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汇款指南
订阅服务
广告投放
出版伦理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主编介绍
投稿指南
投稿模板
范文展示
常见问题
期刊优势
刊例及报价
增值服务
企业风采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前目次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各年总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文章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电子样刊下载
投稿系统操作指南(作者版)
2023年《食品与发酵工业》订购单
隶属关系证明-《食品与发酵工业》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通知公告
更多»
万方论文重合率自查
2023年招聘启事
关于稿酬实物化发放的通知
稿酬实物专区
参考文献著录新要求
基本信息
主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办: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
公司
全国食品与发酵工业信息中心
主编:程池
副主编:姚粟
责任编辑:林红华 要永杰 李碧鹰
李欣 李晔
编辑:陈雅薇 李蕊 王馨甜 孙国笑
郑越
英文编辑:陈雅薇 李晔 孙国笑
英文编委:王正祥 许菲
美术编辑:于雪涵
发行:刘芳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北京
ISSN 0253-990X
CN 11-1802/TS
邮发代号:2-331
注意事项
体例规范
“含量”、“浓度”、“分数”、“比”的规范用法
“摘要”和“结论”的区别
给作者投稿的一些建议
英文文题及摘要写作要求
正确使用表格中的空白—和0
常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外文字符的规范编排
有关微生物名称的一些说明
微信公众号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 Vol.39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胶质芽孢杆菌胞外多糖的制备及流变学特性
李洁,窦文芳,李会,史劲松,许正宏,李华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33
摘要
(
50
)
PDF(pc)
(325KB)(
43
)
可视化
收藏
以实验室保藏的胶质芽孢杆菌SM-0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胞外多糖(EPS)在5 L发酵罐中的发酵过程及制备方法,并对EPS溶液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质量浓度、剪切速率、剪切时间、温度、pH、无机盐、外加多糖等对其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中EPS的最大产量为23.46 g/L,经离心、醇沉、冷冻干燥后EPS的回收率为76.7%;EPS溶液是典型的非牛顿流体;溶液黏度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快速增大;25~100℃范围内EPS黏度变化不大;EPS溶液黏度受pH影响较大,其黏度值在pH 7时达到最大,pH>12时溶液成弱凝胶状;加入NaCl、KCl、MgCl2、CaCl2等无机盐后溶液黏度显著下降,Fe3+、Pb2+等高价阳离子使EPS沉淀;EPS与海藻酸钠、黄原胶、瓜尔胶、槐豆胶、阿拉伯胶均有协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2.
高产琥珀酸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及厌氧发酵
赵锦芳,华渤文,王永泽,赵筱,王金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6-1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09
摘要
(
50
)
PDF(pc)
(347KB)(
39
)
可视化
收藏
以野生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W为出发菌株,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分别敲除了乳酸脱氢酶基因(ldhA)、乙醇脱氢酶基因(adhE)、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基因(pflB)、丙酮酸氧化酶基因(poxB)和乙酸激酶基因(ackA),再通过无氧生长进化筛选过程,构建得到在厌氧条件下能有效生长,并以琥珀酸为主要发酵产物的重组大肠杆菌WS100(△ldhA,△adhE,△pflB,△poxB,△ackA)。利用15 L发酵罐进行厌氧发酵测定显示,经72 h发酵,菌体密度OD600最大值可提高至6.48,琥珀酸产量达到70.13 g/L,琥珀酸的生产强度为0.98 g/(L.h),葡萄糖-琥珀酸转化率为76%。发酵液中副产物含量低,乙酸含量为5.34 g/L,乳酸产量仅为0.15 g/L,未检测到甲酸和乙醇生成。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该工程菌可有效利用低营养成分的无机盐培养基,在不表达任何外源基因的条件下可稳定高产琥珀酸,具有极大的工业化开发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3.
锁掷酵母与海洋红酵母的营养成分分析
韩梅,翟玉贵,王小波,张伟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1-1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02
摘要
(
54
)
PDF(pc)
(563KB)(
55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锁掷酵母与海洋红酵母中的类胡萝卜素,氨基酸、脂肪酸组成。锁掷酵母与海洋红酵母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21.42 mg/L,8.02 mg/L。锁掷酵母中含有较多的β-胡萝卜素,而海洋红酵母中以红酵母烯为主。锁掷酵母中含有的β-胡萝卜素以全反式结构为主,全反式结构占总β-胡萝卜素的60%左右,顺式结构主要有13-顺和9-顺β-胡萝卜素。锁掷酵母和海洋红酵母中的蛋白质中均含有常见的20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分别为74%和76%。文中对锁掷酵母与海洋红酵母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和脂肪酸进行了比较分析,为锁掷酵母在饲料行业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4.
超高压协同β-环糊精渗入对米饭回生的抑制
刘莉,赵建伟,焦爱权,田耀旗,周星,徐学明,金征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6-2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34
摘要
(
40
)
PDF(pc)
(356KB)(
50
)
可视化
收藏
文中探究了超高压协同β-环糊精的渗入对方便米饭回生的影响。在粳米浸泡液中添加2%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在60℃常压浸泡30 min,接着在40℃,500 MPa下浸泡20 min,最后蒸煮并焖饭制成米饭。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新工艺对方便米饭在4℃贮存过程中的回生影响。新工艺米饭在4℃贮藏35d,其回生焓值比常压对照组降低了3.10 J/g,结晶度降低了7%。结果表明:新工艺显著延缓了米饭的回生进程,改善了米饭的贮存性。超高压协同添加β-环糊精的工艺为提高方便米饭食用品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微波预处理对玉米淀粉液化的影响
刘文静,李兆丰,顾正彪,洪雁,程力,李才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21-2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35
摘要
(
57
)
PDF(pc)
(564KB)(
46
)
可视化
收藏
以黏度和还原糖含量为指标,探讨了微波预处理对高浓度玉米淀粉液化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微波预处理后,高浓度玉米淀粉在糊化、液化过程中的粘度低于对照,而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为高浓度玉米淀粉的液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其主要机理可能是:微波预处理使玉米淀粉颗粒表面变得粗糙,且出现孔洞,增加了颗粒的比表面积,同时颗粒结构变得疏松,结晶度下降,导致在升温糊化、液化过程中酶对淀粉颗粒的降解作用更加明显;另外,微波预处理也可能使部分淀粉链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6.
阴离子多糖对大豆蛋白乳状液乳析稳定性的影响
王才华,周雪松,曾建新,赵强忠,赵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26-3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36
摘要
(
108
)
PDF(pc)
(334KB)(
24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卡拉胶、黄原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3种阴离子多糖对大豆蛋白乳状液乳析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03%卡拉胶的乳状液乳析稳定性较好,而添加CMC或0.06%以上黄原胶的乳状液乳析稳定性则较差;随着阴离子多糖浓度的增加,添加CMC的乳状液顶部粒径d3,2增大,添加卡拉胶或黄原胶的大豆蛋白乳状液顶部粒径d3,2先减小后增大;添加阴离子多糖的乳状液的顶部粒径d3,2与乳析率呈较好的正相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7.
不同包装方式对半硬质干酪成熟期间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马凤燕,卢士玲,李开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31-35,4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37
摘要
(
52
)
PDF(pc)
(381KB)(
24
)
可视化
收藏
对真空包装和涂蜡包装的半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蛋白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包装的干酪在成熟过程中pH 4.6SN含量和12%TCA-SN含量都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且2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2种包装的干酪中游离氨基酸总量随成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各种氨基酸含量变化的显著性不同;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2种干酪在成熟期内蛋白质都发生了明显的降解,且涂蜡包装的干酪蛋白降解程度较真空包装的深,在成熟45 d后较为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8.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筛选高脯氨酸产率突变株
郑明英,蔡友华,陆最青,严杰能,张雪,张翀,李和平,邢新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36-4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10
摘要
(
59
)
PDF(pc)
(557KB)(
76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脯氨酸得率,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L-脯氨酸生产菌株———嗜醋酸棒杆菌(出发菌株为谷氨酸生产菌,菌拉丁名ATCC-13870),结合48孔板的高通量筛选手段,在致死率为99%的条件下,获得了16株生长速率和脯氨酸产率变化的菌株。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高产脯氨酸突变体D3在发酵48 h,其脯氨酸浓度从原始菌对照组的54.7 g/L提高到65.8 g/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0
)
Select
9.
