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汇款指南
订阅服务
广告投放
出版伦理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主编介绍
投稿指南
投稿模板
范文展示
常见问题
期刊优势
刊例及报价
增值服务
企业风采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前目次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各年总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文章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电子样刊下载
投稿系统操作指南(作者版)
2022年《食品与发酵工业》订购单
隶属关系证明-《食品与发酵工业》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通知公告
更多»
万方论文重合率自查
2022年招聘启事
关于稿酬实物化发放的通知
稿酬实物专区
参考文献著录新要求
基本信息
主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办: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
公司
全国食品与发酵工业信息中心
主编:程池
副主编:林红华
责任编辑:要永杰 李碧鹰
编 辑:李欣 李蕊 李晔 王馨甜
英文编辑:陈雅薇 李蕊
英文编委:黄宇彤 王正祥 许菲
美术编辑:于雪涵
新 媒 体:宋冰冉
发行:刘芳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北京
ISSN 0253-990X
CN 11-1802/TS
邮发代号:2-331
注意事项
体例规范
“含量”、“浓度”、“分数”、“比”的规范用法
“摘要”和“结论”的区别
给作者投稿的一些建议
英文文题及摘要写作要求
正确使用表格中的空白—和0
常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外文字符的规范编排
文章中正确的英文缩写
微信公众号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食品与发酵工业
《食品与发酵工业》是代表我国现代食品与发酵领域最高学术水平和面向食品发酵全行业的科技期刊。刊载内容包括:食品与发酵工业发展相关的原辅料、工艺、包装、机械、检测、安全、流通、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以及国内外食品与发酵科技发展动态和产业创新等方面的文章。读者对象为从事食品与发酵及相关行业的生产、科研、设计和管理的人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生产与科研应用,工程设计与应用,分析与检测,综述与专题评论等。
2007年, 第3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7-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导出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图片
《食品与发酵工业》征稿简则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业动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0-.
摘要
(
91
)
PDF
(265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动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0-.
摘要
(
23
)
PDF
(256KB) (
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次接种叠加生物素的谷氨酸发酵工艺研究
邓毛程,梁世中,王瑶,朱明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
摘要
(
80
)
PDF
(332KB) (
79
)
由于受到发酵罐溶氧条件的限制,在高浓度生物素的谷氨酸发酵中往往出现产酸与糖酸转化率不协调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研究了二次接种叠加生物素的谷氨酸发酵工艺.在试验所用的发酵罐中,采用8.0μg/L生物素浓度的培养基作为发酵基础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接入第二次种子液以及3.0μg/L(发酵液初始体积)的生物素量,通过适当的发酵控制,产酸水平达到139.6 g/L,糖酸转化率高达62.80%,单罐谷氨酸产量比一次接种添加8.0μg/L生物素的发酵工艺提高了15.78%.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5-.
摘要
(
44
)
PDF
(176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法夫酵母与环状芽孢杆菌混合培养破壁提取虾青素的研究
蹇华丽,梁世中,宋光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6-.
摘要
(
103
)
PDF
(270KB) (
79
)
环状芽孢杆菌能以红法夫酵母细胞壁为唯一碳源进行发酵产胞壁溶解酶,将红法夫酵母与环状芽孢杆菌混合培养,可使环状芽孢杆菌在生长的同时产酶并逐渐溶解酵母细胞壁,从而提取虾青素.通过对红法夫酵母与环状芽孢杆菌两阶段混合培养条件的优化,总结出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及酶法破壁提取的适宜工艺为:培养基初始糖浓度为30 g/L,环状芽孢杆菌的最佳接种时间为红法夫酵母培养60~72 h,接种量为10 mL/L(1010个细胞/mL),接种后最适培养温度为30℃,pH为6.5,总发酵时间为120 h,在此条件下,红法夫酵母虾青素产量可达到8 960.2μg/L,虾青素最终提取率可达到96.8%.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霉菌发酵和超滤耦合制备壳低聚糖
张匡,郑连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0-.
摘要
(
57
)
PDF
(266KB) (
63
)
在5 L发酵罐中,采用高产壳聚糖酶菌株Penicillium sp.ZD-Z1,经半连续发酵和超滤耦合制备不同分子质量壳低聚糖.考察了稀释率、壳聚糖浓度、发酵时间对菌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理想条件为:当稀释率为0.15 h-1,流加壳聚糖浓度为3%的培养基,发酵96 h后,壳低聚糖产量提高了5倍.采用不同截留分子质量(MWCO)超滤膜分离不同分子质量的壳低聚糖.通过喷雾干燥获得高纯度壳低聚糖样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聚磷酸盐在罗非鱼片中扩散规律的研究
杨贤庆,李来好,戚勃,陈胜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4-.
