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汇款指南
订阅服务
广告投放
出版伦理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主编介绍
投稿指南
投稿模板
范文展示
常见问题
期刊优势
刊例及报价
增值服务
企业风采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前目次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各年总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文章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电子样刊下载
投稿系统操作指南(作者版)
2023年《食品与发酵工业》订购单
隶属关系证明-《食品与发酵工业》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通知公告
更多»
万方论文重合率自查
2023年招聘启事
关于稿酬实物化发放的通知
稿酬实物专区
参考文献著录新要求
基本信息
主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办: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
公司
全国食品与发酵工业信息中心
主编:程池
副主编:姚粟
责任编辑:林红华 要永杰 李碧鹰
李欣 李晔
编辑:陈雅薇 李蕊 王馨甜 孙国笑
郑越
英文编辑:陈雅薇 李晔 孙国笑
英文编委:王正祥 许菲
美术编辑:于雪涵
发行:刘芳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北京
ISSN 0253-990X
CN 11-1802/TS
邮发代号:2-331
注意事项
体例规范
“含量”、“浓度”、“分数”、“比”的规范用法
“摘要”和“结论”的区别
给作者投稿的一些建议
英文文题及摘要写作要求
正确使用表格中的空白—和0
常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外文字符的规范编排
有关微生物名称的一些说明
微信公众号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 Vol.38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绍兴黄酒麦曲制曲过程的宏蛋白质组学研究
张波,管政兵,谢广发,陆健,余培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26
摘要
(
54
)
PDF(pc)
(454KB)(
26
)
可视化
收藏
麦曲在制曲的过程中,以小麦为原料,通过自然接种环境中的微生物,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最终生成黄酒酿造所需的各种粗酶制剂以及风味代谢物质的前体。该研究利用宏蛋白质组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绍兴黄酒麦曲制曲过程中6个不同时期(起始期、发酵前期、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成熟期)的麦曲浸提液宏蛋白质组进行双向电泳实验,研究麦曲制曲过程中浸提液宏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使用PDQuest软件对获得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共有12个蛋白点在制曲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化。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 MS)对该12个差异蛋白点进行了质谱分析,其中7个鉴定成功,分别是来自一种稀有细菌的凝结因子5/8型功能蛋白,微单孢菌属的苹果酸脱氢酶,糖红孢红霉菌的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和羧肽酶前体蛋白,外子藻的功能未知蛋白以及小麦的木聚糖酶抑制剂和几丁质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2.
中高温大曲和曲房细菌群落的相关性
王涛,游玲,赵东,冯瑞章,王松,冯学愚,张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8-1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27
摘要
(
62
)
PDF(pc)
(437KB)(
51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多粮浓香型白酒厂中高温大曲和曲房细菌群落的相关性,采用改良NA培养基和高氏I号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分离。经过表观去除冗余后,从多家规模多粮浓香型白酒厂的中高温大曲生产环境(曲房)和大曲分离得到217株细菌。对这217株菌进行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及纤维素维素分解能力、淀粉水解能力、7%乙醇耐受能力和pH 4.5耐受能力进行了检测。发现中高温大曲和曲房细菌群落均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二者的优势菌均为Bacillus,且分别以Staphylococcus和Streptomyces为次优势属;中高温大曲和曲房环境中均存在一定数量具有应用前景的微生物资源;2个细菌群落组成及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淀粉水解能力和7%乙醇耐受能力的菌株分布均存在高度的一致性,环境对中高温大曲细菌群落影响巨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4
)
Select
3.
Candida etchellsii产2(5)-乙基-4-羟基-5(2)-甲基-3(2H)-呋喃酮的影响因素
冯杰,詹晓北,季新跃,郑志永,王栋,张丽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5-1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21
摘要
(
47
)
PDF(pc)
(332KB)(
32
)
可视化
收藏
在埃切假丝酵母(Candida etchellsii)发酵过程中,通过盐度调控和氨基酸添加,强化目标产物HEMF(2(5)-乙基-4-羟基-5(2)-甲基-3(2H)-呋喃酮)的合成效率。分阶段调控发酵体系的盐度(初始阶段控制CaCl浓度为200 g/L,发酵40 h后提升至220 g/L),结合氨基酸添加(向发酵体系中添加丙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各1.67 g/L)。摇瓶结果表明:酵母C.etchellsii合成HEMF,其产量为110.74 mg/L。7 L发酵罐上罐验证,HEMF产量达到121.51 mg/L,相比空白(200 g/L CaCl浓度下且没有添加氨基酸)提高了21.2倍。分阶段盐度调控结合氨基酸添加策略显著强化了C.etchellsii对HEMF的合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4.
磷酸盐对大肠杆菌发酵异亮氨酸的影响
孙家凯,吴晓娇,王晶,徐庆阳,谢希贤,陈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20-2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22
摘要
(
83
)
PDF(pc)
(348KB)(
72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磷酸盐浓度对大肠杆菌E.coli TRFP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的影响。利用30 L发酵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试验,考察磷酸盐浓度对E.coli TRFP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过程中生物量、比生长速率、L-异亮氨酸产量、发酵液中乙酸及NH4+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初期维持低浓度磷酸盐(2 g/L KH2PO4),后期补加2 g/LKH2PO4可有效减缓菌体衰退,最终使菌体生物量和异亮氨酸产量分别提高了24.5%和12.7%,且副产物乙酸含量明显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9
)
Select
5.
claR基因的扩增对棒状链霉菌棒酸合成的影响
左志晗,赵海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25-2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01
摘要
(
66
)
PDF(pc)
(324KB)(
38
)
可视化
收藏
从棒状链霉菌中克隆对克拉维酸具有正调控作用的基因claR。构建了claR的重组质粒pSET152-claR,通过接合转移将重组质粒pSET152-claR转入了野生型S.clavuligerus中,通过pSET152-claR中的attP位点整个质粒插入到S.clavuligerus基因组中的attB位点,实现了S.clavuligerus基因组DNA中增加一个拷贝claR基因的目的,所得突变株S.clavuligerus∷claR通过发酵培养,HPLC检测克拉维酸产量为原产量的1.86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6.
合成嗜热酸性淀粉酶的毕赤酵母表达
柯涛, 熊蓝, 张乃群, 马向东, 惠丰立, 牛秋红, 杨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30-3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02
摘要
(
76
)
PDF(pc)
(394KB)(
29
)
可视化
收藏
把密码子优化后的超耐热酸性α-淀粉酶的基因BD5088,引入载体pPIC9K中,将正确构建的重组质粒pPIC9K-BD5088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细胞,得到酵母工程菌株。在酵母α-Factor及AOX1基因启动子和终止信号的调控下,重组超耐热酸性α-淀粉酶PrBD5088在甲醇酵母中大量表达并分泌到胞外。该酶受甲醇的严格调控和诱导,在诱导培养5 d后酶活力达到最大值,表达量可达到约200 mg/L。与原核表达产物ErBD5088相比,PrBD5088的酶学性质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其最适反应温度由80℃增加到90℃。最适反应pH值仍为pH5.6,但范围更宽,在pH值5.0~6.5之间,其相对酶活在90%以上,在pH4.0~8.0范围内酶活性保留50%以上。而ErBD5088则只在pH5.0~7.0范围内能维持活性的50%以上。且PrBD5088的温度稳定性远高于ErBD5088。PrBD5088在100℃条件下热处理1 h仍具有80%以上的酶活力,而ErBD5088相同条件下的半衰期只有20 min。此外,Ca2+和Zn2+对维持rBD5088活性和稳定性会产生轻微促进作用,该酶的这些优点使其非常适于在工业生产上应用。SDS-PAGE测得该酶的分子量为56 ku,高于原核表达的酶蛋白。重组α-淀粉酶PrBD5088不存在N-连接的糖基化,但是存在O-连接的糖基化现象。本实验结果表明O-连接糖基化可适当提高PrBD5088的热稳定性、最适温度和酸性pH条件下酶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7.
BAT2缺失酿酒酵母基因工程安全菌株的构建及其杂交育种
张艳英,肖冬光,张翠英,王文阳,汪东升,李月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36-4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28
摘要
(
49
)
PDF(pc)
(579KB)(
47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低产高级醇基因工程安全菌株,首先将带有Cre重组酶编码基因的pGAPZA质粒转入BAT2缺失单倍体突变株A8-B和C22-B中,利用Cre/loxp系统去除G418抗性基因(KanMX),获得酿酒酵母单倍体突变株δBAT2a和δBAT2α。然后将这2株单倍体杂交成双倍体菌株δBAT2,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以野生菌株AY15和2株单倍体出发菌株为对照,对基因工程安全菌株进行白酒发酵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基因工程安全菌株δBAT2与出发菌株相比,CO2失重高,残糖低,乙醇含量高;与野生菌株AY15相比,异丁醇、异戊醇、总高级醇生成量分别降低50.00%、33.40%和30.5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8.
糙米蛋白及其酶解产物对喂食高脂饲料叙利亚金仓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张慧娟,Wally Yokoyama,张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41-4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03
摘要
(
54
)
PDF(pc)
(313KB)(
27
)
可视化
收藏
以动物性蛋白酪蛋白为对照,研究了糙米蛋白及其酶解产物对叙利亚金仓鼠脂质代谢的影响。糙米蛋白及其酶解产物降低了仓鼠肝脏中总脂肪、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含量,同时增加了粪便中脂肪及胆固醇的排出量。糙米蛋白酶解产物还可以显著降低仓鼠的体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9.
氮源对2株海洋微藻生长及脂肪酸合成的影响
吴伟伟,隆小华,刘兆普,高影影,王长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46-5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04
摘要
(
55
)
PDF(pc)
(310KB)(
58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角褐指藻、扁藻为材料,研究了NaNO3、尿素和NH4Cl等不同氮源对其生长、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干重、总脂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尿素为氮源时,三角褐指藻的生物量、生长速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最高,NaNO3和NH4Cl次之;以NH4Cl为氮源时,细胞内的总脂含量最高,占干重的47.5℅。与三角褐指藻不同,以NH4Cl为氮源时,扁藻的生物量、生长速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最高,尿素和NaNO3次之;当以NaNO3为氮源时,细胞内的总脂含量最高,占干重的38.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10.
大豆蛋白水解物促酸奶乳酸菌增殖及生长动力学
白凤翎,张柏林,赵宏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51-5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29
摘要
(
86
)
PDF(pc)
(391KB)(
37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乳酸菌缺乏一些生物代谢途径,不能合成生长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营养要求十分苛刻,必需依赖生长环境提供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等生长因子才能获得高密度生长。应用化学限定培养基进行大豆蛋白水解物、全价氨基酸和生长基本氨基酸3种氮源条件下乳酸菌的生长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在分子量小于5 ku的大豆蛋白水解物培养基中的最大生长速率μmax分别为0.215/h和0.262/h,约为全价氨基酸的2倍,细胞密度增加到5倍。20种全价氨基酸氮源培养基对两种乳酸菌的生长效能很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最大生长速率分别为0.10/h和0.12/h,pH值只达到pH4.5~5.0。基本氨基酸氮源只能满足乳酸菌生长的最低要求。分子量小于5 ku的大豆蛋白水解物比全价氨基酸对乳酸菌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乳酸菌生长的最佳氮源是寡肽而不是氨基酸,大豆蛋白水解物可以用作乳酸菌高密度培养添加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11.
产抗真菌蛋白(AFP)巨大曲霉的分离鉴定及AFP的提纯
元月,王德良,郭立芸,林智平,江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57-6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30
摘要
(
127
)
PDF(pc)
(395KB)(
30
)
可视化
收藏
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可产抗真菌蛋白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方法鉴定其为巨大曲霉,编号AF-11。研究证明,利用纤维素阳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和凝胶柱层析法可从该菌的发酵上清液中分离纯化出高活性的抗真菌蛋白(AFP),该蛋白对青霉属、曲霉属和镰刀霉属等产毒丝状真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12.
糖蜜原料培养高核酸酵母NY-1培养条件优化
王媛媛,曹春红,杨旭,肖冬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62-6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31
摘要
(
53
)
PDF(pc)
(276KB)(
58
)
可视化
收藏
对以糖蜜为原料培养高核酸酵母NY-1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由实验得知,培养基最适初始pH为5.0,采用酵母浸粉和尿素的复合氮源,菌体生长较好;提高糖蜜中蔗糖水解率,可以延长酵母生长的对数期3h,有利于提高核酸酵母的浓度;采用挡板瓶提高溶氧后培养该酵母,菌体干重可达到15.4 g/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3.
2种淀粉-壳聚糖-纤维素衍生物可食膜特性的对比
方健,罗小雪,邹玉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66-7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32
摘要
(
57
)
PDF(pc)
(448KB)(
41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2种不同纤维素衍生物对淀粉-壳聚糖可食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法、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对可食膜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使可食膜的抗拉强度下降,而伸长率却明显增大;加入甲基纤维素使可食膜的抗拉强度显著增大,而伸长率的变化并不大。2种可食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有明显的抗菌性,而且对前者的抗菌性明显优于后者。X射线衍射及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可食膜中纤维素衍生物与淀粉、壳聚糖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4.
大孔吸附树脂对绞股蓝多糖的吸附
唐晓丹,赵金良,运达,杭海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72-7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13
摘要
(
41
)
PDF(pc)
(344KB)(
45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对绞股蓝多糖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方程、二级动力学模型、Boyd液膜扩散方程和Kannan-Sundaram颗粒内扩散方程,相关性均良好。该吸附过程为熵增加的非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速率主要由颗粒内扩散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5.
玉米原料超高浓度酒精发酵
许宏贤,段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77-8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33
摘要
(
69
)
PDF(pc)
(450KB)(
89
)
可视化
收藏
以全磨玉米为原料,研究了超高浓度条件下传统工艺与生料工艺的黏度变化。采用传统工艺,在超高浓度条件下,物料的糊化、液化会变得非常困难。而采用生料工艺,黏度始终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对高浓度传统工艺和生料工艺发酵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生料工艺可以产出更多的酒精;对超高底物浓度(35%绝对干物)生料发酵时采用温度梯度控制,使用市售酒精干酵母,在98 h内发酵醪液酒精浓度可达20%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
汾酒酒醅有机酸的研究及酿造工艺的优化
刘坚,林汲,雷振河,吕利华,赵良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83-8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34
摘要
(
62
)
PDF(pc)
(309KB)(
42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夏季汾酒酒醅中有机酸成分,以平板划线法分离得到夏季汾酒正常酒醅和酸度过高酒醅中的产酸细菌。研究了影响酒醅总酸度的因素进而对汾酒酿造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酒醅中有机酸以乙酸和乳酸为主,从正常酒醅中分离到23株产乙酸细菌,5株产乳酸细菌,从酸度过高酒醅中分离到22株产乙酸细菌,29株产乳酸细菌。酒醅酿造的环境温度、入缸水分和装料量对酒醅总酸度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了适宜酸度的汾酒酿造条件,即环境温度20℃、入缸水分51%、装料量0.83 kg,出缸酒醅的总酸度为2.12(0.1 mol NaOH mL/g酒醅),与模型的预测值2.07基本相符。上述结果为解决汾酒夏季生产酒醅酸度过高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7.
麦芽在黄酒生产中的应用
朱强,夏艳秋,刘姗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88-9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35
摘要
(
127
)
PDF(pc)
(254KB)(
25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在黄酒发酵过程中以麦芽部分代替麦曲,探索麦芽对黄酒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芽、麦曲最佳质量配比为1∶1,其总量为原料米的10%(w/w),酿出的成品黄酒色泽橙黄、麦香浓郁、口味淡爽、风格独特。试验发现珍珠岩和硅藻土共助滤可有效改善黄酒的沉淀问题,其总用量可控制在2~3 g/L黄酒。结果表明,黄酒发酵过程中,添加麦芽可减少麦曲用量,改善黄酒的品质及风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8.
单级连续发酵生产D-核糖
张生克,闫世梁,黄惠英,史小利,李林,朱腾跃,崔凤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92-9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23
摘要
(
41
)
PDF(pc)
(279KB)(
33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D-核糖单级连续发酵的起始时间、稀释率、流加糖浓度对D-核糖单级连续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 h后以稀释率为0.06 h-1,流加糖浓度为200 g/L时进行单级连续发酵,D-核糖产率达到最大,可达4.0 g/(L.h)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9.
