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汇款指南
订阅服务
广告投放
出版伦理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主编介绍
投稿指南
投稿模板
范文展示
常见问题
期刊优势
刊例及报价
增值服务
企业风采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前目次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各年总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文章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电子样刊下载
投稿系统操作指南(作者版)
2023年《食品与发酵工业》订购单
隶属关系证明-《食品与发酵工业》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通知公告
更多»
万方论文重合率自查
2023年招聘启事
关于稿酬实物化发放的通知
稿酬实物专区
参考文献著录新要求
基本信息
主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办: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
公司
全国食品与发酵工业信息中心
主编:程池
副主编:姚粟
责任编辑:林红华 要永杰 李碧鹰
李欣 李晔
编辑:陈雅薇 李蕊 王馨甜 孙国笑
郑越
英文编辑:陈雅薇 李晔 孙国笑
英文编委:王正祥 许菲
美术编辑:于雪涵
发行:刘芳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北京
ISSN 0253-990X
CN 11-1802/TS
邮发代号:2-331
注意事项
体例规范
“含量”、“浓度”、“分数”、“比”的规范用法
“摘要”和“结论”的区别
给作者投稿的一些建议
英文文题及摘要写作要求
正确使用表格中的空白—和0
常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外文字符的规范编排
有关微生物名称的一些说明
微信公众号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 Vol.37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淡豆豉优势菌株的鉴定及其对大豆蛋白质的分解作用
李华,冯凤琴,沈立荣,李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12
摘要
(
63
)
PDF(pc)
(438KB)(
38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淡豆豉的发酵菌株,为淡豆豉的生产工艺标准化打下基础,首先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方法、16S rDNA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对自然发酵淡豆豉中分解蛋白能力强的优势菌株进行鉴定,然后以这些优势菌株为发酵剂制作淡豆豉,测定淡豆豉的氨基酸态氮、三氯乙酸可溶性蛋白和肽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自然发酵淡豆豉中存在2种具有不同菌落形态的分解蛋白能力强的优势菌株,分别命名为DANDC1和DANDC2,它们都属于枯草芽孢杆菌。纯种发酵淡豆豉的氨基酸态氮、三氯乙酸可溶性蛋白和在5 000~2 000 u、2 000~1 000 u、1 000~500 u这3个分子量段的肽含量都显著高于蒸煮大豆,不同菌株发酵对淡豆豉的氨基酸态氮、三氯乙酸可溶性蛋白和肽分子量分布也都有显著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9
)
Select
2.
白腐菌Pleurotus eryngii-Co007产木质素降解酶条件的优化
陈敏,郭倩,姚善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7-1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07
摘要
(
52
)
PDF(pc)
(331KB)(
36
)
可视化
收藏
木质素降解酶是参与降解木质素的酶类,广泛存在于白腐真菌中。为提高白腐菌Pleurotus eryngii-Co007的产木质素降解酶的活力,研究了该菌株的产酶曲线、发酵参数及培养基组分对其产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第8天时发酵液中木质素降解酶酶活最高;较优的发酵参数是pH 5.0~6.0、发酵温度25~27℃,接种量10%~15%,其中pH影响最显著;麦芽糖和有机氮源有利于木质素降解酶的表达。但考虑到酶表达的增加量和生产成本的经济性选择3%的葡萄糖、0.2%酵母粉和0.2%牛肉膏组合氮源;诱导剂中秸杆、Cu2+和吐温80诱导产酶效果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3.
喷雾干燥法制备可控释微胶囊及其释放性能研究
占英英,赵新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2-1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04
摘要
(
101
)
PDF(pc)
(252KB)(
47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以VB1、ACE抑制肽和牛血清白蛋白为芯材,以聚丙烯酸树脂Ⅱ和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壁材,按芯材/壁材比为1:10,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并研究芯材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酸树脂Ⅱ微胶囊为表面光滑的圆球,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微胶囊表面有凹陷,芯材包埋率均大于98%。聚丙烯酸树脂Ⅱ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120 min芯材累计释放率小于10%,在模拟肠液中60 min则完全释放;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微胶囊在模拟胃肠液中芯材释放速率基本一致,120 min累计释放率达70%以上。以聚丙烯酸树脂Ⅱ为壁材的微胶囊可以实现在胃肠液中可控制释放芯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4.
不同壁材浓度的复合凝聚橘油微胶囊制备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董志俭,杨兵,马勇,齐凤元,宋立,冯彦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6-20,2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13
摘要
(
50
)
PDF(pc)
(556KB)(
57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壁材浓度的复合凝聚橘油微胶囊在制备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并深入探讨了复合凝聚橘油微胶囊的形态、载量对微胶囊释放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壁材浓度不超过1%时,复合凝聚橘油微胶囊在整个制备过程中保持球状、多核的结构,否则微胶囊在复合凝聚或凝胶化过程中会产生粘连,最终形态变得不规则;与载量相比,微胶囊的形态对于芯材橘油的释放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制备具有优良控制释放性质的复合凝聚球状多核橘油微胶囊的适宜壁材浓度是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5.
乳源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
曲行光,满朝新,姚丽燕,赵凤,杨士芹,姜毓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21-2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05
摘要
(
60
)
PDF(pc)
(385KB)(
35
)
可视化
收藏
在乳酸乳球菌中表达乳源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肽。选取了4种不同的来源于牛酪蛋白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抑制肽,为了确保能够在人体消化液作用下正常发挥它们的ACE抑制活性,4种短肽以串联多肽(TP)的形式进行表达,并在各短肽单体间引入了人体内主要消化酶的酶切位点。根据TP的氨基酸序列和乳酸乳球菌的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TP基因。然后将TP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串联于载体pSEC-E7,从而构建了pSEC-TP:GFP质粒,实现了2种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共表达。经电击转化,将该重组质粒转入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获得重组菌株NZ9000(pSEC-TP:GFP)。用Nisin诱导TP:GFP蛋白表达。RT-PCR、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RT-PCR结果表明,TP:GFP蛋白在RNA水平表达成功;SDS-PAGE表明目标产物是35 ku的条带。在乳酸乳球菌中实现了乳源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肽的表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6.
超高压处理对黄酒陈化的影响
蔡明迪,陈希,李汴生,阮征,王锐军,周飞贤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26-3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14
摘要
(
52
)
PDF(pc)
(368KB)(
39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200~350 MPa下,处理时间为0.5~2.0 h,介质温度为10~40℃条件下超高压处理(UHP)对黄酒感官品质、理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压力为300 MPa时酒的感官品质较好,保压时间为0.5 h即具备良好陈化效果,常温下进行高压处理即可具备陈化特征。通过对黄酒中总酯、总酸、总醛,杂醇油,挥发性香气成分及氨基酸总量的检测可发现,经超高压处理的酒液中醇类物质减少,酯类与醛类含量增加,酸类变化不明显,证明超高压可促进醇、醛等物质的氧化作用,酯化作用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黄酒风味,加速陈化过程。同时,处理后黄酒中氨基酸总量增加,说明超高压处理并不会显著破坏黄酒中氨基酸成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8
)
Select
7.
低产乙酸啤酒酵母菌株A12的选育及中试
张菡,张彦青,陈慧,童军茂,王异静,高家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32-3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15
摘要
(
44
)
PDF(pc)
(342KB)(
28
)
可视化
收藏
以啤酒酿造生产菌株啤酒酵母JM-36为出发菌株,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用含浅蓝菌素的麦芽汁琼脂平板分离抗浅蓝菌素的突变株,在低温下发酵,以发酵液的乙酸、双乙酰、乙醛、高级醇、发酵度和凝聚性为筛选指标,得到1株发酵特性优良的菌株A12。以13°BX麦芽汁为培养基,用100L发酵罐在10℃下发酵14d,菌株A12发酵液的发酵度为68.2%,乙酸、双乙酰、乙醛和高级醇的含量分别为62.3mg/L、0.081mg/L、5.321mg/L和76.43mg/L。菌株A12的主要发酵特性优良且稳定,啤酒口感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8.
脂肪酶非水相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
刘虹蕾,缪铭,江波,张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37-4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08
摘要
(
49
)
PDF(pc)
(295KB)(
59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脂肪酶在非水相中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酯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酸醇摩尔比为3:1,溶剂添加量6 mL/g(底物),催化剂用量11%(底物百分比),反应温度45℃,反应48 h的条件下,植物甾醇的酯化率达到最大值(94.62%);产物经分离纯化后纯度达到98.2%;对产品采用薄层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分析,确定产物为植物甾醇酯。因此,脂肪酶可在非水相反应介质中高效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9.
13-氢过氧化-顺-9,反-11-十八碳二烯酸氧化修饰对大豆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
吴伟,林亲录,华欲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42-4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16
摘要
(
49
)
PDF(pc)
(374KB)(
38
)
可视化
收藏
以13-氢过氧化-顺-9,反-11-十八碳二烯酸(HPODE)代表脂质氢过氧化物,研究脂质氢过氧化物氧化修饰对大豆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采用质构仪、流变仪、持水性测定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表征大豆蛋白的凝胶性质。结果发现:蛋白质氧化造成大豆蛋白的凝胶硬度、凝胶形成温度、凝胶强度以及凝胶持水性,随着大豆蛋白氧化程度的增加,大豆蛋白凝胶的粗糙度增加,内部空隙变大,并且分布不均匀。蛋白质氧化对大豆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与HPODE浓度有关,当HPODE浓度低于0.1mmol/L时,蛋白质氧化对大豆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0.
盐诱导大豆蛋白冷凝胶对乳酸菌的抗酸保护作用
张英华,刘德库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47-5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17
摘要
(
128
)
PDF(pc)
(344KB)(
26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研究了盐诱导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形成的冷凝胶对乳酸菌在胃酸pH下的保护作用。用CaCl2作为凝胶剂诱导大豆分离蛋白成胶,以30 min时乳酸菌在胃酸pH下的存活率作为评价指标,来评价冷凝胶对细菌的抗酸保护作用。变性温度为85℃、SPI浓度为9%以及CaCl2浓度为20 mmol/L时所形成的冷凝胶,在pH1.2的胃酸环境下对乳酸菌的保护性最好,活菌落的数量级由初始的107变为102,下降了5个数量级。说明大豆分离蛋白冷凝胶对乳酸菌有良好的保护性,并为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1.
壳聚糖、溶菌酶和牛至油对大豆分离蛋白膜抑菌效果的影响
杜会云,赵寿经,王新伟,马中苏,吴晓艳,张艳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52-5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18
摘要
(
48
)
PDF(pc)
(326KB)(
53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双倍稀释法研究壳聚糖、溶菌酶和牛至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抑菌圈法研究添加天然抑菌剂壳聚糖、溶菌酶和牛至油的大豆分离蛋白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和黑曲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壳聚糖、溶菌酶和牛至油的大豆分离蛋白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和黑曲霉均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为:牛至油>壳聚糖>溶菌酶。对酿酒酵母的抑制效果为:壳聚糖>牛至油>溶菌酶;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为:牛至油>壳聚糖>溶菌酶。因此,添加壳聚糖、溶菌酶和牛至油的大豆分离蛋白膜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12.
啤酒酵母抽提物制备非肉源肉香型香精及模糊数学评价
卢茳虹,崔春,赵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57-6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09
摘要
(
155
)
PDF(pc)
(405KB)(
39
)
可视化
收藏
以啤酒酵母抽提物为原料,不添加任何肉蛋白酶解液和油脂,采用测定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褐变程度、美拉德反应前后氨基酸态氮损失率以及评价美拉德反应产物的风味对美拉德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制备非肉源肉香型香精,并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进行评价。优化得到的反应条件为:复合还原糖(葡萄糖:木糖=4:1)添加2%(w/w,按体系总量计),含硫化合物(半胱氨酸:硫胺素=2:1)添加1%(w/w,按体系总量计),在110℃下热反应60 min。用模糊数学评价法评价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香精,肉香逼真,风味浓郁纯正,评价等级为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13.
果糖月桂酸单酯的分离纯化及其表面性质研究
黄友和,林影,韩双艳,罗林波,郑穗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63-6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06
摘要
(
42
)
PDF(pc)
(419KB)(
31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毕赤酵母展示的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CALB)催化合成了果糖月桂酸单酯,研究了两步法萃取分离纯化的影响因素,优化条件下果糖月桂酸单酯萃取率接近90%,产品纯度超过95%。研究考察了果糖月桂酸单酯的理化性质,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5.775,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为0.25 mmol/L,临界表面张力γ为24.22 mN/m,表明其在较低浓度下能较好地改变溶液的表面性质。比较了制备的果糖月桂酸单酯与商购的蔗糖月桂酸单酯的起泡性与乳化性,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果糖月桂酸单酯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优于蔗糖月桂酸单酯,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与蔗糖月桂酸单酯相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4.
蕨根淀粉颗粒形貌与糊化黏度特性
杜双奎,赵佳,周丽卿,何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69-72,7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19
摘要
(
119
)
PDF(pc)
(327KB)(
48
)
可视化
收藏
以马铃薯淀粉和红薯淀粉为对照,研究了蕨根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糊化黏度特性。蕨根淀粉颗粒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棒状,颗粒表面光滑。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粒径为5~31μm。蕨根淀粉颗粒具有可见偏光十字,偏光十字位于颗粒一端,呈"Ⅹ"。蕨根淀粉的起糊温度明显低于红薯淀粉,与马铃薯淀粉相当。蕨根淀粉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回生值,适宜加工粉丝类产品。蔗糖、NaCl、碱面和明矾的添加及pH值对蕨根淀粉糊化特性有影响。蔗糖使蕨根淀粉糊黏度增大;NaCl可提高蕨根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延缓体系老化;碱面、明矾的添加使蕨根淀粉糊的热稳定性下降;蕨根淀粉糊耐酸性差,在酸性条件下,蕨根淀粉发生明显水解作用,体系黏度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15.
以红曲霉酯化酶催化合成乳酸乙酯
王牛牛,雷振河,吕利华,李奇,赵良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73-7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20
摘要
(
50
)
PDF(pc)
(319KB)(
47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自汾酒大曲中分离获得的产酯能力较高的红曲霉菌株,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酯化酶活性为检测指标,优化了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质量配比为麸皮:水=1:1;最佳发酵条件为:红曲霉接种量为1%,发酵温度为30℃,发酵4 d,制得酯化酶酶制剂。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其酯化酶的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催化条件为:乙醇和乳酸的摩尔比为6,加酶量1.5%,反应时间60h,反应温度30℃,乳酸乙酯生成量可达到3.38 g/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16.
挤压吹塑法制备淀粉基可食膜及其性能表征
孙万海,董海洲,侯汉学,任伟伟,高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78-8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21
摘要
(
55
)
PDF(pc)
(256KB)(
50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油为增塑剂,普兰多糖为黏合增强剂,采用熔融共混挤出技术制备热塑性淀粉,再挤出吹塑制备淀粉基可食膜。研究甘油对热塑性淀粉流变性、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变焓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湿度环境对可食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及甘油对淀粉可食膜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能有效的改善了热塑性淀粉的流变性和微观结构,降低热塑性淀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淀粉结晶熔融焓变减小。实验制备的热塑性淀粉膜适宜在湿度40%的环境下使用;且在该湿度条件下,甘油添加量28%时,淀粉可食膜的纵向拉伸强度为5.26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137.9%,横向拉伸强度为4.92 MPa,断裂伸长率为118.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17.
添加剂对成曲酶活力和酱油质量的影响
倪海晴,陶文沂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82-8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22
摘要
(
31
)
PDF(pc)
(276KB)(
45
)
可视化
收藏
以提高酱油成曲酶活力为目标,在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葡萄糖0.25%、NaNO30.1%、ZnSO40.05%的条件下成曲的蛋白酶活力为2 383.83U/g干基,糖化酶活力为117.82U/g干基,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36.75%和46.02%。用该优化组和对照组进行酱油低盐固态发酵比较,优化组得到的酱油,总氮含量和氨基态氮含量等各项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18.
苹果膳食纤维中半纤维素A的硫酸酯化改性
陈雪峰,倪娜,张振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86-8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23
摘要
(
51
)
PDF(pc)
(221KB)(
37
)
可视化
收藏
从苹果渣中提取出半纤维素A,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其进行酯化改性。所得到的硫酸酯化半纤维素A产品取代度为0.3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酯化半纤维素A具有硫酸基的特征吸收峰。电镜扫描分析表明,酯化前后半纤维素A的微观结构发生一定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19.