浓香型白酒酿造相关酵母发酵糟醅产己酸乙酯的研究
王涛,姚韬,李涛,游玲,周瑞平,王松,冯瑞章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41-4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38
摘要
(
110
)
PDF(pc)
(338KB)(
44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装至三角瓶的入窖粮糟中分别接种分离自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的122株酵母,并设立空白对照和窖内对照,发酵结束后检测糟醅中己酸乙酯的含量。结果显示,窖内对照糟醅中己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73株酵母可使糟醅中己酸乙酯含量高于空白对照,其最高的己酸乙酯含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的58倍和窖内对照的3倍。对8株促进糟醅己酸乙酯生成能力显著(高于窖内对照)的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基于26S rDNA D1/D2区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些菌株分属于Debaryomyces hansenii(4株)、Issatchenkia orientalis(2株)、Zygosaccharomyces bailii(1株)、Trichosporon coremiiforme(1株)等4种。研究表明,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存在大量的能够促进糟醅产己酸乙酯的酵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5
)
Select
10.
酱油二次沉淀制备方法的对比
高献礼,孙鹏飞,闫爽,陈燕斌,陆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46-5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39
摘要
(
51
)
PDF(pc)
(351KB)(
25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静置法、离心法、低温法、超声法及低温-超声法制备了酱油二次沉淀样品,对比研究了其溶解性能、常规指标和氨基酸组成,通过聚类分析法对5种样品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种方法制备的酱油二次沉淀中的蛋白质均不溶解于酸性缓冲溶液(pH<7.0),低温-超声法制备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种方法制备样品的蛋白质含量,且其相应的氨基酸组成也与其他4种方法制备样品的氨基酸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采用低温-超声法制备酱油二次沉淀样品更为科学和快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1.
中性大蒜果聚糖体外发酵产短链脂肪酸
张宁,曾艳华,吴希阳,彭喜春,黄雪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51-5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11
摘要
(
57
)
PDF(pc)
(255KB)(
58
)
可视化
收藏
大蒜果聚糖是大蒜深加工后废弃蒜渣中的主要成分,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可选择性增殖肠道益生菌,具有开发成新型益生元的潜力。体外发酵产短链脂肪酸的分析对进一步评价大蒜果聚糖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体外模拟人体肠道系统的pH、温度和营养条件,接种人体新鲜粪便悬浮液进行间歇式静态厌氧培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不同聚合度(平均DP为11、16、21)的中性大蒜果聚糖为唯一碳源,培养0、4、8、12、24 h产短链脂肪酸的情况。结果:发酵12 h时短链脂肪酸浓度达到最高,之后便开始下降。其中样a(平均DP为11)的发酵液中总SCFA浓度最高,达86.38μmol/mL。总短链脂肪酸产量为样a(DP 11)>样b(DP16)>样c(DP 21)。24 h时,各发酵液的短链脂肪酸中丁酸和乳酸的比例较乙酸和丙酸高。结论:大蒜果聚糖能被人体肠道微生物发酵利用在体外产短链脂肪酸。其中丁酸和乳酸的摩尔浓度较乙酸和丙酸高。聚合度低的大蒜果聚糖产酸高于聚合度高的果聚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6
)
Select
12.
麦芽糖转糖基酶产环糊精性质的研究
刘书磊,黄永忠,黄虹,杨成,王水兴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55-5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40
摘要
(
35
)
PDF(pc)
(263KB)(
36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β-淀粉酶对未环化的直链淀粉进行降解,采用DNS法对反应体系中还原糖进行测定,依据环化反应前后还原糖的变化来计算环糊精的产率,研究底物浓度、酶量、温度、pH、麦芽糖、乙醇、二甲基亚砜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淀粉终浓度为0.1~0.125%时转化率最高,而酶用量对最终转化率影响不大,最适转化pH值和温度分别是6.5和40℃,麦芽糖对转化率起抑制作用,乙醇和二甲基亚砜则能够提高转化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3.
木瓜蛋白酶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能的影响
慈峰,曹雁平,许朵霞,王蓓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59-6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41
摘要
(
64
)
PDF(pc)
(326KB)(
32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木瓜蛋白酶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能,分析了不同底物浓度、酶质量分数、酶解时间对其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大豆分离蛋白的酶解条件,即:底物浓度为6%,酶质量分数为0.15%,酶解时间为0.5 h,在该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了20%和18%。其中底物浓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酶质量分数次之,酶解时间影响最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14.
纤维素酶对苹果肉渣膳食纤维物化特性的影响
付成程,郭玉蓉,霍天博,严迈,薛战锋,孙迪迪,贾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64-6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42
摘要
(
61
)
PDF(pc)
(580KB)(
45
)
可视化
收藏
以苹果肉渣为原料,采用X-cell纤维素酶法对苹果肉渣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提取及工艺优化,对其持水力、膨胀力、表观黏度以及超微结构等物化性质进行分析。得出X-cell纤维素酶优化工艺条件为:酶用量75 U/g,酶解温度50℃,最适pH值为4.6,酶解时间为5 h。在该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可达18.90%。改性后滤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和膨胀力有所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溶解性较高,其表观黏度降低。在红外光谱图下,改性前后的膳食纤维都有糖的特征吸收峰,并在电镜下观察可得其超微结构也有所改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8
)
Select
15.
醇类和营养贫乏诱导工业酿酒酵母丝状生长
何启刚,伍时华,赵东玲,易弋,黄翠姬,应玲云,刘光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69-7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43
摘要
(
46
)
PDF(pc)
(1352KB)(
27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酿酒酵母的丝状生长。将酿酒酵母在氮源、碳源受限和醇类存在下的固态培养基上培养,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双倍体菌株GGFS16、GJ2008和相应单倍体SC2012、SS2012菌株在丙醇、丁醇和戊醇诱导下,均有丝状生长。GJ2008和SS2012菌株在果糖、麦芽糖和乳糖作为唯一碳源时,出现侵入生长,而GGFS16和SC2012并没出现。在氮源受限培养基(SLAD)上,没有菌株出现丝状生长。结果表明,丙醇、丁醇和戊醇能诱导单双倍体酿酒酵母的丝状生长。在碳源受限培养基上,侵入生长是否存在与菌株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
植物乳杆菌KLDS1.0391在酸奶体系中的细菌素产生特点
范修海,苑晓慧,陈启佳,满丽莉,李雪,牛墨,孟祥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75-8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44
摘要
(
46
)
PDF(pc)
(374KB)(
33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乳杆菌KLDS1.0391能够合成细菌素,也是益生菌,在食品中既可作为益生菌使用,也可作为辅助发酵剂用于生物防控,该研究主要考察了KLDS1.0391菌株在酸奶体系中细菌素的产生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的6 h期间,抑菌活性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增强,发酵结束时,添加植物乳杆菌KLDS1.0391酸奶组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仅使用酸奶发酵剂的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加入辅助发酵剂的实验组的感官品质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植物乳杆菌KLDS1.0391具备开发益生酸奶的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7.
高载量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的制备
马菲菲,钟芳,李玥,徐菲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81-8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12
摘要
(
41
)
PDF(pc)
(358KB)(
90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高载量(60%)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对其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获得的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载量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辛烯基琥珀酸酯化(OSA)变性淀粉与麦芽糊精质量比为2∶1,黄原胶添加量为0.15%;乳化剪切速率为9 500 r/min,乳化时间为3 min,均质压力为40 MPa,均质次数为2次;进风温度为190℃,出风温度为85~95℃。用该法制备获得的高载量微胶囊化棕榈仁油粉末油脂为白色均匀粉末,理化性质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18.
添加麝香草酚和丁香油的马铃薯淀粉基抗菌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利强,贾超,卢立新,谢甲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86-9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19
摘要
(
55
)
PDF(pc)
(393KB)(
60
)
可视化
收藏
以马铃薯淀粉、普鲁兰多糖、明胶为成膜物质,甘油为增塑剂,氯化钙为交联剂,采用流延法制备马铃薯淀粉基复合膜,研究了抗菌剂麝香草酚和丁香油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麝香草酚和丁香油能够显著影响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增加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和水溶性,降低复合膜的透光率。添加抗菌剂的复合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抗菌剂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抗菌作用逐渐增强,且添加两种抗菌剂的复合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均强于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19.
Mozzarella干酪提取液的抗菌活性
彭登峰,柴春祥,马玲,王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92-9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20
摘要
(
51
)
PDF(pc)
(506KB)(
49
)
可视化
收藏
Mozzarella干酪中酪蛋白抗菌肽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酪蛋白提取液的抑菌作用,对成熟期为40 d、50 d和60 d的Mozzarella干酪,分别用无菌蒸馏水、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和TCA提取法制备干酪提取液,探讨了干酪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成熟期Mozzarella干酪的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成熟期为40 d的Mozzarella干酪,用无菌蒸馏水提取出的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最强;成熟期为60 d的Mozzarella干酪,用TCA提取法提取出的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黑曲霉的抑菌性最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
以鸡蛋壳制备丙酸钙
秦建芳,弓巧娟,姚陈忠,宁笑笑,谭俊民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96-9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21
摘要
(
114
)
PDF(pc)
(192KB)(
44
)
可视化
收藏
以废弃鸡蛋壳为原料制备食品添加剂丙酸钙,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制备丙酸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确定了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次要因素经统筹考虑后确定固液比1∶10、丙酸用量为理论值的150%。在此基础上单因素试验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5 h,产率为70.35%。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产品的纯度为9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21.