红曲霉ZL307固态发酵豆渣产γ-氨基丁酸的工艺优化
张庆庆,吕闻闻,汤文晶,许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96-10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24
摘要
(
42
)
PDF(pc)
(333KB)(
71
)
可视化
收藏
对红曲霉ZL307产γ-氨基丁酸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旨在探寻豆渣的综合利用方式,降低γ-氨基丁酸的生产成本。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从6个因素中筛选出了有显著影响的大米粉、MgSO4、KH2PO4三个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实验、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及回归模型,并经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为:基质豆渣12.28 g,大米粉为7.72g,(NH4)2SO40.20%,MgSO40.23%,KH2PO40.37%,CaCl20.25%,谷氨酸钠0.45%(均为占固体基质的质量分数),初始含水量60%,初始pH值5.5,温度32℃。在优化条件下,γ-氨基丁酸产量达到0.417mg/g,含量比优化前提高13.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
胡萝卜冰温干燥实验研究
王丰,李保国,申江,苏树强,张明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01-10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36
摘要
(
62
)
PDF(pc)
(294KB)(
29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干燥方法可将食品脱水进行长期保存。热风干燥不适合热敏性食品,且干燥后产品品质较差,而采用冷冻干燥,虽能克服上述缺点,但干燥时间长,效率低。文中提出一种冰温干燥新技术,以胡萝卜为实验原料进行了冰温干燥实验研究,并与真空冷冻干燥及热风干燥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150 Pa的压力下,经过4 h冰温干燥,得到的胡萝卜含水率为4.8%,其复水性优于热风干燥,其干燥样品中的Vc及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损失少,外观色泽优良,干燥时间比冷冻干燥显著减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21.
高温蒸煮预处理甘蔗叶制备木聚糖
蒙丽霞,梁欣泉,李敏,陆继新,李鲜能,李坚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05-10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37
摘要
(
52
)
PDF(pc)
(331KB)(
36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高温蒸煮预处理甘蔗叶制备木聚糖的工艺过程,探究预浸方式、液固比、蒸煮时间、蒸煮温度4个因素对蒸煮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蒸煮液中总糖含量随蒸煮温度升高而增大;随蒸煮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随液固比增大,先增高后降低。选用的最适工艺条件:用水将甘蔗叶在60℃下浸泡12 h,液固比是10∶1,浸泡液在126℃下密封蒸煮60 min。同时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蒸煮前后蒸煮渣的形态,表明高温蒸煮有利于木聚糖的溶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22.
副干酪乳杆菌在绿豆淀粉生产中的应用
李新华, 金圣, 张荔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09-11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38
摘要
(
46
)
PDF(pc)
(209KB)(
35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传统酸浆法生产绿豆淀粉存在的提取率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以从甘薯酸浆中分离出来的副干酪乳杆菌的发酵液代替传统的绿豆酸浆来分离绿豆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证明,影响副干酪乳杆菌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有pH值、温度、磨浆时的料液比和副干酪乳杆菌菌液添加量,各因素之间的显著程度依次为:磨浆时的料液比>温度>菌液添加量>pH值。最佳参数组合为菌液的添加量33%,pH值7.5,温度60℃,料液比1∶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23.
新鲜马铃薯渣的高效利用
吴海燕,钟振声,盖春慧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12-11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39
摘要
(
106
)
PDF(pc)
(283KB)(
23
)
可视化
收藏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膳食纤维以及少量蛋白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文中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处理马铃薯渣,分离出的液态部分再经发酵培养出可供食用的蛋白质,固体部分经漂白、改性后成为膳食纤维,薯渣得到全利用。设计了工艺流程,对酶的选择和工艺条件作了优化。测定了产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理化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24.
陶瓷膜在卤制品加工废弃液微滤中的应用
李燕,郑晓杰,黄雪飞,徐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16-11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40
摘要
(
45
)
PDF(pc)
(254KB)(
30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陶瓷膜用于卤制加工废弃液微滤的工艺条件。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膜孔径、操作温度、操作压力等因素对膜通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微滤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预处理网筛300目、陶瓷膜孔径0.22μm、操作温度50℃、操作压力0.075 MPa,通过质量分数0.75%NaOH和0.5%柠檬酸复合清洗后,陶瓷膜的通量恢复率可达到94.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25.
云南水晶石榴果皮中多酚组分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孙丽平,张会林,杨美智子,刘洋铭,庄永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20-122,12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05
摘要
(
43
)
PDF(pc)
(270KB)(
41
)
可视化
收藏
对云南水晶石榴果皮中的多酚含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云南水晶石榴果皮中多酚含量为99.60 mg/g(干重);香豆酸、儿茶素和原儿茶酸是多酚的主要成分,含量分别为4.80、3.96和1.96 mg/g(干重)。多酚提取物的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脂质体过氧化能力和清除亚硝酸盐能力较强,且与浓度显著性正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R2)在0.888 1~0.995 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26.
山杏果肉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活性与红外光谱分析
崔洁,顾欣,黄昆,王文江,李迪,王建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23-12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06
摘要
(
54
)
PDF(pc)
(346KB)(
43
)
可视化
收藏
对2种不同制备方法制得的山杏果肉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文中通过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在邻二氮菲-Fe2+体系中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中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等的测定,评价了二者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不同方法制备的山杏果肉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复合酶酶解法制备的SDF较微生物法发酵液酶解法制备的抗氧化效果更好,由于水解程度不同导致二者在红外光谱吸收方面略有差别,吸收强度差别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1
)
Select
27.
模拟移动床研究进展
万红贵,张波,汪文进,王文娟,缪玲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28-13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12
摘要
(
63
)
PDF(pc)
(430KB)(
86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介绍了模拟移动床(simulated moving bed,SMB)的分离原理,就模拟移动床在石油化工、生物分离、手性药物方面的实际应用,模型的设计与优化方法,新式模拟移动床及新型操作方式的出现予以综述,并对模拟移动床以后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予以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4
)
Select
28.
发酵促进剂在三孢布拉霉生产番茄红素中的应用
师艳秋,辛秀兰,袁其朋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33-13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41
摘要
(
44
)
PDF(pc)
(384KB)(
72
)
可视化
收藏
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抑癌、增强机体免疫、延缓衰老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重要生理功能,因此在人们的生活饮食中成为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利用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番茄红素有着许多其他微生物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发酵周期短、营养要求简单、菌体营养丰富、可综合利用等。该文综述了三孢布拉霉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中添加的各种促进剂以及对生产的影响,并依据作用机制的不同,进行了详细的归类总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29.
纤维素原料制取燃料酒精的研究概述
盛晓晓,周如金,唐玉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38-14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14
摘要
(
32
)
PDF(pc)
(442KB)(
47
)
可视化
收藏
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可再生资源,目前以其为原料经预处理、糖化、发酵等工艺得到的燃料酒精,相比汽油等传统能源,有经济、环保等优势,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能源。通过综合利用国内大量农林废弃物的纤维素原料制取燃料酒精的技术,不仅可以建立可持续生物能源发展模式,缓解日益紧张的能源需求,还可以使生物能源开发、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皆赢共益。该文以国内外纤维素制取燃料酒精的技术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内容做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30.
海藻酸钠在水果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胡晓亮, 周国燕, 王春霞, 詹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43-14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07
摘要
(
82
)
PDF(pc)
(356KB)(
298
)
可视化
收藏
海藻酸钠是生物界中大量存在的天然多糖类化合物,无毒无味、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成本较低,具有优良的分散性、保湿性、成膜性、抗菌性等诸多优点,正日益成为果蔬贮藏保鲜研究的热点。文中介绍了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保鲜水果的机理,综述了海藻酸钠在水果贮藏保鲜中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8
)
Select
31.
苹果多酚用作肉品保鲜剂的研究进展
马珍,李吕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47-15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42
摘要
(
45
)
PDF(pc)
(408KB)(
51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保鲜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苹果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植物多酚,由于其具有降低肉制品中脂质氧化,抑制肉制品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作用,正在成为肉品保鲜中的抗氧化剂、抑菌剂和护色剂。文中主要介绍苹果多酚的组成以及在肉品保鲜的作用和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32.
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测定及酿造工艺对其含量的影响
于英,李记明,沈志毅,姜文广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52-15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43
摘要
(
52
)
PDF(pc)
(271KB)(
41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了我国干红葡萄酒(77款)和干白葡萄酒(17款)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情况,并探讨了酿酒工艺(果胶酶、酵母、乳酸菌和发酵温度等)对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干红葡萄酒中EC含量范围在7.00~26.80μg/L,平均浓度为17.90μg/L;干白葡萄酒中EC含量范围在6.40~21.58μg/L,平均浓度为11.35μg/L。葡萄酒酿造过程中EC的生成主要受酵母菌和乳酸菌种类的影响,酒精发酵温度的降低和果胶酶的使用有助于减少葡萄酒中EC的含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2
)
Select
33.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测定乳基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有效赖氨酸
李君艳,仇凯,钟其顶,于晓瑾,丁福强,熊正河,张泽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56-16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44
摘要
(
57
)
PDF(pc)
(335KB)(
36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建立了乳基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有效赖氨酸的测定方法,研究了乙醚用量、水解时间以及三硝基苯磺酸的孵化时间对水解液吸光度的影响。方法线性范围为0.02~0.12 mg/mL,相关系数r2=0.999 3,检出限为3.72μg/mL,定量限为10.23μg/mL,样品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5%~5.57%,回收率为86%~11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34.
聚酰胺吸附-HPLC测定饮料和糖果中的20种水溶性色素
顾宇翔,葛宇,印杰,虞成华,陆志芸,刘孟鲲,马晓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61-16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45
摘要
(
47
)
PDF(pc)
(267KB)(
73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聚酰胺吸附-HPLC测定饮料和糖果中的20种水溶性色素的方法。样品用水提取,经聚酰胺粉末吸附-洗脱后,以Eclipse XDB C18柱分析(250 mm×4.6 mm,5μm),采用0.02 mol/L乙酸铵-甲醇-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选取450、520和620 nm。该方法线性范围2.00~50.0μg/mL,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n=6)为0.51%~7.8%,回收率71.4%~109.2%,检出限0.03~0.3 mg/k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35.
酸茶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分析
唐源江,武晓燕,曹雯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65-16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08
摘要
(
43
)
PDF(pc)
(294KB)(
44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茶叶等食品的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包括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在内的7种酸茶常量成分;湿法消化酸茶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Fe、Zn、Cr、Cu、Mn和Ni 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酸茶中水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叶绿素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7.16%、49.13%、26.29%、0.88%、19.90%、0.054%和6.56%;酸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Mn﹥Cu﹥Cr﹥Fe﹥Zn,Ni元素未检出。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8.70%~101.80%,相对标准偏差为0.04%~2.35%,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酸茶中茶多酚、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酸茶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36.
微波消解ICP-MS同时测定色母粒中多种重金属元素
周谙非,杨彦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69-17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46
摘要
(
65
)
PDF(pc)
(169KB)(
62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色母粒中的铅、砷、铜、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加标回收率在96.0%~106.0%,相对标准偏差<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37.
反复冻结-解冻对黄鳍金枪鱼肉品质的影响
叶伏林,顾赛麒,刘源,王锡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72-17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09
摘要
(
72
)
PDF(pc)
(408KB)(
116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反复冻结-解冻对金枪鱼品质的影响,对金枪鱼(分别贮藏于-60℃和-18℃)做4次冻结-解冻处理后测定理化指标[解冻汁液流失,红度值a*,质构特性(包括硬度,咀嚼性,黏着性和弹性)],挥发性气味成分(电子鼻),菌落总数。结果表明:随着冻结-解冻次数增加,解冻汁液流失增加,-60℃下汁液流失更多;-18℃贮藏a*值显著降低,-60℃下降趋势不明显;硬度,咀嚼性和弹性都显著降低,然而黏着性变化不大;-60℃相对-18℃贮藏下反复冻结-解冻后挥发性气味差异较显著;菌落总数变化不明显,且在安全范围内。因此,金枪鱼贮藏加工、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保持温度的稳定要避免温度反复波动,且-60℃是作为维持品质的较佳贮藏温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7
)
Select
38.
包装方式对鲜鱼肉品质的影响
张钦发,许霞,智玲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78-18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47
摘要
(
63
)
PDF(pc)
(209KB)(
47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鲜宰杀的草鱼为原料,采用高阻隔性材料A和低阻隔性材料B 2种包装材料分别进行普通包装、真空包装和不同比例CO2、O2混合气体充气包装,研究了包装工艺对包装鲜鱼肉在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方式对贮藏期间鲜鱼肉品质变化的影响显著,在充气包装中,O2含量越高,TVB-N值的增速越大。采用高阻隔性材料包装鲜鱼肉,其TVB-N值的增速为80%O2+20%CO2包装>普通包装>50%O2+50%CO2包装>真空包装,而采用低阻隔性材料包装其TVB-N值的增速却为普通包装>80%O2+20%CO2包装>真空包装;鲜鱼TBA增加量随贮藏时间呈逐渐上升,其变化速度基本随着包装中氧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39.
冷藏温度下真空包装牛肉微生物及品质变化
邱淑冰,张一敏,罗欣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81-18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48
摘要
(
68
)
PDF(pc)
(323KB)(
57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真空包装冷却牛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和各品质指标的变化,确定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相关性,测定了于4℃贮藏的真空包装冷却牛肉在0、7、13、21、28、38 d的菌落总数、乳酸菌、假单胞菌、热杀索丝菌、肠杆菌5个微生物指标及pH值、挥发性盐基氮、系水力和色差值4个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确定了各指标随贮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菌落总数和乳酸菌的变化趋势相同,假单胞菌、热杀索丝菌和肠杆菌等生长迅速;pH值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色差值a*值、C*ab初期上升,后期小幅下降;挥发性盐基氮值初期平稳上升,后期快速增大;系水力逐步上升。菌落总数与乳酸菌呈现极显著相关的关系(P<0.01),与挥发性盐基氮值、a*值、b*值、C*ab及系水力显著相关(P<0.05)。由此可知,微生物的生长引起牛肉品质变化,挥发性盐基氮值、a*值、b*值、C*ab可以作为判断真空包装牛肉腐败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40.
茶多酚结合壳聚糖对冷却肉的保鲜效果
王正云,李志方,施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86-18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49
摘要
(
62
)
PDF(pc)
(285KB)(
41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延长冷却肉的货架期,文中采用不同浓度茶多酚结合壳聚糖与可食性膜溶液混合制成涂膜保鲜剂,通过测定贮存过程中冷却肉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色差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等指标的变化,对冷却肉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7%茶多酚、1.0%壳聚糖涂膜保鲜冷却肉效果较好,显著优于对照组和单纯使用壳聚糖涂膜保鲜组,在0~4℃条件下能将冷却肉保鲜期延长至16 d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6
)
Select
41.
抗坏血酸钙处理对鲜切鸭梨品质的影响
梁晓璐,陈义伦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90-19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10
摘要
(
51
)
PDF(pc)
(334KB)(
31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鲜鸭梨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钙溶液浸泡处理鲜切鸭梨,研究了其在4℃贮藏条件下的感官及理化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抗坏血酸钙处理可抑制鲜切鸭梨的褐变,减弱其软化程度,减缓膜透性的增大及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保持鲜切鸭梨的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42.
1-MCP及其结构相似物处理对番茄采后贮藏效果的影响
付琳,程顺昌,魏宝东,冷俊颖,冯叙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95-19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11
摘要
(
48
)
PDF(pc)
(296KB)(
41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环丙烯类乙烯抑制剂的作用效果,以绿熟期番茄为试材,用1-甲基环丙烯(1-MCP)、1-戊基环丙烯(1-PentCP)、1-辛基环丙烯(1-OCP)处理后,常温(18℃±2℃)贮藏,每隔3 d测定1次理化指标,研究三者对番茄果实后熟衰老和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及其结构相似物处理番茄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峰值,抑制了番茄果实硬度的下降,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同时也有效抑制了后熟期番茄果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了果实的后熟衰老。3种试验的抑制剂中,1-MCP、1-PentCP和1-OCP处理随支链长度的增加,抑制后熟衰老的效果依次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1
)
Select
43.
涂膜处理对蒜米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马利华,秦卫东,陈学红,田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199-20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50
摘要
(
48
)
PDF(pc)
(400KB)(
29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保持蒜米的品质及抗氧化性,延长其货架期,试验以蒜米为原料,研究了复合涂膜剂对蒜米涂膜处理后,5℃下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多糖含量、POD活性、MDA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1.5%+黄原胶1.0%+海藻酸钠0.8%涂膜后,可明显降低蒜米的失重率、POD酶活性及MDA含量,有效防止了蒜米中多糖的消耗,延缓了衰老的进程,保持了蒜米的抗氧化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44.
