产品占改善睡眠类产品的百分比
回顾过去20年的历史,褪黑素类在1996—2000年批准量最多,其中仅1997年就批准38个产品,家喻户晓的“脑白金”即于当年获得批准,由此成功带动了1997年出现的褪黑素保健食品史上最高批准量,直至1998年,改善睡眠产品中80%以上都为褪黑素类产品。褪黑素类在1996—2000年间占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的40.23%,随后骤然下降到13.82%,之后以约每5年3%的概率回升至20%,这也肯定了褪黑素的被认可及市场需要。20余年的褪黑素保健食品审批历史并未见明确的不良反应报道,说明经批准的褪黑素类产品按照说明书使用是相对安全的。
2.1.1.2 产品配方较为固定
由表2可以看出,褪黑素类产品配方较为固定。以“褪黑素单方”、“褪黑素+维生素B6(VB6)”为主,合占比91.3%。剩下8.7%“褪黑素+其他”产品多数为2005年之前批准的产品,基于当时的审评标准,原料可夹杂有其他功能原料,如螺旋藻、珍珠粉等,有文献报道,这些复方产品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6]。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褪黑素相关审评规定[7]后,含褪黑素保健食品原料限制在“褪黑素单方”和“褪黑素+B6”,所以褪黑素产品配方相对较为固定,安全性有保障。
表2 含褪黑素保健食品的原料分类
Table 2 Amounts of health food containing melatonin in different formulas
产品类型配方原料批准数量∗/个占比/%褪黑素单方褪黑素8653.4褪黑素+VB6褪黑素,VB66137.9褪黑素+其他褪黑素/褪黑素+VB6,螺旋藻/珍珠粉/CaCO3/维生素D/低聚糖/枸杞/山楂/茯苓/牛乳浆干粉148.7
注:*本文数据统计整理时发现3个产品无除褪黑素以外的原辅料信息,因此暂未列入上表统计
2.1.1.3 褪黑素服用剂量限制
1996—2015年共批准了86个褪黑素单方产品,根据适宜人群的年龄或患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每日推荐用量差别较大,分布在0.5~8 mg/d区间,本文按每日最小服用量为基准进行分类,具体信息见表3。可见94%的剂量分布在1~3 mg/d,83%的剂量分布在2~3 mg/d,尤其2006年以后,100%的剂量分布在2~3 mg/d。这是因为2005年7月1日发布的审评规定[7]对褪黑素的服用剂量作出限制,每日服用剂量限制在1~3 mg/d,而绝大部分申请企业更倾向于将产品中褪黑素设置在2~3 mg/d。
表3 褪黑素单方产品的每日食用量的分布情况
Table 3 Daily consumption of health food only containing melatonin in different periods
褪黑素用量/(mg·d-1)不同时间段批准数量/个1996—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合计∗<120002<272009≤32913101870>312003合计3917101884
注:*褪黑素单方产品中有2个无褪黑素的每日食用量信息,暂未统计入表格内
2.1.2 褪黑素原料的安全性
2.1.2.1 褪黑素在体内不易蓄积
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激素,由大脑松果体合成分泌后通过各器官腺体毛细血管网进入静脉,与血液中的白蛋白结合后通过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主要是6-羟基褪黑素(6-MHT),其与硫酸根或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液排出[8]。此外,还有少量褪黑素直接通过尿液或经去甲基代谢途径排出[9-10],基本不在体内蓄积。
2.1.2.2 中短期使用未见不良反应报道
由于未成年人、孕妇、乳母人群中使用褪黑素的研究不充分,很多国家规定褪黑素适用于成人,禁用于孕妇和乳母[11-13]。曾有一例双盲试验报道,受试者为22~55岁健康男性,每日服用10 mg褪黑素胶囊或安慰剂,持续28 d,结果显示部分受试者出现头疼、头晕的不良反应,但该反应与安慰剂组没有显著差异[14]。也有其他类似的报道,这些不良反应并不随服用剂量而变化[13]。短期服用褪黑素很少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但长期服用对人体的影响学术界还存在争论[15]。
2.2.1 国内外官方报道
加拿大:2013年发布的褪黑素口服[11]和舌下含服[12]的褪黑素产品许可证行业指南中规定了褪黑素改善睡眠的相关功能声称,延长睡眠时间(增加睡眠质量)或缩短入睡时间或调节人体昼夜节律,推荐服用量为0.1~10 mg/d,消除或减小时差不适感的推荐剂量为0.5~10 mg/d。
欧盟:2010年,欧盟食品安全委员会EFSA允许褪黑素以缓解时差不适感的功能添加在食品中,并规定了最小使用量为0.5 mg/d[16]。2011年,EFSA增加了褪黑素缩短入睡时间的功能,最小使用量为1 mg/d[17]。
中国:2005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202号文[7]:关于印发《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等8个相关规定的通告,规定以褪黑素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申报的保健功能暂限定为改善睡眠,推荐服用量为1~3 mg/d。
2.2.2 文献报道