干装苹果罐头加工工艺
张芳,张永茂,张海燕,康三江,张霁红,曾朝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99-10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22
摘要
(
68
)
PDF(pc)
(269KB)(
48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优化干装苹果罐头加工工艺和稳定产品质量,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柠檬酸质量浓度、Ca2+质量浓度和D-异抗坏血酸钠质量浓度对干装苹果罐头感官品质和色泽的影响,优化固化护色剂的配方;并对新工艺和传统工艺加工的干装苹果罐头的杀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固化护色剂的优化配方为25 g/L柠檬酸+2.8 g/L CaCl2+3 g/L D-异抗坏血酸钠。采用新工艺使干装苹果罐头的杀菌公式优化为"5'-25'-30'杀菌温度98℃",杀菌时间缩短16.7%,新工艺生产的干装苹果罐头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工艺生产的干装苹果罐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22.
豆渣多糖硫酸酯化工艺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王文侠,王龙艳,宋春丽,王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03-10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23
摘要
(
45
)
PDF(pc)
(326KB)(
42
)
可视化
收藏
以豆渣为原料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硫酸酯化豆渣多糖。以取代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硫酸化试剂比例、硫酸酯化试剂与多糖溶液比例、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进行优化;采用邻二氮菲-H2O2法及比色法研究硫酸化豆渣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及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最佳酯化条件为:酯化试剂比例(氯磺酸:吡啶)1∶3,酯化试剂:多糖溶液(体积比)4∶3,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豆渣多糖取代度达到2.15。硫酸酯化豆渣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及DPPH.的清除作用比未酯化前豆渣多糖有明显的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23.
氮肥种类对番茄δ
15
N值的影响
武竹英,钟其顶,王道兵,陈文斌,王磊,熊正河,肖冬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08-11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01
摘要
(
45
)
PDF(pc)
(274KB)(
24
)
可视化
收藏
在番茄生长过程中施加不同种类氮肥,并在固定时间取土壤、肥料、植株及果实样品,通过上述样品的氮稳定同位素比率特征研究氮肥种类对番茄δ15N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种类对番茄果实δ15N值具有显著影响,施入化学氮肥的番茄果实中δ15N值会显著低于未施化学氮肥的番茄果实;相同氮肥条件下,时间因素对番茄δ15N值差异影响不显著;番茄植株(叶和茎)的δ15N值始终大于同株果实的δ15N值,与时间和氮肥种类无关;同时,植物样品的δ15N值一般高于土壤或肥料的δ15N值。植物δ15N值可以作为判断蔬菜在种植过程中是否施入化肥的指标,为区分有机和常规蔬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4.
马尾藻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的两步法糖化预处理
温顺华,陈姗姗,李锋,杨登峰,黄庶识,陈丽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12-11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06
摘要
(
45
)
PDF(pc)
(364KB)(
48
)
可视化
收藏
马尾藻是典型的大型褐藻,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通过糖化处理后能够用于生物乙醇的发酵生产。研究了马尾藻的两步水解方法,优化了两步水解法中酸水解和酶水解的最适水解条件。试验发现在料液比为6%(w/v),H2SO4浓度1.5%(v/v),时间40 min,温度为120℃的水解条件下马尾藻的第1步酸水解效率可以达到(31.05±0.32)%(w/w)。进一步用海藻酸盐裂解酶进行第2步水解,最适水解条件:料液比5%(w/v)、酶用量0.0025%(w/v)、时间2 h,第2步酶水解后马尾藻的水解效率可以在第1步水解的基础上提高9.68%(w/w)。最终两步法的总水解效率可以达到38%~40%(w/w),达到理论产量的89%。用工业酿酒酵母R1-11对水解液进行发酵实验,在未优化发酵条件的情况下每千克马尾藻生产乙醇60.75 g,当水解液补充1%(w/v)(NH4)2SO4时乙醇的产量可以达到每千克马尾藻生产乙醇91.9 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25.
酶因子对水飞蓟蛋白酶解液抗氧化活性、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李彩虹,徐德峰,孙力军,王雅玲,刘唤明,张卫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18-12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24
摘要
(
53
)
PDF(pc)
(246KB)(
24
)
可视化
收藏
为促进水飞蓟蛋白的高效利用,研究不同蛋白酶对酶解液抗氧化活性、水解度、氮回收率、苦味值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糜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相比,木瓜蛋白酶为水飞蓟蛋白的最佳酶解用酶,可获得较高的抗氧化活性、适宜的水解度和氮回收率,以及较低的苦味值;当酶解温度为45~50℃、时间240~270 min和pH 6~7时,酶解液抗氧化活性可达到14U/mg蛋白,水解度和氮回收率分别在20%和60%以上,而苦味值低于2,酶解液总体质量较优,可作为功能性食品的配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26.
非发酵型臭豆腐变红现象的抑制
高莹莹,高海燕,王一凡,吴任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22-12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25
摘要
(
67
)
PDF(pc)
(286KB)(
46
)
可视化
收藏
非发酵型臭豆腐在销售贮存过程中会出现表皮变红的腐败现象,从其中分离得到1株红色细菌(CR),对其从物理、化学及生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双乙酸钠浓度为1.0 g/kg、丁香提取液浓度为0.07 g/mL、4℃保存或真空包装的条件下,该腐败菌的生长均可得到有效抑制。结合生产实际,同时向卤中添加1.0 g/kg双乙酸钠和0.07 g/mL丁香提取液,可将臭豆腐在常温(30℃)的保质期延长至48 h,从而有效地控制非发酵型臭豆腐在储藏期出现的变红现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27.
两步固态发酵法酿造功能性豆豉
龚福明,宋园亮,张忠华,李晓然,罗义勇,柳陈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27-13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26
摘要
(
58
)
PDF(pc)
(690KB)(
24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分离自云南传统发酵豆豉的Bacillus subtilis SP-8-5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YM-5-2菌株对大豆进行两步固态混合发酵。首先,将菌株B.subtilis SP-8-5接种至经室温浸泡10 h(20℃,质量比为1∶3),110℃(20min)蒸煮处理并冷却至30℃的大豆中,于26℃进行初步发酵42 h;随后再接种L.plantarum YM-5-2,并于30℃发酵2 d,最后置于4℃进行后发酵。经两步固态混合发酵处理后,得到一种纤溶活性较强,生产周期短,保质期相对较长,风味独特且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新型功能性发酵豆豉。当后发酵时间为21 d时,样品豆豉中B.subtilisSP-8-5活菌数为(5.88±0.53)×108 CFU/g,而L.plantarum YM-5-2活菌数则高达(3.50±0.35)×1011 CFU/g,此时检测豆豉纤溶酶的纤溶圈直径高达(2.99±0.06)cm(37℃,静置培养48 h)。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28.
纳豆激酶固态发酵工艺参数的两种不同设计方法优化
田智斌,董超,史延茂,张聪莎,李君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34-14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07
摘要
(
99
)
PDF(pc)
(962KB)(
31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响应面法和人工神经网络耦合遗传算法,对影响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这两种方法的优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纳豆激酶固态发酵工艺参数优化中,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耦合遗传算法较响应面法具有更好的数据拟合能力和预测准确度,纳豆激酶固态发酵工艺最佳参数:接种量4%,初始含水量55%,大豆装量90 g/250 mL,发酵温度36.09℃,蔗糖添加量1.5%,MgSO4.7H2O添加量0.21%,CaCl2添加量0.27%,发酵时间24 h。在该条件下发酵产物的最大酶活可达7 631.28±219.54 U/g,较单因素试验的最高水平提高了29.0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29.
闪蒸工艺对干红葡萄酒中多酚含量和感官特性的影响
耿彦彦,张先舟,马晓燕,张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42-14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27
摘要
(
50
)
PDF(pc)
(255KB)(
53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HPLC法和Folin酚比色法分别对经闪蒸工艺和传统工艺进行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酿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闪蒸工艺酿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多数单体酚类物质和总酚要高于传统工艺。与传统工艺酿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相比,其中闪蒸工艺酿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咖啡酸、丁香酸、阿魏酸大幅度提高,没食子酸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感官品评结果也显示,闪蒸处理的葡萄酒的综合感官质量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处理的葡萄酒。与传统工艺相比,闪蒸工艺酿造的葡萄酒更适合多酚物质的转化,进一步改善酒的风味,实现口感的平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30.
