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工科浪潮下,食品专业必修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食品安全与卫生学》以“两性一度”金课为标准,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涵,凝练课程特色,构建课前、课中、课后、反思“四段式”混合教学模式。该文总结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实践方法与经验,提出“金课”建设的思路,以期为构建面向新工科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动力,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基础,为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优质共享的学习资源。
Under the tide of new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compulsory courses for food science has become the general trend. The “Food Safety and Hygiene” took “gold course” as the standard, which characterized as "high order, high innovation and high challenge", to keep going on perfec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ing teaching meaning, and simplifying course characteristic. It was aimed at building “four-stage” teaching mode: before class, in class, after class and teaching reflection. Meanwhile, it summarized the practice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put forward the “gold course” construction idea, so as to provide impetus for constructing the reform of training mode for new engineering food professionals,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and shareable learning resourc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food specialty.
[1] 穆渴心, 高大新, 李述刚. 新工科视域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革旧出新[J]. 轻工科技, 2018, 34(1): 170-172.
[2] 薛山. EEA体系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8, 31(1): 62-68.
[3] 林健. 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 38(2): 26-35.
[4] 陶秋香, 涂继亮, 舒建文, 等.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创新素质提升路径[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1): 97-106;112.
[5] 蒋海云, 温辉, 金继承. 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培养大链的构建及实践[J]. 现代大学教育, 2018(3): 103-110.
[6] 郭爱煌, 宋春林, 刘富强, 等. 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子教育, 2018(1):1-6.
[7] 张占东, 姚利花.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 教育现代化, 2018, 5(8): 31-32.
[8] 李秀霞, 刘贺, 白凤翎, 等. 面向新工科的地方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食品工业, 2019, 40(8): 234-238.
[9] 白琳, 陈俊, 袁海霞. 基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的线上“金课”建设探索——以《商务沟通》课程为例[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4): 30-33.
[10] 陆国栋. 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9): 23-25.
[11] 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12): 24-29.
[12] 吴岩. 建设中国“金课”[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12): 4-9.
[13] 韩筠. 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出版的发展策略[J]. 科技与出版, 2018(10): 35-41.
[14] 赵芹. 新工科视域下的食品类“金课”建设探索[J]. 山东教育(高教), 2019(6): 35-36.
[15] 薛山, 薛庆利, 李辉. PBL-LBL互融教学理念在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中应用的探究[J]. 食品工业, 2016, 37(11): 155-158.
[16] 王卫东, 孙月娥, 王帅, 等. OBE理念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J]. 食品工业, 2018,39(5): 292-295.
[17] 郭庆启, 赵玉红, 包怡红, 等.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教学实践[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4): 449-453.
[18] 郭志明, 邹小波, 姜松, 等. 面向新工科的食品专业物理类课程群建设支撑工程人才培养[J]. 食品与机械, 2018, 34(8): 216-219.
[19] 尹苗, 李逢庆. 《细胞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8, 40(2): 260-268.
[20] 刘云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
[21] 段炼, 张静, 徐大海. 基于MOOC资源的地方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个案研究——以“大学物理”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2(4): 115-120.
[22] 胡志远, 沈祁萌, 鄂东, 等. 基于在线学习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与内涵发展初探[J]. 大学教学, 2018(10): 224-226.
[23] 萧潇. 以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支持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9): 70-73.
[24] 韩筠. 创新教与学推动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J]. 中国大学教学, 2017(6): 11-14.
[25] 高路.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3(4): 563-566.
[26] 黄群, 郑宝东, 曾绍校, 等.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 食品工业, 2019, 40(8): 231-233.
[27] 赵露. 大数据背景下基于“一平三端”的精准化教学的设计与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 15(17): 183-185.
[28] 罗士美, 谢玲英, 汪翠翠, 等. 基于“慕课”理念的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8, 20(5): 72-76.
[29] 许涛, 严骊, 殷俊峰. 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人工智能 + 新工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8(1): 80-88.
[30] 熊寿遥, 杜志伟, 曹裕, 等. 媒体参与监管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J]. 食品与机械, 2017, 33(9): 2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