啤特果粗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杨明俊,吴婧,王永刚,李志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205-20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15
摘要
(
56
)
PDF(pc)
(279KB)(
28
)
可视化
收藏
优化啤特果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啤特果粗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2%,液料比为15∶1(mL:g),提取温度83℃,多糖最大提取率为7.49%。响应面优化法能够提高啤特果的粗多糖提取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8
)
Select
45.
灵芝孢子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孟凡冰,李云成,张淑蓉,曾晓漫,钟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209-21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16
摘要
(
42
)
PDF(pc)
(350KB)(
60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灵芝孢子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3个变量(水料比、超声温度、微波时间)对灵芝孢子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设计法确定灵芝孢子多糖提取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20∶1,超声提取时间为55 min,微波(200 W,60℃)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多糖的提取率为2.2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4
)
Select
46.
复合酶法超声辅助提取高寒香菊花多糖
敬思群,张晓鸣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214-21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17
摘要
(
105
)
PDF(pc)
(279KB)(
43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复合酶超声辅助提取高寒香菊花多糖的工艺研究,以提取得率和纯度为指标,确定了适宜工艺条件。以未经酶解和未采用超声处理的多糖做对照,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加酶及超声处理对高寒香菊花多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酶2.5%(纤维素酶2.0%,酸性蛋白酶0.5%),酶解温度55℃,pH值4.5的条件下酶解2.0 h,多糖提取得率和纯度分别达到9.83%和28.58%,经聚酰胺柱纯化后纯度为64.57%。近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加酶和超声对多糖的结构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多糖提取得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47.
万年蒿总黄酮超声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黄静,郝文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218-22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18
摘要
(
42
)
PDF(pc)
(430KB)(
56
)
可视化
收藏
以万年蒿为原料,研究超声波提取万年蒿总黄酮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波功率及超声时间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以此为基础,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超声波提取万年蒿总黄酮工艺条件;并将其与传统的热回流法和浸提法进行了比较。超声波提取万年蒿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20(g:mL),超声波功率350 W,超声时间6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万年蒿总黄酮提取量为69.55 mg/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48.
大孔树脂纯化马兰总黄酮树脂吸附特性及工艺的研究
田徽,阮期平,赖恩阳,欧平,李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224-22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19
摘要
(
46
)
PDF(pc)
(394KB)(
34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大孔树脂纯化马兰总黄酮树脂吸附特性及工艺条件及参数。文中分别进行静态吸附、静态解吸、静态吸附动力学过程(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静态吸附等温曲线(Langmuir和Freundich等温吸附方程)、动态吸附实验,从7种大孔树脂中筛选用于马兰总黄酮分离的最佳树脂,并系统研究最佳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吸附性能和最优洗脱参数。结果表明:D101型大孔树脂为分离马兰黄酮类组分最佳树脂,其分离的最佳工艺为总黄酮浓度为9.36 mg/mL的样液,以3 BV/h的流速,控制pH值为4~5上柱,用75%乙醇以3 BV/h用量进行洗脱,可获得样品总黄酮纯度达70%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3
)
Select
49.
亚临界-超声波协同萃取苦荞麸中的黄酮
慕婷婷,韩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230-23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20
摘要
(
53
)
PDF(pc)
(203KB)(
114
)
可视化
收藏
以苦荞麸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亚临界浸提时间、萃取釜内温度、系统压力等因素对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次序为萃取釜内温度>亚临界浸提时间>系统压力。确定了亚临界-超声波协同萃取苦荞麸中黄酮的适宜工艺条件:萃取釜内温度20℃,亚临界浸提时间3 h,系统压力0.8 MPa,黄酮提取率为90.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50.
海南蒲桃果实原花青素的提取
张镜,刁树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1
): 233-23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1.025
摘要
(
42
)
PDF(pc)
(334KB)(
36
)
可视化
收藏
以八成熟的海南蒲桃果实粉末为试材,采用正丁醇-盐酸法显色、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研究了八成熟海南蒲桃果实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经单因子实验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以体积分数60%丙酮溶液(pH=3)为浸提液、料液比1∶9(g:mL)、温度60℃及时间2 h为最适工艺参数,经2次浸提原花青素的提取率为91.52%。八成熟的海南蒲桃果实原花青素含量5.70%,为充分成熟果实的127.2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51.
Klebsiella pneumoniae在不同发酵罐中发酵甘油制1,3-丙二醇的控制条件研究
宋安东,刘航,万续良,杜风光,孙培勇,闫德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12
摘要
(
51
)
PDF(pc)
(350KB)(
37
)
可视化
收藏
对克雷伯氏肺炎杆菌间歇发酵甘油产生1,3-丙二醇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50L搅拌式发酵罐和15L气升式发酵罐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得到的1,3-丙二醇的浓度、生产率和甘油摩尔转化率分别是80.97g/L、1.69 g/(h·L)、0.57 mol/mol和74.81 g/L、1.56 g/(h·L)、0.50 mol/mol;对比了不同类型发酵罐的发酵结果,表明50 L搅拌式发酵罐发酵结果优于15L气升式发酵罐,前者相对于后者来说,1,3-丙二醇的浓度和甘油摩尔转化率分别提高了8.23%和14.91%;确定了最适底物浓度(以初始甘油浓度计)在25 g/L左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52.
固定化Amycolatopsis sp.ST2710分段发酵无锡他汀
曹艳辉,方慧英,诸葛斌,张锡红,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6-1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13
摘要
(
35
)
PDF(pc)
(604KB)(
26
)
可视化
收藏
用海藻酸钠对Amycolatopsis sp.ST2710细胞进行固定化处理。以固定化细胞的机械强度以及分段发酵无锡他汀的转化率为指标,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CaCl2浓度、固定化时间和包埋菌体量对固定化细胞分段发酵无锡他汀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0 g/L、CaCl2浓度10 g/L、固定化时间1 h、包埋菌体量2 mL菌悬液/10 mL凝胶。对固定化细胞分段发酵无锡他汀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mycolatopsissp.ST2710经过固定化处理后,大幅度提升了其对底物洛伐他汀的耐受性,显著降低了对发酵培养基中的淀粉需求量,可重复利用。当发酵两阶段pH分别为7.5和5.5、发酵时间分别为48 h和10 h、洛伐他汀添加量3 g/L、转化培养基中淀粉浓度15 g/L时,中间产物Ⅰ对洛伐他汀转化率为64%,无锡他汀对中间产物Ⅰ的转化率为75%。连续发酵5批后,产物转化率仍能维持较高的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53.
PCR结合生理生化鉴定对冷藏带鱼主要细菌菌相组成分析
蓝蔚青,谢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1-1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03
摘要
(
76
)
PDF(pc)
(466KB)(
95
)
可视化
收藏
将传统的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技术与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并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的主要细菌组成比例进行研究。样品在(4±1)℃贮藏,分别于不同贮藏时间取样,对各个阶段的微生物菌落进行分离纯化、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鉴定,对最终得到的细菌纯培养物直接提取DNA,作16SrDNA 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后于NCBI与已知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最终得到13株具有典型特征的纯菌株。结果得出,冷藏带鱼在货架期终点时,其主要微生物的种类与所占比例依次为: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34.7%)、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14.5%)、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 10.2%)、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8.2%)、弧菌(Vibrio rumoiensis 6.1%)、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6.1%)、绿色气球菌(Aerococcus viridans 4.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4.1%)、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4.0%)、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2.0%)、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2.0%)、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 2.0%)、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 2.0%),其中腐败希瓦氏菌为带鱼冷藏期间的主要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在带鱼冷藏过程中的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5
)
Select
54.
Vc对简单模拟美拉德反应体系的影响
曾茂茂,李伶俐,何志勇,秦昉,陈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8-2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19
摘要
(
51
)
PDF(pc)
(266KB)(
41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加接近实际食品体系,研究还原糖相似物对简单美拉德反应体系的影响,文中以葡萄糖/半胱氨酸为模拟体系,考察了在甘氨酸存在情况下,Vc对该体系残余葡萄糖、半胱氨酸、甘氨酸和Vc的浓度,体系褐色物质和pH值,以及感官质量评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添加Vc含量的增加,葡萄糖残余含量逐渐增大,半胱氨酸残余含量先增大后减小,甘氨酸残余含量先减小后趋于平衡,残余Vc的含量逐渐增大,体系420 nm吸光值先(褐色物质)增大后减小,pH值逐渐减小,体系硫的刺激性气味先上升后稳定,肉味逐渐下降,而烘烤味则变化不大,并且在Vc添加含量为0.05 mol/L时体系的感官评定分数最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55.
热处理对扇贝闭壳肌肌动球蛋白生化性质的影响
王继涛,朱蓓薇,董秀萍,陈雪娇,郑皎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22-2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20
摘要
(
54
)
PDF(pc)
(330KB)(
43
)
可视化
收藏
肌动球蛋白是扇贝闭壳肌中的主要功能蛋白质,对贝类制品的品质起关键的作用。文中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闭壳肌为原料,提取其肌动球蛋白,并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肌动球蛋白的α-螺旋含量、表面疏水性、活性-SH含量和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扇贝闭壳肌肌动球蛋白的α-螺旋发生解旋,肽链展开,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蛋白表面疏水性增强;同时热处理使活性-SH氧化生成二硫键,蛋白聚集,使得扇贝闭壳肌肌动球蛋白的浊度增加。加热温度越高,这些指标变化越快。由此推断,扇贝闭壳肌肌动球蛋白在热处理过程中伴随着肽链的解旋和蛋白的无规则聚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6
)
Select
56.
粗玉米抗性淀粉的模拟肠道发酵产酸与外源乳酸菌关联性
朱翠兰,赵新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27-3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01
摘要
(
48
)
PDF(pc)
(390KB)(
39
)
可视化
收藏
在模拟大肠环境(厌氧和37℃)下,利用健康成人粪便提取物发酵粗玉米抗性淀粉,研究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情况,并剖析外源乳酸菌对产酸模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粪便提取物单独发酵抗性淀粉时,短链脂肪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增加而呈增加趋势;粪便提取物和2株乳酸杆菌共同发酵粗玉米抗性淀粉时,发酵产物中乙酸含量增加,丙酸和丁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当粪便提取物和2株乳酸球菌共同发酵粗玉米抗性淀粉时,发酵产物中丙酸和丁酸含量明显增加,乙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性乳酸菌影响粗玉米抗性淀粉的模拟肠道发酵产酸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57.
冷冻保护剂和储藏条件对海洋酵母冻干粉活性的影响
唐飞,王一非,齐学明,卢黄娉,余挺,郑晓冬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33-3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21
摘要
(
66
)
PDF(pc)
(432KB)(
30
)
可视化
收藏
海洋拮抗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作为生防保鲜剂在控制水果采后真菌类病原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抑制效果,然而生防制剂要真正取代化学杀菌剂,必须以产品的形式投入市场,即实现其商品化生产。实验将该拮抗酵母制成冻干粉,研究冻干保护剂和储藏条件对海洋酵母干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海藻糖作为保护剂可以显著地提高酵母干粉的存活率和生防活性,用5%的海藻糖作保护剂,存活率为42%,而对照仅为3%。研究还发现,酵母细胞的存活率与其胞内海藻糖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储藏实验表明,低温(4℃)可以较好地保持酵母干粉的存活力。而常温(25℃)下储藏1个月,每克干粉中酵母活细胞数下降5个数量级,因此常温不适合储藏该新型拮抗酵母生防制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58.
锁掷酵母产胞外多糖的研究
韩梅,徐致远,苏米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39-4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14
摘要
(
56
)
PDF(pc)
(281KB)(
30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氮源的种类和添加量对锁掷酵母产胞外多糖的影响,发现(NH4)2SO4有利于胞外多糖的积累,并且随着(NH4)2SO4加入量的增多胞外多糖的分子量趋于降低,在(NH4)2SO4添加量为1.5 g/L时多糖积累量最高为6.89 g/L。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时,控制发酵的pH和碳源,72 h多糖积累接近最大值为16.2 g/L。锁掷酵母胞外多糖主要由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其组成比例约为1∶2,细胞壁组成主要以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为主,其比例接近于2∶1∶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8
)
Select
59.
玉米低聚肽促HL-7702人肝细胞增殖作用
刘艳,林峰,金振涛,陈亮,易维学,蔡木易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43-4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04
摘要
(
44
)
PDF(pc)
(273KB)(
42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存活率,对玉米低聚肽的促HL-7702人肝细胞增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玉米低聚肽在1~10 g/L内,可促进肝细胞生长,其促进作用与肽浓度呈正相关;给予肝细胞玉米低聚肽24 h后,细胞周期中S期及G2/M期细胞的比例上升;并且在此浓度范围内,玉米低聚肽对肝细胞存活率及形态影响较小。研究表明,玉米低聚肽有促进HL-7702人肝细胞增殖及DNA合成的作用,可显著提高肝细胞活力,提示其在保肝护肝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60.
红曲酯化酶促反应及其代谢产物特征
陈帅,郑佳,刘琨毅,彭昱雯,黄钧,易彬,赵金松,周荣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47-5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22
摘要
(
54
)
PDF(pc)
(353KB)(
47
)
可视化
收藏
以己酸和乙醇为底物,研究了红曲霉粗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规律及其影响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己酸的消耗量在0~8 h内迅速上升,随后则缓慢上升,反应24 h后,趋于平衡。过量的乙醇对反应有抑制作用,但随着己酸浓度的提高被部分解除。当己酸浓度在15.81~142.31 mmol/L,反应初速率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可视为单底物反应。红曲霉粗酶含多种酶类,酶促酯化反应机理颇为复杂,其动力学关系受多种条件控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的经验数学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其粗酶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催化形成的主要产物为己酸乙酯,其次为辛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和苯乙醛,其OVA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类酶促反应的产物适合白酒等产品风格的改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61.
1株毕赤氏属酵母的酿造特性
游玲,蒲岚,王涛,郑通文,王松,冯瑞章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52-5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23
摘要
(
56
)
PDF(pc)
(360KB)(
27
)
可视化
收藏
对分离自浓香型白酒酿造车间的1株酵母的白酒酿造特性开展了研究。该株酵母能够耐受pH 3.5以上的酸度、13%的酒度或39℃的高温,在YPD培养基中培养32 h可产酒精2.7%。利用GC-MS从其YDP发酵液中检出多种浓香型白酒中主要的呈香呈味物质,其中异戊醇及愈创木酚的相对含量分别达36.2%、17.2%。经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基于18S rDNA和ITS区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菌属于毕赤氏属,且可能为Pichiaquerolae。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对白酒酿造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浓香型、酱香型白酒特别是浓酱兼香型白酒的生产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62.
传统中式香肠中产生物胺氧化酶菌的分离鉴定
邓红梅,卢士玲,李开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57-6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24
摘要
(
48
)
PDF(pc)
(265KB)(
37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培养基显色法和氧化酶试验,对发酵香肠中产生物胺氧化酶优势菌进行了初步分离。进而利用肉品发酵剂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菌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符合要求的产生物胺氧化酶菌株对生物胺的氧化减少能力。最后采用16S rDNA分子鉴定方法,通过同源性比对,得到4株符合发酵剂标准的产生物胺氧化酶菌株,即1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模仿葡萄球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63.
发酵鱼制品中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初步应用
林胜利,张琦琳,聂小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61-6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25
摘要
(
53
)
PDF(pc)
(297KB)(
53
)
可视化
收藏
自传统发酵鱼制品中分离得到98株乳酸菌,通过发酵适应性和发酵特性等试验筛选出2株优良乳酸菌Z40和Y33,其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产酸性能和耐盐性;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乳酸菌Z40和Y33均为植物乳杆菌。将乳酸菌Z40应用于鱼糜发酵,结果表明该菌可快速降低鱼糜体系的pH值,显著抑制挥发性盐基氮的形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64.
低温贮藏下草鱼肉优势腐败菌鉴定及其消长规律
王发祥,王满生,刘永乐,晏志萍,俞健,李向红,王建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66-6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39
摘要
(
56
)
PDF(pc)
(195KB)(
32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稀释平板法对4℃条件贮藏6 d的草鱼肉的腐败菌进行分离,再以微生物鉴定系统对优势腐败菌进行鉴定,并分析了其消长规律。结果表明,草鱼肉冷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主要为乡间布丘氏菌(Buttiauxella gaviniae)、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静止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immobilis)。而且在整个冷藏过程中,除静止嗜冷杆菌数量一直增长外,其余3种腐败菌都需经过一定的适应期后才开始缓慢增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65.