双醛氧化纤维素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
郭庆启,张娜,方桂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89-9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01
摘要
(
47
)
PDF(pc)
(336KB)(
53
)
可视化
收藏
以双醛氧化纤维素为载体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微观结构及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时间为4 h,[酶]/[载体]=1:15(g:g)时,固定化酶的活力最高为0.517 U/g。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固定化酶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双醛氧化纤维素的醛基与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发生共价反应形成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β-半乳糖苷酶经过固定化后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增强,米式方程分析表明,β-半乳糖苷酶经固定化后与底物的亲和力降低,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力为6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
酶促奶油水解制备天然奶味香精
汪薇,赵文红,白卫东,蔡育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94-9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10
摘要
(
59
)
PDF(pc)
(276KB)(
34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脂肪酶lipaseAY水解奶油制备天然奶味香精。在奶油与乳清粉的质量比为14:1,脂肪酶量为奶油质量的0.2%,反应温度为45℃时,其香气评分最佳。GC-MS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中脂肪酸约占80%,内酯和酯类约为20%。所制备的天然奶味香精具有浓郁的干酪风味,带有淡淡的甜奶香味,香气醇厚,口感细腻。另外,适量添加乳清粉有利于改善产物口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6
)
Select
21.
玉米皮水解液生产单细胞蛋白与L-阿拉伯糖
盖伟东,杜丽平,肖冬光,陈丽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98-10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24
摘要
(
40
)
PDF(pc)
(260KB)(
40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酵母菌发酵玉米皮稀酸水解液中的葡萄糖和木糖生产单细胞蛋白(SCP),再从发酵上清液中分离制备L-阿拉伯糖。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玉米皮稀硫酸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H2SO4质量分数为1.5%,水解温度120℃,水解时间3 h,固液比1:10(g:mL)。在此条件下,水解得到木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为22.17 g/L、12.29 g/L、11.16 g/L。比较了四种酵母菌对木糖和阿拉伯糖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利用木糖速度最快,菌体生物量最高,且发酵过程中阿拉伯糖损失较小。利用该菌发酵玉米皮酸水解液,菌体生物量达12.6 g/L,L-阿拉伯糖晶体得率为6.8%(以玉米皮干重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22.
异型乳酸菌2种常用鉴定方法的比较
于颖,刘杰,陈学玺,王志萍,李广海,刘全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02-10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25
摘要
(
52
)
PDF(pc)
(242KB)(
47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18株乳酸菌和1株标准菌株植物乳杆菌1.2158(Lactobacillus plantarum1.2158)进行葡萄糖产酸产气实验和hot-loop实验,以探讨异型乳酸菌两种常用鉴定方法的异同。结果如下:(1)葡萄糖产酸产气法的检测结果表明,实验菌株产酸能力不同。实验菌株中有7个形成明显的琼脂柱位移,鉴定为异型乳酸菌,占总菌株量的36.8%;(2)hot-loop法检测结果表明有13个菌株形成气泡或柱状泡泡,鉴定为异型乳酸菌,占总菌株量的68.4%;(3)菌株L-6、L-14、L-15、L-16、L-18和L-19为葡萄糖产酸产气法和hot-loop法共同检测出的异型乳酸菌株;L-5为葡萄糖产酸产气法检测出的特异异型乳酸菌株;L-1、L-2、L-3、L-7、L-8、L-9和L-17为hot-loop法检测出的特异异型乳酸菌株。hot-loop法具高灵敏度,但葡萄糖产酸产气法具观察菌株产酸能力的方便性和判断菌株产气的直观性;葡萄糖产酸产气法和hot-loop法检测的异型乳酸菌株有互补性。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应用,会使鉴定结果更具有有效性和快速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23.
双孢菇微波膨化工艺的优化
刘素稳,郭朔,刘畅,常学东,李军,高海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06-11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26
摘要
(
44
)
PDF(pc)
(309KB)(
38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确定适宜的双孢菇膨化干燥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响应面设计,对双孢菇膨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了初始含水量(X1),切片厚度(X2),微波功率(X3)3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对膨化度(Y1)、感官得分(Y2)指标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推论出描述这2个指标的二次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响应面分析,得出了双孢菇优化膨化工艺。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540 W、双孢菇片厚度为8 mm、双孢菇初始含水率为38%的条件下,膨化率达到195%,感官指标为9.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24.
糜米低醇饮料的研制
张丽珍,冯耐红,卫天业,牛伟,侯东辉,李晋花,田跃萍,陈丽红,左宪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11-11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27
摘要
(
51
)
PDF(pc)
(219KB)(
36
)
可视化
收藏
将糜米和苦荞米,经浸泡、蒸米、用花椒水抄饭、加曲、加酒母,并加入多种营养干制品发酵,然后用离心机和膜过滤机过滤、杀菌、包装成品,可制出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糜米低醇饮料。通过正交试验、感官评价,得出原料最佳质量配比为糜米与苦荞米比例3:1,花椒水浓度1.0 g/kg,添加7%营养干制品。确定了混合米料水比为2:1,室温浸泡1~2 d,蒸煮1 h,喷洒85℃的花椒水进行抄饭,此条件产品口味最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25.
牛蒡花生软罐头的加工工艺
曹雪慧,王奔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14-1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28
摘要
(
42
)
PDF(pc)
(175KB)(
53
)
可视化
收藏
以牛蒡和花生为原料,对软罐头生产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柠檬酸0.5%、食盐1.5%、CaC l20.2%的复合护色剂对牛蒡有较好护色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汤汁配比为白砂糖1.5%,味精0.2%,食盐3%,黄酒1.2%,经10'-30'-10'/121℃,反压0.12 MPa杀菌处理后,可生产出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牛蒡花生软罐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26.
菊糖果糖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杭华,赵萌,周榴明,缪铭,沐万孟,张涛,江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17-12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02
摘要
(
53
)
PDF(pc)
(364KB)(
27
)
可视化
收藏
菊糖果糖转移酶(inulin fructotransferase,即InulaseⅡ)[EC 4.2.1.93]是指将菊糖水解为双果糖酐Ⅲ(DFAⅢ)的一种酶。文中对菊糖果糖转移酶的产生菌种、发酵工艺、分离纯化、酶学性质、酶解产物(DFAⅢ)生理功能等进行了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27.
膳食纤维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高瑞萍,赵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22-12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29
摘要
(
46
)
PDF(pc)
(439KB)(
54
)
可视化
收藏
膳食纤维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能够降低便秘、结肠癌、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文中就膳食纤维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传统的分析方法,以及近红外分析法、尺寸排阻液相色谱法、高效阴离子色谱法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28.
葡萄籽提取物作为肉制品保鲜剂的研究进展
彭惠惠,李吕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28-13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30
摘要
(
94
)
PDF(pc)
(375KB)(
105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提取的食品保鲜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葡萄籽提取物含有大量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菌活性,能够降低肉制品中脂质氧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文中主要介绍葡萄籽提取物的保鲜机理及其在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29.
利用
1/sup>H-NMR技术建立植物蛋白饮料品质监控系统
周航,李保国,汪红志,梁辰佳,周凝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33-13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31
摘要
(
60
)
PDF(pc)
(270KB)(
47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H-NMR技术对植物蛋白饮料进行品质检测,采用CPMG脉冲序列获得样品的T2数据。实验表明,可以利用1H-NMR技术检测样品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的变化情况。T22反映的是样品中脂肪含量的变化,T23反映的是样品中水分含量的变化。随着花生奶浓度的不断降低,T22峰积分面积比例呈线性下降趋势,T23峰积分面积比例呈线性增长趋势,通过拟合公式可以得到样品相对应的脂肪含量及含水量,从而快速、准确判定样品品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0.
牛乳中钙的测定条件优化及形态分析
纪淑娟,周倩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37-14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32
摘要
(
41
)
PDF(pc)
(298KB)(
57
)
可视化
收藏
钙作为牛乳中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牛乳中钙磷比例协调,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准确分析牛乳中钙的形态并能准确测定牛乳中的各种形态的钙含量显得至关重要。有多种方法测定钙离子,但根据牛乳的流体性质以及牛乳中钙形态的特殊性,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较为适宜。本研究对EDTA测定牛乳中钙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从消化方法、指示剂的选择、NaOH添加量、时间、温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优化并完善了EDTA测定牛乳中不同形态钙的试验测定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牛乳中的钙主要以游离钙和蛋白钙2种状态存在,且存在比例稳定。针对牛乳中钙的特殊存在形态,牛乳中总钙含量的最优测定条件为:在260℃的条件下利用V(HNO3):V(HC lO4)=5:1的混合酸对新鲜牛乳样品进行消化分解4 h,消化后采用EDTA滴定法,在pH=12.0的条件下选用0.5%的液体指示剂对新鲜牛乳进行滴定,此条件为测定牛乳样品钙含量的最优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31.
高胶质食品中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改进
于业志,周嘉明,赵春华,李昊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42-14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33
摘要
(
50
)
PDF(pc)
(256KB)(
30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用聚酰胺吸附法、碱液直接提取法、碱性醇液提取法、饱和硼砂沸腾水浴提取法、海砂研磨法5种提取方法分别提取凤爪中的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和亮蓝6种色素,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5种提取方法中,海砂研磨法对凤爪中6种色素的提取效率最高;用选定的方法对超市中抽检的25个凤爪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样品中主要含有柠檬黄、日落黄和诱惑红,含少量胭脂红,不含苋菜红和亮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32.
比色法快速测定小麦及其麦芽中的阿魏酸
王丹,杜金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46-15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34
摘要
(
49
)
PDF(pc)
(384KB)(
52
)
可视化
收藏
以小麦中阿魏酸含量为指标,探讨了甲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温度、时间、振荡频率、抗氧化剂等因素对振荡法提取小麦中游离态阿魏酸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提取工艺为:甲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g:mL)1:20、45℃、时间60 min、振荡频率(280±10)r/min,向提取溶剂中加入0.2 g/L的Na2SO3作保护剂。对5种小麦及其麦芽中的游离态和总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麦中游离态阿魏酸的含量分布在0.414~0.495 mg/g,而在麦芽中此范围为0.543~0.681 mg/g,发芽后所有品种小麦的游离态阿魏酸均升高,其中1号(鲁麦21)、4号(太空6)增加最多;对于总阿魏酸,在小麦中的含量分布范围为1.52~1.72 mg/g,在麦芽中为1.70~2.09 mg/g,经发芽所有小麦品种的总阿魏酸含量均升高,尤以3号(烟24)、4号(太空6)增加最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33.
腐生葡萄球菌CGMCC 3475对发酵里脊猪肉脂质分解氧化及风味特性的影响
李想,邓锋,秦春君,张宏亮,葛庆丰,崔保威,王小兰,汪志君,于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52-15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35
摘要
(
105
)
PDF(pc)
(388KB)(
33
)
可视化
收藏
以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CGMCC 3475为发酵剂发酵里脊猪肉,以不接菌的样品为对照,通过测定各发酵阶段(发酵30 d、50 d、70 d、90 d、110 d)的游离脂肪酸(FFA)、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双烯值和羰基值等来研究腐生葡萄球菌对发酵里脊猪肉脂质分解氧化规律的影响。通过测定醛和酮等挥发性风味物质来研究腐生葡萄球菌对发酵里脊猪肉脂质的氧化产物对风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发酵里脊猪肉中的SFA、MUFS、PUFA的含量除发酵50天显著低于对照发酵里脊猪肉外(P<0.05),其余各个阶段这3种脂肪酸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发酵里脊猪肉(P<0.05)。2个处理发酵脊猪肉中的SFA、PUFA的含量都在发酵90天达到最大值,而MUFA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持续增加。TBARS值整体趋势都是减少的,只有在发酵70天的时候有所增加。羰基值从发酵30天到90天都是呈显著增加的(P<0.05),到发酵110天时有所降低。双烯值都是显著增加的(P<0.05),而且接菌处理发酵里脊猪肉的双烯值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发酵里脊猪肉(P<0.05)。发酵70天时,接菌处理发酵里脊猪肉检测出高达56.71%的酯类物质而检测出相比对照处理发酵里脊猪肉较少的直链醛和酮外,其余各个发酵阶段的直链醛和酮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发酵里脊猪肉(P<0.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4
)
Select
34.
传统中式香肠成熟过程中生物胺的生物控制
陈颖,卢士玲,李开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58-16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37
摘要
(
50
)
PDF(pc)
(258KB)(
32
)
可视化
收藏
以传统中式香肠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了色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的变化。在香肠加工过程中添加发酵剂和复合植物提取物来控制香肠中生物胺的积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成熟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发酵剂可有效地抑制色胺、腐胺、尸胺、酪胺的生成;复合植物提取物只是在抑制酪胺含量的增加上有显著效果;同时加入发酵剂和复合植物提取物对色胺、尸胺、组胺和酪胺的抑制效果更显著,特别是组胺,在生产结束时含量为0。发酵剂和复合植物提取物对精胺和亚精胺基本没有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7
)
Select
35.
滚揉时间和食盐浓度对鸡肉调理制品的保水性及盐溶性蛋白质溶出量的影响
苑瑞生,梁荣蓉,罗欣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62-166,17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38
摘要
(
66
)
PDF(pc)
(407KB)(
59
)
可视化
收藏
以鸡胸肉为实验材料,以腌制吸收率、蒸煮损失、压榨损失,盐溶性蛋白质的溶出量为评定指标,探讨了不同滚揉腌制条件对鸡肉的保水性及盐溶性蛋白质浸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环境中,延长滚揉时间(0.5~3h)、增加食盐添加量(0.5%~3%)均可显著提高鸡肉调理制品的保水性和出品率,增加盐溶性蛋白质的浓度。当食盐添加量为2.5%、滚揉时间为2.5h时,鸡肉调理制品的保水性、出品率和盐溶性蛋白质浓度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5
)
Select
36.
冷鲜鸡胸肉主要腐败菌的分离及低温贮藏对货架期的影响
李忠辉,姚开,贾冬英,迟原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67-17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39
摘要
(
51
)
PDF(pc)
(251KB)(
29
)
可视化
收藏
冷鲜鸡肉的货架期与其腐败菌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冷鲜鸡胸肉中的主要腐败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其低温条件下的货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假单胞菌、热死环丝菌、肠杆菌和乳酸菌是冷鲜鸡胸肉中的主要腐败菌;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前两种菌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成为优势菌群。在2、4、8和10℃贮藏条件下,冷鲜鸡胸肉的货架期分别为14、10、5和3 d。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37.
蛹拟青霉发酵菌丝体对青脚土杂肉鸡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邵颖,秦卫东,陈宏伟,樊美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71-17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03
摘要
(
52
)
PDF(pc)
(274KB)(
24
)
可视化
收藏
以青脚土杂肉鸡为试验对象,研究了蛹拟青霉液体发酵菌丝体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肉鸡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0.25%和0.50%的蛹拟青霉菌丝体时,能显著提高肉鸡的活体重、肌肉中氨基酸、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肉鸡胸肌肌间脂肪的含量(P<0.05),降低了肌肉的失水率(P<0.05)。但是日粮中添加蛹拟青霉菌丝体对肉鸡的屠宰性能未构成显著性影响。日粮添加蛹拟青霉菌丝体不影响肉鸡的屠宰性能,但可显著改善肉鸡的肌肉品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38.
粉被玛利亚霉中天然色素的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及质谱分析
王小董,张德龙,耿广青,李康乐,胡丰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75-17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40
摘要
(
58
)
PDF(pc)
(274KB)(
36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粉被玛利亚霉菌丝体甲醇提取物中的天然色素。溶剂体系为V(乙酸乙酯):V(正丁醇):V(甲醇):V(水)=10:3:3:10,以其下相为流动相,上相为固定相,转速850 r/min,流速为2mL/min,紫外检测波长340 nm。所得色素产物的纯度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为95.3%(峰面积归一化法),其分子式由高分辨ESI-MS确认为C26H32O9。经天然产物数据库查询,没有发现与该分子式匹配的化合物,因此该色素可能为一新化合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5
)
Select
39.
秋橄榄果实中番茄红素有机溶剂的萃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程赛,邵兴锋,倪穗,宋钰兴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79-18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41
摘要
(
50
)
PDF(pc)
(344KB)(
35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有机溶剂萃取秋橄榄中的番茄红素,对影响萃取的诸因素,如萃取剂的种类、料液比、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进行研究,并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另外,还研究了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对秋橄榄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丙酮作萃取剂时,秋橄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提取效果最佳,优化后的萃取温度为52℃,萃取时间为2.1 h,料液比为1:21(g:mL)。验证实验发现,萃取量为(218.03±9.10)μg/g鲜重,与预测值较接近。秋橄榄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在高温、阳光直照、Fe3+存在的条件下十分不稳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40.
双水相法萃取生姜蛋白酶体系的建立
谢芳,唐晓珍,马明,杜新永,卢会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84-18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42
摘要
(
51
)
PDF(pc)
(283KB)(
25
)
可视化
收藏
以生姜为原料,研究了采用双水相萃取技术分离提取生姜中生姜蛋白酶的提取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进行优化,优化得到的萃取方案为:PEG分子质量为4 000 u,PEG浓度为30%,选择盐种类为(NH4)2SO4,浓度为10%,体系pH为8.0。此双水相体系的生姜蛋白酶上相酶活力回收和纯化倍数都最高,分别可达393.77%和1.8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41.