烧酒曲中扣囊复膜酵母的分离及鉴定
应玲云,伍时华,赵东玲,何启刚,刘光鹏,黄翠姬,易弋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46-15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45
摘要
(
45
)
PDF(pc)
(559KB)(
36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筛选1株可用于纯菌种酿造糯米酒的酵母菌,将烧酒曲稀释涂布在淀粉培养基(YPS)平板上培养,得到1株产淀粉酶酵母菌(YW12)。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鉴定,YW12为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YW12在YPS液体培养基中28℃培养4 d,用Yoo改良法测其粗酶液的淀粉酶活力为49.8 U/mL。YW12在糯米糖化液(含175 g/L葡萄糖)中28℃发酵3 d的酒精度为5.63%(v/v)。YW12既能同化淀粉又能发酵产生酒精,具有用于纯菌种酿造糯米酒的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0
)
Select
31.
分离自藏灵菇的乳酸菌的益生特性
郭志华,杨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51-15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46
摘要
(
39
)
PDF(pc)
(257KB)(
42
)
可视化
收藏
从藏灵菇中分离纯化5株乳酸菌,初步鉴定2株为嗜酸乳杆菌,3株为乳酸乳球菌。选取其中2株菌研究其益生特性。结果表明,从藏灵菇中分离出的乳酸菌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2株乳酸菌在pH值为4~6可生长良好;耐热范围为30~60℃;胆盐耐受性为0.1%~0.5%;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肠道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对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3
)
Select
32.
宰后骨骼肌内环境对caspase-3活化的潜在影响因素综述
曹锦轩,张玉林,黄鸿兵,廖国周,潘道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55-16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47
摘要
(
103
)
PDF(pc)
(436KB)(
37
)
可视化
收藏
近5年来,凋亡及相关水解酶已成为肉品科学的研究热点,caspase-3对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影响其活化的因素尚缺乏研究。文中对caspase-3宰后活化途径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对肉品领域关于肌细胞内环境的宰后变化进行了概述;比对医学与细胞生物学理论,对潜在影响caspase-3活化的细胞内环境变化因素,如细胞色素C释放、缺氧导致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的生成、胞浆钙离子浓度升高、pH值下降、ATP含量降低等进行了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33.
单花种蜂蜜植物源黄酮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王锦梅,程妮,丰凡,邓建军,高慧,曹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61-16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03
摘要
(
41
)
PDF(pc)
(292KB)(
62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蜂蜜中特征成分来鉴别和标识不同种类单花种蜂蜜的植物源及其产地是当前蜂蜜研究的热点。文中介绍了黄酮化合物作为单花种蜂蜜植物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单花种蜂蜜的溯源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34.
卵黄高磷蛋白乳化性的研究进展
陈海英,张慧娟,金亚美,段翔,杨哪,徐学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65-16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28
摘要
(
48
)
PDF(pc)
(315KB)(
53
)
可视化
收藏
卵黄高磷蛋白是蛋黄中重要的活性功能成分之一,具有和酪蛋白相类似的组成与结构,表现出优异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文中分别从蛋白自身组成及结构、乳化作用环境、蛋白改性以及蛋白与其他添加剂协同作用等方面对卵黄高磷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35.
应用香气化合物多维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赤霞珠葡萄酒原产地模型
胡健宁,范文来,徐岩,李记明,于英,姜文广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69-17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29
摘要
(
44
)
PDF(pc)
(432KB)(
37
)
可视化
收藏
以烟台、新疆、宁夏与北京四大产区32款赤霞珠葡萄酒作为实验样本,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GC-MS)、液液微萃取技术(LL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定量分析了葡萄酒中5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定量数据运用多维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通过方差分析(ANOVA)与主成分分析(PCA)选出13种代表性化合物作为葡萄酒产地判别的自变量(4-萜品醇、1-壬醇、2-苯乙醇、乙酸2-苯乙酯、3-甲硫基-1-丙醇、苯甲酸、4-甲基苯酚、α-萜品醇、癸酸、辛酸乙酯、3-辛醇、2-壬醇、棕榈酸乙酯),用这13种物质进行判别分析(DA)并建立了赤霞珠葡萄酒的原产地鉴定模型。该模型对32款不同产区的葡萄酒进行了正确的分类,交叉验证的结果显示,对未知样品归类的准确率到达100%,充分肯定了此模型对赤霞珠葡萄酒原产地鉴别的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36.
不同啤酒生物胺含量的比较
栾光辉,刘春凤,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76-18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30
摘要
(
50
)
PDF(pc)
(332KB)(
40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8种常见生物胺含量。以苯甲酰氯为衍生试剂,Agilent EclipseXDB-C18为固定相,乙腈和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设置为254 nm,梯度洗脱。本文首先对国内市售啤酒生物胺种类及含量范围进行研究,检测结果表明国内啤酒中8种生物胺均有存在,但不同样品所含种类不同,且有个别胺含量偏低无法定量。不同厂家的产品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别,但整体含量接近,生物胺总量为4.21~10.59 mg/L,不足以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原麦汁浓度、酒精度与生物胺含量的关系显示,二者与生物胺有一定联系,但非主要因素,相对于生产厂家和发酵情况,原麦汁浓度、酒精度对生物胺含量的影响较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37.
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法同时测定虫生真菌菌丝中16种游离氨基酸
刘肖肖,李淑林,陆瑞利,罗飞飞,胡丰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81-18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04
摘要
(
61
)
PDF(pc)
(347KB)(
55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LC-ESI-TOF-MS)法,选择阴离子电离模式,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虫生真菌菌丝中16种游离氨基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6种氨基酸的色谱特征和质谱离子特征明显,可用来对氨基酸进行准确定性分析。定量实验结果表明,16种氨基酸的线性范围广准确性高,在氨基酸浓度线性范围4.0~125μmol/L,16种氨基酸的峰面积与浓度相关系数都大于0.998。在氨基酸浓度为50μmol/L时,16种氨基酸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84%~2.75%之间。用液质联用法对7种虫生真菌菌丝样品中1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同一菌株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相差较大,但所有供菌株中含量最高的均为苯丙氨酸,它在不同供试菌株中的含量范围为0.718~2.173 mg/g,其中中国被毛孢的苯丙氨酸含量最高。供试菌株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还有脯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它们含量大部分都在0.3mg/g以上,较其他氨基酸含量明显较高,这些含量较高的氨基酸可作为判定虫生真菌菌丝中游离氨基酸的特征指标。不同菌株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中国被毛孢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7.537 mg/g,较蝉棒束孢(3.196 mg/g)的总含量高出1.36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7
)
Select
38.
超声醇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三七花中总黄酮含量
朱艳琴,殷勤红,杨俊,杨朝芬,孙晓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87-18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05
摘要
(
54
)
PDF(pc)
(188KB)(
51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产地三七花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分析。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8 nm处测定三七花中总黄酮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最终选择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25、超声时间1h为适宜提取工艺;并以此法对三七花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比较,显示不同产地的三七花总黄酮含量最高为0.73%,含量最低为0.4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39.
蒸汽爆破辅助提取高温豆粕中的蛋白质
张燕鹏,杨瑞金,华霄,赵伟,张文斌,刘枕,章玉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90-19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08
摘要
(
116
)
PDF(pc)
(266KB)(
40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蒸汽爆破对高温豆粕中蛋白质溶解性的影响和后续蛋白质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当蒸汽压力较低时,高温豆粕的氮溶解指数随着蒸汽压力的升高而提高,但当超过2.1 MPa时,压力对爆破处理的效果的影响不明显;豆粕的粒度对蒸汽爆破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当豆粕颗粒的平均小于100目时效果不佳,在20~80目时效果较好。当高温豆粕颗粒大小为20~80目,爆破条件为1.8 MPa,180 s时,蒸汽爆破处理使高温豆粕的氮溶解指数提高了1.1倍。对经蒸汽爆破处理的高温豆粕中蛋白质的提取条件研究表明,pH值和温度对蛋白质的提取率有较大影响。在优化条件下,经蒸汽爆破处理的高温粕的蛋白质提取率达到76.0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40.
大蒜中硫代亚磺酸酯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熊晓辉,李星,孙芸,陆利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94-19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31
摘要
(
66
)
PDF(pc)
(305KB)(
33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乙醇溶液提取大蒜中的硫代亚磺酸酯,研究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硫代亚磺酸酯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乙醇浓度为64.89%,提取温度为19.06℃,提取时间为1.48 h,料液比为1∶4.48(g∶mL),硫代亚磺酸酯含量可达4.17 mmol/100 g。对硫代亚磺酸酯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硫代亚磺酸酯稳定性下降,提取液在贮存过程中,随着硫代亚磺酸酯含量的降低,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与二烯丙基三硫醚(DATS)的含量会上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41.