氯化锂诱变黑曲霉原生质体选育高产植酸酶菌株
李文,王陶,李同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69-7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18
摘要
(
62
)
PDF(pc)
(601KB)(
73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氯化锂诱变黑曲霉原生质体,筛选高产植酸酶菌株。获得制备黑曲霉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纤维素酶1.0%,蜗牛酶0.5%,菌龄24 h,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 h,渗透压稳定剂0.7 mol/L NaCl。采用氯化锂对制得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结果表明:经0.15%LiCl诱变后,原生质体存活率为23.37%,此时,获得一株植酸酶活最高的突变株,为19.24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54.41%,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6
)
Select
66.
发酵羊奶中乳酸菌耐热菌株的筛选
乌素,张富新,乔星,苏彤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74-7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40
摘要
(
53
)
PDF(pc)
(314KB)(
43
)
可视化
收藏
对从商业乳酸菌发酵剂分离纯化的11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11株嗜热链球菌在发酵羊奶中的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L.b-346和L.b-124菌株、嗜热链球菌S.t-883菌株和S.t-124菌株的耐热性较好;当L.b-346菌株、L.b-124菌株与S.t-883菌株、S.t-124菌株按杆菌和球菌以不同比例配合时,L.b-346菌株与S.t-124菌株以1∶2比例配合,可获得较高的耐热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67.
利用表面成熟菌和酶制备干酪风味剂
曹春玲,刘会平,季玲,卫风汝,陈苓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79-8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41
摘要
(
53
)
PDF(pc)
(384KB)(
28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表面成熟菌(Brevibacterium linens和Debaryomyces hansenii),与蛋白酶Flavourzyme和脂肪酶Palatase20000 L结合的方法制备干酪风味剂(菌酶组),并与仅用蛋白酶和脂肪酶酶解干酪的方法制备出的干酪风味剂(双酶组)进行比较。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GC-MS的方法检测两组干酪风味剂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菌酶组中含有45种风味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酸类,其次是混杂类、酯类和含硫化物;双酶组含有27种风味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酯类,其次是酸类、酮醛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68.
海藻酸钙固定化乳酸菌连续化预发酵生产酸奶
包永华,董明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85-8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42
摘要
(
57
)
PDF(pc)
(303KB)(
37
)
可视化
收藏
将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分别固定化于海藻酸钙形成的液芯包囊中,在一个连续搅拌反应器中对牛奶进行连续化接种,预发酵生产酸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pH值的降低,凝乳时间都呈缩短的趋势。生物反应器的搅拌速度对稀释率影响显著,随着搅拌速度增加,稀释度明显下降。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对连续接种牛奶的接种量影响不显著,预发酵牛奶的接种量(总细菌数)均达到了108CFU/m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69.
两歧双歧杆菌BB-G90生产工艺的优化
朱明芬,姜甜,宋士良,方曙光,赵侠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89-9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43
摘要
(
51
)
PDF(pc)
(274KB)(
56
)
可视化
收藏
对两歧双歧杆菌的4种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确定了适合两歧双歧杆菌BB-G90生长的发酵培养基;研究了5种冻干保护剂对两歧双歧杆菌BB-G90活菌的影响。利用筛选的发酵培养基培养BB-G90,在调控pH=5.0±0.5条件下进行300 L罐中试发酵试验,确定了发酵参数及冻干保护剂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两歧双歧杆菌BB-G90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适宜的冻干保护剂及调控pH=5.0±0.5条件下发酵终止时间为22 h,此时,发酵液OD600值为5.62,发酵液活菌数为1.80×109CFU/mL,发酵液经离心、乳化及冻干后,菌粉活菌数为4.10×1011 CFU/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70.
富含S-腺苷甲硫氨酸面包酵母的发酵工艺优化
陈原,郭学武,王文阳,肖冬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93-9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44
摘要
(
56
)
PDF(pc)
(231KB)(
33
)
可视化
收藏
对摇瓶发酵生产富含S-腺苷甲硫氨酸的面包酵母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单因子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最适pH值为5.0,最适装液量为70/250 mL,最佳接种量为2%。正交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12°Brix糖蜜,另加酵母粉6.667g/L,(NH4)2SO4 2.829g/L,MgSO4 0.2g/L,ZnSO4 0.1g/L,KH2PO4 1g/L,在该条件下,S-腺苷甲硫氨酸产量为14.26 mg/L,含量为1.64 mg/g,分别提高了76.5%和84.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1.
酱油曲霉产巯基氧化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李海燕,宁亚维,杨哪,徐学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97-10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45
摘要
(
52
)
PDF(pc)
(222KB)(
60
)
可视化
收藏
以提高酱油曲霉ATCC20235产巯基氧化酶(SOX)产量为目的,选择碳源、氮源、发酵培养基初始pH及8种金属离子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选取8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以碳源(蔗糖)30g/L、氮源(鱼粉蛋白胨)6.8 g/L,K2HPO4·3H2O 15 g/L,MnCl2·4H2O 2 mg/L,BaCl2 500μg/L,H3BO3 1 mg/L,起始pH 8.5的优化培养基在30℃下,220 r/min培养72 h,获得发酵液巯基氧化酶产量达240U/L,优化后的酶产量比在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的产酶量提高了10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72.
辛烯基琥珀酸酯抗性淀粉的制备及活性研究
陈文洁,邓捷,郭柏雪,张燕,杨丽,王韶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01-10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46
摘要
(
49
)
PDF(pc)
(331KB)(
38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响应面分析,优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制备工艺。在反应时间为3.5 h,温度为48℃,pH值为9.3的条件下,抗性淀粉的产率达到了21.51%。红外光谱图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原淀粉的基本结构未破坏,酯化反应造成的损伤大部分出现在大颗粒上,若干小颗粒通过酯键连接在大颗粒上,使颗粒互相抱团,结构紧实。所制备抗性淀粉在酸奶发酵中对菌株LA-5R无明显增菌作用,而对BB-12R有增殖作用,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和商品化抗性淀粉Hi-maize260的效果相似,活菌数为1.01×109CFU/mL和1.03×109CFU/mL,约为空白的7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73.
鳙鱼鱼鳞酸法脱钙
涂宗财,沙小梅,王辉,张秋婷,尧思华,满泽洲,李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06-11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47
摘要
(
40
)
PDF(pc)
(591KB)(
165
)
可视化
收藏
以钙离子溶出量和羟脯氨酸溶出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HCl对鳙鱼鱼鳞脱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HCl会增加鱼鳞中羟脯氨酸的溶出量;随着HCl浓度、浸酸时间和料液比的增加,钙离子溶出量显著增加,再逐步呈现平稳趋势。文中还比较了脱钙前后鱼鳞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脱钙前鱼鳞因羟基磷灰石等无机矿物质的附着呈白色粗糙紧致状,脱钙后的鱼鳞呈透明状,网络结构清晰突出,有利于后期提取中胶原蛋白的溶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74.
盐水浸泡腌制过程中鸭蛋壳裂的成因
郑华,黄娟,林捷,何炜钱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11-1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48
摘要
(
176
)
PDF(pc)
(653KB)(
40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用盐水浸泡法腌制过程中,鸭蛋盐分含量、蛋重、蛋壳比重、蛋壳厚度、气孔数、气室直径、单位面积蛋壳脆性、强度和蛋壳截面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5周内,随着盐分含量的增加,鸭蛋重从61.85 g增加至63.16 g;蛋壳比重、蛋壳厚度均无明显变化,气室直径稍有变化;气孔数从24.93个/0.25 cm2减少至10.40个/0.25 cm2;蛋壳脆性和强度分别从445.2N和1461.2N降至240.6N和446.1N;蛋壳强度从44.504 N降至34.452 N。鸭蛋蛋壳比重低于10%、蛋壳厚度低于0.355 mm、蛋形指数在1.380~1.460低强度范围内腌制期间易裂壳。腌制5周后,蛋壳截面纹路多、有不规则断层;裂壳蛋的壳截面显粗糙、有不规则断裂,乳突排列不均,壳膜结构松散。鸭蛋壳裂的产生是由新鲜鸭蛋壳质量决定,盐水腌制破坏了蛋壳的微观结构和脆性、强度,并对壳裂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75.
葛根酒的开发
张鹏斐,吴卫国,傅冬和,肖新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17-12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26
摘要
(
38
)
PDF(pc)
(355KB)(
26
)
可视化
收藏
以葛根作为酿酒原料,对葛根酒研制中的酶解液化、糖化、酒精发酵等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酶解液化时料液比为1∶1.5,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0 u/g,酶解1.5h,α-淀粉酶添加量为0.7%,液化4 h;糖化过程中糖化酶添加量为3%,糖化3 h,得到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糖化醪;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酒精发酵的工艺方案:糖化醪初始糖度为18%,2∶1的混合酵母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48 h。该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酿制出具有葛根风味的低度发酵酒,该酒葛根味浓郁、色泽清亮、口感醇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4
)
Select
76.
真空干燥法制备甘薯全粉
李新华,宋秀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22-12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27
摘要
(
41
)
PDF(pc)
(261KB)(
27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真空干燥方法制备甘薯熟制全粉,研究了真空干燥温度、浸钙浓度、蒸制时间和乳化剂添加量对甘薯熟制全粉游离淀粉含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参数,当干燥温度为40℃,浸钙浓度为25 mg/L,乳化剂添加量为0.2%,蒸煮时间为12 min时生产出的甘薯熟制全粉品质最好,游离淀粉含量为21.8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77.
香蕉中多酚氧化酶性质及褐变控制
柳素洁,杜金华,单玲克,刘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26-13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28
摘要
(
41
)
PDF(pc)
(315KB)(
66
)
可视化
收藏
对香蕉果肉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最适温度、最适pH值以及热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蕉PPO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5。80℃水浴处理10 min后酶活力下降了50%,90℃水浴处理10min酶的失活率达到90%。实验中还考察了柠檬酸、抗坏血酸(VC)、二氧化硫(SO2)对PPO的酶活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当VC添加范围在0.1~0.5 g/kg时,对PPO酶活力的抑制率达到97.5%~98.35%,其次是SO2,在添加范围内抑制率可达11.85%~16.77%,而柠檬酸在可添加范围内对PPO的抑制效果基本可以忽略。最后选取SO2、VC、酶处理pH值及处理时间4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利用二次响应面分析对组合的抑制效果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SO2浓度为0.12 g/kg,VC浓度为0.2 g/kg,pH值为3.83,处理时间为12.6 h,此时组合对酶的活性抑制效果最好,酶活力抑制率达到96.9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78.
灵芝菌发酵紫甘薯渣获得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优化
刘蔚,王征,丰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31-13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29
摘要
(
52
)
PDF(pc)
(267KB)(
64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以灵芝菌发酵紫甘薯渣生产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且进行了发酵罐放大实验。在摇瓶水平,采用紫甘薯渣4 g,豆渣1 g,料液75 mL,pH 6.0,接种量16%,甘蔗渣2%,KH2PO40.1%、MgSO4·7H2O 0.05%、VB10.005%,发酵4天,可溶性膳食纤维达到15.89 g/L。相同条件下,15 L发酵罐中,通气量200 L/h,转速为50 r/min,装液量65%,可溶性膳食纤维达到14.73 g/L。采用优化工艺,发酵前紫甘薯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了10.92 g/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79.
干酪内微生物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贾宏信,吴正钧,刘振民,龚广予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35-14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30
摘要
(
63
)
PDF(pc)
(494KB)(
56
)
可视化
收藏
干酪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发酵乳制品,在其制作过程中内含的微生物菌群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在干酪成熟过程中,有脂解、蛋白水解等各种生化反应进行,这些反应多与微生物产生的酶有关。干酪内微生物对于干酪形成独特的质构和风味至关重要,同时它也与干酪内一些功能物质的形成有关。该文主要阐述了干酪内微生物的生长与干酪品质及一些功能物质的关系,同时也阐述了干酪作为益生菌载体与益生菌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9
)
Select
80.
8-羟基大豆苷元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吴婷婷,崔桂友,颜云荞,蒋葭蒹,冉昇,朱双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41-14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05
摘要
(
57
)
PDF(pc)
(454KB)(
30
)
可视化
收藏
8-羟基大豆苷元(8-hydroxydaidzein)是在一些发酵豆制品中,由大豆苷元(daidzein)在曲霉菌羟基化酶作用下发生C8羟基化反应的产物。该文对8-羟基大豆苷元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抗氧化活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以及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1.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进展及对策
李强,刘文,初侨,戴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47-15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31
摘要
(
74
)
PDF(pc)
(301KB)(
81
)
可视化
收藏
文中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概念出发,研究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以及加拿大卫生部开展风险交流工作的进展,比较分析各国开展风险交流的目的、策略和方法。同时结合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现状与现实基础,提出了我国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82.
大米蛋白改性研究进展
肖莲荣,任国谱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51-15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32
摘要
(
62
)
PDF(pc)
(451KB)(
112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大米蛋白的组成、分子结构及存在状态,详细阐述了化学改性、酶法改性、物理改性等大米蛋白改性方法,并对大米蛋白的改性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7
)
Select
83.
香辛料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彭林,李明泽,任文瑾,吕娇,刘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57-16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33
摘要
(
77
)
PDF(pc)
(458KB)(
121
)
可视化
收藏
香辛料是重要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广泛的应用于食品行业。它不仅具有增进食欲、消除异味、增加香气以及着色的作用,而且对人体具有一定的食疗保健功能。文中综述了香辛料在抗菌消炎、抑制肥胖、抗氧化、防癌、抗癌等方面的生理功能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8
)
Select
84.
乳酸菌降低胆固醇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路四海,赵瑞香,牛生洋,袁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63-16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02
摘要
(
53
)
PDF(pc)
(377KB)(
42
)
可视化
收藏
乳酸菌及其相关制品具有降低介质以及血清中胆固醇的能力,已被体内及体外的大量实验所证实。就国内外关于乳酸菌在体内及体外降低胆固醇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乳酸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8
)
Select
85.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原辅料中黄曲霉毒素B_1
杜元正,蔡国林,高献礼,陆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68-17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09
摘要
(
46
)
PDF(pc)
(353KB)(
56
)
可视化
收藏
以啤酒酿造中主要原辅料(大麦麦芽、大麦、大米、小麦麦芽)为样品,比较了几种不同净化柱净化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回收率,最终选择了硅胶-硅藻土-中性氧化铝混合柱作为净化柱,建立了一种检测啤酒原辅料中AFB1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结果表明,AFB1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5~50μg/kg,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7。方法检出限为0.15μg/kg,加标回收率80.1%~109.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3%~4.29%。该方法简便、准确、成本低廉,可用于啤酒原辅料中的AFB1的质量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6.
采用RAPD-毛细管芯片电泳法鉴定啤酒大麦品系
吴亚君,王斌,韩建勋,张振民,杨海荣,陈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74-17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10
摘要
(
41
)
PDF(pc)
(415KB)(
27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啤酒大麦主要依赖进口,建立快速准确的进口啤酒大麦品系鉴定方法对保护我国啤酒制造业利益,维护国际贸易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该实验采用RAPD和2100毛细管芯片电泳技术,建立了我国主要进口啤酒大麦品系鉴定方法。采用毛细管芯片电泳技术对11次重复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谱带重现性、特异性筛选标志带,根据标志带精确长度和相对量确定判别标准。5条随机引物产生的7条标志带将19个啤酒大麦品种分成13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87.
PCR法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法筛查食源微生物的耐药基因
鲁曦,张志刚,陈妙瑞,闫鹤,石磊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80-18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34
摘要
(
119
)
PDF(pc)
(415KB)(
32
)
可视化
收藏
耐药基因可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等途径在微生物的种内和种间进行传递,食用受到耐药菌污染的食品,具有威胁人类健康的潜在可能。为建立耐药基因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食源性微生物耐药基因的筛查,对食源性耐药菌在食品中的存在状况、耐药种类进行了探讨。采集了3个不同菜市场的9份食品样本,对食源菌进行了分离培养,使用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甲氧苄胺嘧啶进行抗性菌筛选,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及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对8种抗性基因进行筛查,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结果进行了验证。9份食品样本中,菌落总数在105CFU/g至107CFU/g。红霉素抗性的菌落数最多,除1份样本外均在105CFU/g以上;氯霉素抗性菌菌落数最低,除1份样本之外均在103CFU/g以下。在对8种耐药基因筛查时发现,在四环素抗性菌中耐药基因tetA阳性率最高,为75.56%。采用LAMP法筛查耐药基因,阳性率高于PCR法。结果表明,具有抗药性的食源菌在样本中大量存在,这提示食品可以作为抗性菌存在和传播的重要介质。而LAMP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用于耐药基因的快速筛查,为了解抗性菌在食品加工环境的污染和分布情况,以及消杀防控措施的采取和评估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88.