提取酵母细胞壁中β-D-葡聚糖的新方法
王静,戴军,陈尚卫,洪雁,朱松,顾正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89-19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43
摘要
(
55
)
PDF(pc)
(326KB)(
80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一种从酵母细胞壁中提取β-D-葡聚糖的新方法,包括高温抽提、脱脂和酶解3部分。在高温条件下分别考察了pH、料液比、温度及时间对β-D-葡聚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5、pH=8、温度120℃,时间3 h,β-D-葡聚糖得率为61.05%,纯度达到41.51%;为了进一步提高β-D-葡聚糖的纯度,采用了脱脂和酶解的方法去除粗多糖中的蛋白质、脂质等杂质,最终产品的纯度达到78.3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2.
金针菇提取物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杨念,芮汉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94-19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44
摘要
(
93
)
PDF(pc)
(306KB)(
41
)
可视化
收藏
用微波辅助乙醇回流法从金针菇中提取抗氧化物质,利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利用DPPH法检测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选择对清除率有显著影响的3个因素:微波温度、微波时间、料液比,做了3因素3水平的正交分析实验,得出适宜工艺为:微波温度75℃,微波时间23 min,料液比1:6。在此条件下自由基清除率达到了95.60%。通过研究金针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证明金针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DPPH.的活性和还原能力,而且对处在不同情况下的鸡油也有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4
)
Select
43.
表面活性剂-微波辅助提取香椿黄酮
李秀信,张军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199-20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11
摘要
(
39
)
PDF(pc)
(199KB)(
25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微波提取香椿黄酮,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黄酮的工艺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在预处理条件下[料液比(g:mL)1:20,90℃预煮10 min],加入质量分数为0.8%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溶液,微波功率180W下提取10 min,提取5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44.
1-MCP处理对磨盘柿减压贮藏品质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孟宪军,张鹏,李江阔,张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202-20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45
摘要
(
44
)
PDF(pc)
(241KB)(
26
)
可视化
收藏
以磨盘柿为试材,通过对不同浓度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果实在减压冷藏期间主要生理生化指标、贮藏品质变化规律的分析,探讨了1-MCP处理对果实减压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明显抑制了减压贮藏果实硬度、可溶性单宁含量的下降;同时也较好的抑制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去除单宁后)、丙二醛、膜相对透性和PPO活性的升高,并且能使果实在贮藏期间保持较高的SOD活性,但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减压贮藏果实适宜的1-MCP处理浓度为1.0μL/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45.
海藻酸钠复合涂膜对鲜切胡萝卜白变的影响
范腾,董海洲,王兆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206-21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46
摘要
(
37
)
PDF(pc)
(328KB)(
55
)
可视化
收藏
以鲜切胡萝卜为原料,以海藻酸钠、明胶、硬脂酸钠组成复合涂膜,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考察海藻酸钠复合涂膜不同浓度组成对鲜切胡萝卜白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抑制鲜切胡萝卜白变的适宜可食性膜组合为:海藻酸钠浓度10.28g/L、明胶浓度4.98g/L、硬脂酸钠浓度2.55g/L,在此涂膜组合条件下,鲜切胡萝卜的白度值为30.64。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较准确预测鲜切胡萝卜的白度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46.
上海青在真空预冷过程中的冻伤研究
宋晓燕,刘宝林,阮文琉,周春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1
): 211-21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1.047
摘要
(
56
)
PDF(pc)
(294KB)(
38
)
可视化
收藏
以研究导致绿叶蔬菜——上海青在真空预冷过程中冻伤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为目的,将3组上海青分别在600、700和800Pa的终压下做真空预冷处理,并用热电偶测量同一片叶子的大叶脉附近、小叶脉附近和叶边3处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再分别将3种终压下叶子冻伤部位剥皮、制作载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间隙大小。结果表明:在以600、700和800 Pa为终压的真空预冷过程中,上海青叶子表面温度均呈现出从中心到边缘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叶边温度都达到了-2~5℃,导致叶边细胞冻伤,冻伤后的叶边叶肉细胞间隙平均当量半径分别为23.5、19.2和17.3μm。在真空预冷中,上海青的冻伤现象主要发生在叶边,冻伤的主要原因是细胞间隙中生成的胞外冰对细胞造成了机械损伤;冻伤程度大小随终压的降低而加强;对上海青做真空预冷处理时,将终压设置在800 Pa以上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47.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刺参体壁酶促溶性胶原蛋白的溶液聚集状态
董秀萍,朱蓓薇,祁立波,郑杰,张爽,姜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29
摘要
(
51
)
PDF(pc)
(366KB)(
23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刺参热加工过程中体壁胶原蛋白的物性变化规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考察样品浓度、溶剂和热处理条件对刺参体壁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epsin-soluble collagen,PSC)溶液聚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酸缓冲液(pH2.7)、PBS缓冲液(pH7.2)和超纯水中,海参体壁酶促溶性胶原蛋白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开始自组装,并最终形成无规则的团状结构或者片状网络结构。但是,溶剂不同,其开始自组装所需要的胶原蛋白浓度也不同。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或加热时间的延长,刺参体壁酶促溶性胶原蛋白分子逐渐聚集成网络结构,但加热温度超过100℃或时间超过2 h后,其交联程度逐渐降低,网络结构逐渐消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48.
酸性普鲁兰酶基因在地衣芽孢杆菌中的表达
谢银珠,沈微,王正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7-1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01
摘要
(
58
)
PDF(pc)
(255KB)(
56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Genbank公布的来源于Bacillus deramificans的普鲁兰酶基因突变体序列(AX203843)合成普鲁兰酶成熟肽基因。将该基因插入芽孢杆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HY-WZX,重组质粒转化地衣芽孢杆菌B60608,重组地衣芽孢杆菌实现普鲁兰酶分泌表达。对重组菌产普鲁兰酶的条件进行优化,以含2%药媒和8%甘油的培养基最适合普鲁兰酶表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7
)
Select
49.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及其遗传调控
姚晶,任婧,吴正钧,王荫榆,郭本恒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1-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02
摘要
(
74
)
PDF(pc)
(423KB)(
52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食品级的乳酸菌分泌的胞外多糖,由于其具有很多优良的功能特性,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胞外多糖产量偏低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因此从基因水平上探索增加乳酸菌胞外多糖产量的途径是大有裨益的。文中详细阐述了胞外多糖的分类、结构,同型多糖和异性多糖生物合成过程及其差异,以及在合成过程中的遗传调控,并介绍了一些增加产量的有效调控手段,为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50.
氢过氧化物裂解酶的筛选及纯化
龙祯,阮奇珺,孔祥珍,张彩猛,华欲飞,江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7-2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30
摘要
(
58
)
PDF(pc)
(252KB)(
44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植物原料中氢过氧化物裂解酶的含量,并最后筛选出苋菜作为提取原料。利用高速离心、表面活性剂溶解、硫酸铵分级沉淀、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和离子交换色谱对苋菜氢过氧化物裂解酶进行纯化至电泳纯。结果表明,纯化的苋菜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分子量约为55ku,对于13-亚麻酸氢过氧化物的活力高于13-亚油酸氢过氧化物,最适pH6.0,最适温度为25℃,在常温下酶能保持较高水平的活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51.
一种酵母快速批量分子鉴定方法
陈源源,石贵阳,王正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21-2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03
摘要
(
54
)
PDF(pc)
(205KB)(
43
)
可视化
收藏
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同源性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酵母分子鉴定方法。D1/D2区域序列的扩增需要酵母染色体DNA作为模板,目前常用的酵母染色体DNA提取方法繁琐耗时且难以进行批量操作,限制了酵母分子鉴定的规模化。研究中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批量酵母染色体DNA提取方法,整个提取过程仅耗时20min,从而使得酵母大规模快速分子鉴定成为可能。用该方法制备的染色体DNA不需要任何后续处理即可作为模板用于扩增酵母的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获得了良好的扩增结果以及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52.
麦芽糊精摩尔质量分布对β-环糊精合成的影响
靳蓉,顾正彪,洪雁,程力,李兆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24-3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31
摘要
(
68
)
PDF(pc)
(430KB)(
153
)
可视化
收藏
环糊精是一类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等领域的环状低聚糖。文中研究了以麦芽糊精为底物,其摩尔质量分布对β-环糊精(-βCD)合成的影响。通过GPC分析,运用Sephacryl 200-HR和Sephacryl 400-HR2种凝胶分析麦芽糊精的摩尔质量分布,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其小分子糖组成。结果表明:不同葡萄糖值(DE值)的麦芽糊精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子组成,随着DE值升高,麦芽糊精分子的分支化程度逐步升高,分子链长减小,小分子糖含量呈上升趋势;生产工艺不同可引起DE值相近的麦芽糊精出现摩尔质量分布的较大差异;麦芽糊精分子组成可影响β-CD的合成,应用适当链长的底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环化反应,链长过长易引起歧化反应,而链长过短则会导致β-CD因耦合反应而降解;β-CD的转化率随麦芽糊精分子分支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重均摩尔质量约在(MW)43 053~18 793 g/mol左右且分支较少的线性麦芽糊精分子可认为是环化反应的最适底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3.
微波辅助法合成淀粉醋酸酯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李海龙, 付晓燕, 陈鹏, Cherif I K Diop, 谢笔钧, 孙智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31-3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32
摘要
(
51
)
PDF(pc)
(436KB)(
31
)
可视化
收藏
以玉米淀粉为实验材料,在微波辅助加热条件下,研究醋酸与醋酸酐体积比(酸酐比)对合成淀粉醋酸酯取代度的影响。分别采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色谱等方法对合成淀粉醋酸酯的化学结构、颗粒形貌、结晶特性、热特性、分子质量分布进行表征;进而比较不同酸酐比条件下淀粉醋酸酯的理化性质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酸酐比对于合成淀粉醋酸酯取代度有较大影响,随着醋酸酐用量增加,取代度先增大后减小,在酸酐体积比1∶1处取代度达到最大值2.92。此外,新合成淀粉醋酸酯的化学结构和物化性质相对于原淀粉发生较大变化。淀粉分子中的羟基比例减少,羰基比例增大;改性淀粉颗粒表面呈多孔状或崩解成许多细小颗粒;改性后,淀粉原有的晶形结构遭到破坏并发生重构,结晶度降低;淀粉醋酸酯的热特性也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玻璃化温度和熔融温度降低,由此说明淀粉醋酸酯相对于原淀粉具有更好的热塑性;淀粉醋酸酯分子质量相对于原淀粉减小,分子质量分布变宽,表明淀粉分子链在酯化过程中发生一定程度断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54.
普鲁兰多糖对挤压流延法制备淀粉膜性能的影响
刘鹏飞,董海洲,侯汉学,刘传富,任洪廷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37-4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33
摘要
(
59
)
PDF(pc)
(267KB)(
46
)
可视化
收藏
对普鲁兰多糖改善淀粉基可食性膜的性能进行研究,并用光学显微镜对膜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添加普鲁兰多糖后有效的改善了淀粉膜的拉伸性能;随着普鲁兰多糖添加量的增加,降低了淀粉膜的水溶解时间和O2透过率;当普鲁兰多糖添加量在5%~9%时,淀粉膜具有较低的透湿性,且淀粉膜的白度较高,黄色值较低。光学显微分析膜表面,当普鲁兰多糖添加量为9%时,普鲁兰多糖与淀粉能较好的融合。综合膜的各项性能得出,普鲁兰多糖的添加量不宜超过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4
)
Select
55.
牛乳的过氧化物酶处理与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变化
温研,赵新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41-4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34
摘要
(
42
)
PDF(pc)
(323KB)(
38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和阿魏酸处理牛乳并制备凝固型酸奶,采用质构仪和流变仪分别对不同酸奶样品的质构和流变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阿魏酸和明胶的添加对酸奶样品的主要成分组成没有影响,但对酸奶质构和流变特性的影响较大。与对照样相比,添加明胶、添加酶和阿魏酸、添加酶酸奶样品的硬度分别增加38.03%、34.07%和17.08%,黏度分别增加45.13%、40.85%和28.36%,而乳清析出率分别降低12.02%、6.28%和3.41%。同时,酸奶的表观黏度、触变性和粘弹性也都增加,增幅最大者为添加明胶酸奶样品,其次是添加酶和阿魏酸的酸奶样品,增幅最小的是添加酶的酸奶样品。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阿魏酸处理牛乳可以改善凝固型酸奶的品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56.
二十碳五烯酸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柠檬酸对其油脂合成的影响
胡静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46-4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19
摘要
(
50
)
PDF(pc)
(304KB)(
51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UV-LiCl复合诱变腐霉出发菌株,通过低温培养和苏丹Ⅱ染色镜检初筛、摇瓶发酵复筛,获得1株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高产菌株腐霉H6,经20℃-15℃二阶段培养168 h,所得生物量、油脂含量和EPA含量分别为23.50 g/L、17.54%和15.36%,EPA产量为633.17 mg/L,较出发菌株(263.80 mg/L)提高了140.02%,且产量、性状稳定。添加不同浓度柠檬酸对腐霉H6油脂合成调控的研究表明,发酵中期添加1.5 g/L柠檬酸可显著增加葡萄糖的利用率,提高油脂含量和EPA含量,EPA产量达890.49 mg/L,与对照相比提高40.64%。发酵实验表明腐霉H6极有潜力开发成为工业化生产菌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57.
脂肪酶促酯交换改性脂质的液-液萃取脱酸工艺
吴炜亮,杨恒,朱文亮,周勇,熊娟,郑建仙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50-56,6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20
摘要
(
47
)
PDF(pc)
(490KB)(
34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脂肪酶促酯交换改性脂质的液-液萃取脱酸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研究了萃取溶液浓度、物料比、萃取次数等工艺条件对改性脂质脱酸率和得率的影响,确定了液-液萃取脱酸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改性脂质脱酸率随萃取溶液浓度、物料比、萃取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得率则随这3个工艺条件的增加而减少。由响应曲面法得到的回归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各因素水平与改性脂质脱酸率和得率之间的关系。两因素对改性脂质脱酸率的影响顺序为萃取溶液浓度>物料比,而两因素对改性脂质得率的影响顺序则相反,物料比>萃取溶液浓度。通过对改性脂质脱酸率和得率的等高线进行叠加可得到液-液萃取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水溶液浓度85.00%,物料比为1∶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58.
重组草酸脱羧酶的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林日辉,许丽莉,农勉,张陆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57-6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21
摘要
(
72
)
PDF(pc)
(308KB)(
55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重组草酸脱羧酶的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经IPTG诱导,每克湿重菌体收获草酸脱羧酶活力820U,经Ni-NTA亲和层析酶液纯化2.07倍,酶活力回收60.38%。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55℃,最适pH值为3.5,添加EDTA及Fe2+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Mn2+抑制酶活。在pH4.0,温度37℃下Km值为14.53 mmol/l,Vmax为133.33 U/m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59.
条斑紫菜蛋白酶解物降血压活性
姚兴存,蒋栋磊,盘赛昆,舒留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62-64,6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22
摘要
(
52
)
PDF(pc)
(249KB)(
65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以条斑紫菜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制备紫菜蛋白活性寡肽,以AC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水解条件下酶解液的降血压活性,优化酶解工艺条件并测定酶解物的分子量。优化后的木瓜蛋白酶酶解工艺条件为pH7.5,温度50℃,底物浓度30 mg/mL,酶添加量600 U/g,在此条件下,水解4 h的酶解产物抑制活性达30%以上,ACE抑制肽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4.48 mg/mL。将制备的酶解液进行层析分析,测得具有降血压活性的紫菜蛋白酶解产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 000的活性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9
)
Select
60.
采后青花菜花球抗氧化水平变化与衰老的关系
赵习姮,李进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65-6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06
摘要
(
60
)
PDF(pc)
(309KB)(
53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采后青花菜花球抗氧化水平变化与衰老的关系,将采后青花菜花球贮藏于20℃条件下,连续4 d测定了花蕾衰老生理指标(叶绿素、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水平指标(抗坏血酸(AsA)和β-胡萝卜素(β-Car)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活性)。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MDA含量逐渐增多;AsA和β-Car含量逐渐减少,SOD、CAT和POD活性逐渐升高,APX活性逐渐降低;这些抗氧化水平指标与衰老生理指标的线性相关性均在1%水平显著。说明采后青花菜花球的抗氧化水平变化与衰老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61.
β-环糊精介质中提取的黄芪多糖对亚硝酸根的清除作用
李志英,程丽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70-7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07
摘要
(
94
)
PDF(pc)
(221KB)(
46
)
可视化
收藏
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介质,用微波法提取黄芪多糖提取液,在模拟人体胃液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芪多糖对亚硝酸根的清除能力。实验表明:加入β-环糊精能使黄芪多糖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从29.1%提高到50.2%。同时确定了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介质,在455W功率下提取2 min为提取的最佳条件。此时黄芪多糖提取液对亚硝酸根的清除率为51.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2.