摘要
(
68
)
PDF
(268KB) (
89
)
将罗非鱼片用不同浓度的多聚磷酸盐溶液浸泡处理,研究了多聚磷酸盐在鱼片中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磷酸盐在鱼片和磷酸盐溶液体系中呈双向扩散,在2%、4%、6%浓度的溶液中,扩散分2个阶段进行,初始阶段磷酸盐由鱼片向溶液扩散明显,最后阶段由溶液向鱼片扩散明显.表现为,鱼片中磷酸盐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再上升,最后达到平衡的扩散规律,最低时其含量分别为:2.99、3.31和3.50g/kg;平衡时其含量分别为:4.51、4.99和6.20 g/kg;在0%和0.5%浓度的溶液中,由鱼片向溶液中扩散占优势,鱼片中磷酸盐含量不断下降,最后达平衡.平衡时其含量分别为1.79 g/kg和2.37 g/kg.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压预处理及加热方式对混合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王苑,杨玉玲,周光宏,朱学伸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8-.
摘要
(
86
)
PDF
(419KB) (
91
)
将鸡肉肌原纤维蛋白(MPI)和大豆分离蛋白(SPI)按体积比1:1混合,经过100、200、400、600 MPa高压预处理20 min,在40、55、70、85 ℃水浴加热20 min制成凝胶,研究了凝胶的质构特性、保水性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55 ℃加热制备的凝胶明显优于传统线性升温制备的凝胶,硬度、弹性、保水性分别提高了35.50%、27.71%、47.29%.微观观察发现,混合蛋白高压处理后,形成的凝胶结构均匀致密,然而过高的压力预处理对混合蛋白凝胶会产生破坏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Maillard反应性及产物乳化性质研究
胡坤,曾丽,余思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22-.
摘要
(
83
)
PDF
(433KB) (
55
)
以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的Maillard反应形成的共聚物.电泳分析表明:7S亚基与麦芽糊精的反应性较高,而且在文中所研究的蛋白质与多糖质量比的范围内,7S亚基都能与麦芽糊精发生定量的共聚合反应,形成分子特性高度一致的共聚物;而11S亚基与麦芽糊精间的反应性较低,共聚物的分子特性受蛋白质与多糖质量比的影响.共聚物在pH 7.0和pH4.5时的乳化性能优于酪朊酸钠,尤其是在pH4.5时具有优良的乳化稳定性.但在较高NaCl浓度时的乳化活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没有明显的改善,其乳化稳定性则明显优于酪朊酸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的紫外诱变育种研究
赵琼,杨谦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26-.
摘要
(
127
)
PDF
(336KB) (
65
)
以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C5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将照射时间3 min作为紫外诱变剂量,经过初筛和复筛,获得1株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A.xylinumC544,该突变株的产量是原始菌株的1.5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hodococcus sp.SHZ-1腈水合酶的高酶活发酵工艺
王超,张根林,李春,吴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29-.
摘要
(
66
)
PDF
(260KB) (
65
)
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溶氧、生物量、腈水合酶活力以及残糖的变化规律和搅拌速度、通气量、接种量及诱导剂对产腈水合酶的影响,确立了5 L发酵罐中Rhodococcus sp.SHZ-1腈水合酶的高酶活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溶氧控制在30%以上有利于菌体快速生长和腈水合酶的合成.在pH 7.2,温度30 ℃的发酵条件下,适宜的腈水合酶合成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0%,通气量1.0 vvm,搅拌速度采用由初始的200 r/min调至500 r/min的变速调控方式,同时于48 h补加产酶诱导剂,发酵液腈水合酶的最高酶活力达到了9 500 U/mL,是摇瓶培养时最高酶活力8 208 U/mL的1.2倍,且比未进行工艺优化时最大产酶期缩短了20~24 h,其最佳产酶期为52~60 h.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拉曼被孢霉产γ-亚麻酸后处理工艺的研究
李莉莉,潘力,罗立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33-.