保健品中谷胱甘肽的快速测定
陆文蔚,闫军,唐立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86-18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06
摘要
(
66
)
PDF(pc)
(280KB)(
53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DTNB法快速测定3种谷胱甘肽胶囊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同时,用邻苯三酚法快速检验3种保健品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效率。测定结果证明,DTNB法可以作为一种检测保健品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快速方法。另一方面,依据邻苯三酚法的测定结果,可推测保健品市场的谷胱甘肽产品的功能活性有较大差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9.
应用SDS-PAGE法评价乳基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有效蛋白质组分
丁福强,仇凯,钟其顶,吕晓玲,李君艳,熊正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90-19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35
摘要
(
54
)
PDF(pc)
(530KB)(
25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DS-PAGE法评价乳基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有效蛋白组分,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采用Bio-Rad Quantity One软件对电泳谱图进行数据分析,实现牛乳蛋白组分的定性和半定量测定。采用该法对我国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牛乳蛋白有效成分进行了质量评价分析,发现0~12月龄婴儿配方食品基本符合GB 10765-2010中对乳清蛋白不得低于60%总蛋白的规定;0~6月龄Ⅰ段婴儿配方食品中的乳清蛋白含量最高,乳清蛋白/酪蛋白为1.57~2.12(61∶39~67∶33);6~12月龄的Ⅱ段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相对Ⅰ段少,二者比例为1.06~1.55(52∶48~61∶39);而在12月龄以上的Ⅲ段幼儿配方食品中二者比例为0.65~0.71(40∶60~42∶58)。虽然Ⅰ段婴儿配方食品乳清蛋白/酪蛋白符合标准,但是在母乳中占主要成分的α-LA(α-乳白蛋白)在Ⅰ段婴儿配方食品中含量偏低(19.1%~24.1%),母乳中不存在的α-CN(α-酪蛋白)在Ⅰ段婴儿配方食品中却占11.9%~17.8%,另外还发现Ig G(免疫球蛋白G)在乳基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含量偏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0.
采用发光菌法评价果汁中亚硝酸钠生物毒性
郭柔杉,李翔,陈婧,王坤,周斌,潘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198-20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07
摘要
(
45
)
PDF(pc)
(304KB)(
27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亚硝酸钠与费氏弧菌发光抑制率存在相关性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价亚硝酸钠生物毒性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果汁中亚硝酸钠综合毒性的检验。结果显示,发光强度抑制率与亚硝酸钠溶液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53 3~0.957 3,最佳检测平衡时间为15 min,误差限范围在0.615 0~2.346 6;发光强度抑制率与果汁中亚硝酸钠质量浓度同样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55 5~0.997 0,最佳检测平衡时间为15 min,误差限范围在0.085 2~2.448 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91.
酶法制备α-环糊精反应体系中癸醇的分离
卢滋,李兆丰,顾正彪,洪雁,李才明,班宵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203-20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15
摘要
(
54
)
PDF(pc)
(278KB)(
25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利用液液萃取技术分离酶法制备α-环糊精反应体系中复合剂——癸醇的方法。首先,在α-环糊精溶液中加入癸醇形成α-环糊精-癸醇复合物沉淀后,以该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萃取剂种类及其用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法分离癸醇的影响,确定了萃取条件:以15倍于癸醇体积的乙醚作为萃取剂,在30℃下萃取30 min。其次,以酶法制备α-环糊精的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分离癸醇后,所测得的α-、β-、γ-环糊精收率与采用传统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收率相当,进一步验证了萃取法能够将α-环糊精-癸醇复合物中的癸醇有效分离出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2.
油菜蜂花粉水溶性蛋白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
邓建军,杨海霞,曹炜,程妮,王毕妮,高慧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207-21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08
摘要
(
60
)
PDF(pc)
(365KB)(
47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饱和硫酸铵法对油菜蜂花粉中的水溶性蛋白进行逐级分离提取,发现20%~40%浓度的硫酸铵对蜂花粉水溶性蛋白的分离效果最好,得率和回收率分别为711.54μg/g和29.91%;同时,对不同硫酸铵浓度(0%~20%、20%~40%、40%~60%、60%~80%和80%~100%)得到的水溶性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发现20%~40%浓度硫酸铵盐析得到的蛋白对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相同浓度下,各级水溶性蛋白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强于DPPH自由基。结合SDS-PAGE图谱分析表明,分子质量约为39.0 ku和约为58.0 ku的2种蛋白有可能在油菜蜂花粉水溶性蛋白的抗氧化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93.
反胶团萃取分离葡萄酒下脚料中葡萄皮蛋白质
张喜峰,李彩霞,崔玮,杨晶,张芬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212-21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36
摘要
(
50
)
PDF(pc)
(451KB)(
49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反胶团萃取葡萄皮中的蛋白质。分别考察水相p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强度、蛋白质浓度、有机溶剂与助剂种类和比例、萃取温度对前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的试验方法,考察前萃取过程中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水相pH值对前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2.68 mmol/L CTAB/三氯甲烷-正丁醇(体积比4∶1)的反胶团体系用于前萃取水相pH为6.4,包含0.4 mol/L NaCl的葡萄皮中蛋白质的浸提液,前萃取率可达56.54%。理想的前萃取条件是:pH 6.4、NaCl浓度0.4 mol/L、CTAB浓度32.68 mmol/L、蛋白质浓度1 mg/mL、萃取温度30℃。在该条件下,采用pH 3.8、后萃取温度20℃、0.8 mol/L NaCl水相进行后萃取,后萃取率可达71.2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94.
微胶囊双水相体系萃取地椒精油
王娣, 钱时权, 曹珂珂, 许晖, 任茂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219-22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16
摘要
(
54
)
PDF(pc)
(310KB)(
42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β-环糊精-硫酸钠微胶囊双水相体系萃取地椒精油,考察β-环糊精、硫酸钠、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精油收率的影响。得出适宜萃取条件为:45%的β-环糊精、20%的硫酸钠,40℃萃取20 min,精油平均收率为96.67%。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地椒精油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其抑菌效果优于0.1%山梨酸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95.
大孔树脂富集纯化胡芦巴种子总黄酮
杨仁明,何彦峰,索有瑞,王洪伦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224-22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11
摘要
(
56
)
PDF(pc)
(312KB)(
28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比较11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胡芦巴黄酮类化合物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性能,筛选出DM130型大孔吸附树脂用于分离纯化胡芦巴种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单因素方法分析该树脂富集纯化胡芦巴总黄酮的适宜工艺条件,确定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上样量为3.64 mg黄酮/g树脂,上样液pH值5.0,吸附时间2 h,体积分数70%乙醇洗脱,洗脱速率2 mL/min,洗脱体积为150 mL,总黄酮回收率为85.05%,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由7.8%提高到26.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96.
超声提取酸枣叶中总黄酮
王迎进,于蕾,闫军,何玥,张海容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229-23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17
摘要
(
42
)
PDF(pc)
(272KB)(
29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酸枣叶中总黄酮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四因素,利用Design-Expert 7.1.6软件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对酸枣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酸枣叶总黄酮的适宜超声提取工艺为,液料比42.00∶1(mL∶g)、乙醇体积分数60.10%、超声功率240.00 W、超声提取时间36.50 min。总黄酮得率实测值为5.382%,与预测值5.407%相符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97.
高抗性淀粉米乳饮料制作工艺
陈岑,李保国,叶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233-23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37
摘要
(
60
)
PDF(pc)
(263KB)(
28
)
可视化
收藏
以含高抗性淀粉的宜糖米为原材料,采用酶解的方法,开发出了一种适合糖尿病人和肥胖人群饮用的抗性淀粉米乳饮料。研究了原料配比、烘焙条件、糊化时间、酶解条件等工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米乳饮料中抗性淀粉的含量,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米乳饮料的最佳配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98.
核桃多肽饮料的研制
敬思群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2
): 237-24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2.038
摘要
(
58
)
PDF(pc)
(294KB)(
53
)
可视化
收藏
以核桃为原料,采用复合蛋白酶水解制备多肽,经脱苦、调配、均质、微波-高温联用杀菌制成核桃多肽饮料,70%以上核桃肽的分子质量≤10 000μ,DPPH的清除率为68.4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最适条件,并对脱苦和稳定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之比为2∶1,酶用量为(酶/核桃仁)0.4%、温度55℃、料液比1∶12(g∶mL)、时间2 h,水解度达13.9%。以1.5%β-CD作苦味包埋剂。核桃多肽饮料主要成分:核桃仁4%,全脂奶粉1.5%,白砂糖4%;复合稳定剂0.16%(黄原胶0.1%、海藻酸钠0.06%,CMC-Na0.1%,三聚磷酸钠0.03%),复合乳化剂0.15%(单甘酯0.05%,蔗糖酯0.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0
)
Select
99.
啤酒酿造过程中萜烯醇类化合物变化规律
陶鑫凉,闫鹏,郝俊光,尹花,董建军,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21
摘要
(
53
)
PDF(pc)
(401KB)(
35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S-SPME/GC-MS)建立的啤酒中酒花物质的检测方法,跟踪了啤酒酿造过程中源自酒花的5种萜烯醇类香气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初步为啤酒厂酒花配方及工艺调整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对糖化过程中不同酒花配方、不同煮沸方式及酒花添加工艺对冷麦汁中萜烯醇类化合物含量影响的研究,发现冷麦汁中的萜烯醇类化合物主要受最后一次添加酒花的添加量和添加时机影响,最后一次酒花在煮终回旋前添加较煮终前10 min添加,更利于萜烯醇类化合物在冷麦汁中的保留,这与国外的late-hopping工艺相一致;与煮终前10 min最后一次添加相比,在煮终回旋前最后一次添加酒花能使冷麦汁中里那醇含量提高209.4%,α-萜品醇为91.2%,香叶醇为31.4%,橙花醇175.0%。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萜烯醇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发现5种萜烯在发酵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且它们之间可能被酵母相互转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100.
黄酒麦曲浸提液中宏蛋白质组的制备
孔令琼,管政兵,张波,陆健,谢广发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7-1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22
摘要
(
57
)
PDF(pc)
(412KB)(
24
)
可视化
收藏
麦曲在黄酒酿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为黄酒酿造提供各种酶类(如水解酶等)及各种风味物质前体。该研究基于宏蛋白质组学理论,分别采用TCA-丙酮沉淀法、丙酮沉淀法、2-D Cleanup Kit试剂盒法提取了黄酒麦曲浸提液中的宏蛋白质组,比较了采用3种不同方法制备样品的双向电泳结果。研究发现,用2-D Cleanup Kit试剂盒制备的样品在溶解性、蛋白纯度和双向电泳分离效果等方面都优于另外2种方法,图谱分辨率高,蛋白点清晰。初步建立了适用于黄酒麦曲浸提液的宏蛋白质组制备方法,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双向电泳图谱,为后续利用质谱分析手段对宏蛋白质组中的蛋白组成进行全面、准确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01.
pH值对大肠杆菌发酵异亮氨酸的影响
孙家凯,吴晓娇,史建明,徐庆阳,谢希贤,陈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2-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12
摘要
(
78
)
PDF(pc)
(377KB)(
44
)
可视化
收藏
以L-异亮氨酸生产菌E.coli TRFP为出发菌株,考察不同pH值对发酵过程中重组酶酶活、菌体生物量、L-异亮氨酸产量和葡萄糖消耗速率以及副产物积累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恒定pH 7.2控制策略相比,采用分段控制pH值的工艺可使最大生物量和异亮氨酸产量分别提高了6.1%和9.2%,乙酸及NH4+浓度分别减少7.8%和11.6%;同时,采用NaOH和氨水混合碱调节pH值能够有效降低NH4+对菌体的抑制作用,减缓菌体衰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102.
广式腊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机理及贮存与蒸煮的影响
周非白,孙为正,赵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7-2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23
摘要
(
65
)
PDF(pc)
(376KB)(
40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离鉴定广式腊肠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贮存和蒸煮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广式腊肠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2种,其中烘烤结束时为32种,贮存1个月时为37种,蒸煮后为42种。在鉴定的化合物中主要以醇类、酯类和醛类物质为主。试验结果表明:风味形成的主导因素为曲酒的添加及脂质的降解与氧化,氨基酸降解、微生物和美拉德反应的作用为辅助因素。贮存和蒸煮可促进广式腊肠风味形成,其中贮存主要影响来源于脂质降解和氧化的风味物质,蒸煮主要影响来源于氨基酸降解和美拉德反应的风味物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4
)
Select
103.
辅助能量物质柠檬酸促进ε-聚赖氨酸的合成
任喜东,陈旭升,董难,李树,李凤,赵福林,唐蕾,毛忠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23-2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13
摘要
(
59
)
PDF(pc)
(316KB)(
25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ε-聚赖氨酸(ε-PL)合成能力,考察了柠檬酸对Streptomyces sp.M-Z18菌体生长和ε-PL合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柠檬酸作为辅助能量物质,对ε-PL发酵过程影响显著。通过对柠檬酸添加时间、添加量和pH值的优化,确定了最佳柠檬酸添加方式,结合补料-分批发酵工艺,显著提高了ε-PL的产量。实验结果表明,在5L发酵罐中,维持pH为3.8,初始柠檬酸添加量为20 g/L时,分批发酵ε-PL的产量达到9.50 g/L,产率达到4.40 g/(L.d),较未添加柠檬酸发酵分别提高了46.4%和48.1%。采用添加柠檬酸的补料-分批发酵工艺,发酵168 h后ε-PL的产量达到22.89 g/L,是分批发酵的2.41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4.
GenBank数据库中微生物rDNA序列准确性研究
陈源源,沈微,樊游,石贵阳,王正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28-3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01
摘要
(
34
)
PDF(pc)
(223KB)(
47
)
可视化
收藏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微生物分子鉴定方法。在该方法中,待鉴定微生物的rDNA序列需要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从而得出该菌株的具体种属。从GenBank数据库中收集了细菌16S rDNA序列、丝状真菌ITS序列以及酵母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共88条,通过BLAST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所收集rDNA序列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有17条序列(19.3%)的长度过短,无法提供足够的系统发育信息;5条序列(5.6%)存在错误命名或测序不准确问题;58条序列(65.9%)没有相关文章发表;62条序列(70.4%)无法获取对应的微生物保藏物。从而提示了GenBank数据库的有限参考价值,在微生物分子鉴定过程中需要对相关rDNA序列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05.
氧化-乙酰化复合变性淀粉的乳化性能
方芳,杨英,顾正彪,洪雁,李兆丰,程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32-3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24
摘要
(
45
)
PDF(pc)
(424KB)(
31
)
可视化
收藏
淀粉基乳化剂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天然安全和产品配伍性能好的优点,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文中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氧化和乙酰化双重变性,研究了变性淀粉的糊化和乳化特性。研究表明,深度氧化对乙酰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样品的变性剂添加量之比(乙酸酐/次氯酸钠)在1.33~2.67时,可获得羧基含量为0.26%并且乙酰基/羧基比值在1.64~3.03的氧化-乙酰化淀粉,该淀粉质量浓度为6%时糊黏度在273~295 mPa.s,具有较优的乳化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6
)
Select
106.
利用PCR-DGGE技术筛选分离海南黄帝椒产品微生物
李汉文,诸葛斌,方慧英,孙进,龚星慧,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38-4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25
摘要
(
65
)
PDF(pc)
(346KB)(
29
)
可视化
收藏
黄帝椒是海南特产高辣度辣椒。该研究以黄帝椒产品为原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了其微生物种群关系,并结合传统平板筛选法进行菌种分离及鉴定,获得了海南特辣黄帝椒产品优势微生物。研究结果显示,海南黄帝椒产品平板筛选分离到了Pseudomonas stutzeri,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ctobacillus brevis等可培养的菌株;DGGE图谱中检测到了6个条带,其中,乳酸菌占总菌数的65%,处于最优势地位,假单胞菌占总菌数的16%,处于次要地位。该研究也首次提及了不同的微生物对黄帝椒产品的颜色、脆性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07.
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的特性及补料研究
陈鸿图,傅金磊,杨月明,梁颖婕,谢文化,朱明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43-4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14
摘要
(
50
)
PDF(pc)
(413KB)(
59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分离纯化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产中性蛋白酶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玉米粉和豆粕粉;磷酸盐能提高酶产量;未添加Na2HPO4和KH2PO4的情况下,Ca2+和Mg2+对产酶都有抑制作用;Na2HPO4和KH2PO4存在时,1 mmol/L的Ca2+和Mg2+能使酶产量分别提高12%和8%,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产酶受到抑制;采用在11 h、18 h和24 h分别补加10 g/L玉米粉和7.5 g/L豆粕粉的补加策略,产量提高了96%,生产强度提高了11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108.