很多文献报道,一定剂量[0.08~3 mg/(kg·bw)]的褪黑素干预小鼠睡眠试验,可以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根据动物与人体间的等效剂量换算公式[18],折合成成人(以60 kg计)等效剂量大约为0.4~14.6 mg/d。周宇红等[19]研究发现,0.083、3 mg/(kg·bw)的褪黑素干预量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时间,提高入睡率,并随着干预量的增大,改善睡眠效果越显著。魏涛等[20]、梁慧莉等[21]研究发现,0.5、1 mg/(kg·bw)的褪黑素干预量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时间,提高入睡率。0.23 mg/(kg·bw)的褪黑素干预量即可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并随剂量的提高而更加显著[21-22]。龚广予[23]还报道了超高温灭菌牛奶中添加0.5 mg/(kg·bw)的褪黑素可以显著缩短入睡时间,给药1.5 mg/(kg·bw)的褪黑素剂量时,可以从多方面改善睡眠,如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入睡率。
另有一些人群试验也表明,褪黑素可以多方面提高睡眠质量。KAYUMOV等[24]报道了一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实验设计为4周给药褪黑素5 mg/d(安慰剂),空白1周,4周给药安慰剂5mg/d(褪黑素),患有睡眠时相延迟综合症的22个志愿者纳入研究。结果表明,服用褪黑素后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并且志愿者反馈褪黑素阶段的自己经过睡眠休息后,比安慰剂阶段更不易犯困和疲乏,且4周的实验周期内无不良反应发生。VAN等[25]在2010年报道了一篇meta分析,纳入研究的人群都为睡眠时相延迟综合症患者(91位成人、226位儿童),褪黑素干预量为0.3~6 mg/d,结论为外源性补充褪黑素可有效改善睡眠节律,调节患者的内源性褪黑素分泌节奏。SLETTEN等[26]在2018年报道了一例随机对照双盲试验,116位患有延时睡眠-清醒障碍症状的志愿者(62男54女,均龄29岁)纳入研究,经过4周0.5 mg/d褪黑素或安慰剂的摄入,结果表明,褪黑素组较对照组的入睡时间提前了34 min(P<0.05),且睡眠过程中前1/3时段的睡眠质量和效力都有所提高,而睡眠相关损害、睡眠障碍、失眠的严重程度、功能失调都有所降低。
2.3.1 褪黑素标准在国内外的收录情况
褪黑素不属于普通食品、药食两用、新食品原料,无国家相关标准,在我国被允许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申请人用的褪黑素原料标准一般都为自订的企业标准,产品中褪黑素检测方法常为《保健食品中褪黑素含量的测定》(GB/T 5009.170—2003)。2016年《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实施后,作为配套文件的《保健食品注册申请服务指南》明确要求,企业自订原料标准需提供来源、制法、标志性成分含量、污染物、微生物等指标[27]。
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收录了褪黑素,并对其原料质量做出了规定[28-29]。各项指标规定详见表4。我国要求的褪黑素原料纯度比国外标准的下限要求更高,应达99.5%以上[7]。
2.3.2 褪黑素原料生产工艺明确可控
褪黑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30]。天然提取法过程复杂、纯度差、成本高,极少应用。褪黑素原料主要来自于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主要以含苯环衍生物的分子或丙二酸二乙酯、丙烯腈等为原料或经一系列化学反应制得含吲哚结构的褪黑素,主要都为5-甲氧基色胺经乙酰化制备而成[31-33]。经市场调研,目前国内生产厂家所用的化学合成法的原料均为丙二酸二乙酯、丙烯腈,经过加成、偶合、成环、开环、脱羧、酰化反应而成。
表4 其他国家褪黑素原料质量标准规定
Table 4 Melatonin raw material quality standard of other countries
测定项目美国药典USP40英国药典BP2018褪黑素/%98.5~101.598~1025-甲氧基色胺/%≤0.1≤0.5干燥失重/%≤1.0≤0.3炽灼残渣/%≤0.1≤0.1
2.3.3 产品工艺简单成熟可控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剂型间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 1),从数量上看,片剂占到近1/2,其次硬胶囊(35.76%),再次软胶囊(10.91%),其他剂型如口服液、冲剂、含片等只占很少一部分(4.24%),但从趋势上看,片剂呈现下降趋势,软胶囊则呈现上升趋势,2011—2015年几乎各占1/3,呈现平均化状态,而其他剂型则销声匿迹。片剂、硬胶囊等常见剂型的产品工艺设备普遍,工艺简单成熟可控,适合作为褪黑素的载体形式[34]。
表5 褪黑素类保健食品的产品剂型情况
Table 5 Amounts of of health food containing melatonin in different forms and different periods
产品剂型不同时间段批准数量∗/个1996—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合计片剂44(61.97)11(36.67)14(53.85)12(31.58)81(49.09)硬胶囊22(30.99)17(56.67)6(23.08)14(36.84)59(35.76)软胶囊1(1.41)0(0)5(19.23)12(31.58)18(10.91)其他4(5.63)2(6.67)1(3.85)0(0)7(4.24)合计71302638165(100)