摘要
(
56
)
PDF
(272KB) (
53
)
研究了γ-亚麻酸的后处理方法及测定前样品的预处理,包括菌丝体干燥方式对菌体得率和γ-亚麻酸(GLA)含量的影响,低温结晶法浓缩纯化油脂中的GLA及样品预处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土壤中分离L-色氨酸生产菌株及其高产诱变选育的研究
陈俊峰,苏丽娜,王璋,王卫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37-.
摘要
(
100
)
PDF
(323KB) (
94
)
根据微生物菌株生物合成L-色氨酸代谢途径的特性,设计了产色氨酸的细菌选择性分离筛选培养基,对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832株细菌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到6株L-色氨酸产生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确定了这6株菌均为为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nicum).其中1株可产L-色氨酸0.85 g/L,进一步通过NTG以及紫外线照射多重诱变育种得到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双重营养缺陷型与多种色氨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产酸量达到10.82 g/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枯草芽孢杆菌纤溶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刘美艳,张健,孙楠,杨玉梅,袁静,曹露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42-.
摘要
(
75
)
PDF
(478KB) (
68
)
以从牛肉酱中筛选的1株高产纤溶酶的枯草芽孢杆菌为材料,进行发酵产酶.其发酵液经过硫酸铵盐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CM 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和电泳制备,得到电泳纯的枯草芽孢杆菌纤溶酶;其分子质量为32.5ku;pI 10.9~11.8;具有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和激活纤溶酶原的双重作用;胰蛋白酶对此酶无降解作用,对其纤溶活性无影响;该酶在pH4.0~13.0稳定,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粘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发酵特性研究
凤权,汤斌,陈中碧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46-.
摘要
(
53
)
PDF
(166KB) (
50
)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多粘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确定发酵培养基,并利用30 L发酵罐进行实验,测定发酵过程中相关参数,确定生长代谢曲线.结果表明,发酵效价由优化前的8.6×104 U/mL提高到12.9×104 U/mL,提高近1.5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陶瓷膜在甘油发酵液除菌中的应用
郭善辉,诸葛斌,方慧英,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49-.
摘要
(
52
)
PDF
(343KB) (
76
)
将陶瓷膜应用于甘油发酵液的除菌操作中,考察了操作参数和清洗方法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差0.1 MPa、温度30℃、pH值7.0和错流速度3.5 m/s条件下操作,有利于提高膜通量;发酵液过滤后,先以质量浓度为1%的NaOH和质量浓度为0.2%的NaClO混合液清洗膜40 min,再以质量浓度为0.5%的HNO3溶液清洗5 min,膜通量可迅速恢复.因此,陶瓷膜在甘油发酵液的除菌中是高效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策 法规 标准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53-.
摘要
(
45
)
PDF
(360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碱性树脂分离丁二酸性质研究
李松,姚忠,刘辉,吴昊,姜岷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54-.
摘要
(
77
)
PDF
(248KB) (
86
)
针对厌氧发酵体系,选用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丁二酸进行了吸附分离研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筛选得到了201强碱和D301弱碱树脂,其吸附量分别为150 mg/g和300 mg/g.分别测定了上述2种树脂对丁二酸的吸附速率曲线和吸附等温线,讨论了吸附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pH 4~5条件下,强碱201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确定了201树脂对丁二酸的最适操作条件为固液比为1(g):20(mL),pH 4.14.同时,对201树脂的动态吸附、洗脱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损伤对富士苹果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王艳颖,胡文忠,庞坤,朱蓓薇,范圣第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58-.
摘要
(
91
)
PDF
(374KB) (
90
)
研究了富士苹果受到机械损伤后在5℃和18℃2种贮藏温度下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乙烯释放量、果肉硬度、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富士苹果受到机械损伤后,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均明显提高,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地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硬度均快速下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略低于对照,但在贮藏初期也逐渐上升;木质素含量在贮藏前期快速下降,后期又逐渐上升.在贮藏过程中,除了木质素含量外,受伤果的其他各项指标都显示了上升、下降的反复趋势,说明受伤组织具有提高代谢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愈伤组织的形成,实现自我修复的功能.实验结果显示,低温贮藏有利于保持苹果的贮藏品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花收获和贮藏的质量管理
Martin Pavlovic,Majda Virant,谷方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63-.