1株浓香型白酒酵母对糟醅的乙醇发酵作用
王涛,郑通文,游玲,陈云宗,周瑞平,王松,冯瑞章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49-5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26
摘要
(
46
)
PDF(pc)
(362KB)(
32
)
可视化
收藏
将1株分离自浓香型白酒糟醅的酵母菌分别接种于装有入窖粮糟和无菌糟醅浸提液中的三角瓶中,发酵后固态糟醅乙醇浓度达到15.0%(V/V,下同),比其空白对照和窖池内正常发酵糟醅分别高8.0%和8.2%;糟醅浸提液中的乙醇浓度也达到了12.3%。经部分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26S rDNA 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为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sp.),最适生长温度为34℃,在28~40℃下都能生长,能够耐受pH 3.5以下的生长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09.
乳酸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机理
姚远,董庆利,熊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54-5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27
摘要
(
87
)
PDF(pc)
(299KB)(
65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乳酸钠(NaL)抑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生长的机理,从NaL影响目标菌细胞膜(壁)结构完整性和胞内ATP的合成两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0.02 g/mL NaL显著破坏了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对照组破坏程度较小,两者差异显著(P<0.05);另一方面,0.02 g/mL NaL抑制了胞内ATP合成,而对照组中ATP含量明显高于NaL试验组(P<0.05)。试验结果为合理、高效利用乳酸钠为新型肉类防腐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110.
面包酵母酶解液中水不溶性沉淀的形成机理
胡庆玲,丛懿洁,崔春,赵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58-6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28
摘要
(
57
)
PDF(pc)
(275KB)(
24
)
可视化
收藏
以导致面包酵母木瓜蛋白酶酶解液浑浊的沉淀物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沉淀物质的基本化学组成、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布以及在不同溶剂和不同pH值缓冲液中的溶解度,从而探讨了该沉淀物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沉淀物质(以干基计)主要组成成分为:蛋白质62.00%、总糖22.80%和灰分15.50%;分离沉淀前后酶解液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有分子量小于1000 u的肽分子参与沉淀物的构成;氨基酸分析显示,沉淀物质中的疏水氨基酸含量占46%,高于酶解液中的32.03%,说明疏水作用可能是该沉淀物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沉淀溶解度定性与定量测定显示沉淀在水和氨水中微溶,且等电点在pH6.5附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11.
改性乳清蛋白体外抗氧化特性
王文琼,包怡红,陈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62-6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02
摘要
(
50
)
PDF(pc)
(413KB)(
47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糖、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和乳清蛋白为美拉德反应原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湿热糖基化反应。结果表明:在湿热糖基化反应后,6种糖类与乳清蛋白复合物在420 nm和294 nm处的吸光值差异显著(P<0.05);除乳清蛋白-蔗糖复合物外,其他5种乳清蛋白糖基复合物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除了乳清蛋白-蔗糖复合物外,其他5种乳清蛋白糖基化复合物随浓度的增加,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都有所提高,其中乳清蛋白-木糖复合物的抗氧化能力提高最大,而且SDS-PAGE显示乳清蛋白-木糖复合物反应后分子质量明显增大;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乳清蛋白-木糖和乳清蛋白-葡萄糖复合物中蛋白质的酰胺I和II明显减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0
)
Select
112.
肉桂醛特异性抑制酵母细胞壁合成的作用机理
汪琨,徐峥,汪倩雯,朱廷恒,崔志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68-7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03
摘要
(
58
)
PDF(pc)
(338KB)(
54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及其细胞壁合成酶缺陷突变株组成的筛选模型对肉桂醛抗真菌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肉桂醛对细胞壁合成酶基因缺陷突变株及其野生型的抑制具有显著差异,对葡聚糖合酶缺陷突变株δfks1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为8μg/mL,比野生型低8倍,肉桂醛对几丁质合酶基因缺陷突变株CHS020和CHS003的MIC值也比野生型低4倍。肉桂醛对δfks1生长的抑制能被山梨醇等渗溶液部分挽救,经肉桂醛处理后,δfks1的β-葡聚糖和几丁质含量分别降低了23.48%和31.94%。研究结果表明,肉桂醛特异性抑制真菌细胞壁葡聚糖和几丁质的合成是其抑制真菌细胞生长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4
)
Select
113.
稠李属3种果实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
刘荣,辛越,姚美玲,杨应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73-7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04
摘要
(
59
)
PDF(pc)
(247KB)(
38
)
可视化
收藏
对稠李属3种果实浸提得到的花色苷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采用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来评价稠李属3种果实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VC作对照。结果表明:稠李属3种果实的花色苷对.OH、ABTS、DPPH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抗氧化活性均随样品浓度升高而增强,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在试选范围内清除效果均低于VC对照组。但当稠李及山桃稠李的质量浓度大于0.04 mg/mL时,其还原能力强于VC对照组。3种果实花色苷中,抗氧化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稠李>山桃稠李>紫叶稠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14.
电子鼻技术在区分不同类型牛奶香精中的应用
王蓓,任玮,曹雁平,郑福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77-8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15
摘要
(
55
)
PDF(pc)
(275KB)(
42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电子鼻对6种不同类型的牛奶香精样品与1种酶解奶油样品的风味轮廓进行分析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对传感器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利用电子鼻技术可以方便、迅速的区分天然牛奶香精样品与合成牛奶香精样品,并且对这两大类香精样品的区分效果良好。因此电子鼻技术可以较好的运用于不同类型香精样品的分析领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15.
热处理制备高凝胶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
张海瑞,何志勇,秦昉,曾茂茂,陈洁,黄小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81-8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29
摘要
(
55
)
PDF(pc)
(302KB)(
40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目前工业生产大豆分离蛋白(SPI)产品的凝胶性,以脱脂豆粕为原料,在传统碱溶酸沉法制备SPI中引入热处理工艺,研究碱溶、酸沉、中和不同阶段热处理条件对蛋白产品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对SPI凝胶强度的影响较显著,碱溶阶段和酸沉阶段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SPI凝胶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和阶段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时间延长,SPI凝胶强度增大;并对3个阶段进行组合热处理,得到制备高凝胶性SPI产品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碱溶阶段60℃热处理1 h和酸沉阶段40℃热处理15 min,以及中和阶段保持室温,SPI产品凝胶强度可提高13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8
)
Select
116.
半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的工艺优化
尹训兰,董海洲,张慧,刘传富,侯汉学,王苗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85-8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30
摘要
(
47
)
PDF(pc)
(606KB)(
30
)
可视化
收藏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醚化剂,在碱性条件下,采用半干法制备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响应面设计,对半干法工艺进行优化,并分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碱的用量、体系含水量对阳离子淀粉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回归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取代度随工艺条件变化的规律,半干法制备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4.40℃,反应时间6.58 h,NaOH与醚化剂摩尔比2.12,体系含水量25.28%,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阳离子淀粉取代度为0.051 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17.
热改性蛋清粉的贮藏稳定性
于滨,王喜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90-9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31
摘要
(
45
)
PDF(pc)
(308KB)(
42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热改性蛋清粉的贮藏稳定性,文中对室温贮藏(12个月)的热改性蛋清蛋白功能性和分子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贮藏期热改性蛋清粉的凝胶性、乳化性、泡沫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疏水性、巯基含量和分子柔性也有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热改性蛋清粉功能性的下降与分子结构的变化显著(P<0.05)相关。蛋白质分子特点是影响热改性蛋清粉的贮藏稳定性主要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18.
百里香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马君义,张继,王宝生,汪花丽,魏相龙,李佳佳,邢润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95-9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09
摘要
(
55
)
PDF(pc)
(324KB)(
33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饱和水溶液搅拌法制备百里香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薄层色谱、光镜显微成像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百里香油被β-环糊精包合前后的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薄层色谱以及光镜显微成像具有显著性差异,包合物得率、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含油率分别达到88.76%、89.62%和9.41%。百里香油被β-环糊精包合后呈现出新的物相特征,说明包合物已经形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9.
糖基化提高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的工艺条件
于莉萍,迟玉杰,刘红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00-10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32
摘要
(
40
)
PDF(pc)
(593KB)(
27
)
可视化
收藏
以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强度为目的,采用添加D(+)木糖和黄原胶进行糖基化改性处理,中心组合设计模型对大豆分离蛋白共价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测定并分析了改性复合物在各个条件下的凝胶强度。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7.27℃、反应时间40 min、复合糖添加量3.9%、糖胶比2.81∶1,此条件下凝胶强度可达到91.35 g,较未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提高7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120.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太平洋牡蛎水解液
刘姝,房耀维,王淑军,吕明生,焦豫良,闫晨,瞿婧怡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05-10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33
摘要
(
46
)
PDF(pc)
(273KB)(
29
)
可视化
收藏
将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AS3.951接种到太平洋牡蛎(Ostreagigas thunberg)肉匀浆液中发酵培养,利用米曲霉产生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水解牡蛎肉制备牡蛎水解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索发酵条件对太平洋牡蛎蛋白质回收率和糖原回收率的影响,发现起始pH为7.0时,蛋白质浓度为15%,装液量20%(V/V),140 r/min,30℃发酵48h,蛋白质回收率和糖原回收率最大,分别为85.33%和90.52%。这表明利用米曲霉发酵太平洋牡蛎制备水解液是可行的,并为进一步利用统计学方法提高米曲霉发酵太平洋牡蛎制备高蛋白回收率和糖原回收率水解液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21.
1株产耐热脂肪酶根霉突变株的选育
孙春艳,赵祥颖,董学前,乔君,刘建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09-11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16
摘要
(
58
)
PDF(pc)
(382KB)(
47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对实验室保藏的1株高产耐热脂肪酶的根霉SFE-L01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筛选获得1株突变株UD-23,产耐热脂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12.39%,达24 000.00 U/mL。对突变株UD-23的产酶条件及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突变株UD-23所产脂肪酶最适作用温度为60℃,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条件优化后,该突变株产酶酶活达30 000.00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4
)
Select
122.
蛹虫草菌丝球生长模型
银涛,罗学刚,贾秀芹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15-11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17
摘要
(
42
)
PDF(pc)
(307KB)(
31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优化控制发酵过程以定向生产生理活性物质,以菌丝球生物量作为参考指标,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蛹虫草菌丝球培养的最适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及其含量,分别为:葡萄糖40.0 g/L、蛋白胨3.5g/L、KH2PO40.5 g/L、MgSO4.7H2O 3.5 g/L、CaCl20.3 g/L。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到了菌丝生物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通过该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菌丝生物量与转速、接种量和培养时间等重要参数之间的关系,R2达到0.983 8,以及小的P值,利用得到的改进预测模型可以计算菌丝生物量,为优质高效地培养菌丝球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123.
利用薯蓣皂素生产废水发酵生产谷胱甘肽
宋青楠,许芹永,朱靖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20-12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10
摘要
(
62
)
PDF(pc)
(214KB)(
39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传统工艺酸解盾叶薯蓣得到的皂素生产废水是一类酸性高浓度有机废水,实验主要通过对皂素废水进行了3种不同方式的预处理,实现废水发酵生产谷胱甘肽,同时降低废水COD值的目的。实验表明,3种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谷胱甘肽产量影响不同,将纯糖液的谷胱甘肽产率记作100%,处理1,只调节废水pH值,发酵得到的谷胱甘肽产量为0.847 625 g/L,达到纯糖液发酵的54.79%,同时废水COD去除率达57.17%;处理2,先调节废水pH值,然后进行活性炭吸附之后发酵,得到谷胱甘肽产量为0.835 7 g/L,达到纯糖液发酵的55.02%,同时废水COD去除率达77.60%;处理3,先进行活性炭吸附,然后调节其pH之后发酵,得到的谷胱甘肽的产量为0.689 0 g/L,达到纯糖液发酵的44.55%,同时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73.52%。从工业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处理2的方式为最佳方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124.
早酥梨果酒酿造工艺优化及其香气成分分析
王军节,张怀予,马光勇,樊梦原,申晓蓉,李贞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23-12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34
摘要
(
70
)
PDF(pc)
(330KB)(
39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早酥梨果酒加工的最优条件,并用SPME-GC-MS技术分析了果酒主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早酥梨在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Brix、pH 4.3、28℃发酵温度、0.68g/L的接种量的最优条件下发酵9d,并经过陈酿后得到12.4%的酒精体积分数且品质良好的果酒,高级醇3-甲基-1-丁醇和苯基乙醇为其主要香气成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2
)
Select
125.
橙皮果胶可食性保鲜膜的应用
张晶莹,王朝瑾,沈宗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28-13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35
摘要
(
48
)
PDF(pc)
(256KB)(
197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橙皮提取果胶,检测果胶样品的质量,分析得出该果胶产品符合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利用橙皮果胶为主要原材料制备的薄膜各项指标为:透光率为87.8%,厚度为0.127 mm,抗拉强度为3.983 MPa,断裂伸长率为24.883%。文中还将果胶标准品膜、提取的果胶样品膜和购买的PE膜进行物理特性的分析对比,并应用于猪肉的保鲜,通过分析汁液渗出量、pH值、挥发性盐基氮和细菌总数4个指标的变化,证明橙皮果胶可食性保鲜膜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PE塑料保鲜膜,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5
)
Select
126.
微生物法合成生物高分子——聚羟基脂肪酸(酯)进展
黄金,代洪亮,张慧莉,王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32-13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08
摘要
(
54
)
PDF(pc)
(338KB)(
92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高分子不但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而且以其卓越的结构特性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微生物法合成生物高分子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反应条件温和、易规模化生产等优点,正在逐渐成为生产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的重要方法。文中系统阐述了聚羟基脂肪酸(酯)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的微生物法合成途径、高产菌株筛选、发酵过程优化策略、产物提取及工业化生产前景和应用领域,以期为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27.
小球藻利用工业废物产油脂的研究进展
占凌云,周新虹,王明兹,陈必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37-14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18
摘要
(
42
)
PDF(pc)
(369KB)(
28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已成为热门话题。微藻工业化生产生物燃料最大的瓶颈就是高成本,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决定了微藻生物燃料在未来的命运。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利用工业废物(即廉价碳源、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培养小球藻生产油脂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小球藻利用工业废料产油脂应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28.
野木瓜籽成分分析和油脂评价
魏海燕,张惟广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42-14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36
摘要
(
42
)
PDF(pc)
(203KB)(
54
)
可视化
收藏
参照国际GB/T 5009.6-2003对野木瓜籽的蛋白质、粗脂肪、水分、灰分进行分析。通过回流加热法用石油醚提取野木瓜籽粗脂肪,并测定其理化性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的组成。结果显示:野木瓜籽中蛋白质含量为21.53%,粗脂肪含量为25.05%,它是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和脂肪来源,野木瓜籽粗脂肪的酸价较高,需要进行精炼。野木瓜籽粗脂肪中主要包含饱和脂肪酸(棕榈酸12.41%、硬脂酸5.5%、花生酸4.29%)22.20%,不饱和脂肪酸(油酸42.13%、亚油酸30.40%、棕榈油酸0.30%)72.8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29.
叶黄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清除羟自由基活性
彭胜,彭密军,黄美娥,张昌伟,张琳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45-14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05
摘要
(
44
)
PDF(pc)
(254KB)(
65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KOH-甲醇溶液皂化法将叶黄素酯转化为游离叶黄素,进一步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并对不同纯度产品中叶黄素的含量进行HPLC法测定;以没食子酸丙酯为参照,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不同纯度叶黄素产品清除.OH的效果。结果表明:叶黄素浸膏通过皂化,游离叶黄素的含量由1.35%提高到30.25%,进一步柱层析处理得到80.32%的叶黄素产品;不同纯度叶黄素产品均具有较强的清除.OH活性,且其抗氧化活性与叶黄素的含量正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30.
啤酒废酵母超声破壁提取食源性β-1,3-D-葡聚糖
杨建梅,李红,杜金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49-15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19
摘要
(
59
)
PDF(pc)
(319KB)(
30
)
可视化
收藏
以啤酒废酵母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正交析因素试验优化超声破壁工艺,得出破壁参数理想条件为酵母质量浓度200 g/L,超声功率800 W,超声时间80 min,超声温度50℃;制得的酵母β-1,3-D-葡聚糖不含甘露聚糖,纯度达90.63%,得率达10.3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1.