苹果渣膳食纤维微波辅助脱色的工艺参数研究
刘素稳,侍朋宝,李汉臣,李军,高海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73-7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35
摘要
(
49
)
PDF(pc)
(319KB)(
49
)
可视化
收藏
对苹果渣膳食纤维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H2O2脱色工艺中,采用响应面法得出优化条件为:pH值12.5、微波作用时间48 s和H2O2浓度为9.17%,在料液比(g∶mL)1∶14、微波功率480 W条件下,用色差计测得脱色后的白度为57.34%,脱色前原料白度为27.54%,脱色效果显著。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微波对苹果渣纤维表面的微结构有破坏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1
)
Select
63.
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改性胡萝卜纤维的研究
刘欢,贺连斌,魏静,马中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78-8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36
摘要
(
114
)
PDF(pc)
(274KB)(
73
)
可视化
收藏
以胡萝卜渣中的纤维为原材料,研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酶对胡萝卜纤维的长度、宽度以及还原糖浓度和聚合度的影响,并对在胡萝卜纤维改性过程中纤维素酶和半纤维酶协同作用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复合使用比单一酶对胡萝卜纤维改性效果明显。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可以改善纤维表面的细纤维化,提高纤维的酶解产率,降低纤维的聚合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64.
硬脂酸-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酯的微波法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曾晓漫,刘倍毓,钟耕,彭佳莹,夏玉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82-8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13
摘要
(
49
)
PDF(pc)
(336KB)(
126
)
可视化
收藏
魔芋葡甘聚糖通过微波加热引入亲水的羧甲基基团及疏水的硬脂酸基团进行复合改性,从而改善其理化性质,扩大其应用范围。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硬脂酸甲脂及氢氧化钠的用量、微波反应时间和温度对硬脂酸-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酯取代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研究所得产物的理化性质。得出最佳改性条件:硬脂酸甲脂用量在14.0%~14.4%,NaOH用量5.85%~6.36%,反应温度85.9~87.5℃,反应时间10.1~10.4 min条件下,硬脂酸取代度在0.020以上有95%的可能;相比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产品的黏度有所提高,抗碱性能力增强,乳化能力提高且稳定,是一种优良的乳化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65.
增塑剂对壳聚糖/纳米蒙脱土复合膜物理性能的影响
刘晓菲,程春生,覃宇悦,孙莎,张智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87-9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08
摘要
(
48
)
PDF(pc)
(282KB)(
32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增塑剂(甘油、聚乙二醇400、山梨醇)对壳聚糖/纳米蒙脱土复合膜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增塑剂对复合膜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可降低膜的拉伸强度和透光率,显著提高膜的断裂伸长率,并增大了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和吸水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66.
以蔗糖为原料明串珠菌发酵生产甘露醇
金红星,史建波,成文玉,莒晓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91-93,9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23
摘要
(
60
)
PDF(pc)
(263KB)(
92
)
可视化
收藏
肠膜明串珠菌CGMCC 1.10327为发酵菌株,质量浓度为2%的蔗糖为底物,采用分批发酵,研究甘露醇的生成。为了优化甘露醇的生成,分别考察了添加5 g/L的葡萄糖、3种盐(K2HPO4、乙酸钠、柠檬酸铵)、不同的初始pH和加入0.2%的CaCO3对产甘露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的加入有助于提高甘露醇的产量。3种盐(K2HPO4、乙酸钠、柠檬酸铵)对甘露醇的生成有明显的影响,当分别为2 g/L、5 g/L和2 g/L时,甘露醇的产量最高。最佳的初始pH=6。向培养基中加入0.2%的CaCO3,甘露醇的产量明显的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67.
蒸汽爆破对甘蔗叶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影响
周玉恒,陈海珊,蔡爱华,覃香香,张厚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94-9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24
摘要
(
56
)
PDF(pc)
(347KB)(
35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蒸汽爆破对甘蔗叶酶法制备低聚木糖的影响,分别考察了直接干爆、酸浸预处理和碱浸预处理的汽爆效果。得出的结论如下:蒸汽爆破可以有效破坏物料的表面形状,增加与酶接触的表面积,添加酸和碱有利于总糖的溶出,酸性汽爆产生的还原糖比较多,酶解产物中主要是以单糖为主。碱性汽爆的酶解率更高,酶解产物中主要是低聚木糖,占总产物78%~85%,其中木二糖的含量约占40%~50%。碱性汽爆更有利于低聚木糖的制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68.
一株油脂降解菌的性能研究
齐香君,徐婷婷,张雯,冉登元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99-10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04
摘要
(
45
)
PDF(pc)
(299KB)(
26
)
可视化
收藏
为寻找高效的油脂降解菌,从餐厅油烟排出口附近筛选出一株油脂降解菌QZX-A,并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基因测序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采用比浊法和称重法对该菌株的生长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排油圈法及蒽酮硫酸法研究了QZX-A菌株生产鼠李糖脂的性能。结果:形态学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均显示QZX-A菌株具备铜绿假单孢杆菌的特征,基因测序结果表明QZX-A菌株基因序列与铜绿假单孢杆菌序列的相似度达98%;QZX-A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中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但前者的生长速率大于后者;QZX-A菌株代谢产物属于糖脂类化合物,其排油圈可达11 cm,产量为567.75 mg/L。QZX-A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69.
复凝聚法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
刘楠楠,陈雪峰,刘俊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03-10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25
摘要
(
68
)
PDF(pc)
(307KB)(
79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用复凝聚法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分析了芯壁质量比、pH值、固化时间对微胶囊成囊效果的影响,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的适宜工艺为:芯壁材质量比1∶2;pH值4.15;固化剂为谷氨酰胺转氨酶,用量为明胶质量的25%,固化时间12h。采用喷雾干燥法(进风温度185℃,出风温度80℃,进料温度50℃)可以制备出葱油香精微胶囊粉状产品,产品的含水率为2.87%,包埋率为89.5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4
)
Select
70.
薏米荞麦复合饮料的研制
石启龙,赵亚,杨晓丽,王锡海,郑亚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08-11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37
摘要
(
53
)
PDF(pc)
(285KB)(
47
)
可视化
收藏
以料水比、温度、加酶量为试验因素,以DE值为试验指标,确定了薏米水解的工艺参数;以料水比、温度、时间为试验因素,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试验指标,确定了荞麦浸提的工艺参数;以薏米汁、荞麦汁、果葡糖浆、柠檬酸、水为试验因素,以感官质量评价为试验指标,通过混料设计确定了饮料最佳配方;以瓜尔豆胶、黄原胶、海藻酸钠和单甘酯为试验因素,以饮料黏度、离心分离率、静置分层率为试验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谷物饮料的最适稳定剂组成及其质量分数。结果表明:薏米水解工艺为,料水比(g∶mL)1∶10、温度50℃、加酶量0.006 g/g;荞麦浸提工艺为,料水比(g∶mL)1∶10、温度80℃、时间60 min;复合饮料配方为,薏米汁30%、荞麦汁5%、果葡糖浆5%、水60%;谷物饮料最适稳定剂组成及其质量分数为,瓜尔豆胶0.06%、黄原胶0.05%、海藻酸钠0.06%、单甘酯0.3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1
)
Select
71.
蜂蜜桑椹酒主要成分的分析
陈娟,阚建全,张荣,唐俊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13-11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38
摘要
(
55
)
PDF(pc)
(390KB)(
33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品种的蜂蜜桑椹酒中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酒样在糖度、酸度、酒度上差异很小,但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矿物元素表现出高钾低钠的特点,镁元素含量较高。氨基酸总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以红果1号桑椹蜂蜜发酵酒最高,而农用桑椹蜂蜜发酵酒最低。在检测的7种酚酸和5种黄酮醇中,不同酒样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原儿茶酸、咖啡酸、槲皮素和桑色素是含量较高的4种物质。此外,以3-甲基-1-丁醇、2-甲基-1-丙醇、苯乙醇、4-羟基苯乙醇、2,3-丁二醇、乙酸乙酯、丁二酸单乙酯、S-乳酸乙酯、乙酸和癸酸等为蜂蜜桑椹酒的基本香气成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72.
高温大曲增香发酵条件的研究
马荣山,卢媛,阎安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20-12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39
摘要
(
43
)
PDF(pc)
(253KB)(
29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高温大曲以及原辅料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配比,加入特殊的辅料,并通过固态和液态两种不同的发酵和蒸馏方式得到发酵产物,再利用气相色谱测定发酵产物中的香气成分同时计算出香气成分的含量,通过与对照实验做比较来确定高温大曲增香发酵条件,以达到高温大曲增香发酵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73.
L-阿拉伯糖的最新应用进展
朱道辰,吕正凤,刘杏荣,王成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25-12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09
摘要
(
67
)
PDF(pc)
(369KB)(
185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国内外对L-阿拉伯糖的功能机制的研究,并对L-阿拉伯糖在食品、医药、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进行论述;讨论了L-阿拉伯糖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2
)
Select
74.
柑橘皮渣生物转化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
陈海桂,顾楠,刘美艳,赵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30-13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14
摘要
(
45
)
PDF(pc)
(303KB)(
39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柑橘皮渣生物转化燃料乙醇是一种生产乙醇的安全可再生的方法。以柑橘皮渣为原料,通过酶或酸进行水解成可发酵糖液,利用糖酵解途径发酵乙醇的微生物将其转化为乙醇,提取脱水到99.5%浓度即得到燃料乙醇。这旨在解决柑橘产业大量副产物皮渣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同时生产乙醇作为枯竭的石油能源替代品。柑橘皮渣转化乙醇中,D-柠檬烯严重抑制微生物发酵,但合理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可达到较高的乙醇产量。文中对柑橘皮渣生物转化燃料乙醇的过程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75.
红外光谱技术在地理标志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刘美艳,宋会歌,陈海桂,赵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34-13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40
摘要
(
118
)
PDF(pc)
(365KB)(
37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光谱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检验技术,红外光谱技术在地理标志食品检验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文中简要概述了地理标志产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和红外光谱技术产地鉴定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文中还介绍了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等方法在酒类、奶酪、橄榄油、蜂蜜等地理标志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以期对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性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76.
细胞高密度培养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齐士朋,徐尔尼,罗玉芬,巫小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39-14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05
摘要
(
76
)
PDF(pc)
(384KB)(
234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高密度培养是指在人工条件下模拟体内生长环境,使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高密度生长,从而获得大量的细胞及其代谢产物。该技术可以减少设备投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物的比生产率,可极大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文中就国内外对该技术的应用研究及其主要的培养方式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4
)
Select
77.
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酒龄黄酒的微量风味分析与应用
江伟, 兰玉倩, 黄毅, 薛洁, 张五九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44-15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41
摘要
(
48
)
PDF(pc)
(449KB)(
110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了黄酒中34种风味成分,即醇类8种、酯类14种、醛类4种、酸类5种、酚类1种、内酯类1种和杂环类1种,该法精密度为4.42%~13.44%,回收率为78.44%~118.92%,检出限为0.002~13.92μg/L,该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利用该法检测了不同酒龄的黄酒,发现黄酒中所测的风味化合物含量总和为726.233~1 290.769 mg/L-1,醇类、酯类和醛类是黄酒的主体香气,分别占风味化合物含量总和的63.68%~71.10%、27.84%~34.09%、<2%。黄酒中主要化合物依次为β-苯乙醇、乳酸乙酯、异戊醇、异丁醇、乙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和2,3-丁二醇等。醇类在陈酿期间呈下降趋势,表明醇类主要是酿造过程产生,这是醇不断被氧化成酸所致;酯类是酒体变得醇香浓郁的重要原因,在陈酿期间呈先下降而后上升的趋势,这可能是陈酿后期醇酸酯化反应或酯交换的原因;醛类呈上升趋势,主要是陈酿过程中经高级醇的氧化或美拉德反应而来,其中5-甲基糠醛、糠醛和苯甲醛增加比例在10~40倍之间,是黄酒老化的重要指示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5
)
Select
78.
聚焦光束反射分析仪测定淀粉糊化过程中糊化度的变化
李芬芬,张本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51-15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42
摘要
(
100
)
PDF(pc)
(270KB)(
48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聚焦光束反射分析仪(FBRM)分析了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在糊化过程中颗粒总数的变化,实现了淀粉颗粒变化的"动态"监测,并提出用颗粒总数的变化量/颗粒的初始总数来表示糊化度,简化了以往测量糊化度的方法。结果表明:FBRM测得的玉米淀粉颗粒总数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70℃时下降幅度最大;马铃薯淀粉颗粒总数一直减小,在70℃时下降幅度最大;木薯淀粉颗粒总数也一直减小,但在65℃时下降幅度最大。FBRM测得玉米淀粉在70℃糊化度达到最大值60.05%,马铃薯淀粉在70℃糊化度达到最大值38.83%,木薯淀粉在65℃糊化度达到最大值54.66%;当温度达到75℃时,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总的糊化度分别为93.55%、90.19%和85.85%,它们都没有达到10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79.
动物性食品源空肠弯曲杆菌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陈荀,张晓利,刘书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55-15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43
摘要
(
49
)
PDF(pc)
(338KB)(
47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GenBank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的16S rDNA及hipO(编码马尿酸酶基因)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建立检测动物性食品源Cj的二重PCR方法,并应用于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只对Cj能特异的扩增出699bp和366bp两个基因片段,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其他11种细菌均未扩增出条带;Cj标准株ATCC33560的16S rDNA及hipO序列与GenBank其他Cj的相应序列具高度相似性(分别为99.7%~99.9%,98.1%~99.7%);该方法可在27h内完成,其灵敏度为2.4~16 CFU/mL;四川省雅安市鸡肉、猪肉、牛肉和牛奶样品中的Cj阳性率分别为38.0%(19/50)、28.3%(15/53)、17.1%(6/35)和8.6%(4/4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80.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快速定量检测UHT奶产品中的微生物
孙晓霞,赵占民,刘道亮,张峻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60-16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44
摘要
(
63
)
PDF(pc)
(316KB)(
84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于单个活细胞的新型荧光标记技术,精确区分UHT奶样品中的活菌细胞与死细胞以及其他大颗粒物质,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对UHT奶产品进行微生物快速定量检测。通过与传统的平板计数检测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表明,FCM方法的检测范围为101~107CFU/mL,远远高于平板计数法。2种方法的计数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一定菌液浓度范围内,FCM方法的定量结果与平板计数法线性相关良好,且对不同类型菌种都能精确标记定量,是更为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81.
同时蒸馏萃取法分析4种台式乌龙茶香气成分
陈常颂,张应根,钟秋生,陈荣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65-17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10
摘要
(
92
)
PDF(pc)
(409KB)(
71
)
可视化
收藏
以4个台茶品种金萱、翠玉、软枝乌龙、四季春以及乌龙茶对照种黄金桂(黄棪)的鲜叶为原料,按台式乌龙茶工艺制作成乌龙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香气成分,并比较它们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除金萱样品醇类含量较低之外,其他乌龙茶样品香气组分均以醇类、酯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其余组分为少量的醛类、酚类、酮类、羧酸类和含氮化合物等;黄金桂与4个台茶品种乌龙茶主要的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植醇、α-法呢烯、吲哚、棕榈酸、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三烯甘油酯、新植二烯、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2-庚烯、2,2,4,6,6-五甲基庚烷、二十二烷、二十五烷等;感官评价结果表明,4个台茶品种所制成的乌龙茶样品质好,得分均比对照样黄金桂高,总体品质超过或明显超过对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8
)
Select
82.
流动注射溴化钾-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检测饮用水中铬(CrⅢ)
周敏, 燕廷, 滕久委, 唐书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72-17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11
摘要
(
102
)
PDF(pc)
(270KB)(
50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溴化钾对鲁米诺-过氧化氢-铬(CrⅢ)化学发光反应有较强的敏化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溴化钾-鲁米诺-过氧化氢-CrⅢ化学发光体系测定CrⅢ的分析方法。该法测定CrⅢ的线性范围为1×10-6~1×10-3mg/mL,检出限为2.06×10-7mg/mL。对浓度2.0×10-6mg/mL CrⅢ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9%。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作掩蔽剂,可有效地消除水体Fe2+、Fe3+、Cu2+、Ca2+、Zn2+等金属离子对测定CrⅢ的干扰,从而快速测定饮用水中CrⅢ的突然变化,达到对饮用水重金属突发性污染早期快速预警的目的,应用该方法,CrⅢ检测回收率达到91.7%~97.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0
)
Select
83.
黏度法测定γ-聚谷氨酸含量
姚俊,孙荣斌,魏钦俊,曹新,鲁雅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76-17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26
摘要
(
115
)
PDF(pc)
(197KB)(
71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不同浓度下γ-聚谷氨酸稀溶液的黏度,由哈金斯(Huggins)方程和克拉默(Kraemer)方程结合外推法求得室温下γ-聚谷氨酸在中性水溶液中的特性黏度[η]为7.830 L/g,并推导出由溶液的相对黏度ηr与增比黏度ηsp计算γ-聚谷氨酸溶液浓度的公式。依据溶液黏度与浓度的关系,可以简便、快速、准确地估算出γ-聚谷氨酸的浓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4.