摘要
(
116
)
PDF
(258KB) (
79
)
酒花贮藏指数通常用来表示酒花的新鲜度,便于酿造者精确地了解酒花在采摘,加工以及贮藏过程中是否处理得当.对2003~2005年期间4个斯洛文尼亚的酒花品种和1个国外的酒花品种的延后采摘以及不同贮藏条件下酒花的新鲜度进行了测试.酒花采摘后(技术成熟)立刻采用ASBC H-6,12方法分析酒花的贮藏指数(HSI),EBC7.4方法分析酒花的α-酸.技术成熟后采摘的样品分别贮藏在0℃和20℃,并分别在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进行分析.为了了解酒花在自然生理成熟期间α-酸和HSI的变化,每一品种留30株延后采摘,然后再以同样的时间间隔采摘和分析,11月底采摘最后的酒花样品.结果表明,自然生理成熟酒花的氧化进程低于酒花在20℃贮藏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氧化进程.生理成熟后采摘的酒花的贮藏指数如果以A275/A325定义,则仍然具有新鲜酒花的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耐高温α-淀粉酶发酵培养基和工艺的优化
余诗庆,董晓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67-.
摘要
(
77
)
PDF
(223KB) (
78
)
通过一系列摇瓶实验,对耐高温α-淀粉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在50 L全自动发酵罐中进行验证,发酵活力达到14 900 u/mL,比优化前增加了14%.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工艺为:白糊精12%,(NH4)2SO4 0.5%,豆粕粉 2%,磷酸盐 0.8%;DE20~30,初始 pH6.0~6.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酸挤压膨化玉米粉工艺条件及对其品质影响研究
刘传富,张绪霞,董海洲,许丽娜,周轩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71-.
摘要
(
58
)
PDF
(210KB) (
116
)
以玉米为原料,酸为处理试剂,采用挤压膨化的方法,研究了酸剂、物料含水量、酸液浓度、膨化温度、螺杆转速对挤压膨化玉米粉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确定了加酸挤压膨化玉米粉的工艺参数为:HCl为处理试剂、物料含水量27%、酸液浓度0.027 mol/L、膨化温度145℃、螺杆转速250 r/min.在该工艺条件下膨化与未加酸相比,还原糖、水溶性成分含量分别提高51.4%、23.5%,α-化度提高14.8%,粗纤维下降88.1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处理对热风干燥番茄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郭玉宝,汤斌,裘爱泳,喻勇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74-.
摘要
(
55
)
PDF
(349KB) (
72
)
考察预处理方法对不同温度下热风干燥番茄粉理化性质的影响.预处理方法包括醇滤、水滤和糊精助滤,并以无任何添加物直接过滤的样品作对照.样品经预处理后,置于一定温度下强制对流干燥至规定含水量,粉碎后得番茄粉,分别测定所得番茄粉的番茄红素含量、堆密度、分散时间、复水比、吸湿性和颜色.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粉的理化性质与预处理方法有密切关系,醇滤预处理所得番茄粉的品质最好,其次是水滤,而糊精助滤与直滤相差不大.在65℃下干燥时,醇滤样品的番茄红素含量是直滤样品的1.43倍,提高了176.34 μg/g;堆密度从0.44 g/mL降低到0.33 g/mL,分散时间由52 s减小至23 s,复水比由原来的7.6倍增加到10.3倍,吸湿性由1.9%增加至3.1%;粉末L*值由48.13增加至53.55.证明醇滤预处理可明显提高番茄粉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减小其堆密度和分散时间,增大复水比和吸湿性,且番茄粉的颜色更加亮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作为亚硝化反应的抑制剂研究
吴春,徐丽萍,聂芊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78-.
摘要
(
131
)
PDF
(212KB) (
83
)
以洋葱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从中提取槲皮素,利用柱色谱对其进行分离提纯.为改善槲皮素的水溶性,将其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由2.86 μg/mL提高到24.01 μg/mL.在模拟人体胃液的条件下,研究了包合物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对亚硝胺的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大阻断率为90.5%,对亚硝酸钠具有较好的清除活性,最大清除率为85.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皋火腿用霉菌性表面涂膜发酵剂的应用研究
蒋云升,潘明,汪志君,薛党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81-.