杏鲍菇多糖的提取
李志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54-15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11
摘要
(
58
)
PDF(pc)
(313KB)(
46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回归正交实验优化了杏鲍菇中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进行4因素3水平二次回归正交实验,依据二次回归线性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杏鲍菇子实体多糖提取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6℃,提取时间12 min,料液比1∶35,微波功率700W,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杏鲍菇多糖的得率可达11.8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32.
核桃渣中油脂和蛋白的水剂法同步提取工艺
刘彬球,陈朝银,葛锋,刘迪秋,段秀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59-16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20
摘要
(
63
)
PDF(pc)
(270KB)(
62
)
可视化
收藏
对核桃渣中油脂和蛋白质进行了水剂法同步提取分离工艺研究。经单因素实验,获得了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兑水pH 11.5,料液比(g∶ml)1∶8,浸提温度50℃和浸提时间5 h。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26.05%,蛋白质得率为10.72%。工艺过程中采用冻融法破乳增加油脂得率,破乳后的清油Ⅱ平均得率为43.05%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133.
包埋技术在速溶紫薯粉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于学娟,陈英乡,李银塔,丛培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63-16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37
摘要
(
66
)
PDF(pc)
(190KB)(
88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微胶囊包埋技术制备速溶紫薯粉,并确定了工艺条件。通过喷雾干燥制取速溶紫薯粉,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以及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喷雾干燥的适宜工艺条件:包埋剂β-环状糊精添加量为总质量的0.25%;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风速1 m3/min、进料量4 L/h、进口温度为13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34.
金银双花饮料的研制
王兆丹,汪开拓,韩林,唐华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66-16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38
摘要
(
50
)
PDF(pc)
(170KB)(
64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银花、白菊花、薄荷、甘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具有清咽利喉功能的饮料,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混合提取液最佳配比和饮料风味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提取液适宜配比为金银花提取液为26%、白菊花提取液为12%、薄荷提取液为10%、甘草提取液为10%;饮料最佳风味配方为混合提取液含量为85%、白砂糖10%、柠檬酸0.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35.
葡萄酒酵母菌发酵莜麦饮料生产工艺
王健,罗永华,刘媛,兰凤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69-17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39
摘要
(
53
)
PDF(pc)
(251KB)(
47
)
可视化
收藏
以糖化莜麦汁为原料,探讨了葡萄酒酵母菌发酵莜麦饮料的生产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得到葡萄酒酵母菌发酵莜麦饮料的优化工艺条件:接种量4%,28℃下发酵20 h。木糖醇添加量为7%;果胶添加量为0.4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36.
玫瑰花石榴汁复合饮料加工工艺
覃宇悦,孙莎,程春生,施金玉,侯玉艳,张智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73-17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40
摘要
(
58
)
PDF(pc)
(203KB)(
42
)
可视化
收藏
以玫瑰花和石榴为主要原料研制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玫瑰花与白砂糖以质量比2∶1混合制成玫瑰糖,自然陈化后进行萃取,得到风味独特的玫瑰萃取液。以玫瑰花石榴汁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定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确定适宜工艺参数为:玫瑰萃取液30 mL,石榴汁60 mL,白砂糖加入量为8%,柠檬酸加入量为0.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37.
弱后酸化酸奶发酵剂的筛选及应用
李海燕,乔成亚,龚广予,刘振民,梅芳,李向东,孙卓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76-17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41
摘要
(
95
)
PDF(pc)
(247KB)(
31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3种酸奶发酵剂09D-B、YT-A和YT-B,制成酸奶,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3种酸奶样品在发酵过程和保质期内的酸度、黏度、pH值和乳酸菌活菌数的变化趋势,研究不同发酵剂对酸奶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剂YT-A的后酸化能量最弱,在4℃冷藏20 d后,酸度仅上升了9°T,产品黏度较高,在冷藏条件下乳酸菌活菌数为4.6×107个/mL,在4℃冷藏和20℃常温贮存过程中,产品的感官状态和组织状态均优于发酵剂09D-B和YT-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38.
高蛋白水解度发酵乳的制作
杨英歌, 陈文武, 黄继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80-18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42
摘要
(
44
)
PDF(pc)
(357KB)(
40
)
可视化
收藏
对奶酪成熟机理及促成熟方法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乳酸菌高密度培养和促进细胞自溶相结合的工艺设计思路,将蛋白酶活性高的粪肠球菌菌株和具有较高胞内肽酶活性及自溶度的瑞士乳杆菌菌株作为发酵剂,接种至30%(W/W)复原脱脂乳中,在16 h的发酵过程中控制pH为5.60~5.80,以提高细胞密度,随后通过控制温度、pH值等环境条件促进瑞士乳杆菌细胞的自溶,处理2 h后,12%TCA可溶性氮占总氮比例达19.7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39.
不同浓度臭氧水对苹果轮纹菌的杀灭效果
乔彩云, 梁俊, 李建科, 张雅丽, 于振, 赵彦华, 马丽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85-18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06
摘要
(
34
)
PDF(pc)
(618KB)(
39
)
可视化
收藏
以致使贮藏苹果腐败的主要真菌苹果轮纹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离体和载体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臭氧水处理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杀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离体试验中,不同浓度臭氧水对苹果轮纹病菌均有一定杀灭效果,其中浓度为1.2mg/L的臭氧水对苹果轮纹菌作用5min后的杀菌率可达80.96%;载体试验中,浓度为1.2mg/L臭氧水处理可显著抑制该病菌在苹果果实上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扩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140.
不同包装方式对兔眼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朱麟, 凌建刚, 康孟利, 俞静芬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90-19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07
摘要
(
46
)
PDF(pc)
(259KB)(
48
)
可视化
收藏
以兔眼蓝莓为试材,研究不同包装方式(0.02 mmPE膜、0.05 mmPE膜,X-1气调箱,X-2气调箱)对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冷藏条件下,各包装处理对蓝莓蓝莓均有显著的保鲜效果,与对照相比,保鲜期可延长至50天;4种包装的通透性存在差异,对果实失重率、TSS含量变化、细胞膜透性及腐烂率等生理指标产生影响,其中X-2气调箱处理保鲜效果最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4
)
Select
141.
热水-涂膜复合处理对鸡蛋保鲜的影响
武杰, 张嫱, 张引成, 葛浩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3
): 194-19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3.043
摘要
(
49
)
PDF(pc)
(270KB)(
61
)
可视化
收藏
为延长鸡蛋保鲜期,分别对新鲜鸡蛋采用1%壳聚糖与1%石蜡的混合液进行涂膜处理、90~95℃热水处理以及先进行热水处理再涂膜的复合处理,再于20℃进行20 d贮藏保鲜试验,同时对表征鸡蛋新鲜度的指标进行测定,包括感官指标、哈夫单位(H.U)、蛋黄指数、鸡蛋失重率。结果表明:复合处理组的保鲜效果最好,哈夫单位、蛋黄指数、失重率都优于其他处理组,其次是涂膜组,热水处理组效果较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142.
ARO10基因在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的克隆表达及其对3-甲硫基丙醇合成代谢的影响
温明显,王成涛,杨雪莲,赵磊,刘国荣,童军茂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32
摘要
(
58
)
PDF(pc)
(881KB)(
38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脱羧酶ARO10基因克隆与过量表达对酿酒酵母INVSc1 3-甲硫基丙醇合成途径的代谢流量影响。将脱羧酶基因ARO10与穿梭质粒pYES2连接,构建其酿酒酵母表达质粒(载体)pYES2-ARO10,LiAc/SSD-NA/PEG方法转化酿酒酵母菌株INVSc1中进行表达,验证ARO10基因过量表达对发酵产物3-甲硫基丙醇影响。结果表明,构建的酿酒酵母转化子SC10-1发酵120 h时,3-甲硫基丙醇生成量达到0.90 g/L,与未导入脱羧酶ARO10基因的对照菌株相比,3-甲硫基丙醇产量提高55.2%。因此,S.cerevisiae s288c中脱羧酶(EC 4.1.1.72)是3-甲硫基丙醇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限速酶,其增强脱羧酶基因ARO10的克隆及基因表达,有利于提高3-甲硫基丙醇的合成代谢流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143.
克罗诺杆菌的随机多态性扩增DNA(RAPD)基因分型研究
杨海荣,赵贵明,王娉,赵勇胜,袁飞,胡玥,陈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6-1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33
摘要
(
49
)
PDF(pc)
(312KB)(
32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克罗诺杆菌标准菌株和样品中分离菌株的分子特征,为克罗诺杆菌的种间鉴别和分子溯源提供一种有效手段。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对38株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筛选出1条随机引物,每一菌株可扩增出1~7条DNA片段,片段在400-3500bp,可将8株标准菌株的种间区分开来。以相似性50%为标准,38株克罗诺杆菌按照其遗传差异可以分为8个基因型类群。所建立的RAPD技术可用于克罗诺杆菌的种间鉴别和分子溯源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44.
ITS序列在酵母批量分子鉴定中的适用性
陈源源,陈浩,石贵阳,王正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1-1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25
摘要
(
51
)
PDF(pc)
(251KB)(
85
)
可视化
收藏
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是目前最常用的酵母分子鉴定标识之一。该文利用ITS序列同源性分析法对保藏于中国高校工业微生物资源与信息中心的623株酵母分离物进行了鉴定。实验结果显示:581株酵母分离物(93.3%)可通过ITS序列直接鉴定到种一级,40株分离物(6.4%)可鉴定至属一级,仅有2株酵母分离物无法通过ITS序列获得有效鉴定。上述结果表明,ITS序列在大多数酵母种属鉴定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第一分子标识用于大批量酵母分离物的分子鉴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45.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窖泥微生物群落
吴冬梅,何翠容,牛美灿,彭昱雯,郑佳,金扬,黄钧,周荣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5-1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34
摘要
(
57
)
PDF(pc)
(887KB)(
54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进行了纯培养微生物及窖泥微生物的FISH检测。以Escherichia coli、Bacillus subtilis、Lactobacillus planetarium、Acetobacter rancens、Clostridiumacetobytylicum 5株不同种属的细菌为对象,研究了影响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其定量表征的因素,并将该技术应用于窖泥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E.coli及L.planetarium的定量表征受到生长期的影响,在对数和稳定期的菌体检出率>82%,衰退期的L.planetarium则明显减少;死菌体比活菌体的检出信号显著减弱;经硫酸铝处理,除去腐植酸的窖泥样品明显地提高了可辨力,加入窖泥中的E.coli,FISH检出量为光学显微镜计数量的46.89%。采用FISH技术可视化定量表征了窖泥中细菌和古菌的特征,有益于从细胞水平研究其微生物群落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8
)
Select
146.
芝麻香型白酒堆积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PLFA分析
徐泽江,孟镇,钟其顶,熊正河,盛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20-2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35
摘要
(
50
)
PDF(pc)
(332KB)(
42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PLFA)研究了芝麻香型白酒堆积过程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堆积过程,PLFA的种类和数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反应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堆积过程中的优势PLFA是直链饱和脂肪酸和偶数碳不饱和脂肪酸。堆积的时间和温度对生物量的含量影响显著。同时,细菌是整个堆积过程的优势微生物菌群,革兰氏阴性菌是细菌中的优势菌群。而厌氧菌和好氧菌在不同的样品中差异较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147.
高压脉冲电场对大肠杆菌胞内蛋白的影响
陈晨,赵伟,杨瑞金,李春阳,顾艳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25-2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37
摘要
(
43
)
PDF(pc)
(265KB)(
53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处理对大肠杆菌(E.coli)胞内蛋白的影响,并应用去卷积和曲线拟合等数学方法和圆二(CD)色谱进一步分析PEF处理前后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β-折叠和无规卷曲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PEF(30 kV/cm,400μs)处理后,在分离胶的顶端出现了蛋白质的聚集。蛋白二级结构中β-折叠相当含量从45.40%降至21.50%,β-转角相对含量从23.8%降至8.81%,而无规卷曲结构从0.13%升至36.95%,α-螺旋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8.
不同干酪乳杆菌菌株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比较
范文娅,吴正钧,季红,郭本恒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29-3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03
摘要
(
53
)
PDF(pc)
(340KB)(
47
)
可视化
收藏
从14株干酪乳杆菌中筛选出11株具有凝乳作用的菌株,采用以麦芽糖酶为靶向酶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分析了不同干酪乳杆菌发酵脱脂乳上清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发酵脱脂乳上清对麦芽糖酶的抑制活性具有明显的菌株特异性,且随着发酵时间延长,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干酪乳杆菌LC2W在37℃发酵10%(w/w)脱脂乳96 h后所得的上清液对麦芽糖酶抑制活性最高,达37.36%,明显高于其它被测试的干酪乳杆菌菌株,表明该菌株具有潜在的抗高血糖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9.
木薯酒精蒸馏废液循环回用工艺的探讨
张桂英,张成明,姜立,毛忠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34-3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38
摘要
(
66
)
PDF(pc)
(332KB)(
39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木薯酒精发酵中,蒸馏废液回用比分别为30%(v/v),50%(v/v),70%(v/v)和90%(v/v)时对酒精发酵的影响,循环回用实验共进行11批。结果表明,循环回用比例为30%(v/v)时对酒精发酵略有影响;当循环回用比例≥50%(v/v)时,随着循环批次的增加,酒精产量下降。蒸馏废液中,酿酒酵母及污染杂菌产生的代谢副产物(如有机酸、甘油等)的累积是造成酒精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蒸馏废液中氨氮的累积造成了发酵液颜色的加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50.
纤维素酶水解能力的影响因素及纤维素结构变化研究
林燕,张伟,华鑫怡,李进军,刘妍,马海元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39-4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24
摘要
(
48
)
PDF(pc)
(621KB)(
54
)
可视化
收藏
以纤维素和秸秆为底物,对纤维素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效率进行了研究,考察的影响因子包括时间、温度、pH值,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酶水解过程中两种底物的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pH条件下,纤维素水解效率有显著差异,pH4.0~5.0为其最适范围;温度对水解效率的影响很大,40℃时纤维素和秸秆生成葡萄糖效率最高,分别为56.32%和35.80%;两种底物的水解在24 h内基本完成,48 h水解效率达到最高,纤维素酶水解进行的前6 h中,底物的结构变化最为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151.
乙醇溶液中Tweens对猪胰脂酶的修饰作用
张洁,杨国龙,毕艳兰,孙尚德,刘伟,马传国,梁少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44-4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39
摘要
(
118
)
PDF(pc)
(268KB)(
55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Tween系列表面活性剂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对猪胰脂酶进行修饰,以它们催化酯交换的交换量为指标评价修饰的效果,并且对修饰酶与未修饰酶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下30 min即可完成Tweens对猪胰脂酶的修饰,但不同Tween的最佳条件并不相同。Tween 20修饰脂肪酶的最佳条件是无水乙醇与水的比例为1∶2(v/v),Tween 20用量为5%;Tween 40和Tween 65修饰猪胰脂酶的最佳条件是无水乙醇与水的比例为1∶2(v/v),用量均为15%;Tween 60修饰猪胰脂酶的最佳条件为无水乙醇与水的比例为1∶2(v/v),用量为20%;Tween 80修饰脂肪酶的最佳条件是无水乙醇与水的比例为1∶3(v/v),用量为5%;Tween 85修饰脂肪酶的最佳条件是无水乙醇与水的比例为1∶3(v/v),用量为15%。修饰后酶的热稳定性实验研究表明,在40~80℃间,修饰酶的催化反活性都高于未修饰酶。Tweens修饰猪胰脂酶能有效提高酶的活性及其热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152.
重组毕氏酵母产中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
江守坤,顾斌涛,夏黎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48-5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26
摘要
(
53
)
PDF(pc)
(308KB)(
45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6个重组毕氏酵母转化子的产酶试验,筛选出一个优良转化子。在摇瓶条件下对该重组毕氏酵母的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适宜的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液量30 mL,培养基起始pH4.8,此后不加控制,接种量10%,发酵过程中每隔24h补加1%的甲醇对产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性纤维素酶活力可达1 144U/mL。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毕氏酵母中性纤维素酶的适宜催化条件为:50℃、pH 6.0;Zn2+和Mg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Fe2+、Fe3+和Cu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牛仔服水洗试验结果显示:重组毕氏酵母中性纤维素酶可以明显降低靛蓝对牛仔服的反染作用,其工业应用前景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53.
雪白白僵菌产环孢菌素A分批补料发酵动力学
姜俊云,董惠钧,闫同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53-5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27
摘要
(
50
)
PDF(pc)
(252KB)(
27
)
可视化
收藏
对在30 L发酵罐中雪白白僵菌发酵环孢菌素A的分批补料发酵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通过对环孢菌素A分批发酵数据进行分析,基于Logistic模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了环孢菌素A发酵动力学模型,包括细胞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合成回归方程。应用Origin7.5软件对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计算,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与实验值拟合良好,能较准确反映环孢菌素A分批补料发酵动力学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54.