低聚半乳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徐莉,潘丽,禤开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79-18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45
摘要
(
47
)
PDF(pc)
(199KB)(
53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离子色谱法测定糖浆中低聚半乳糖含量的方法。用水、250 nmol/L NaOH溶液和1 mol/L乙酸钠溶液梯度淋洗,选用CarboPac PA10(2 mm×250 mm)色谱柱和安培检测器,测定了糖浆中各组分(乳糖、半乳糖、葡萄糖和低聚半乳糖)的含量。3种糖在测定条件下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0~0.999 7,相对标准偏差为1.54%~3.42%,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7%~95.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85.
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核桃仁中的氨基酸含量
杨俊,王文辉,李翼,王齐,孙晓东,朱艳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82-18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46
摘要
(
41
)
PDF(pc)
(210KB)(
53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核桃仁中氨基酸的含量。文中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7μm),AccQ.Tag Ultraa Eluent A及AccQ.Tag Ultraa Eluent B梯度洗脱,流速为0.7 mL/min,波长248 nm,柱温55℃。结果显示:17种氨基酸在0.003~0.18 mg/mL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回收率(n=6)为98.5%。该方法10 min内17种氨基酸能够完全分离,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的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9
)
Select
86.
纳膜过滤在提取红枣环磷酸腺苷(cAMP)中的应用
王春霞,路福平,刘逸寒,杜连祥,李明润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86-19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27
摘要
(
48
)
PDF(pc)
(331KB)(
47
)
可视化
收藏
红枣经过浸泡、打浆、酶解、压滤、树脂吸附、甲酸洗脱后,采用150 nm纳滤膜在压差为0.5~1 MPa下过滤,结果表明:纳滤截留组分经过紫外扫描在波长258 nm处峰值与环磷酸腺苷(cAMP)标准品相同,而纳滤液组分(弃去液)在波长258 nm处无峰;又经过HPLC检测纳滤截留组分与环磷酸腺苷(cAMP)标准品出峰时间相同,而纳滤液组分(弃去液)在此时间处无峰。表明纳滤截留目标产物环磷酸腺苷(cAMP)效果明显,分离了大分子组分及小分子组分,纳滤后利于浓缩、纯化得到环磷酸腺苷(cAMP)成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87.
怀牛膝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活性
魏涛,何培新,封盛雪,魏东芝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91-19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15
摘要
(
36
)
PDF(pc)
(245KB)(
37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怀牛膝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得出超声波提取怀牛膝多糖的适宜工艺条件,即超声波功率1 00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g∶mL)1∶30。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粗多糖得率为6.1%。体外抗氧化性实验表明,所提取怀牛膝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对H2O2、O2-.和.OH的清除率分别可达到75.1%、90.3%和61.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88.
双孢蘑菇子实体多糖提取条件优化及部分特性研究
乔德亮,陈乃富,张莉,陈科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195-19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16
摘要
(
55
)
PDF(pc)
(327KB)(
69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乙醇再沉淀的方法提取双孢蘑菇子实体多糖。在单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水料比及提取次数)实验基础上,运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对多糖的提取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得到的提取条件为:温度80℃、时间4 h、水料比50 mL/g、提取3次,该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3.5105%。苯酚-硫酸法测量粗多糖产品的多糖含量为71.84%。在10 mg/mL、25℃条件下,乌氏黏度计法测量粗多糖产品的相对黏度(相对于去离子水)为1.109 6。KBr压片法扫描了粗多糖的红外光谱,多糖的特征吸收峰(3 700~3 100 cm-1和3 000~2 800 cm-1)清晰可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8
)
Select
89.
嗜酸乳杆菌胞外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刘齐,刘爱红,孙美玲,李孚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200-20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17
摘要
(
51
)
PDF(pc)
(312KB)(
48
)
可视化
收藏
微生物的胞外多糖是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的黏液多糖或荚膜多糖,是具有增稠和胶体性质并能溶解或分散在水中的长链、高分子聚合物。试验以嗜酸乳杆菌胞外多糖为研究对象,对提取时间、提取的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的料液比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利用sas软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在80%体积分数的乙醇下,以1∶1.8(体积比)的料液比抽提12 h,得到的多糖的产量为1.91 g/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6
)
Select
90.
萌发糙米中多酚物质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孙兆远,侯会绒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205-20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28
摘要
(
57
)
PDF(pc)
(358KB)(
37
)
可视化
收藏
以萌发糙米为原料提取多酚类化合物,探讨超声作用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等因素对总酚得率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最终确定萌发糙米中多酚类物质提取适宜条件为超声作用时间11.08 min、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g∶mL)为1∶17.62,此条件下多酚提取得率为60.13μg/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91.
硫酸水解法提取薯蓣皂苷元的工艺
刘树兴,侯屹,李祥,刘禹呈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210-21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18
摘要
(
49
)
PDF(pc)
(245KB)(
42
)
可视化
收藏
以盾叶薯蓣为原料,研究了硫酸水解法生产薯蓣皂苷元的工艺。考察了硫酸水解时间、硫酸用量、索氏提取时间和硫酸浓度对薯蓣皂苷硫酸水解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结果表明,硫酸水解的最佳条件为:硫酸水解时间为4 h,硫酸用量为20 mL,索氏提取时间为6 h,硫酸浓度为1.5 mol/L。该工艺能获得皂苷元得率为3.762%,且酸污染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92.
烟熏鱿鱼不同温度贮藏期间色泽变化初步研究
王宏海,戴志远,翁丽萍,杨荣华,张燕平,卢延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214-21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47
摘要
(
53
)
PDF(pc)
(271KB)(
37
)
可视化
收藏
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利用ColorQuest XE(色差仪)对真空包装的不同烟熏鱿鱼样品进行色泽变化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烟熏鱿鱼样品贮藏温度越低,色值和色差值总体变化越小,并且变化都发生在贮藏前期,半成品样品在-18℃冷冻条件下,基本不发生变化;烟熏鱿鱼成品在常温下,变化也不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93.
麝香草酚处理对水蜜桃采后保鲜的影响
许丽,尹京苑,姚良辉,何惠霞,方毅,高海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2
): 218-22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2.012
摘要
(
49
)
PDF(pc)
(413KB)(
55
)
可视化
收藏
以上海南汇"湖景蜜露"水蜜桃为试材,在(3±1)℃贮藏条件下,研究了水蜜桃病原菌的种类和麝香草酚(thymol)处理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以及thymol+MAP处理对水蜜桃贮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引起水蜜桃采后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有交链孢霉、褐霉、复端孢霉、丝核菌;thymol能抑制这4种病原菌的生长;与对照相比,thymol熏蒸能延缓水蜜桃硬度下降、质膜透性的上升,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减缓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上升;贮存28 d后,经500 mg/L thymol处理的水蜜桃其好果率达79.1%,显示出良好的贮藏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94.
壳聚糖山梨酸酯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
冯永巍,夏文水,张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2
摘要
(
179
)
PDF(pc)
(356KB)(
24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2步反应合成了壳聚糖山梨酸酯。第1步,山梨酸在氯化亚砜中回流制备山梨酰氯;第2步,壳聚糖与山梨酰氯在甲烷磺酸的催化下酯化合成了壳聚糖山梨酸酯衍生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衍生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的羟基与山梨酰氯发生了取代反应,其氨基仍以游离形式存在。在不同的反应物比例下,制备了取代度(DS)分别为0.44、1.21、1.93的3种衍生物,抑菌实验的结果显示:取代度为1.21的壳聚糖山梨酸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0.125和0.5 g/L。壳聚糖山梨酸酯的抑菌活性远高于壳聚糖,具备作为防腐剂在食品中应用的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5.
从腐败食品中分离的乳酸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因素
谢丽斯,张宏梅,刘学禄,张文艳,黄宝威,许佳晶,郑添信,刘彦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6-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1
摘要
(
60
)
PDF(pc)
(206KB)(
41
)
可视化
收藏
从腐败的蔬菜和肉质食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LAB),并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乳酸菌生物成膜不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生化分离鉴定乳酸菌,在不同的营养物质浓度及培养条件下,用96孔板法检测乳酸菌成膜。在无外添加物,37℃和42℃的培养温度,pH4有利于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低温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低浓度的NaCl可促进LAB形成生物膜,但高于某浓度,就抑制LAB成膜。不同LAB菌株对不同葡萄糖浓度成膜效果不同,且与温度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腐败食品中乳酸菌具有一定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控制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对于防治食品的腐败变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96.
酶法水解麦冬多糖及其产物的分离鉴定
吕宁,金凤燮,鱼红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9-1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9
摘要
(
120
)
PDF(pc)
(267KB)(
32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生物酶法水解纯化后的麦冬多糖,并对其产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利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00柱对麦冬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48 347的纯麦冬多糖。使用Absidiasp.O8 s菌产酶水解纯麦冬多糖,产物经Sephadex G-100和Sephadex G-50柱分离,得到OP-1、OP-2、OP-3三种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 452、9 231和1 35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麦冬多糖及其水解产物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纯麦冬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和果糖,其水解产物OP-1、OP-2、OP-3三种组分的单糖组成分别为果糖、果糖、葡糖糖和果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97.
一株嗜热菌木糖异构酶的纯化与性质研究
张波,殷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3-1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2
摘要
(
57
)
PDF(pc)
(319KB)(
28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1株嗜热菌(Anoxybacillus flavithermus)所产木糖异构酶的分离纯化以及酶学性质。结果表明,经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75凝胶过滤、纤维素DE-52弱阴离子交换柱和Q Sepharose Fast Flow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的木糖异构酶,分子量约为181 ku,由4个相同分子量的亚基组成。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80℃,最适为pH为7.0且最适pH范围宽泛,pH6.0~11.0酶反应活性能保持80%左右。该酶热稳定性及耐碱性能良好,70℃保温1 h后酶活仍能保持近80%左右;pH5.0~8.0保温1 h后酶活仍能保持近80%以上,甚至pH12.0保温1 h后酶活性仍能保持40%左右。Mn2+和Co2+对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Zn2+、Cu2+以及Al3+对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98.
硫酸酯化米糠多糖结构分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王莉,朱丽丹,盛慧明,陈正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8-2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0
摘要
(
45
)
PDF(pc)
(340KB)(
43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米糠多糖(RBPS2 a)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得到硫酸酯化米糠多糖(SRBPS2 a),使用HPGPC测定SRBPS2 a的分子质量,利用红外光谱和13CNMR进行结构分析,应用体内、外抗肿瘤试验对SRBPS2 a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SRBPS2 a的取代度为1.29,分子质量为3.5×105u,在体内和体外对小鼠乳腺癌细胞EMT-6有显著的抑制作用。RBPS2 a经硫酸酯化修饰后,SRBPS2 a主链结构保持-β(1→3)-D-甘露糖不变,侧链被切除,硫酸基团的取代发生在C-2和C-4位上,C-6氧化形成糖醛酸甲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99.
南美白对虾虾头主要自溶酶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银凤,周爱梅,张祥刚,曹庸,刘欣,陈永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23-2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4
摘要
(
51
)
PDF(pc)
(279KB)(
49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解试验为导向,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DEAE-D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手段分离纯化南美白对虾虾头主要自溶酶,同时采用抑制剂试验及SDS-PAGE对纯化蛋白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虾头主要自溶酶经过纯化后比活力高达2.2×106U/g,纯化倍数为96.90。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主要自溶酶的抑制率高达91.3%;SDS-PAGE显示该酶为单一电泳带,且在电泳中与标准胰蛋白酶移动距离相同,表明南美白对虾虾头内的主要自溶酶为胰蛋白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4
)
Select
100.
血啉甲醚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光动力灭活作用及机理
林少玲,唐书泽,唐姝姝,吴希阳,陈振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27-3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3
摘要
(
54
)
PDF(pc)
(356KB)(
51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血啉甲醚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光动力灭活作用,同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光动力灭菌技术对单增李斯特菌蛋白降解效果和基因组DNA的损伤程度。实验发现浓度为25μg/mL的血啉甲醚在光功密度为200 mW/cm2的溴钨灯光照射30 m in杀灭了99.9999%的单增李斯特菌,并导致了其蛋白质降解和基因组DNA片段断裂。血啉甲醚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光动力灭活作用非常显著,其灭活机理可能是通过对蛋白质降解和基因组DNA损伤实现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01.
汾酒大曲和酒醅样品DNA提取方法的优化
闫亮珍,李晓然,全哲学,马恩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32-3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3
摘要
(
52
)
PDF(pc)
(354KB)(
45
)
可视化
收藏
以汾酒不同发酵时期的酒醅、不同制作过程中的酒曲以及制曲环境样品为材料,采用酶物理化学法与物理化学法两种方法对不同样品DNA进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酶物理化学法获得了质量及纯度较好的DNA。后续实验表明,酶物理化学法提取获得的高质量DNA能全面反映汾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102.
酵母破碎液对红曲霉红色素生产能力的影响
梁志洲,徐民俊,胡海艳,周世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37-4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4
摘要
(
54
)
PDF(pc)
(277KB)(
27
)
可视化
收藏
将酵母破碎液在红曲霉接种培养后的不同时间点及在最适时间点以不同体积加入,探讨酵母破碎液加入时间及加入量对红曲色素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50 mL)在接种后的第48 h加入1.5 mL酵母破碎液,可以促进菌体生产,同时提高色素产量。菌体量、醇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增幅分别达到47%、120%和19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103.
板栗壳棕色素抗氧化性研究与红外光谱分析
李莉,顾欣,崔洁,孟阿会,侯亚坤,王建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41-4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1
摘要
(
58
)
PDF(pc)
(317KB)(
43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溶液提取的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性并比较2种栗壳棕色素红外光谱图。用质量分数1%的NaOH溶液和体积分数40%的乙醇溶液分别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用总抗氧化性、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清除超氧阴离子4种评价方式,比较碱提栗壳棕色素和醇提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能力并与通用抗氧化剂VC和BHT做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总抗氧化能力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强,VC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醇提板栗壳棕色素,碱提栗壳棕色素和BHT的总抗氧化能力比较接近;清除DPPH自由基时,VC清除效果最强,以后依次是醇提栗壳棕色素,碱提栗壳棕色素和BHT,醇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02 mg/mL,碱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09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OH)时,随着样品浓度增大对.OH的清除作用增强,碱提栗壳棕色素,醇提栗壳棕色素,BHT和VC的清除效果比较接近;清除超氧阴离子(O2-)时,碱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71 mg/mL,醇提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83 mg/mL,清除效果弱于VC和BHT。对2种溶液提取的板栗壳棕色素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碱提栗壳棕色素和醇提栗壳棕色素的红外光谱图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0
)
Select
104.
温度对模拟白酒体系氢键缔合影响分析
杨星,曾新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46-4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5
摘要
(
52
)
PDF(pc)
(272KB)(
29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氢谱核磁共振仪测定了在18~58℃下40%和6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的白酒模拟体系的氢键缔合情况。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内氢键缔合减弱甚至遭到破坏,质子间交换速度加快,缔合结构变化频率增加。还发现温度与各羟基质子化学位移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并得出该体系是以强氢键缔合为主。以上结论从1H NMR谱图角度分析了储藏温度的升高促使酒体系口感的变化,并为该过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05.
不同盐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凝胶特性的影响
孔保华,李明清,夏秀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50-5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6
摘要
(
58
)
PDF(pc)
(410KB)(
48
)
可视化
收藏
肌原纤维蛋白是鱼肉中的主要蛋白质,对鱼糜类制品的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文中研究了NaCl、CaCl2和Na4P2O73种盐类及其浓度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特性(表面疏水性、蛋白聚合程度)和凝胶特性(质构、微观结构、蛋白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鲤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等电点为5.5;3种盐加入肌原纤维蛋白后会引起肌原纤维蛋白发生一定程度的聚集,表面疏水性降低;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硬度、弹性、浊度降低;添加CaCl2比其它盐类更明显降低鱼糜的凝胶硬度、弹性和浊度,且差异性显著(P<0.05);NaCl和Na4P2O7使鱼糜凝胶微观结构更致密、CaCl2使鱼糜凝胶微观结构变得松散。因此,在鲤鱼肌原纤维蛋白中添加NaCl、CaCl和NaPO对鱼糜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凝胶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6
)
Select
106.
pH值对再制干酪功能特性的影响
尹长林,刘佳,赵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56-6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7
摘要
(
55
)
PDF(pc)
(304KB)(
66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质构仪、流变仪、扫描电镜分析pH值对再制干酪产品功能特性的影响,揭示了pH在再制干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pH值影响再制干酪的融化性,但是这种影响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随着pH值的升高,再制干酪产品的表观黏度也随之升高;在各质构参数中,硬度和咀嚼性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pH值对弹性的影响显著(P<0.05);pH值影响水和乳化的过程,pH值越高,越利于水和乳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07.