利用(NH_4)
2
SO
4
分步盐析法从麦芽中初步分离极限糊精酶
付燕秋,王欣宏,管斌,孔青,余俊红,董建军,候松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199-20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32
摘要
(
46
)
PDF(pc)
(250KB)(
23
)
可视化
收藏
文中对极限糊精酶的(NH4)2SO4盐析法进了研究。从大麦芽中萃取得到的粗酶液,采用(NH4)2SO4盐析法进行粗分级提取,绘制盐析曲线,确定盐析法纯化极限糊精酶的方案,并研究了各方案对极限糊精酶纯化纯度和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盐析曲线中饱和度分别为35%和80%时出现两个酶活峰,但80%饱和度时可以将绝大部分酶蛋白沉淀;分别采用一步法盐析(80%),二步法盐析(25%,80%),三步法盐析(25%,35%,80%)沉淀酶蛋白,其中三步法盐析可使极限糊精酶的纯度(A510/A280)达到1.635,纯化倍数和得率分别为8.8倍和49.5%,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极限糊精酶盐析方案的优化可为其进一步分离纯化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2.
多种生姜有效成分联合提取工艺
高晓东,王秋英,乔旭光,李锋,唐晓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203-20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13
摘要
(
48
)
PDF(pc)
(308KB)(
56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生姜中有效成分姜辣素、姜黄素以及生姜蛋白酶同步提取的方法,文中使用乙醇溶剂法结合旋蒸确定了生姜中3种有效成分同步提取的工艺条件,即生姜与无水乙醇料液比1∶3(g∶mL),生姜蛋白酶提取中缓冲液pH值为6.5,冰浴时间7 h;姜辣素、姜黄素旋转蒸发最佳温度为60℃,转速为16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生姜中姜辣素、姜黄素的提取率分别为0.3143%、0.3889%;生姜蛋白酶的得率为1.376%,比活力达到4 465 U/mg。此工艺能够同步提取姜辣素、姜黄素以及生姜蛋白酶3种有效成分,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适合产业化生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43.
红苋菜天然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
张瑞,邢军,毛居代·亚尔买买提,朱思屹,古力依帕尔·于苏普,布阿提开木·麦麦提沙吾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208-21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14
摘要
(
121
)
PDF(pc)
(424KB)(
65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红苋菜中天然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技术、红色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红色素的最优化提取工艺技术;分析不同pH值、光线条件、温度以及与常见金属离子、氧化剂H2O2、还原剂VC、糖等物质共存时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显示:红苋菜中天然红色素主要属于花青素,最优的浸提工艺条件是固液比为1∶25(g∶mL)、浸提时间为4h、浸提温度为45℃。通过pH示差法测定获得红苋菜中总花色苷(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计)含量约为3.534 mg/100 mL。红苋菜红色素在pH≥12条件下不稳定,在日光下较不稳定,对高温比较敏感,对Al3+、Fe3+、Cu2+不稳定,对氧化剂较敏感。研究表明,可利用乙醇为溶剂提取红苋菜中天然红色素,在获得了相关的稳定性性质后,可以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0
)
Select
44.
发酵剂对熏马肠成熟过程中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韩鲜娜,卢士玲,李开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215-22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15
摘要
(
126
)
PDF(pc)
(394KB)(
29
)
可视化
收藏
对熏马肠发酵成熟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蛋白氮含量在加工过程中持续增加,并且发酵剂组的非蛋白氮值上升较快;通过SDS-PAGE图谱分析,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均发生了降解,发酵剂组的蛋白降解程度明显高于空白组,尤其是肌浆蛋白,分子质量在14.4 ku、27~35 ku、66~90 ku附近的蛋白条带均降解消失;通过对组织蛋白酶B和L活力测定,得出空白组的酶活力高于发酵剂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45.
酱牛肉应力松弛特性实验
马龙,武杰,赵大庆,许晖,杨国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221-22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16
摘要
(
58
)
PDF(pc)
(243KB)(
58
)
可视化
收藏
以5个品牌酱牛肉为试样,从压缩试验及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中获得力学-流变学性质参数,利用SPSS软件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建立了广义Maxwell流变模型。结果表明:酱牛肉具有良好的压缩黏弹性力学性质,属黏弹性材料,五元件广义Maxwell模型适用于模拟酱牛肉的应力松弛现象。对应力松弛参数做主成分分析,应力松弛试验的7个参数可以分为两个主成分,归纳为2类,即黏弹特性和松弛时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46.
牦牛肉组织蛋白酶L提取工艺的优化
王文婷,刘昕,余群力,田甲春,师希雄,李儒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225-23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17
摘要
(
45
)
PDF(pc)
(619KB)(
33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提取牦牛肉中组织蛋白酶L的最佳工艺参数,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影响酶活力的7个因素进行筛选,发现浸提缓冲液pH值、L-Cys浓度及(NH4)2SO4饱和度3个因素显著影响酶活力。基于该3个因素的最陡爬坡试验、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浸提缓冲液pH值>(NH4)2SO4饱和度>L-Cys;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缓冲液pH值5.68、L-Cys浓度为6.48 mmol/L、(NH4)2SO4饱和度为76.63%。在此条件下,酶活力最高为13.98 U/mg。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良好,说明所建模型切实可行,为进一步研究牦牛肉组织蛋白酶L的提取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47.
天然乳酸菌对肉中胆固醇降解作用及其生长特性
靳志敏,段艳,通力嘎,贾雪晖,袁倩,靳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1
): 231-23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1.018
摘要
(
53
)
PDF(pc)
(246KB)(
38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从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中分离的6株降胆固醇性能优良的乳酸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在模拟肉汤中胆固醇降解作用,研究其在发酵肉制品中的降胆固醇性能,结果表明,菌株2-2B33,TE7401,TE5301,TF5201胆固醇降解率高达70%以上且优于标准菌。各菌株在MRS、模拟肉汤、MRS+6%NaCl+150 mg/kg NaNO2培养基中的产酸性能较好且在2 d后pH可降到3.90左右。其中TE7401号菌对胆固醇的降解率、不同温度不同pH下的生长性能及产酸性能较好,故可做为1株降胆固醇性能、生长性能良好的发酵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48.
耐盐乳酸菌和酵母菌强化技术对高盐稀态发酵酱醪品质的影响
崔瑞迎,郑佳,何菲,张立强,杨松彰,黄钧,吴重德,周荣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20
摘要
(
58
)
PDF(pc)
(383KB)(
37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将耐盐乳酸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 CGMCC 3792、耐盐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CGM-CC 3791和Candida versatilis CGMCC 3790菌悬液接入酱醪中,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偶联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了发酵125 d酱醪中挥发性组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T.halophilus CGMCC 3792强化的酱醪中酸类、醇类、酮类、呋喃类、吡嗪类和其他组分的相对含量降低,酯类、醛类和酚类组分的相对含量增加,其中苯乙醇、乙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和4-乙基愈创木酚等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而Z.rouxii CGMCC 3791、C.versatilis CGMCC 3790共培养强化的酱醪中醇类、酯类、醛类和其他组分的相对含量增加,酸类、酚类、呋喃类和吡嗪类组分的相对含量降低,其中苯乙醇、长链脂肪酸乙酯(月桂酸乙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此外,本研究中T.halophilus CGMCC 3792强化的酱醪中4-乙基愈创木酚的相对含量大幅增加,且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其含量也单调增加,对于T.halophilus CGMCC 3792是否具有分泌4-乙基愈创木酚的能力以及是否冷温工艺赋予该菌株合成4-乙基愈创木酚的能力需进一步探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49.
以白酒酒糟为原料发酵产丁二酸
周小兵,郑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7-1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12
摘要
(
52
)
PDF(pc)
(295KB)(
78
)
可视化
收藏
以白酒酒糟为原料,经酶法糖化,由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发酵生产丁二酸。纤维素酶或糖化酶分别水解白酒糟,在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酒糟中的纤维素和淀粉的水解率分别为44.04%和92.26%,相应还原糖对酒糟的得率分别为110 mg/g和126 mg/g酒糟;但2种酶以分步或同步方式水解白酒糟时,酶水解反应受到产物抑制作用,总还原糖得率仅约为150 mg/g酒糟。采用分步糖化发酵工艺,400 g/L白酒糟经两种酶水解后,得到还原糖58.4 g/L,该水解液发酵产丁二酸28.8 g/L,丁二酸产率72 mg/g酒糟;而采用先用纤维素酶水解白酒糟,再用糖化酶和A.succinogenes同步糖化发酵的工艺,240 g/L白酒糟产丁二酸浓度为32 g/L,产率133 mg/g酒糟。以白酒酒糟为原料发酵生产丁二酸,利用了废弃物,无需外源添加氮源,无需对原料进行酸碱预处理,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3
)
Select
50.