摘要
(
78
)
PDF
(279KB) (
90
)
从80条不同发酵期如皋火腿表面自然生长的菌群中,分离到152株霉菌菌株,分属曲霉、青霉和毛霉,剔除5株产毒菌株后,以蛋白酶、脂肪酶活性作为筛选指标,经初筛、复筛,得到1株产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强,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杆菌有抑制作用,不产生真菌毒素的菌株P111,经形态结构和显微观察鉴定为产黄青霉,以该菌株涂布接种于刚上架的腌腿表面,生成的火腿香气浓郁,口感鲜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二次回归法确定鸡肉蛋白酶法水解条件
卢晓蕊,欧阳杰,鲁军,马国刚,任迪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85-.
摘要
(
64
)
PDF
(173KB) (
84
)
以新鲜鸡肉作为蛋白质底物进行水解,考察了温度、时间、加酶量、pH值4个因素对鸡肉蛋白水解的影响.确定了水解鸡肉蛋白适宜的酶制剂为木瓜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实验,讨论了各因素的较佳反应范围.最后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响应曲面(RSM)法,先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回归分析、模型评价,最终确定较佳酶解条件为:pH7.8、加酶量2.2%、温度48.7℃、时间9 h,此时水解度为28.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温EGSB厌氧处理玉米酒精废水的工艺研究
胡彩静,代淑梅,李秋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88-.
摘要
(
65
)
PDF
(276KB) (
90
)
采用中温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工艺处理玉米酒精废水,并用产生的沼气烘干DDG饲料.处理后的废水生物降解率达到96%以上,COD小于1000 mg/L,BOD小于600 mg/L,达到国家污水三级排放标准.年处理废水33万t,烘干DDG饲料23 000 t,节煤6 000 t,多创利润285.30万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波辅助处理豆奶酶解液酿酒工艺研究
崔蕊静,杜茂宝,李汉臣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91-.
摘要
(
70
)
PDF
(246KB) (
56
)
以豆奶为原料,经微波辅助处理后加酶水解,用水解液发酵酸酒.探讨了微波辅助处理功率、时间、加酶量、水解温度和时间、水解液pH等对豆奶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豆水质量比为1:10的豆奶,在微波功率180 W下处理20s,加入2%木瓜蛋白酶,60℃下水解3 h,控制水解液pH值7.0,得到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豆奶水解液;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豆奶水解液发酵制酒的工艺条件为:接种0.025%酵母,加入18%蔗糖,控制酶解液pH值3.3,在22~24 ℃发酵9 d,发酵液中加入0.3%复合稳定剂,20~23 MPa压力均质,所得产品风味好、口感细腻、稳定性高,不仅含有大豆的营养物质,还有发酵酒的芳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果柑橘利口酒的加工技术研究
苏东林,单杨,李高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95-.
摘要
(
76
)
PDF
(232KB) (
81
)
以两系杂交糯高粱酒作基酒,单独或混合浸泡红橘、红温州蜜柑、脐橙、黄温州蜜柑的全果浆汁,酿制成乙醇体积分数为40%~20%,糖度为360~210 g/L的成品酒.然后对其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进行评价.通过对关键工艺操作和风味调整进行正交实验,确定最适工艺条件是:1 L 60%的基酒中加入260 g果浆[m(红橘):m(脐橙)=2 : 1],在40℃条件下浸泡40 h;适宜调配参数是:糖度270 g/L,pH值4.5,乙醇体积分数为20%.所得成品酒色泽金黄,清亮透明,酒体协调,有独特的柑橘果香,口感纯正,酸甜适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酶法生产葡萄糖酸钙的新工艺
周红伟,姜锡瑞,段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99-.
摘要
(
110
)
PDF
(210KB) (
133
)
生产葡萄糖酸钙的方法很多,酶法生产工艺是利用酶制剂直接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再经中和而成为葡萄糖酸钙.工艺的特点是:工艺简单、纯度提高、设备少、提高收率、节能降耗.此新工艺经过工厂生产实践,证明了酶法新工艺的优越性,并正在逐步推广之中.新工艺将为行业带来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食品真伪检测鉴别技术
陈颖,葛毅强,吴亚君,黄文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02-.
摘要
(
102
)
PDF
(424KB) (
94
)
简述了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分析了食品打假鉴伪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常规理化法、现代仪器法、指纹图谱法等食品检测鉴别技术的进展,提出了建立现代食品分子检测鉴别技术体系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功能性低聚糖——磷酸寡糖的功能特性及应用
朱培蕾,汪名春,杜先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07-.