米曲霉3.951菌株与RIB40菌株高产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条件的研究
刘雪,许杨,李燕萍,涂追,雷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57-6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01
摘要
(
44
)
PDF(pc)
(606KB)(
51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2株米曲霉进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比较了制备材料、菌龄、渗透压稳定剂、复合酶配比、酶解时间以及酶解温度对米曲霉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米曲霉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适宜条件稍有差异,其中米曲霉3.951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适宜条件是:以菌丝为制备材料,菌龄为14 h,渗透压稳定剂为0.8 mol/L NaCl,复合酶配比为1.0%纤维素酶、1.0%裂解酶、0.l%蜗牛酶,酶解时间为3 h,酶解温度为35℃;米曲霉RIB40的适宜条件是:以菌丝制备材料,菌龄为12 h,渗透要稳定剂为0.8 mol/L NaCl,复合酶配比是为1.0%纤维素酶、1.0%裂解酶、0.l%蜗牛酶,酶解时间为3 h,酶解温度是35℃。在优化条件下米曲霉3.951菌株释放的原生质体达6.43×107个/g,再生率可达23.5%,米曲霉RIB40释放的原生质体可达4.24×107个/g,再生率达22.4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155.
冷冻蛋糕的微波烘焙技术特性
贾春利,汤晓娟,黄卫宁,邹奇波,甘小红,Rayas-Duarte Patricia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62-6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40
摘要
(
68
)
PDF(pc)
(345KB)(
35
)
可视化
收藏
文中对冻藏时间(0、2、4、6周)、冻融循环次数(0、1、2、3次,数字代表冻融循环次数)、微波烘焙功率(40%和100%)和储藏时间(0、1、3、6和24h)对冷冻面糊微波烘焙蛋糕含水量、硬度、比容、水分损失及可溶性淀粉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冻藏时间延长,蛋糕含水量和比容显著降低,硬度显著增大,冻融循环过程明显加剧了这些影响;微波烘焙功率越大,蛋糕含水量显著降低,比容和硬度显著增大。在储藏过程中,蛋糕硬度和水分损失都显著增加,可溶性淀粉含量显著减少;微波烘焙功率较大时,硬度和水分损失增加的明显更快,可溶性淀粉含量降低的明显更迅速;储藏过程中蛋糕硬度变化与水分损失、可溶性淀粉含量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86。结果说明:(1)较小的微波烘焙功率(40%)比较高的微波烘焙功率(100%)会生产出更好的冷冻面糊蛋糕,且其老化速率相对较低,(2)冷冻面糊微波蛋糕的老化主要是由于水分损失和淀粉重结晶引起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56.
超声场中亚油酸的共轭反应
阎杰,丘泰球,杨日福,杨金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67-7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28
摘要
(
49
)
PDF(pc)
(343KB)(
36
)
可视化
收藏
对超声作用下声强、超声作用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亚油酸共轭反应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均匀设计,建立了各因素对产率影响的数学模型,并采用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声强、超声作用时间、反应总时间、催化剂用量、温度等都对共轭反应产率有重要影响;均匀试验结果显示,在22.17~27.26 W/cm2内,与其他因素相比,声强的影响不显著;如试验温度高、时间长、催化剂用量大,则最终产率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运用回归模型,选择适宜的参数,以得到满足要求的产品。对比试验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超声处理可以提高产率,而达同样的产率,超声处理则可以使反应的催化剂用量减少,反应时间缩短。光谱表征显示,亚油酸已发生共轭反应,且产物以顺反式构型为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57.
无铝油条配方的优化
蒋清君,许喜林,任娇艳,阮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72-7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07
摘要
(
65
)
PDF(pc)
(274KB)(
43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开发出新型无铝酶制剂膨松剂以取代传统含铝膨松剂,文中对葡萄糖氧化酶(GOD)、戊聚糖酶、脂肪酶和真菌α-淀粉酶4种酶制剂与小苏打共用在油条产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采用感官评分,计算体积膨胀率和质构分析的方法对油条的品质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综合考虑感官评定及各因素在配方中的影响,得到优化配方为:NaHCO31.9%,GOD 80μg/g,戊聚糖酶80μg/g,脂肪酶20μg/g,真菌α-淀粉酶80μg/g。从油条产品的硬度和耐咀性来看,其最佳配方为NaHCO31.8%,GOD 80μg/g,戊聚糖酶80μg/g,脂肪酶30μg/g,真菌α-淀粉酶60μg/g。因此,综合感官评定和质构特性的正交试验研究结果,最终得到油条产品的最佳配方添加量为碳酸氢钠1.8%~1.9%,GOD 80μg/g,戊聚糖酶80μg/g,脂肪酶20~30μg/g,真菌α-淀粉酶60~80μg/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4
)
Select
158.
叶绿素铁钠盐的制备
李祥,文星,房媛,李进,兀浩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77-8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41
摘要
(
75
)
PDF(pc)
(292KB)(
71
)
可视化
收藏
以苦菜中提取的叶绿素为原料,经皂化、酸化、铁代、成盐制备叶绿素铁钠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质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结合优化工艺试验条件为:先在pH≈12的体系中,59℃下皂化90 min;再于pH≈2~3体系中,65℃下酸化60 min后,加入42 mL质量分数10%FeSO4溶液,铁代时间97 min;最后用10%NaOH-乙醇调节溶液pH≈12而成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59.
微生物发酵高温豆粕菌种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
朱秀清,王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82-8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08
摘要
(
61
)
PDF(pc)
(420KB)(
67
)
可视化
收藏
微生物发酵高温豆粕制备大豆肽具有生产成本低、水解度高的特点。该研究以酶活力为指标,通过紫外诱变和遗传稳定性试验选育出遗传性能稳定的蛋白酶高产菌株;以水解度为监测指标,采用该菌株发酵挤压膨化的高温豆粕,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紫外诱变条件为20 W紫外灯35 cm处辐照4 min;采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培养基组成的优化:可溶性淀粉2.5%、MgSO40.04%、豆粕10%、吐温-80 0.5%;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的培养条件为:温度30℃、时间44 h、接种量4%、菌龄21 h、摇床速度200 r/min、装液量30 mL/250 mL、起始pH 7.5,此条件下高温豆粕的水解度可达到22.86%,比优化前提高了8.3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6
)
Select
160.
细菌胞壁破碎条件优化及高肽酶菌株的筛选
李永霞,秦礼康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89-9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42
摘要
(
53
)
PDF(pc)
(285KB)(
77
)
可视化
收藏
为构建细菌总肽酶活力的测定方法,筛选出肽酶高产的益酵细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以反应体系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为肽酶活力指标,对细菌细胞破碎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供试菌株的总肽酶活力。结果表明,超声-酶解法破碎细菌细胞的最佳条件为:溶菌酶添加量200μL、超声功率400 W、时间4 min、时间间隔3 s。在此条件下测定153株革兰氏阳性杆菌的总肽酶活力,筛选出肽酶高产革兰氏阳性杆菌11株,分别是DF2-1、ZM1-1、ZM2-1、ZM3-1、DF3-1、DF3-2-1、ZMJ-5、ZMJ-2-6、ZMJ-1-1、DFM-4和WCF-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161.
东方伊萨酵母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包怡红,梁雪,秦蕾,李锐达,王文琼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94-9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43
摘要
(
132
)
PDF(pc)
(331KB)(
36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乙醇沉淀法从东方伊萨酵母的发酵液中得到胞外多糖。去蛋白、透析后,通过DEAE-Cellulose 52离子交换层析得到胞外多糖纯品EPS-I,紫外扫描该纯品无蛋白、核酸杂质。红外光谱鉴定表明该胞外多糖纯品含有—OH、—CH、—C O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且不是以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东方伊萨酵母胞外多糖水解后的单糖组分为L-鼠李糖、D-木糖和D-甘露糖,各糖残基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2%、11.47%和84.91%。对EPS-I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以胞外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TAC)和对DPPH.、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4个方面来考察EPS-I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验证了EPS-I具有抗氧化活性,当EPS-I浓度为20 mg/mL时,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均达到80%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62.
核桃蛋白酶解工艺优化与酶解液抗氧化活性分析
侯雅坤,王晟,黄昆,王文江,李迪,王建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99-103,10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44
摘要
(
44
)
PDF(pc)
(357KB)(
51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以水解度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加酶量、pH值、酶解温度和料液比对酶解工艺的影响。确定了碱性蛋白酶水解核桃蛋白的酶解条件:酶解温度60℃,料液比1∶25,pH10.0,加酶量7%,酶解时间为2h。对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酶解液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对于水解度分别为30%、20%、10%的水解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水解度水解液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且还原性较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2
)
Select
163.
不同聚合度葡萄皮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
赵丹,曾新安,徐中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04-10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09
摘要
(
50
)
PDF(pc)
(249KB)(
39
)
可视化
收藏
以葡萄皮原花青素为原料,采用溶剂沉淀法根据聚合度进行分级处理。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聚合度葡萄皮原花青素对DPPH.自由基和亚硝酸钠的清除能力,并与VC、BHT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葡萄皮原花青素对DPPH.自由基和NaNO2清除率与其浓度成正相关,其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4.61%,92.56%。随着聚合度的增加,其清除能力下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164.
不同干燥方法对鸡腿菇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刘志芳,汪文科,王治江,刘玉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08-11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45
摘要
(
40
)
PDF(pc)
(254KB)(
51
)
可视化
收藏
对新鲜鸡腿菇分别采用热风、真空和真空冷冻干燥。通过测定干制品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Vc含量、复水比以及感官等指标,比较了3种干燥方式对鸡腿菇干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法所得制品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和Vc含量分别为31.39±1.17Aa、82.96±2.05Aa和0.81±0.12Aa,损失显著小于其他2种干燥方式,其复水比为7.15±0.12Aa,复水性最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5
)
Select
165.
极板尺寸和板间距对兰州百合的电特性影响
屠鹏,边红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12-11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10
摘要
(
50
)
PDF(pc)
(241KB)(
26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尺寸的电极板,在电极板间夹持不同数量的百合叶片测定其电特性参数。发现在不同尺寸、不同板间距情况下,加载频率与相对介电常数和复阻抗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与电导均呈正相关关系。在加载频率约为60 K时,损耗因子、相位角和品质因数均存在一个极值,相位角和品质因数为极大值,损耗因子为极小值。随极板面积的增加,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值呈递增趋势,而复阻抗值呈递减趋势。随极板之间所夹持百合叶片数量的增多,相对介电常数、损耗因子和电导参数呈递减趋势,而相位角、品质因数和复阻抗值呈递增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66.
不同菌龄酿酒酵母细胞壁蛋白差异性分析
成建国,董亮,付莹莹,张利,郭继强,赵长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16-11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46
摘要
(
68
)
PDF(pc)
(292KB)(
63
)
可视化
收藏
以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完整细胞提取法、稀碱缓冲液提取法及溶菌酶和β-葡聚糖酶复合酶法等三种酵母菌细胞壁蛋白提取方法,分析了不同菌龄酵母细胞壁差异性蛋白。结果表明:溶菌酶和β-葡聚糖酶复合酶液水解纯化好细胞壁提取蛋白的方法具有所得胞壁蛋白条带较多,且纯度较高的优点,确定了此方法为提取酵母细胞壁蛋白的最佳提取方法。同时,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不同菌龄酵母细胞壁蛋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确定了分子质量在36 ku、17 ku和12 ku为不同酵母代数细胞壁的3个主要差异性蛋白,其中36 ku、17 ku处条带蛋白随着菌龄的增加酵母细胞壁蛋白表达量逐渐减少,而12 ku处条带蛋白随着菌龄的增加酵母细胞壁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167.
花色素苷功能饮料的稳定性
吴冰冰,郝振华,胡云双,陈秀芳,金丽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20-12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47
摘要
(
55
)
PDF(pc)
(180KB)(
124
)
可视化
收藏
文中研究花色素苷功能饮料的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条件处理后饮料中的花色素苷的含量。花色素苷对温度和光照非常敏感,金属离子K+、Na+、Ca2+、Mg2+、Zn2+和Cu2+对花色素苷的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灭菌方式对花色素苷的稳定性影响不同,其中超高温瞬时灭菌法对其影响最小。结果表明:花色素苷功能饮料适宜在室温避光条件下保存,同时饮料中可适当加入一些金属元素增加其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灭菌方式可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法,确保营养成分不流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68.
细菌纤维素膜对木醋杆菌发酵生产广式米醋的影响
傅亮,陈思谦,易九龙,吴炳鸿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23-12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48
摘要
(
105
)
PDF(pc)
(275KB)(
27
)
可视化
收藏
以分离自广式米醋生产车间的木醋杆菌RF4(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为菌种进行表面发酵。研究了发酵过程中细菌纤维素膜对总酸度的影响,纤维素膜内与发酵液中乙醇脱氢酶活性差异,讨论了3种不同接种培养方式对总酸度、黏度及浑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膜完整性对发酵总酸度有重要影响,纤维素膜内乙醇脱氢酶活性是发酵液中的8倍,达2.26×10-2U/g。含木醋杆菌纤维素膜接种并中途取出的接种培养方式总酸度最高,发酵12天后可达4.86 g/100 mL,且黏度及浑浊度都较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169.
固定化酵母啤酒连续后发酵工艺
马磊,李红,杜金华,张五九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27-13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50
摘要
(
55
)
PDF(pc)
(238KB)(
47
)
可视化
收藏
将主发酵进行完毕后的嫩啤酒先离心除去酵母,再经加热处理,冷却后通入装有木片作为固定化酵母载体的固定床反应罐进行连续后酵。通过试验确定工艺条件,并将连续后酵与传统后酵工艺生产的啤酒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室温下,固定化16 h为宜,热处理温度为80℃,时间为10 min;设定后发酵温度为10℃,滞留时间为3.1 h,双乙酰还原速度大为提高,缩短了酒龄;经过风味测定和感官品评得出,采用连续后发酵工艺生产的啤酒,品质上无明显缺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170.
微生物合成ε-聚赖氨酸的研究进展
耿伟涛,宋存江,解慧,冯俊,谢晨庚,王淑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31-13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29
摘要
(
46
)
PDF(pc)
(428KB)(
63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国内外ε-聚赖氨酸的研究和生产状况,介绍了ε-聚赖氨酸合成机理。特别是对于ε-聚赖氨酸合成酶结构以及决定ε-聚赖氨酸聚合度大小的催化合成模型进行了综述。另外,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展望了ε-聚赖氨酸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1.
淀粉结构对其酶解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于轩,李兆丰,顾正彪,李才明,刘文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37-14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51
摘要
(
76
)
PDF(pc)
(303KB)(
67
)
可视化
收藏
淀粉因其来源不同而在结构上表现出较大差异,这些结构上的差异对淀粉的酶解性能产生很大影响。文章从淀粉的分子结构与颗粒结构两方面,阐述了淀粉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结构、磷含量、淀粉颗粒大小和形状、颗粒结晶结构以及复合结构对淀粉酶解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存存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172.
8-羟基大豆苷元的生物来源研究进展
冉昇,崔桂友,吴婷婷,朱双良,颜云荞,蒋葭蒹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41-14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12
摘要
(
65
)
PDF(pc)
(443KB)(
103
)
可视化
收藏
8-羟基大豆苷元(8-Hydroxydaidzein,4’,7,8-Trihydroxyisoflavone),是一种在大豆苷元母体A环C8位置添加了一个羟基的大豆异黄酮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文中综述了8-羟基大豆苷元的生物来源,包括其外源性来源和内源性来源。外源性来源多存在于大豆发酵制品及豆类中有效活性成分的微生物转化产物;内源性来源多来自于豆类膳食后的人体内环境代谢。在对具有特殊C8羟基化酶系的微生物转化菌株进行总结时发现,具有该特殊酶系的有效菌株多集中于Aspergillus spp.。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173.
小麦致敏蛋白的研究进展
孟良玉,黄晓杰,徐方旭,唐琳,冯叙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47-15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13
摘要
(
49
)
PDF(pc)
(345KB)(
39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是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也是8种主要的致敏食品之一,其所含过敏原可能危及人体健康。文中重点介绍了小麦致敏蛋白即醇溶蛋白、谷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理化加工特性、结构特点、免疫学特征以及小麦脱敏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74.
蛋氨酸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党万利,金利群,郑裕国,沈寅初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 (
04
): 152-15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2.04.030
摘要
(
67
)
PDF(pc)
(385KB)(
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