酱油的主要成分冷冻分配规律
郑爽,朱新贵,曾小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61-6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8
摘要
(
50
)
PDF(pc)
(240KB)(
35
)
可视化
收藏
对酱油进行冷冻分离试验并绘出相应冻结曲线,确定初温25℃、质量为1 0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5%的酱油,其冰点为-20.3℃,完全冻结温度为-30℃,完全冻结时间为4.17 h。同时测定冷冻分离得到的冰相和液相中各主要成分。研究发现冷冻温度在-20.5~-28.5℃内,冷冻时间为48h时,各主要成分在两相中的浓度均随着冷冻温度降低而上升;而从两相中的质量分配规律可知,在液相中呈梯度下降,在冰相中则相反。其中对于酱油重要质量指标氨基酸态氮来说,液相中其浓度由初始的8.8 mg/mL增加到-28.5℃下11.68 mg/mL,且其表观分配系数K值相对其他组分较低,有利于液相中得到浓缩。进一步研究发现,组成氨基酸态氮的各氨基酸中G lu,Leu,Asp更容易在液相中得到浓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108.
稀酸水解玉米秸秆两步发酵联产纤维素乙醇和氢气
潘春梅,杏艳,樊耀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65-6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6
摘要
(
72
)
PDF(pc)
(338KB)(
46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了玉米秸秆两步发酵联产乙醇-氢气体系,系统考察了多种脱毒方法对秸秆稀酸水解物发酵生产乙醇和氢气的影响,探讨了秸秆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当以稀酸水解玉米秸秆时,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结合真空旋转蒸发对玉米秸秆稀酸水解液进行脱毒处理效果最好,乙醇和氢气的最大产量分别为131.1 mg/g TS和44.6 mL/g TS,其秸秆的能量回收率为33.2%。玉米秸秆经稀酸处理后绝大多数半纤维素被降解用于发酵生产乙醇,而天然产氢微生物具有直接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的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5
)
Select
109.
纤维质水解液发酵生产生物油脂
冯冲,耿涛,王艳颖,刘艳丽,宋安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70-7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5
摘要
(
43
)
PDF(pc)
(325KB)(
36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发酵性丝孢酵母对纤维质水解液的适应性,对该菌株进行了驯化。利用驯化后的菌株发酵纤维质水解液生产生物油脂,并对纤维质水解液发酵体系进行优化。通过摇瓶培养试验,得到了优化体系。结果表明:驯化后的菌株发酵纤维质水解液的糖利用率比原来提高了37.2%,生物量提高了24.3%,油脂含量提高了18.3%,油脂浓度提高了45.6%。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初始糖浓度60~80 g/L,初始pH 6.0,质量比3∶1的酵母粉+(NH4)2SO4复合氮源。在该条件下,可得菌体生物量、油脂含量和油脂浓度分别为22.6 g/L、46.3%和10.5 g/L。同时对其生物油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10.
吐温-80制备食品级微乳的稳定性评价
赵嘉敏,陈中,林伟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75-7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9
摘要
(
71
)
PDF(pc)
(248KB)(
76
)
可视化
收藏
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S),乙醇、丙二醇和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CS),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MCT)和丁酸乙酯为油相(O)制备食品级微乳,通过测定粒径以及观察离心、温度、盐度、酸碱等环境因素对微乳外观上的影响,从而评价微乳的稳定性,并比较不同微乳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微乳的稳定性很好,是一个热力学稳定体系;以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丁酸乙酯为油相,所制得的吐温-80食品级微乳稳定性最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11.
斑点叉尾鮰鱼皮保藏方法
刘海英,何磊,过世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79-8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0
摘要
(
56
)
PDF(pc)
(300KB)(
29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自然风干、烘干和盐渍3种不同的方法处理斑点叉尾鮰鱼皮,并在室温条件下分别保藏10、30、60和90 d。在鱼皮保藏结束后,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定期测定鱼皮的收缩温度,提取鱼皮酸溶胶原并测定各胶原的红外光谱性质,利用SDS-PAGE电泳法测定胶原分子的分子质量分布,以此分析各种处理方法及保藏时间对鱼皮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干处理后的鱼皮经保藏一段时间后,复水后的鱼皮和其酸溶胶原的特性与新鲜鱼皮及其酸溶胶原的特性最为接近,表明风干处理的效果最佳,从中提取所得酸溶胶原结构基本保持原有状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12.
径向流色谱脱除灵芝多糖中蛋白质和色素的工艺优化
姜慧燕,孙培龙,邵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84-8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7
摘要
(
60
)
PDF(pc)
(389KB)(
25
)
可视化
收藏
径向流色谱是一种新型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文中利用径向流色谱法对灵芝粗多糖进行纯化,以脱除其中的蛋白质和色素。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确定了纯化过程的最优化条件:上样流速2 mL/min,洗脱流速40 mL/min,上样量100 mL。在此条件下,蛋白脱除率、色素脱除率和多糖回收率分别达到80.35%、88.52%、85.06%。径向流色谱法与Sevag法、三氯乙酸法、活性炭法及双氧水法等传统化学方法比较的结果表明:径向流色谱脱蛋白、脱色及多糖保留效果均优于其他方法,且在处理过程中未使用有机试剂,突出了径向流色谱法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等优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13.
苹果膳食纤维化学法改性工艺的优化
魏决,万萍,覃芳,徐杰,赵小龙,郭玉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90-9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1
摘要
(
54
)
PDF(pc)
(237KB)(
33
)
可视化
收藏
以苹果渣为原料,以改性后的苹果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指标,采用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对酸、碱法改性苹果纤维工艺进行优化,建立处理温度(X1),溶液pH(X2)处理时间(X3)3个因素与苹果可溶性纤维(SDF)得率之间的回归模型,酸法:y^=-5.907+0.174X1-0.377X2+0.946X3;碱法:y^=3.698-0.113X1+2.816X2-1.093X3,由模型可知酸法改性在温度96℃,时间3 h,溶液pH值3.7、碱法改性在温度63℃,时间0.4 h,溶液pH值11.6条件下,SDF的得率分别为12.2%和28.8%,验证实验均值分别为11.8%和28.1%,与回归模型理论值基本吻合。酸、碱法各因素对SDF得率的影响顺序分别为:水温>时间>pH值;pH值>时间>水温。酸、减法改性后SDF的平均持水力分别提高了363.1%和236.4%,平均膨胀力分别提高了48.2%和52.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5
)
Select
114.
毕赤酵母工程菌pk53产纤溶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焦龙,于宏伟,郭润芳,白玉,贾英民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94-9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8
摘要
(
50
)
PDF(pc)
(311KB)(
31
)
可视化
收藏
对1株产纤溶酶毕赤酵母工程菌菌株pk53,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的适宜廉价发酵培养基为:麸皮1.5%,豆粕粉2.0%,KH2PO40.5%,MgSO4.7H2O 0.05%;发酵条件为:接种龄14 h,接种量1%,甲醇添加量1.5%,培养基装液量30 mL(250 mL三角瓶),生长pH为5.5,诱导pH为6.0;在此条件下培养,纤溶酶酶活力达429.06 U/mL,是初始发酵条件下酶活力的8.88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0
)
Select
115.
微生物发酵生产水苏糖培养基的优化
张敏,张金泽,段素芳,高加涛,王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99-10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9
摘要
(
46
)
PDF(pc)
(303KB)(
27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对微生物发酵提纯水苏糖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从6个因素中筛选出了有显著影响的酵母浸膏、酪蛋白胨和硝酸钠3个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和Box-bohnken设计进一步优化,并利用Minitab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上3个因素的适宜浓度分别为(g/L):酵母膏13.8、酪蛋白胨8.2、硝酸钠4.8。采用优化的培养基下,水苏糖纯度由85%提高到9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116.
多菌种发酵丹贝的制作工艺与营养成分分析
刘全德,刘恩岐,贺菊萍,张建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04-10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2
摘要
(
57
)
PDF(pc)
(336KB)(
47
)
可视化
收藏
以氨基氮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感官评分,确定了多菌种发酵制作丹贝的前发酵工艺条件:在蒸煮大豆基质中加入3%的米粉,接种3%的乳酸菌,于42℃发酵2.5 h至pH值5.0,再加入5%的少孢根霉∶甜酒曲为3∶2的混合菌,于37℃下发酵18 h。将经过前发酵的大豆在盐水中进行后发酵处理,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5%的盐水中于20℃后发酵9 d,或在质量分数为2%的盐水中于4℃后发酵15 d,氨基氮含量等营养成分趋于平衡,发酵丹贝产品的营养和风味明显改善,通过冻干或油炸等处理,适用于休闲食品、发酵调味料或餐桌菜肴等的开发生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8
)
Select
117.
不同杀菌工艺对泥鳅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郑淋,游丽君,赵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09-11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3
摘要
(
121
)
PDF(pc)
(291KB)(
42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巴氏杀菌、煮沸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3种杀菌工艺对泥鳅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多肽经100℃/20 m in煮沸灭菌和121℃/15 m in高压蒸汽灭菌后,在420 nm处吸光值显著增大,且在此条件下能保持较高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值);3种杀菌工艺均使泥鳅多肽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还原力有所下降,其中高压蒸汽灭菌对其影响最小;而巴氏杀菌及高压蒸汽灭菌却使泥鳅多肽螯合Cu2+的能力有所提高。综合这4个指标可以得出:泥鳅多肽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经高压蒸汽灭菌后能保持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这可能与其发生了美拉德反应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18.
发酵石榴酒的色泽变化
庄惠婷,杜金华,郭春宝,王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13-11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4
摘要
(
65
)
PDF(pc)
(307KB)(
43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青皮甜、青皮酸、泰山红3个品种石榴汁在发酵过程中花色苷、色度、色调的变化及石榴汁、石榴酒色泽比较。结果表明:青皮甜、青皮酸、泰山红3品种石榴汁的最大扫描波长分别为513 nm、496 nm、514 nm。经过发酵,石榴汁花色苷、色度、色调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泰山红石榴汁花色苷含量最高为82.26 mg/L,发酵结束时花色苷含量降至50.70 mg/L,3品种间花色苷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发酵结束时青皮酸石榴的色度值(未添加SO2为1.328、添加SO2为1.323)高于青皮甜和泰山红,与青皮甜、泰山红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青皮酸与泰山红色调值较高,2品种间具无显著差异(P>0.05),与青皮甜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中添加50 mg/L的SO2,发酵过程中是否添加SO2两组的花色苷、色度、色调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花色苷、色度、色调进行相关性分析得:花色苷与色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earson相关系数为0.199,P=0.608>0.05),回归方程为y=0.0029x+1.0905;与色调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5,P=0.002<0.01),回归方程为y=0.0153x+0.468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119.
壳聚糖对葡萄汁的澄清作用
刘崑,高婷婷,杨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18-12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5
摘要
(
53
)
PDF(pc)
(259KB)(
53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壳聚糖对葡萄汁澄清的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可知,壳聚糖添加量0.6~0.8g/L,澄清温度为50~70℃,pH值为3.49,澄清时间为40~60 m in时,对葡萄汁澄清效果较好,正交实验对壳聚糖澄清葡萄汁适宜工艺:壳聚糖添加量0.8g/L,葡萄汁澄清温度为60℃,澄清时间为50 m in,pH选择葡萄汁的自然pH值3.49,其透光率可达92.3%。与原相比葡萄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基本不变,果胶和蛋白质大量清除,提高了葡萄果汁的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9
)
Select
120.
复合纤维素酶法制备玉米水溶性膳食纤维
王文侠,宋春丽,张晓静,王伟,王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22-12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6
摘要
(
52
)
PDF(pc)
(267KB)(
45
)
可视化
收藏
以玉米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为原料,对复合纤维素酶法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SDF)进行了研究。采用六偏磷酸钠及高温蒸煮等处理方法强化酶解过程以提高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结果表明,高温蒸煮有助于提高玉米皮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条件为121℃,3 h。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复合纤维素酶法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玉米水溶性膳食纤维的较佳提取条件为:复合纤维素酶的添加量2%,底物浓度40 g/L,酶解温度55℃,pH4.0,酶解11 h。在此条件下,玉米SDF得率达到10.3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121.
佛手瓜果冻的研制
黄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26-12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7
摘要
(
54
)
PDF(pc)
(243KB)(
44
)
可视化
收藏
以佛手瓜为原料,以葡萄糖、果冻粉和柠檬酸等为辅料,进行产品优化工艺条件以及适宜原料配方的探索,并进行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佛手瓜保健果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葡萄糖作为甜味剂,加入果冻粉时瓜汁温度为50℃,煮胶持续沸腾时间1m in,榨汁同时添加柠檬酸;最佳原料配方为,瓜汁量53.4%、水30.5%、葡萄糖15.2%、柠檬酸0.1%、果冻粉0.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122.
超高压加工对食品酶催化特性的影响
张瑜,缪铭,江波,张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30-13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8
摘要
(
63
)
PDF(pc)
(413KB)(
48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新兴的非热加工前沿技术,超高压食品加工已成为现代健康食品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简要介绍了超高压对食品酶的影响机制及国内外研究状况,并综述了近年来超高压加工条件下不同食品酶催化特性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23.
国外“无麸质”食品的管理
刘中勇,韦晓群,谢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36-14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9
摘要
(
49
)
PDF(pc)
(332KB)(
44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规范"无麸质"(gluten free)食品标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加拿大以及阿根廷等国相继发布了无麸质食品的相关法规或标准,定义了无麸质食品,提出了无麸质食品的质量控制、标注以及检测等方面的要求,并提出了管理及发展我国"无麸质"食品产业的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4.
微晶纤维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陆红佳,郑龙辉,刘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41-14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0
摘要
(
57
)
PDF(pc)
(394KB)(
75
)
可视化
收藏
微晶纤维素是由天然纤维素经水解至极限聚合度得到的白色粉末状物质,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文中主要综述了微晶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5
)
Select
125.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胡晓亮,周国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46-15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5
摘要
(
70
)
PDF(pc)
(395KB)(
63
)
可视化
收藏
壳聚糖是生物界中唯一大量存在的天然碱性多糖,无毒无味、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成本较低,具有优良的分散性、保湿性、成膜性、抗菌性等诸多优点。文中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保鲜果蔬的机理,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8
)
Select
126.
超高压对塑料包装薄膜性能的影响
彭珍,赵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51-15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1
摘要
(
58
)
PDF(pc)
(477KB)(
44
)
可视化
收藏
超高压灭菌被认为是国际上食品领域的高新技术,其作为一种新兴的保藏技术能够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自然的感官特性。但研究表明,由于超高压处理过程中强大的机械力所致的处理体系体积的缩小和温度的升高,可能会对塑料包装薄膜的结构、透性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包装食品的货架期和质量。文中综述了超高压对食品塑料包装薄膜结构和理化特性等方面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27.
9种花椒超临界CO
2
萃取物中化学成分的GC/MS/AMDI分析
杨潇,芮光伟,钟智超,甘萍,盛家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58-16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6
摘要
(
53
)
PDF(pc)
(281KB)(
114
)
可视化
收藏
以川渝地区9种不同产地和等级的红花椒和青花椒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同时提取花椒中主要的香味物质和麻味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检测。从花椒提取物中共鉴定出66种化合物,且在不同产地和等级的花椒中香味物质和麻味物质的含量均有差异;哩哪醇、α-松油醇、月桂烯、1,8-桉叶素、柠檬烯等主要呈香物质在青花椒中的含量大大高于红花椒;产生麻味的多烯酰胺类物质的含量在红花椒中高于青花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8.
电子鼻和电子舌在果酒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许春华,肖作兵,牛云蔚,于海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63-16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2
摘要
(
52
)
PDF(pc)
(333KB)(
54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子鼻嗅觉指纹分析系统、电子舌味觉指纹分析系统及人工感官评价对不同品种樱桃酒(中樱狄墨尔干红和干白)和不同品种葡萄酒(张裕干白和长城干红)的香气和口感进行了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因子分析法(DFA)对传感器响应信号进行了分析。经模式识别分析得到:在香气上,樱桃干白与葡萄干白的差异最小,其次是樱桃干红和葡萄干红,干白和干红之间的差异最大;在口感上,樱桃酒(干红和干白)与葡萄酒(干红和干白)的差异较大。电子鼻和电子舌分析结果与人工感官评价结果一致。研究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果酒的风味评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6
)
Select
129.
国产酒花颗粒制品关键有效成分分析及在贮藏中的变化
鞠云东,杜金华,王秀菊,何桂芬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68-17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3
摘要
(
35
)
PDF(pc)
(260KB)(
44
)
可视化
收藏
对3个国产酒花品种青岛大花、扎一香花、马可波罗颗粒制品的的关键有效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潜在的酿造价值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其贮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酒花颗粒制品的HSI值均高于0.35。马可波罗具有较高的酒花油和α-酸含量(分别为1.04 mL/100 g和(9.67±0.15)%),但从葎草烯/石竹烯比值、香叶烯/(石竹烯+葎草烯)比值、法呢烯的含量和α-酸/β-酸比值这3个指标来看,扎一香花具有较高的酿造价值,而马可波罗的酿造品质不佳。在惰性气体氮气条件下加速贮藏,3个品种酒花的α-酸和酒花油含量逐渐减少,但损失速率逐渐降低,β-酸、总酚、水分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30.