摘要
(
78
)
PDF
(385KB) (
116
)
磷酸寡糖(phosphoryl oligosaccharides,简称POs)是从马铃薯淀粉水解产物中提取的新型功能性低聚糖.文中阐述了磷酸寡糖的结构、功能以及制备方法的最近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级载体选择标记的研究进展
黄琴,李卫芬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12-.
摘要
(
62
)
PDF
(548KB) (
91
)
乳酸菌、芽孢杆菌等食品级微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动物养殖等领域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这些微生物进行改良可使其具有更多的功能特性.这些微生物的克隆、表达载体往往含有1个或多个抗生素抗性筛选标记,其抗药性因子的可转移性将危害生物安全.用对人体安全的食品级选择标记替代载体上的抗生素抗性标记可解决这一问题.根据选择的方法,食品级选择标记可分为显性标记和互补标记2大类.文中主要对近十几年来有关食品级选择标记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酮类化合物现代分析方法概述
李苗苗,于淑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19-.
摘要
(
86
)
PDF
(328KB) (
100
)
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利用先进的分离分析技术和仪器,建立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天然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鱼露风味的研究进展
赵华杰,何炘,杨荣华,戴志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23-.
摘要
(
81
)
PDF
(448KB) (
76
)
鱼露是一种水产调味品,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鱼虾等水产品原材料特有的香质,是东亚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调味料.文中在概述了鱼露及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着重对鱼露中的呈滋味及呈气味物质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鱼露的生产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松藻化学成分及其营养评价
吉宏武,邵海艳,章超桦,洪鹏志,熊皓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29-.
摘要
(
52
)
PDF
(183KB) (
61
)
分析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是长松藻的主要成分,两者共占藻体干重的92.0%,其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占藻体干重的41.5%,蛋白质占19.7%,必需氨基酸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43.5%,氨基酸评分88,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和胱氨酸;脂肪含量为4.79%,不饱脂肪酸含量高,占脂肪酸的47.9%;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尤其是铁和锌含量高.因此,长松藻是一种高膳食纤维、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且富合铁、锌等微量矿质元素的天然理想保健食品原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鳗鱼及烤鳗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
余孔捷,刘正才,黄杰,杨方,李耀平,卢声宇,张琼,徐敦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32-.
摘要
(
72
)
PDF
(211KB) (
132
)
研究并建立了鳗鱼及烤鳗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经酸解、衍生后以混合酸碱指示剂监控调节pH值,再提取净化,HPLC-MS/MS测定.应用混合酸碱指示剂直接监控pH值的调节,终点直观,操作简便快速,明显提高实验室工效,所选指示剂对pH值的监控能力满足要求,采用该法,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在鳗鱼肌肉中添加(1.0~2.0 μg/kg)回收率范围为62.7%~120%,RSD≤19.9%.AOZ、SEM、AHD、AMOZ检测限分别为0.1、0.5、0.5、0.1 μg/kg,符合残留分析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汁中9种酚酸类化合物的RP-HPLC-PAD分析
李永库,李晓静,欧小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35-.
摘要
(
72
)
PDF
(225KB) (
59
)
研究了同时测定5种果汁中没食子酸、儿茶酸、绿原酸、原儿茶酸、咖啡酸、表儿茶酸、阿魏酸、莽草酸和丁香酸等9种生物活性酚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新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5 μm,250 mm×4.6 mm i.d.),流动相为甲醇-0.5%乙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以保留时间和特征光谱对分离出的组分予以定性确证,用峰面积进行定量.9种组分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在一定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7~0.9999.9种组分的平均回收率为86.5%~98.8%(相对标准偏差为3.1%~5.8%).检测限为0.2~1.0 mg/L.结果表明,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复杂体系中没食子酸等9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定发酵调味品中微量铁的新法研究
冯启利,刘大群,吕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39-.
摘要
(
56
)
PDF
(176KB) (
67
)
研究发现,在H2SO4介质中,微量铁(Fe3+)对过氧化氢氧化甲基红的褪色反应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铁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lgA0/A有良好的线性关系(A0为非催化反应溶液的吸光度,A为催化反应溶液的吸光度),用于发酵调味中微量铁的测定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文中确定了测定的最佳酸度、温度、反应时间和试剂用量,从而建立了测定发酵调味品中微量铁的新方法.该法的检测下限为4.0×10-9 g/mL,测定范围为4~20 ng/mL,标准加入平均回收率为95.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小茴香中香气成分研究
肖阳,谢建春,马琳贺,马洁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42-.