注:Kruskal-Wallis 检验:X2=26.3878,P<0.000 1;*卫生部时期有2款产品为双剂型搭配食用。其中一款为片剂+口服液搭配食用,另一款为硬胶囊+口服液搭配食用,因此本表中重复统计了2次剂型,本文数据统计整理时发现卫生部时期的1个产品查阅不到相关配方、剂型信息,暂不列入上表统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公布《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35]为褪黑素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提供了依据,结合上文综述分析,褪黑素具有20余年的国内外食用历史,安全性上未见不良反应报道,并有一定规模的保健食品批准数据支持(见表1),褪黑素改善睡眠功效对应的食用剂量也具有国内外官方标准的数据支撑(见文2.2和表3),褪黑素原料的生产工艺、检测方法等都可实现标准化管理(见文2.3),从现有资料来看,褪黑素适合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褪黑素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的,通过上文综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褪黑素1~3 mg/d对改善睡眠是安全有效的,建议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进行备案制管理;二是褪黑素原料生产工艺和检测方法较为明确,建议制定褪黑素专属的保健食品原料标准,方便以后注册和备案。
社会老龄化让褪黑素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若褪黑素纳入备案制管理,将大大降低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制度成本,建议加快推进褪黑素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研究工作。
针对市场上还存在的“褪黑素+其他”产品,以及有些产品的食用推荐量低于1 mg或超过3 mg的产品如何妥善处理,需要监管部门缜密研究,出台相关规定规范行业,并让这些产品平稳过渡。
褪黑素作为内源性激素,长期食用安全性信息不足,科学文献不充分,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可参考国外膳食补充剂标签,建议注意事项增加“不建议长期食用”,“食用一段时间后停用,经咨询医生给出健康建议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服用”等温馨提示。
[1] RIGA P, MEDINA S, GARCA-FLORES L A, et al.Melatonin content of pepper and tomato fruits: Effects of cultivar and solar radiation[J].Food Chemistry, 2014, 156: 347-352.
[2] DUBBELS R, REITER R J, KLENKE E, et al.Melatonin in edible plants identified by radioimmunoassay an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1995, 18(1): 28-31.
[3] 张文, 吴军林, 王玲, 等.褪黑素对睡眠的生理作用及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7, 53(3): 109-112.
[4] ANTN-TAY F, DAZ J L, FERNNDEZ-GUARDIOLA A.On the effect of melatonin upon human brain.Its possible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Life Sciences, 1971, 10(15): 841-850.
[5] CRAMER H, RUDOLPH J, CONSBRUCH U, et al.On the effects of melatonin on sleep and behavior in man[J].Adv Biochem Psychopharmacol, 1974, 11: 187-191.
[6] 张晖, 张婉文, 陆琮明, 等.安梦(褪黑素)胶囊安全毒理学评价[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999, 20(4): 187-190.
[7]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等8个相关规定的通告[EB/OL].(2005-5-20)[2019-10-31].http://samr.cfda.gov.cn/WS01/CL0055/10396_7.html
[8] BAGCI S, YILDIZDAS D, HOROZ O O, et al.Use of nocturnal melatonin concentration and urinary 6-sulfatoxymelatonin excretion to evaluate melatonin status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sepsis[J].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 2011, 24(11-12): 1 025-1 030.