施氏假单胞菌F4对黄曲霉毒素B
1
的酶解作用及其降解产物的初步分析
李文明,杨文华,李海星,刘晓华,曹郁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1-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01
摘要
(
48
)
PDF(pc)
(381KB)(
45
)
可视化
收藏
施氏假单胞菌F4能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研究了F4的AFB1降解活性、降解动力学以及蛋白酶K和SDS对其降解性能的影响。F4细胞悬液与毒素共培养72 h后降解率达80.03%;蛋白酶K处理对降解率没有影响,SDS处理的细胞悬液基本丧失了降解活性。不同时间点的降解液上清液仍能有效降解残留AFB1,其中以60 h的降解液上清液活性较好,与残留AFB1继续作用48 h后降解率达84.30%;而经蛋白酶K处理后降解率仅为45.42%。低浓度AFB1诱导对菌体的降解活性没有影响。上述结果提示,F4通过胞内酶作用降解AFB1。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分析表明,F4可将AFB1酶解为至少2种产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1.
戊糖乳杆菌素pentocin LPEM818的初步纯化及特性研究
于雷雷,王超,施波,马妙莲,段慧,张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7-2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30
摘要
(
58
)
PDF(pc)
(436KB)(
46
)
可视化
收藏
对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LPEM818所产戊糖乳杆菌素(pentocin)LPEM818进行了初步纯化,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80%硫酸铵沉淀和Sephadex G-25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后,细菌素的纯化倍数为11.09倍,回收率为6.4%;该细菌素在pH 2.0~8.0条件下稳定,121℃加热15 min保留84.52%的抑菌活性;对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敏感;该细菌素的作用方式为杀菌;对供试的部分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因其抑菌谱较广,对多数致病菌和食品腐败菌有较好抑菌作用,所以具有作为食品生物防腐剂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4
)
Select
52.
湛江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冷藏期间的菌相分析及优势腐败菌的初步鉴定
田凤,王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24-2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31
摘要
(
59
)
PDF(pc)
(353KB)(
39
)
可视化
收藏
将湛江地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在(4±1)℃条件下进行冷藏保鲜,通过细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对冷藏不同时期的细菌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并对优势腐败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湛江地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冷藏初期的细菌总数为2.8×104CFU/g,由10个属的细菌组成,其中有6个属为G-,且它们的数量占细菌总数的80%,其中以黄杆菌和气单胞菌的数量最多,分别占细菌总数的33.3%和13.3%;冷藏的第2天为高品质期,细菌总数为5.1×104CFU/g,黄杆菌(30%)和不动杆菌(16.7%)的数量最多,G-的数量增长到86.7%;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细菌种类逐渐减少,货架期终点时细菌总数为3.0×106CFU/g,但只分离到8个属的细菌,其中G-占93.4%,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的数量均增加到16.7%,而黄杆菌减少为26.7%,其他种类的G-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冷藏至第6天,细菌总数高达2.4×107CFU/g,虾肉完全腐败变质,从中分离获得的4个属的优势腐败菌均为G-,它们分别是黄杆菌、希瓦氏菌、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各自所占比例为28.74%、26.44%、21.84%和16.0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53.
四川泡菜微生态分布及其与盐度、酸度的关系
罗松明,刘书亮,杜晓华,陈功,颜正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29-3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32
摘要
(
58
)
PDF(pc)
(395KB)(
79
)
可视化
收藏
以眉山、成都两个地区的传统发酵泡菜水和两个泡菜生产企业的盐渍水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样品的pH、酸度、盐度及其微生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1)样品的食盐含量对微生物影响很大,而微生物的数量又与样品pH、酸度密切相关。(2)传统发酵泡菜水样品中的乳杆菌、乳球菌、明串珠菌的含量均较高,有的甚至达到108CFU/mL;大部分传统发酵泡菜水中的酵母菌含量较高,在102~106CFU/mL之间;少量泡菜水中存在醋酸菌。企业盐渍菜样品中菌落总数在102~105CFU/mL之间,乳酸菌数和酵母菌数均在10~105CFU/mL之间。(3)另外,少数样品受到霉菌污染,大多数的传统发酵泡菜样品受到了假单胞菌或芽孢杆菌的污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2
)
Select
54.
3种拟青霉发酵三七及其产物检测
武阳阳,虞泓,葛锋,陈自宏,曾文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35-4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14
摘要
(
60
)
PDF(pc)
(383KB)(
58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3种拟青霉: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和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分别发酵三七药材,并检测发酵产物的功效成分。结果显示,蝙蝠蛾拟青霉和蛹草拟青霉能有效地将人参皂苷Rb1转化为Rd,从而高产稀有人参皂苷Rd,同时合成甘露醇、虫草素和腺苷。表明药用微生物与植物药相互作用可获得丰富的、新的药用资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55.
缬氨酸转氨酶拆分DL-缬氨酸的催化条件
张飞,魏涛,刘寅,韩亚伟,何培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41-4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15
摘要
(
57
)
PDF(pc)
(270KB)(
37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具有缬氨酸转氨酶活性的工程菌对DL-缬氨酸进行拆分,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底物摩尔比、底物浓度和金属离子对酶活性和底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催化反应的最适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是45℃,pH=9,L-缬氨酸与丙酮酸的摩尔比1∶8,DL-缬氨酸初始浓度为0.6 mol/L、丙酮酸初始浓度为2.4 mol/L,0.5 mmol/L的Mg2+和Na+对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56.
(E)-2-庚烯醛对半胱氨酸-木糖体系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
徐永霞,赵洪雷,刘滢,姜程程,潘思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45-4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33
摘要
(
59
)
PDF(pc)
(290KB)(
41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脂类氧化产物(E)-2-庚烯醛对L-半胱氨酸与D-木糖组成的美拉德反应体系热反应产物的影响。加入(E)-2-庚烯醛时,热反应产物在294 nm和420 nm处的吸光值均增大。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对不同模型体系热反应挥发性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E)-2-庚烯醛的美拉德反应产物中含氮、含硫化合物的形成受到抑制,一些硫醇类、噻吩类、噻唑类等硫化物的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尤其是2-甲基-3-呋喃硫醇、2-糠硫醇、3-甲基噻吩和2,5-噻吩二甲醛的含量明显下降。随着(E)-2-庚烯醛含量的增加,生成了一些新的烷基噻吩类,如2-己基噻吩、2-(1,1-二甲基乙基)-噻吩和5-甲基-2-噻吩甲醛等。并且与对照相比,加入(E)-2-庚烯醛的体系新增了一些的醇类、酮类和酯类物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7.
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测定
涂宗财,张朋,王辉,尹月斌,满泽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50-5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16
摘要
(
56
)
PDF(pc)
(967KB)(
66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磷脂浓度29 mg/mL,m(磷脂)∶m(鱼油)∶m(胆固醇)∶m(吐温-80)=10∶2∶2.5∶1,微射流压力150 MPa,微射流处理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6.9%,平均粒径128.1 nm,Zeta电位-20.11 mV。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的鱼油纳米脂质体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多分散指数0.258),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58.
水分状态对鱼糜凝胶高温处理热稳定性的影响
张莉莉,张涛,姜晓明,薛勇,徐杰,薛长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56-6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34
摘要
(
120
)
PDF(pc)
(969KB)(
48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不同水分含量及状态对鱼糜凝胶高温处理热稳定性的影响。将鱼糜中添加不同保水剂制成凝胶,经冷风干燥一定时间后进行高温处理,测量冷风干燥不同时间后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水分状态的变化,通过5分法评分标准评定高温处理后鱼糜凝胶的凝胶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冷风干燥时间的延长,空白组及添加保水剂组的鱼糜凝胶的水分含量均呈现相同的下降趋势,水分活度也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尽相同,鱼糜凝胶中的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另外,高温处理后鱼糜凝胶的凝胶特性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降低水分含量可有效提高高温处理鱼糜凝胶的凝胶特性,同时可通过添加保水剂改变水分活度和水分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鱼糜凝胶的高温处理热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59.
黄酒中生物胺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张凤杰,薛洁,王异静,王德良,周建弟,谢广发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62-6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35
摘要
(
60
)
PDF(pc)
(457KB)(
54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黄酒酿造原料、发酵剂和不同年份酒中的生物胺含量,并对传统工艺和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跟踪分析,剖析了影响生物胺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腐胺和酪胺是黄酒中的主要生物胺,糯米原料和曲中生物胺含量很低,检出的3种脂肪族生物胺(腐胺、尸胺和精胺)总量不超过6.01mg/kg;7种酒母中生物胺总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总量变化范围为16.43~87.72 mg/L;酒母中生物胺总量与总酸呈正相关,与酒精度和感官品质呈显著性负相关;机械化工艺和传统工艺发酵过程中生物胺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传统工艺比机械化工艺生物胺含量高;发酵过程中氨基酸逐渐增多,与生物胺含量变化无相关性;发酵醪中细菌总数在前期急剧增加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变化趋势与生物胺含量变化相同;陈酿时间对传统工艺生物胺含量影响明显,随着时间延长,生物胺含量降低,但陈酿时间对机械化工艺无明显影响。本实验检测的黄酒发酵醪及年份酒中生物胺总量范围为0.14~175.15 mg/L,不存在安全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0
)
Select
60.