黄土高原地区酿酒葡萄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蒋宝,张振文,王丽娜,刘玲,郭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72-17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4
摘要
(
57
)
PDF(pc)
(314KB)(
71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山西省乡宁县葡萄产区酿酒葡萄:坡地赤霞珠、平地赤霞珠、蛇龙珠和霞多丽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GC-MS检测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应用内标法测定了各成分的含量。结果发现,坡地赤霞珠、平地赤霞珠、蛇龙珠和霞多丽果实中分别含有24、20、23和27种香气物质,它们主要分属5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醇类、醛类、羧酸类、环状烯烃和酯类;就单个物质而言,丁醇、己醛、乙酸和己酸含量较高。另外,葡萄园地形确实能影响葡萄果实的香气组成和含量,但其香气骨架基本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9
)
Select
131.
米糠毛油掺伪食用植物油的低场核磁共振检测
周凝,刘宝林,王欣,汪宏志,杨培强,周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77-18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0
摘要
(
54
)
PDF(pc)
(296KB)(
94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方法分别测定了米糠毛油和3种食用植物油(花生油、橄榄油和葵花籽油)的弛豫图谱,发现在10 ms左右米糠毛油弛豫图谱中出现了一明显特征峰,而其他3种纯油品均未检出,且随着米糠毛油掺入量的增多,该峰面积的比例也随之增大。结果表明,通过测定该特征峰面积比例可定量测出米糠毛油掺伪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9
)
Select
132.
冷却牛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李飞燕,梁荣蓉,张一敏,罗欣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82-18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5
摘要
(
56
)
PDF(pc)
(332KB)(
59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冷却牛肉贮藏过程中各品质指标的变化,确定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相关性,为提高牛肉的品质提供依据。文中测定了4℃贮藏的冷却牛肉在0、2、4、6、8、10、12、14 d的菌落总数、嗜冷菌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失水率、色差值,确定了各指标随保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pH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挥发性盐基氮呈上升趋势;系水力逐渐下降;肉色a值、DE(d ifference error)值不断降低。在品质变化的各指标中,微生物菌落总数、嗜冷菌总数与pH值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P<0.05);菌落总数与系水力、a值呈负相关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菌落总数与挥发性盐基氮、a值的相关性较大且极显著相关(P<0.01)。由此可知,微生物的活动能引起牛肉理化指标的变化,通过测定挥发性盐基氮和a值可以客观反映冷却牛肉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7
)
Select
133.
茶多酚对鸵鸟肉脂肪氧化及色泽稳定性的影响
李小平,陈锦屏,张富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87-19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6
摘要
(
55
)
PDF(pc)
(274KB)(
57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茶多酚(TP)对真空包装、于(4±1)℃条件下冷藏的鸵鸟肉脂肪氧化及色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茶多酚能显著抑制鸵鸟肉中脂肪的氧化;添加200 mg/kg(T200)、400 mg/kg(T400)的茶多酚可抑制鸵鸟肉中高铁肌红蛋白的形成,,并提高鸵鸟肉的总色素含量和色度值(a*),表明茶多酚不仅能抑制鸵鸟肉的脂肪氧化而且对鸵鸟肉的色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4
)
Select
134.
苹果中正己醇降解酶的提取
朱静,师俊玲,刘延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91-19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7
摘要
(
57
)
PDF(pc)
(435KB)(
28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方法从苹果中提取正己醇降解酶,优选最适的提酶方式,并在该提取方式下研究酶的初步分离纯化。结果显示:采用丙酮粉法提酶较适合,且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提取粗酶液和经硫酸盐处理后的蛋白在条带数量和分布上都有所变化。30%~70%为适宜的(NH4)2SO4盐析浓度,然后对酶液进行梯度盐析,初步纯化后正己醇降解率为88.56%±0.984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35.
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工艺条件优化
杨庆利,秦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197-20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1
摘要
(
49
)
PDF(pc)
(279KB)(
51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滨锦葵籽仁为原料,利用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及中心组合实验研究了固液比、提取温度、酶用量、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油脂出油率的影响,确定了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海滨锦葵籽仁油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酶用量>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的优化工艺参数为:酶用量0.024 mL/g,提取温度63℃,固液比1∶6,提取时间23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海滨锦葵籽仁油提取率达到24.28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136.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白胡椒中单萜类化合物
蒋志国,陈文学,刘四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202-20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7
摘要
(
44
)
PDF(pc)
(327KB)(
23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了白胡椒中3种单萜类化合物。以V(叔丁基甲基醚)∶V(甲醇)∶V(水)=2∶1∶1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900 r/min、流动相流速2.5 mL/min条件下,从2.76 g样品中一步分离制备得到3,7-二甲基-2-辛烯-1,6,7-三醇35 mg,对薄荷烷-1,2,8-三醇-2-O-β-D葡萄糖苷55mg,5-羟基龙脑-2-O-β-D葡萄糖苷40mg,经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检测纯度均达95.0%以上,各化合物结构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对白胡椒中的单萜类化合物进行快速的分离和纯化,且制备量大,分离效率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37.
纤维素酶对山葡萄渣中白藜芦醇提取的影响
钱时权,石亚中,伍亚华,马龙,张斌,赵大庆,陶志杰,谢海伟,孙兰萍,许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207-20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2
摘要
(
102
)
PDF(pc)
(190KB)(
28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纤维素酶对山葡萄渣中白藜芦醇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考察酶浓度、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葡萄渣白藜芦醇提取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浓度1.5 mg/g,pH 5.5,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5h,在此条件下测得白藜芦醇的含量为0.680 mg/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6
)
Select
138.
新鲜黄山贡菊叶中挥发油的提取
胡晓倩,朱洋洋,陈乐,吴永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210-21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3
摘要
(
55
)
PDF(pc)
(344KB)(
31
)
可视化
收藏
文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黄山贡菊新鲜根、茎、叶、花及干叶、干花中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实验,并用正交实验法对新鲜叶中挥发油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从叶中提取的挥发油得率最高,pH值在5~9之间对叶中挥发油的得率无明显影响,粒径大小、浸泡时间、料液比、蒸馏时间对挥发油的得率均有影响,优化后最佳提取工艺为粒径大小4 mm、浸泡时间12 h、料液比(g∶mL)1∶3、蒸馏时间4 h,挥发油得率达0.002 0 mL/g,验证实验表明此工艺稳定、可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139.
杨梅渣膳食纤维提取工艺
罗章,孙术国,方军,黄群,次仁曲吉,洛桑曲培,达瓦泽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215-21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8
摘要
(
55
)
PDF(pc)
(304KB)(
41
)
可视化
收藏
以杨梅渣为原料,连续提取水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试验表明,适宜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为:以柠檬酸为浸提剂,料液比(g∶mL)1∶10,pH值2.0,90℃提取75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58.62%。适宜的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为:料液比(g∶mL)1∶12.5,pH值2.5,60℃提取90 m 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61.25%。所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为570.6%、溶胀性为6.5 mL/g,功能特性良好、生理活性突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40.
微波辅助提取红菊芋色素及稳定性研究
王丽威,郑彦山,张晓宇,于涛,吴祥云,孔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220-22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9
摘要
(
52
)
PDF(pc)
(329KB)(
35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对红菊芋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紫外光谱扫描确定在pH值0.98的乙醇体系中,红菊芋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3 nm。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提取功率和对红菊芋色素提取率有显著影响。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2%HC l-6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g∶mL)为1∶30,微波功率480 W,提取时间50 s,其提取率达29.84 mg/g。红菊芋色素在自然光下稳定性较好,温度超过60℃,热稳定性较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41.
超声波辅助提取月柿原花青素及其纯化
李仁杰,陈锦屏,张娜,严静,王恒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225-22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4
摘要
(
48
)
PDF(pc)
(305KB)(
33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月柿生理落果原花青素工艺。适宜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50 W、提取溶液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g∶mL)1∶12、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温度45℃。通过对9种大孔吸附树脂的研究,确定LS300树脂为优选纯化树脂。研究了原花青素在LS300树脂上的吸附行为,静态吸附研究表明,其吸附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平衡的时间约为5h。乙醇浓度梯度洗脱试验表明,原花青素主要易被体积分数20%、40%乙醇溶液洗脱,两部分原花青素质量分数分别为86.5%、92.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42.
短波紫外线处理时间对白玉菇自发气调保鲜的影响
周春梅,王欣,刘宝林,任智超,雷磊,殷晓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230-23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50
摘要
(
59
)
PDF(pc)
(332KB)(
56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白玉菇的保鲜效果,以不经短波紫外线处理组为对照,考察了不同短波紫外线处理时间(10~30min)对白玉菇自发气调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呼吸强度、失重率、硬度、PPO活力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UV-C处理20 min时,能显著抑制白玉菇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延缓PPO活性峰值的产生,维持较好的感官品质、较高的硬度和可溶性总糖量,保鲜效果最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2
)
Select
143.
鲜食核桃和干核桃贮藏生理及营养品质变化比较
马艳萍,马惠玲,刘兴华,李顺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3
): 235-23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8
摘要
(
65
)
PDF(pc)
(260KB)(
41
)
可视化
收藏
以‘辽河4号’核桃品种为试材,对鲜食核桃和干核桃在(0±1)℃冷藏条件下的贮藏生理及营养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鲜食核桃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干核桃,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P<0.05)高于干核桃,对其贮藏保鲜不利;但鲜食核桃的营养成分损失相对较少,尤其对氨基酸和γ-VE含量的保存有利,鲜食核桃中二者的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干核桃;脂肪、蛋白质、VE总量及δ-VE含量与干核桃差异不显著(P>0.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0
)
Select
144.
氮源及其补加策略对L-缬氨酸发酵的影响
冯宁,白亚磊,徐庆阳,谢希贤,陈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17
摘要
(
37
)
PDF(pc)
(423KB)(
39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黄色短杆菌XV0505发酵生产L-缬氨酸的过程,得知在菌体生长期和快速产酸期氮源对L-缬氨酸发酵的影响不同。以黄色短杆菌XV0505为供试菌株,研究了不同氮源种类及不同氮源浓度对L-缬氨酸发酵过程的影响,选定了以豆饼水解液和硫酸铵为氮源,并确定了合适的初始氮源浓度。在初始氮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考察了间歇流加补氮策略、恒氮源浓度补氮策略和幂函数流加补氮策略对L-缬氨酸发酵的影响,研究发现,幂指数补氮策略可减少频繁的取样及铵浓度检测,在缺乏在线监测系统和反馈自控系统的情况下,将发酵体系中氮源浓度维持在合适值,既可适度促进菌体生长,又可使L-缬氨酸的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最优的氮源添加策略下,在30 L发酵罐发酵60 h,发酵液中L-缬氨酸可达63.17 g/L,糖酸转化率24.6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145.
溶氧调控策略对Alcaligenes sp. NX-3产威兰胶发酵过程的影响
万萍,李会,徐浩,陈飞,徐虹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7-1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18
摘要
(
52
)
PDF(pc)
(328KB)(
39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研究了发酵过程中溶氧调控策略对Alcaligenes sp.NX-3产威兰胶的影响。在7.5 L发酵罐中,首先考察了不同通气量对菌体生长、威兰胶浓度、葡萄糖消耗、威兰胶黏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量为1 vvm时,有利于威兰胶浓度的提高。通过研究不同供氧水平对威兰胶发酵的影响,发现较高的溶氧水平有利于威兰胶的合成,但是不利于威兰胶黏度的提高。因此提出了低供氧-中供氧-高供氧、高供氧-中供氧-低供氧2种不同溶氧调控策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供氧-中供氧-低供氧策略,能够使威兰胶浓度达到25.4 g/L,葡萄糖对威兰胶的转化率提高到0.51 g/g,威兰胶黏度达到2.700 Pa.s。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46.
琥珀酸发酵过程中的产物抑制特征及树脂吸附原位分离的研究
杨冰,许颖,季君晖,张维,王萍丽,王小威,赵剑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12-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19
摘要
(
49
)
PDF(pc)
(374KB)(
35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使用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菌种以葡萄糖为底物,发酵生产琥珀酸过程中的产物抑制特征,及使用原位分离技术(ISPR)来消除产物抑制现象,以提高底物转化率。研究发现,该菌种的生长与发酵呈现出明显的非偶联特征,在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30 h培养)后,开始大量合成产物琥珀酸。当发酵液中琥珀酸浓度高于25 g/L时,开始出现明显的产物抑制作用,底物转化效率逐渐降低。通过模拟发酵液筛选出了对琥珀酸有较强吸附的D301T、D301R、D303树脂,并通过真实发酵筛选出了对发酵体系无毒性的D301R树脂。最后通过5L发酵罐,对树脂吸附原位分离发酵进行验证,在接种后30h将树脂D301R以40 g/L的量添加入5L发酵罐中,至发酵终点琥珀酸产量达到49.46 g/L(底物葡萄糖60 g/L),底物葡萄糖转化率达到82.43%,相比普通发酵过程,底物转化率提高了2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7.
双有机溶剂中黑曲霉脂肪酶催化阿魏酸的酯化反应
刘焕珍,王明兹,郭英佳,郑丽妃,陈必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17-2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20
摘要
(
47
)
PDF(pc)
(273KB)(
39
)
可视化
收藏
在双有机溶剂体系中,用黑曲霉脂肪酶催化合成阿魏酸油醇酯,考察酶浓度、温度和底物摩尔比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异辛烷/丁酮体系中,当反应温度为60℃,阿魏酸和油醇的摩尔比为1∶8,即阿魏酸浓度为0.39 mg/mL和油醇浓度为4.3 mg/mL,脂肪酶浓度为0.2 g/mL时,转化率为97.6%;而在环己烷/丁酮体系中,当反应温度为60℃,阿魏酸和油醇的摩尔比为1∶8,即阿魏酸浓度为0.49 mg/mL和油醇浓度为5.37 mg/mL,脂肪酶浓度为0.25 g/mL时,转化率为9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148.
一株产植酸酶酵母菌株的分类鉴定与诱变育种
马忠友,程飞,邱亮,包佳源,樊美珍,黄勃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21-2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21
摘要
(
58
)
PDF(pc)
(376KB)(
58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酵母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ITS区序列的测定结果把产植酸酶酵母RCEF4907菌株分类鉴定为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利用亚硝基胍、紫外线、亚硝酸和氯化锂4种诱变剂对酵母RCEF4907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处理,将经过处理的菌悬液用植酸钙琼脂平板进行初筛,然后取发酵上清液在37℃,pH2.5的条件下,利用钒钼酸铵比色法测定植酸酶活力进行复筛。经过多次诱变处理后,最终从大量的突变菌株中筛选出高产植酸酶的G3297突变株,其植酸酶活性达到409 U/mL,是出发菌株RCEF4907的5.76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49.
毛霉AS3.2778脯氨酸氨肽酶的部分纯化及性质研究
潘进权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26-3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22
摘要
(
49
)
PDF(pc)
(360KB)(
55
)
可视化
收藏
毛霉蛋白酶对大豆蛋白有较高的水解效率并对蛋白水解物有良好的脱苦效果,因此在大豆多肽的制备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开发这一蛋白酶系,实验中P采用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及凝胶层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从雅致放射毛霉AS3.2778的发酵麸曲中部分纯化得到一氨肽酶组分,并对其性质进行了探讨。纯化的毛霉氨肽酶是一典型的脯氨酸氨肽酶,它对小肽N端的脯氨酸有非常强的水解能力;该氨肽酶在40~45℃、pH6.5有最大催化活性,在30℃以内,pH5.0~8.0有很好的稳定性;在所试验的几种蛋白酶抑制剂中,仅1 mmol/L的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毛霉氨肽酶有抑制作用,由此说明纯化的毛霉氨肽酶可能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常见金属离子对该氨肽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脱苦实验结果表明,纯化的毛霉氨肽酶对于大豆蛋白水解物的苦味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150.
三种氨基酸添加下酶法修饰酪蛋白水解物的ACE抑制活性
汪敬科,赵新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32-3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09
摘要
(
112
)
PDF(pc)
(362KB)(
40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酪蛋白,制备水解度为12.4%、IC50为42.19μg/mL的酪蛋白水解物。在添加外源氨基酸的情况下对水解物进行类蛋白反应修饰,并响应面法研究氨基酸添加量、酶添加量、反应温度及3种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添加量、反应温度、氨基酸种类对修饰反应影响显著,而酶添加量的影响不大;分别添加苯丙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制备3个酪蛋白水解物修饰产物,其IC50降低至21.03~25.13μg/mL,表明添加外源氨基酸可提高修饰产物的体外ACE抑制活性,但添加不同氨基酸的影响不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51.