[9] LUTTERSCHMIDT D I, LUTTERSCHMIDT W I, HUTCHISON V H.Melatonin and thermoregulation in ectothermic vertebrates: a review[J].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 2003, 81(1): 1-13.
[10] 刘哲宇, 孙铮.褪黑素代谢模式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 2017, 29(2): 209-214.
[11] Health Canada.Melatonin-oral[EB/OL].(2019-9-26)[2019-11-4].http://webprod.hc-sc.gc.ca/nhpid-bdipsn/atReq.do?atid=melatonin.oral&lang=eng.
[12] Health Canada.Melatonin-sublingual[EB/OL].(2019-9-26)[2019-11-4].http://webprod.hc-sc.gc.ca/nhpid-bdipsn/atReq.do?atid=melatonin.sublinguale&lang=eng.
[13] BUSCEMI N, VANDERMEER B, PANDYA R, et al.Melatonin for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s[J].Evidence Report/Technology Assessment(Summary), 2004(108): 1-7.
[14] SEABRA M L, BIGNOTTO M, PINTO L R, et al.Randomized, double blind clinical trial, controlled with placebo, of the toxicology of chronic melatonin treatment[J].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2000, 29(4): 193-200.
[15] ANDERSEN L P, GÖGENUR I, ROSENBERG J.The safety of melatonin in humans[J].Clinical Drug Investigation, 2016, 36(3): 169-175.
[16]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substantiation of health claims related to melatonin and alleviation of subjective feelings of jet lag(ID 1953), and reduction of sleep onset latency, and improvement of sleep quality(ID 1953)pursuant to Article 13(1)of Regulation(EC)No 1924/2006[J].EFSA Journal, 2010, 8(2): 1 467-1 480.
[17]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substantiation of a health claim related to melatonin and reduction of sleep onset latency(ID 1698, 1780, 4080)pursuant to Article 13(1)of Regulation(EC)No 1924/20061[J].EFSA Journal, 2011, 9(6): 2 241-2 256.
[18] 黄继汉, 黄晓晖, 陈志扬, 等.药理试验中动物间和动物与人体间的等效剂量换算[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4, 9(9): 1 069-1 072.
[19] 周宇红, 严卫星, 冯晓莲, 等.褪黑素改善小鼠睡眠作用的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7, 9(4): 27-34.
[20] 魏涛, 唐粉芳, 张鹏, 等.褪黑激素调节免疫和改善睡眠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3, 24(3): 124-128.
[21] 梁慧莉, 赵鹏, 覃辉艳, 等.褪黑素改善睡眠功能实验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2): 307-308.
[22] 孟佳, 徐彩菊, 傅剑云, 等.褪黑素改善睡眠功能实验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10): 2 482-2 483.
[23] 龚广予.强化褪黑素超高温灭菌牛奶对改善睡眠的功效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2, 35(3): 1-3.
[24] KAYUMOV L, BROWN G, JINDAL R, et al.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 of the effect of exogenous melatonin on 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J].Psychosom Med, 2001, 63(1): 40-48.
[25] VAN G I M, KORZILIUS H P, SMITS M G.The use of exogenous melatonin in 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 a meta-analysis[J].Sleep, 2010, 33(12): 1 605-1 614.
[26] SLETTEN T L, MAGEE M J, MURRAY J M, et al.Efficacy of melatonin with behavioural sleep-wake scheduling for delayed sleep-wake phase disorder: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J].PLoS Med, 2018, 15(6): e1002587.
[27]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注册申请服务指南(2016年版)》[EB/OL].(2016-12-25)[2019-10-31].http://www.gov.cn/xinwen/2016-12/25/content_5152590.html.
[28]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40[S].Washington: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 2016.
[29] The Stationery Office.British Pharmacopoeia 2018[S].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 2018.
[30] 胡松林, 蔡瑾, 须辑.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的化学合成[J].化学世界, 2016, 57(11): 699-702.
[31] 孙莉, 胡娟, 陈莎, 等.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合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1997, 23(1): 22-29.
[32] 李清彬.褪黑素的化学合成方法[J].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2, 29(9): 15-18.
[33] 崔成红, 谭新旺, 臧恒昌.褪黑素合成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 2009, 11(9): 61-64.
[34] 彭银仙, 陈国广, 袁爱华, 等.褪黑素功能食品介绍[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6(4): 89-93.
[35]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EB/OL].(2019-8-20)[2019-12-18].http://gkml.samr.gov.cn/nsjg/fgs/201908/t20190820_30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