老化的颗粒酒花对啤酒发酵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周芸芸,刘春凤,王金晶,朱林江,李永仙,郑飞云,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69-7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36
摘要
(
57
)
PDF(pc)
(373KB)(
43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老化后酒花的主要成分,研究发现在酒花老化过程中α酸和β酸发生氧化降解,前期生成异α酸,随着老化的进行,继而产生葎草灵酮(humulinone)和希鲁酮(hulupones)等衍生氧化物。酒花中的总多酚含量逐渐减少,具有抗氧化性的酚酸也发生氧化聚合,使用液相色谱检测几乎无响应峰。并测定总多酚、DPPH清除率、TRAP值、TBA值等抗氧化指标来分析老化的酒花对麦汁和啤酒的抗氧化能力影响,实验发现老化的酒花对麦汁和啤酒的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大,尤其是风味稳定性系数SI值,波动最为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61.
类球红细菌产辅酶Q
10
发酵工艺的优化
杨威,柯崇榕,邵庆伟,朱勇峰,黄建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75-7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17
摘要
(
52
)
PDF(pc)
(285KB)(
57
)
可视化
收藏
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是一类高产辅酶Q10的光合细菌,该研究对R.sphaeroides EIM-8产辅酶Q10的发酵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设计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7.8 g/L、(NH4)2SO4 4.9 g/L、谷氨酸4.7 g/L、玉米浆粉2.5 g/L、MgSO49.5 g/L、FeSO41.5 g/L,NaCl 3.5 g/L,KH2PO44.0 g/L、辅液15.0 mL/L;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的培养条件为:pH 6.5、温度32℃、接种量10%、装液量40mL/250 mL,此条件下辅酶Q10产量可达128.9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89.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2.
特基拉芽孢杆菌来源β-1,3-1,4-葡聚糖酶重组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刘晓玲,王金晶,李永仙,朱林江,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80-8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18
摘要
(
55
)
PDF(pc)
(406KB)(
27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ET-28a(+)-bgl)发酵产β-1,3-1,4-葡聚糖酶的能力,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各类碳源及氮源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培养基各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甘油为最适碳源,酵母粉及胰蛋白胨为氮源。优化的培养基组成是:yeast extract终浓度为20 g/L,胰蛋白胨12.5 g/L,甘油14.1 mL/L,KH2PO42.17 g/L,K2HPO42.74 g/L。三角瓶发酵产β-葡聚糖酶酶活(2 978.2 U/mL),与初始培养基(1 671.9 U/mL)相比,提高了1.78倍。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对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工业酶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3.
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液体菌种繁育条件的优化
宋德龙,贠建民,艾对元,张紊玮,魏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86-9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05
摘要
(
48
)
PDF(pc)
(395KB)(
150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需要,以控制菌丝球直径和密度、并提高菌丝体生物量为目的,实验以双孢蘑菇As2796为出发菌株,采用单因素、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其液体菌种繁育条件。结果表明,筛选的双孢蘑菇一级液体种子的优化培养基为:马铃薯80 g、红糖12 g、葡萄糖9.0 g、蛋白胨2 g、酵母膏1 g、KH2PO42g、MgSO4.7H2O 1g、VB10.01 g、水1 000 mL;优化的二级种子液体繁育条件为:转速150 r/min、培养温度25℃、初始pH6.0、接种量12%、装液量100 mL。在此条件下菌丝球直径可有效控制在1.5~2.0 mm之间,菌丝体生物量干重可达25.0 mg/m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8
)
Select
64.
海洋低温β-半乳糖苷酶菌株筛选、鉴定及酶的分离纯化
崔爱萍,迟乃玉,张庆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92-9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19
摘要
(
113
)
PDF(pc)
(620KB)(
43
)
可视化
收藏
筛选自黄海海泥产β-半乳糖苷酶的菌株CD6,依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为土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terrigena)。通过透析、超滤和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菌株β-半乳糖苷酶,测定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20℃,30℃剩余相对酶活85%;超过35℃酶活力即迅速下降,确定其为低温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5.
均质处理对鸡蛋全蛋液功能性质的影响
苏宇杰,徐珍珍,乔立文,杨严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97-10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37
摘要
(
65
)
PDF(pc)
(355KB)(
44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全蛋液均质处理对其功能性质影响规律,对不同压力均质处理后全蛋液蛋白溶解度、起泡性、乳化性、凝胶强度等功能性质及应用全蛋液制作的海绵蛋糕比容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40 MPa压力内,随着均质压力的升高,全蛋液起泡力、乳化活力和海绵蛋糕比容明显降低,泡沫稳定性和凝胶强度明显提高,乳化稳定性的变化比较复杂,蛋白质溶解度基本保持稳定。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全蛋液应用时所侧重的功能性质选择适宜的均质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66.
鱼鳞冻热处理工艺优化及性质的研究
顾杨娟,李杰,李富威,包建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02-10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38
摘要
(
54
)
PDF(pc)
(485KB)(
31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未经前处理、酸处理、酶处理3种不同前处理方式制备草鱼鱼鳞冻的热处理优化工艺。以胶原蛋白提取率和冻力作为考察指标,确定鱼鳞冻热处理工艺最佳条件的提胶温度都为100℃,提胶时间都为2 h,除酸处理鱼鳞冻提胶料水比为1∶5外,其余均为1∶4,未前处理鱼鳞冻的提胶用水pH值为6。但由于原料中胶原蛋白含量不同,需要调整料水比以满足冻力要求。优化工艺制备的3种鱼鳞冻冻力相当,质构上都要比普通果味型果冻松软、爽滑,更有弹性。酶处理鱼鳞冻胶原蛋白浓度最高,未前处理鱼鳞冻黏度最高、质构特性最好,酸处理鱼鳞冻产量最高。胶凝温度和熔化温度表明鱼鳞冻适合在10℃以下凝冻,在20℃以下保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67.
软枣猕猴桃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宣丽,刘长江,刘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09-11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06
摘要
(
51
)
PDF(pc)
(310KB)(
42
)
可视化
收藏
对微波辅助提取的软枣猕猴桃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各纯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利用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对软枣猕猴桃多糖进行初步分离,得到1个水洗组分和3个盐洗组分;利用Sephade-xG-100、G-200凝聚柱层析对其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结果表明:4个组分都为均一多糖且都不含有蛋白质;软枣猕猴桃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很弱,盐洗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水洗组分;0.1盐洗组分(0.1 mol/L NaCl溶液洗脱的组分)、0.2盐洗组分(0.2 mol/L NaCl溶液洗脱的组分)、0.3盐洗组分(0.3 mol/L NaCl溶液洗脱的组分)、Vc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57、1.61、1.18、0.03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5、5.6、2.7、0.2 mg/mL;0.1盐洗组分为软枣猕猴桃多糖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组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68.
桑椹速溶茶加工工艺
陈祖满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14-1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39
摘要
(
43
)
PDF(pc)
(202KB)(
36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十"桑椹为原料,经科学勾兑、精心加工而成的一种营养丰富、方便饮用的速溶茶。通过一系列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桑椹速溶茶的最佳配方和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桑椹速溶茶宜用20%麦芽糊精为助干剂;采用离心喷雾干燥方法,最佳工艺参数:雾化器喷头转速30 000 r/min、物料进料速度40 r/min、进出口温度180/80℃;桑椹速溶茶最佳配方:原果汁含量70%,糖酸比20∶1,加糖量8.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69.
乳酸菌降胆固醇机制的研究进展
国立东,杨丽杰,霍贵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17-12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40
摘要
(
62
)
PDF(pc)
(441KB)(
64
)
可视化
收藏
乳酸菌作为益生菌的主要来源,对宿主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降低胆固醇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人们已筛选到多种能降低胆固醇的乳酸菌种属,如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肠球菌属菌株,并且这些菌株的降胆固醇能力,大部分已通过动物或人体试验证实,但作用机制尚不明晰。文中综述了半个世纪以来乳酸菌降胆固醇机制研究的进展,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展望,旨在为乳酸菌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70.
创伤弧菌控制措施与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姬华,陈艳,刘秀梅,付萍,李志刚,李敬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23-12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41
摘要
(
64
)
PDF(pc)
(339KB)(
93
)
可视化
收藏
创伤弧菌为革兰氏阴性嗜盐菌,天然存在于世界各地温暖的河口与海洋环境中,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人类感染往往与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有关。食源性创伤弧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原发性败血症,病死率超过50%。文中介绍了创伤弧菌生物学特性、控制措施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71.