糖基化反应对花生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曾茂茂,曲刚,陈洁,黄小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37-4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31
摘要
(
49
)
PDF(pc)
(318KB)(
28
)
可视化
收藏
为通过糖基化提高花生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探讨了接枝度、不同还原糖种类、反应温度以及还原糖比例对花生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葡萄糖与花生分离蛋白反应所得产物的接枝度较麦芽糖高,即葡萄糖的反应性好于麦芽糖;采用葡萄糖与麦芽糖糖基化后花生分离蛋白的乳化性均得到提高,且葡萄糖所得乳化活性较高,而麦芽糖所得乳化稳定性较高;反应温度高于花生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60℃)时,其乳化性反而降低;花生分离蛋白与糖的质量比为1∶2时比1∶1和1∶3更有利于改善蛋白质的乳化性;糖基化改性后,花生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接近于食品中常用的酪蛋白酸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52.
高温变性豆粕酶改性过程中蛋白质结构的变化
任为聪,程建军,张智宇,赵伟华,江连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42-4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23
摘要
(
110
)
PDF(pc)
(413KB)(
27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高温变性豆粕(HDDSF)酶改性过程中蛋白质的结构变化,分析了高温变性豆粕蛋白质溶解性提高与结构的关系。在不同水解度(DH)下,检测酶改性处理前后的可溶性蛋白质的的表面巯基(SSH)、自由巯基(FSH)、总巯基(TSH)、二硫键(-S-S-)和表面疏水性(H0),通过SDS-PAGE图谱分析蛋白亚基变化。随着DH的提高,高温变性豆粕蛋白质溶解性增加,自由巯基和表面疏水性下降,总巯基和二硫键先上升后下降。经酶改性后蛋白质溶解性明显提高,酶解促使高温变性豆粕的不溶性蛋白质生成了以二硫键为主要化学键连接的可溶性聚合物,在酶继续作用下,生成的聚合物被最终酶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153.
西米交联淀粉的理化性质
张良,张本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48-5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32
摘要
(
49
)
PDF(pc)
(249KB)(
24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水分散法制备西米交联淀粉,利用扫描电镜、聚焦光束发射测量仪、Bra-bender快速黏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并与西米原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西米交联淀粉发生了中等程度的交联;西米交联淀粉保持了西米原淀粉绝大多数颗粒完整、呈椭圆形、存在断切面和断切面处有凹坑的形貌特征,但其表面比较粗糙,有凹痕,且断切面处凹坑更加明显;西米交联淀粉颗粒粒径分布图呈单峰,在水相中的平均粒径为30.1μm,比西米原淀粉颗粒小;西米交联淀粉比西米原淀粉难于糊化,其热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均优于西米原淀粉,有很高的最终黏度;西米交联淀粉的透光率为5.1%,小于西米原淀粉,其透明度较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54.
三相卧螺法生产小麦淀粉的副产物——轻相液中淀粉的理化功能特性分析
马晓军,熊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52-5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33
摘要
(
44
)
PDF(pc)
(411KB)(
26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相卧螺法生产小麦淀粉过程中的副产物轻相液为原料,分析了轻相中淀粉的理化功能,并与此工艺生产中的另外2种淀粉产品(A淀粉和B淀粉)作对比。结果表明:A淀粉和B淀粉相比,轻相淀粉颗粒溶解度和膨润力较低;轻相淀粉糊透明度差、沉降体积大、冻融稳定性好、易糊化;轻相淀粉糊对消化酶耐受力差,消化速率最快,预测血糖指数最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55.
氧气对茶多酚化学氧化合成茶黄素的影响
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江用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58-6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10
摘要
(
38
)
PDF(pc)
(399KB)(
51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O2对茶多酚化学氧化(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形成茶黄素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近真空、露置空气和通氧等3种不同O2含量的条件下,茶多酚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均可得到茶黄素类物质,其含量随着2种反应体系中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化学氧化中儿茶素消耗的主体是EGCG、EGC、C、EC,说明O2是茶多酚化学氧化形成茶黄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相关研究报道却极少涉及到关于O2在茶多酚化学氧化合成茶黄素过程所发挥的作用;另外,比较茶多酚碱性氧化法和酸性氧化法形成茶黄素的情况,前者比后者得到更多茶黄素类物质。文中还考察了O2对茶黄素化学氧化形成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8
)
Select
156.
多酚对杨梅花色苷的辅色作用及稳定性的影响
李永强,杨士花,付晓萍,高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64-6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34
摘要
(
49
)
PDF(pc)
(255KB)(
31
)
可视化
收藏
以浸泡型杨梅酒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储藏时期酒中多酚含量、花色苷含量、最大吸收波长及色度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多酚对杨梅花色苷的辅色作用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型杨梅酒在不同储藏时期,花色苷含量和多酚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酒中杨梅花色苷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蓝移,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花色苷含量和多酚含量与最大吸收波长成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57.
发芽燕麦不同溶剂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付晓燕,李海龙,杨超,谢笔钧,孙智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68-72,7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35
摘要
(
56
)
PDF(pc)
(355KB)(
87
)
可视化
收藏
将燕麦种子进行发芽,对未发芽原样、发芽6 d的籽粒、芽和根分别用体积分数80%的甲醇、乙醇和丙酮溶液提取其多酚,测定了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总酚提取率、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还原能力以及清除亚硝酸盐的能力,并对其差异性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芽前后燕麦多酚均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较强的还原能力,对亚硝酸盐也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种类和极性密切相关,发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燕麦的抗氧化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5
)
Select
158.
不同品种柑橘皮中黄酮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性分析
万利秀, 肖更生, 徐玉娟, 陈卫东, 陈于陇, 吴继军, 蒋爱民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73-7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11
摘要
(
65
)
PDF(pc)
(587KB)(
100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9个柑橘品种的柑橘皮总黄酮含量及黄酮成分,并对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对铁离子的还原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品种间柑橘皮总黄酮含量及黄酮成分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黄酮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品种分别为南丰橘和福建蜜柑,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9.68,5.28 mg/g;福建蜜柑中柚皮苷的含量较多,江西柳橙、江西脐橙、南方蜜橘和江西蜜柑中橙皮苷的含量较多。9个品种柑橘皮总黄酮含量与其还原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之间线性无关,即总黄酮含量高的品种其抗氧化水平不一定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4
)
Select
159.
白皮杉醇的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晓霞,晏日安,段翰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78-8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12
摘要
(
52
)
PDF(pc)
(261KB)(
149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一种白皮杉醇的简便合成方法,以3,4-二甲氧基苄醇为原料,经溴代、Arbuzov重排、Wittig-Horn-er反应和脱甲基4步反应得到白皮杉醇,并对目标产物的结构采用IR,1H NMR及13 C NMR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白皮杉醇的抗氧化活性,包括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并与白藜芦醇、TBHQ、BHT和儿茶素作对比。结果表明:白皮杉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还原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均高于白藜芦醇、TBHQ、BHT和儿茶素;其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DPPH自由基16.57μg/mL、羟基自由基270.00μg/m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7
)
Select
160.
不同脱乙酰度蚕蛹壳聚糖抑菌性能的比较
赵维,李建科,胡沁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82-8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36
摘要
(
53
)
PDF(pc)
(336KB)(
33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3种不同脱乙酰度蚕蛹壳聚糖对9种供试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3种壳聚糖对蜡状芽孢杆菌、鼠伤寒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巨大芽孢杆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随着壳聚糖溶液浓度的增大,其抑菌能力也增强。3种壳聚糖的抑菌活性为:脱乙酰度为95.96%的壳聚糖>脱乙酰度为86.45%的壳聚糖>脱乙酰度为78.12%的壳聚糖。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呈现随pH降低而增加的趋势,当pH值在pH 4.0~5.0,壳聚糖对所有供试菌均能完全抑制。高脱乙酰度蚕蛹壳聚糖作为热加工食品的防腐剂,可稳定保持其抑菌防腐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61.
富硒花生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及其抗氧化性
张卓,赵萍,王雅,郭健,李占娟,张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87-9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37
摘要
(
43
)
PDF(pc)
(309KB)(
38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超声、离心、透析的方法将富硒花生中的有机硒和无机硒分离开,有机态硒以蛋白质和多糖为主要分离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硒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富硒花生中硒含量为0.165 3μg/g,蛋白提取率为23.39%,多糖提取率为11.32%,硒蛋白是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其结合的硒量达到富硒花生有机硒总量的73.39%,总硒量的59.89%。抗氧化性分析结果表明,粗多糖相对于纯化多糖和蛋白提取物,具有更长的诱导时间、更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更高的还原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162.
娃娃菜农残消降组合方法及对品质的影响
蒋红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92-9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01
摘要
(
58
)
PDF(pc)
(359KB)(
63
)
可视化
收藏
以娃娃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有机磷水解酶、吐温、臭氧3种处理方法及其两两组合方法对蔬菜中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消降效果及对蔬菜营养、色泽和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消降方法都能有效降解娃娃菜表面的残留农药,吐温+臭氧、吐温+酶制剂组合方法较单一消降方法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吐温+臭氧组合处理消降率达65%~81%,吐温+酶制剂组合处理敌敌畏、毒死蜱、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的消降率达65%~99%,但对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乐果等内吸性农药的消降率只有40%。蔬菜经消降技术处理后,L*值、a*值、b*值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还原型Vc仍保留在80%以上,且能保持其固有的感官质量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63.
芭蕉芋糖浆发酵生产丁二酸培养基的优化
刘宇鹏,陈万河,陈梁,方晨,白彦兵,孙志浩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97-10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24
摘要
(
52
)
PDF(pc)
(365KB)(
98
)
可视化
收藏
以芭蕉芋糖浆为主要原料,利用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CGMCC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单因素试验表明,培养基中总糖、玉米浆和磷酸盐对发酵有显著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并建立了各因素与丁二酸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当各参数取值分别为总糖89.66 g/L,磷酸盐4.46g/L,玉米浆38.55 g/L,丁二酸最大估计值为62.92 g/L。优化后丁二酸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22.7%,与响应面预测极值基本相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164.
酿酒酵母CWY132发酵罐小试生产2-苯乙醇
汪琨,沈情佳,魏秀燕,朱廷恒,崔志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102-10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25
摘要
(
109
)
PDF(pc)
(366KB)(
27
)
可视化
收藏
对酿酒酵母CWY132发酵罐小试生产2-苯乙醇发酵工艺中的pH、溶氧水平和补糖方式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培养过程中不需要调节和控制pH值;在细胞生长阶段维持较高的溶氧,在稳定期降低溶氧量对2-苯乙醇的合成具有显著促进;通过补糖方式逐步添加葡萄糖有利于提高2-苯乙醇的产量。在优化的培养工艺条件下,2-苯乙醇产量达到最高为4.1 g/L,已是目前报道的酿酒酵母能够耐受的最大浓度,摩尔转化率为79.4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165.
应用膜分离技术改进泰乐菌素提取工艺
王枢,郭竹洁,孟涛,王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107-11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26
摘要
(
48
)
PDF(pc)
(324KB)(
33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超滤-纳滤组合膜分离技术对泰乐菌素发酵液进行提纯和浓缩,以取代原有的板框过滤。对不同材料、截留分子量的超滤和纳滤膜的筛选结果表明,超滤膜宜采用PES-150聚醚砜膜,纳滤膜宜采用聚酰胺复合纳滤膜DL 2540。发酵液采用硅藻土预处理,且超滤过程恒容累积加水250L,能提高82%的膜通量,此时泰乐菌素的收率达97%。发酵液超滤液与原板框滤液的泰乐菌素组分纯度基本一致,但超滤液萃取效果更好,萃取收率提高了20%~26%。DL 2540纳滤膜对超滤液进行3.5倍浓缩,平均通量可达41.3 L/(m2.h),通过纳滤收率可达99%,纳滤浓缩液萃取无乳化现象,所得萃取液的色度也较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166.
木薯渣分批补料酶水解及酒精发酵的研究
龚信芳,李平,梁磊,朱明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112-1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13
摘要
(
54
)
PDF(pc)
(354KB)(
38
)
可视化
收藏
木薯渣是木薯淀粉加工后的废弃物,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实验利用复合酶对木薯渣中淀粉和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非热水解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木薯渣具有较好的酶解性能;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酶解液糖浓度也不断提高,酶解得率逐渐降低;与间歇糖化工艺相比,16%底物在相同的水解条件和相同的酶添加量的条件下,采用4%的起始底物浓度,每隔12 h进行补料,葡萄糖得率从53.6%提高到72.4%;以不添加任何营养物质的水解液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24h乙醇浓度达到24.9 g/L,乙醇得率达到42%,发酵效率为82%,乙醇产率达到1.04 g/(L.h),葡萄糖利用率达到9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4
)
Select
167.
L-鸟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研究
徐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117-11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27
摘要
(
53
)
PDF(pc)
(168KB)(
66
)
可视化
收藏
在优化了批式发酵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流加补料方式、补料速度等发酵过程的各种参数,包括产酸率、转化率、发酵周期等进行了研究,优化了L-鸟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条件。在最优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发酵58 h,L-鸟氨酸产量达59.35 g/L,糖酸转化率达37.09%。发酵结果明显优于分批培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168.
产琼胶酶菌株NBRC102603发酵条件优化及酶的分离纯化
朱慧文,孙延娜,周晓龙,郝梅,郭振博,施超,朱启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120-12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28
摘要
(
47
)
PDF(pc)
(274KB)(
39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正交试验对产琼胶酶海洋菌株NBRC102603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得到的发酵产酶条件为:蛋白胨浓度5.0 g/L、酵母膏浓度1.25 g/L、琼胶浓度4.0 g/L、装瓶量100 mL、接种量1%、转速150 r/min,28℃下发酵48 h后酶活力达到58.94 U/m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2.08倍。经纯化得到琼胶酶A和琼胶酶B,琼胶酶A纯化倍数为17.29倍,酶比活力为870.51 U/mg;琼胶酶B纯化倍数为16.65倍,酶比活力为838.39 U/mg。纯化后琼胶酶经SDS-PAGE检测,显示为单一条带,其相对分子质量酶A约为83.6 ku、酶B约为36.8 ku。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169.
乳酸菌发酵对草鱼肉理化特性和蛋白质降解变化的影响
汪雨,王志耕,程华平,梅林,薛秀恒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125-13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38
摘要
(
51
)
PDF(pc)
(420KB)(
34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乳酸片球菌、乳杆菌-Lo3、乳杆菌-B5407和清酒乳杆菌4种不同乳酸菌在发酵草鱼肉时鱼肉理化特性及蛋白质降解变化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后,鱼肉pH值迅速由最初的6.25降至2d时的5.06~5.40,对照组则为5.98;接种发酵剂的草鱼肉的TBA和TVB-N值的上升较缓慢,整个发酵过程中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腌制草鱼肉的蛋白质在发酵期发生了轻微的降解,游离氨基酸略有增加;贮藏期间游离氨基酸量显著增加,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均发生了强烈的水解,接菌组的蛋白降解显著多于对照组,其中,接种乳酸片球菌和乳杆菌-B5407组降解程度最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70.
利用鳙鱼酶解液制备肉味香精及其香气成分分析
何芳,杨凌霄,潘彬杰,李向阳,郭浩楠,翁雯,杨荣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131-13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29
摘要
(
49
)
PDF(pc)
(258KB)(
40
)
可视化
收藏
以低值鳙鱼为原料,通过优化酶解条件,制得蛋白酶水解液,再在酶解液中添加还原糖和盐酸硫胺,利用Maillard反应制得具有馥郁肉香味的热反应型香精。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7种化合物,其中己醛、壬醛、糠醛、二甲基二硫、3-甲硫基丙醛、1-辛烯-3-醇、吡嗪、2-甲基吡嗪和2,5-二甲基吡嗪等化合物可能对肉香有重要贡献,其它化合物的存在对整体风味的构成可能有一定的协调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171.
胡萝卜渣微晶纤维素的制备
刘欢,王新伟,魏静,马中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135-13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39
摘要
(
50
)
PDF(pc)
(254KB)(
35
)
可视化
收藏
以胡萝卜渣为原料,采用酸水解法制备微晶纤维素,考察了酸浓度、酸解时间以及酸解温度对微晶纤维素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确定优化工艺条件,并对制备的微晶纤维素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是,酸浓度为6%、酸解时间60min、酸解温度80℃,微晶纤维素的得率为33.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7
)
Select
172.
压热法制备绿豆抗性淀粉工艺的优化
刘以娟,杨晓惠,王芳兵,唐书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139-14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40
摘要
(
39
)
PDF(pc)
(370KB)(
51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压热法制备绿豆抗性淀粉(MRS)的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实验比较了不同淀粉乳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MRS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优化MRS制备参数,建立了各因子与MRS得率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了最佳的制备条件,即淀粉乳浓度为27.31%,贮藏温度为4.77℃,压热时间40 min时,MRS的产率为12.63%,与预测的理论值12.41%极为接近,与抗性淀粉含量为4.04%的绿豆原淀粉相比,MRS含量增加8.5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173.
不同软米品系对方便米饭品质的影响
李新华,洪玲,吕文彦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 (
04
): 145-14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