摘要
(
54
)
PDF
(151KB) (
89
)
以小茴香为原料,采用水中直接蒸馏的方法提取小茴香精油.采用V(正己烷):V(乙酸乙酯):V(甲醇):V(水)=5:2:5:2为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做流动相,高速逆流色谱(HSCCC)转速854.6 r/min,流动相流速2 mL/min,UV检测波长254 nm,在保留时间95~100 min,分离出茴香醛,茴香脑,茴香酮一组化合物,结构经GC-MS确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液芯包囊化乳酸菌应用于酸奶连续接种的研究
包永华,董明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44-.
摘要
(
55
)
PDF
(267KB) (
63
)
在一个连续搅拌生物反应器中,对实验室规模的酸奶连续接种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44℃、pH 6.2、150 r/min的搅拌速度和20%的包囊添加比率时,生物反应器取得的稀释率大约是7.87/h.稀释率随着温度和pH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在pH 5.7、40℃或pH 6.2、44℃的条件下,稀释率都随着包囊添加比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藻糖对乳酸菌冷冻干燥保护机理的研究
张英华,霍贵成,郭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48-.
摘要
(
103
)
PDF
(286KB) (
96
)
研究了海藻糖对乳酸菌冷冻干燥的保护机理.用DSC方法测定海藻糖浓度和加热速度对海藻糖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海藻糖的浓度和升温速度对玻璃化转变温度都有影响,但浓度变化对海藻糖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影响不显著.测定了几种糖类(1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发现海藻糖具有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27.79℃),蔗糖为-31.43℃,葡萄糖为-42.90℃.通过对海藻糖和卵磷脂的混合物的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海藻糖能够和细胞膜成分形成氢键作用,取代水的位置,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为"水替代"假定提供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处理对冷库+气调贮藏柿果品质的影响
陈义伦,占习娟,张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52-.
摘要
(
110
)
PDF
(312KB) (
78
)
试验以新鲜的柿果为原料,研究了柿果经过不同预处理(CaCl2和护色剂处理),在冷库+气调贮藏过程中柿果的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褐变度,单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柿果经过0.2% CaCl2+10 h和0.1% Na2SO3+0.3%植酸预处理后,可以有效的减缓柿果在贮藏过程中的水分损失,保持柿果的硬度,抑制褐变发生,推迟柿果在贮藏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可有效保持柿果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鲜切富贵菜采后生理特性的研究
李素清,秦文,樊高琼,雷激,梁爱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57-.
摘要
(
76
)
PDF
(338KB) (
57
)
以富贵菜(Gynura divaricata(L.)DC.)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其在(5±1)℃、(10±1)℃、常温(23±2)℃3种温度下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叶绿素、呼吸强度、丙二醛、细胞膜透性、SOD、POD、CAT等衰老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5±1)℃下,能显著抑制鲜切富贵菜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和蒸腾失水,保持较低的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从而延缓富贵菜的衰老,延长了贮藏寿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蜂胶与杨树芽提取物成分的比较研究
曹炜,符军放,索志荣,陈卫军,郑建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62-.
摘要
(
155
)
PDF
(299KB) (
195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多极质谱联用法,分析了陕西、河南、湖北、河北、辽宁、浙江、山东、甘肃和贵州等地的30个蜂胶样品以及2个不同产地杨树芽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30个蜂胶样品与杨树芽乙醇提取物的成分十分相似,生松素、珂因和高良姜素是存在于蜂胶和杨树芽中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另外,中国蜂胶和杨树芽提取物中含有咖啡酸苯乙酯、咖啡酸苯甲酯、苯甲基-p-香豆酸、2-甲基-2-丁烯基-阿魏酸、3-丙酰基-短叶生松素、2-甲基-2-丁烯基-p-香豆酸、肉桂酰咖啡酸、反式-阿魏酸和顺式-阿魏酸等化合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桑叶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分析
吕庆,夏玮,张文清,罗国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
7
): 167-.
摘要
(
90
)
PDF
(225KB) (
104
)
使用DEAE纤维素和凝胶过滤色谱从桑叶粗多糖中纯化得到了3种多糖组分(SD2-3,SD3-3,SD3-4),经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它们为均一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6 000、80 000、10 000左右.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种多糖组分SD2-3,SD3-3,SD3-4都可能含有糖醛酸.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食品与发酵工业》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111室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