S-腺苷蛋氨酸对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调控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孙丽慧,张国海,李明刚,郑裕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28-13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21
摘要
(
50
)
PDF(pc)
(464KB)(
60
)
可视化
收藏
S-腺苷蛋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除主要作为甲基供体和参与众多转硫基、转氨基和转核糖基等重要的生化反应,还能作为信号分子调控微生物的代谢。当细胞内S-腺苷蛋氨酸浓度发生微小变化时,就可以对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合成以及细胞分化产生较大的影响。文中就S-腺苷蛋氨酸在生物体内的循环途径、相关基因以及近年来S-腺苷蛋氨酸对微生物次级代谢的调控作用和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72.
规模化制备藻蓝蛋白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邵明飞,赵楠,刘冰,秦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35-13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13
摘要
(
59
)
PDF(pc)
(398KB)(
63
)
可视化
收藏
藻蓝蛋白作为蓝色天然色素蛋白,具有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炎、保肝护肝等生理功能及高效的荧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分子探针等领域。现今制约藻蓝蛋白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稳定、高效、经济的制备工艺。文中综述了近几年藻蓝蛋白制备工艺中发展较快、实用性较强的工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工艺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73.
壳聚糖食品保鲜膜抗菌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黄志成,唐冰,钟杰平,李思东,杨子明,李普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40-14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22
摘要
(
81
)
PDF(pc)
(462KB)(
176
)
可视化
收藏
壳聚糖由于其良好的功能特性,近年来作为天然保鲜包装材料在各类食品的包装中已有大量的应用。该文章在对壳聚糖食品薄膜材料的抗菌机理总结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壳聚糖薄膜在食品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壳聚糖食品薄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0
)
Select
74.
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现状及对策
孙炳新,孟实,冯叙桥,李娜,徐方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46-14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23
摘要
(
41
)
PDF(pc)
(357KB)(
32
)
可视化
收藏
从宏观角度论述了目前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现状,并结合现状提出加强食品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增强消费者、食品从业与监管人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以及建立多元化的监管体系将是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5.
原料乳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剧柠,夏淑鸿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50-15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42
摘要
(
32
)
PDF(pc)
(461KB)(
56
)
可视化
收藏
牛乳营养丰富,适合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该文介绍了原料乳中微生物的种类,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原料乳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对非培养微生物学在研究原料乳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高度评价了非培养方式的快速、敏感以及可定义纯培养方式无法发现的微生物的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76.
实时荧光定量PCR监测镇江香醋醋酸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变化
陶京兰,陆震鸣,王宗敏,李国权,史劲松,许正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56-16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08
摘要
(
47
)
PDF(pc)
(619KB)(
53
)
可视化
收藏
对镇江香醋醋酸发酵阶段醋醅中功能微生物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醋酸发酵阶段醋醅中总细菌、总真菌、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起始阶段(1~7天)醋醅中总细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生物量快速上升,分别于第6、7、4天达到最大值,为4.85×1011,1.14×1010和3.37×1011copies/g干醅。随后各类细菌的生物量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醋醅中总真菌和酵母的生物量在发酵前期变化不大,7天后至发酵结束总真菌的生物量逐渐下降为7.59×104copies/g干醅,而酵母生物量则在发酵8~12天内下降为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77.
速冻水饺细菌总数FISH检测技术的优化
井洪珍,罗剑飞,林炜铁,何庆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61-16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43
摘要
(
48
)
PDF(pc)
(1057KB)(
54
)
可视化
收藏
探索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速冻水饺中细菌总数的可行性及特异性,优化样品的快速、准确和便捷的检测体系。采用TAMRA标记的EUB338探针与大肠杆菌进行FISH实验条件的优化,并利用优化的FISH技术对4种速冻水饺中的8个样品进行检测和计数。应用FISH技术检测速冻水饺中细菌总数,理想的样品预处理实验条件为:热固定2 h,4%多聚甲醛固定20 min,系列乙醇脱水5 min,杂交条件为杂交温度为46℃,杂交液中去离子甲酰胺浓度为20%,杂交时间3h,洗脱液中NaCl浓度为225 mmol/L;检测的8个样品中,有2例细菌总数超标。FISH可以特异性的检出速冻水饺中的细菌总数,简便,检测周期短,灵敏度高,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8.
坚强肠球菌SQ-3-2基于Lux S群体感应系统信号分子AI-2的检测及方法优化
张腾,贺银凤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68-17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44
摘要
(
53
)
PDF(pc)
(416KB)(
41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生物学方法检测坚强肠球菌SQ-3-2是否产生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将坚强肠球菌SQ-3-2培养上清液加入到由哈维氏弧菌BB170构成的特异性报告系统中,使用多功能酶标仪化学发光模式检测荧光强度,通过与AB培养基空白对照进行荧光强度的比较得出坚强肠球菌SQ-3-2是否产生具有活性的AI-2信号分子,同时依据荧光强度的大小对加样比和酸碱度两个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坚强肠球菌SQ-3-2培养上清液中含有AI-2信号分子,随着菌体密度的增加信号分子AI-2的浓度也随之增大,在对数期末期达到最大值。方法优化实验证明最佳检测条件为待测样品pH=7,加样比例为1∶100。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坚强肠球菌SQ-3-2的Lux S系统打下基础。同时,方法优化实验为检测各类乳酸菌是否分泌AI-2信号分子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79.
自然发酵酸菜游离氨基酸的分析
杜书,岳喜庆,武俊瑞,孙欣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74-17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45
摘要
(
57
)
PDF(pc)
(187KB)(
61
)
可视化
收藏
以自然发酵酸菜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酸菜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酸菜中富含17种呈味氨基酸,总含量达635 mg/L。其中,苏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谷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等。酸菜中含有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含量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1.73%。这些呈味氨基酸对酸菜特有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6
)
Select
80.
超高压处理对发酵桑椹酒香气的影响
袁小单,马永昆,王行,马辉,邓娜娜,徐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77-18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46
摘要
(
38
)
PDF(pc)
(325KB)(
33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超高压处理对桑椹酒香气成分的影响,将桑椹新酒分别经200、400、600 MPa处理20 min后,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萃取和检测分析,并结合简单排序法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经超高压处理后,桑椹酒中香气种类没有变化,但其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桑椹酒经400 MPa、20 min处理后,香气成分含量变化明显,其中醇类、酯类含量分别增加了1.27%和15.21%,酸类、醛类的含量分别下降了14.21%和12.06%;这表明超高压处理可以促进酸醇的酯化作用,醛类氧化作用,改善桑椹酒香气,加速陈化。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经超高压处理的桑椹酒香气更加柔和丰富,400 MPa处理20 min的桑椹酒香气柔和典型、醇厚协调,且与其GC-MS检测分析结果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5
)
Select
81.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麦芽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
董亮,张笑,朴永哲,侯英敏,史仲平,赵长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82-18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09
摘要
(
60
)
PDF(pc)
(266KB)(
48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了酿造大麦Sabastian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共分析鉴定出3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对酿造麦芽风味贡献较大的化合物有:醛类化合物13种占总峰面积的74.65%,醇类化合物7种占总峰面积的4.63%,酮类2种占总峰面积的0.18%,酸类一种占总峰面积的0.62%,其它类化合物8种占总峰面积的11.84%;含量较高的成分为异戊醛、2-甲基丁醛和正己醛,其峰面积相对百分比分别达到26.31%、24.69%和12.87%,搞清了酿造大麦嗅感物质的组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82.
气相色谱法鉴别潲水油
唐盼盼,李诗言,俞琰垒,张虹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86-19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10
摘要
(
55
)
PDF(pc)
(314KB)(
53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一种有效的潲水油鉴别方法,运用气相色谱法和峰面积校正归一化法,对5种动物油、5种植物油和5种潲水油及其精炼成分中的脂肪酸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最终确定以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U/S)、短链脂肪含量、十三烷酸及十七烷酸等奇数碳脂肪酸含量作为潲水油油脂的内源性特征物质,并以此作为检测指标,结果表明:潲水油油脂中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U/S)值明显小于同种类植物油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U/S);短链脂肪酸在普通植物油中无法检出,但在潲水油中含量较高(0.05%~0.7%);在潲水油中检测出十三烷酸和十七烷酸等奇数碳脂肪酸(0.2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83.
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CPE-FAAS)测定蜂蜜中痕量锰
杜军良,尤海霞,胡杨,王秀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92-19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07
摘要
(
55
)
PDF(pc)
(247KB)(
85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以8-羟基喹啉为络合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为萃取剂的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CPE-FAAS)测定蜂蜜中痕量Mn(Ⅱ)的方法。研究了pH值,平衡时间,离子强度,萃取剂用量,以及络合剂用量和共存离子干扰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方法线性范围为100~700 ng/mL,检出限为5.74 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68%(n=11),回收率为97.3%~98.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3
)
Select
84.
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
龙顺荣,周勇,郦明浩,谭锦萍,杨晓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196-19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47
摘要
(
99
)
PDF(pc)
(249KB)(
44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液萃取和基质固相分散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对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共检测发酵食品437批次,其中EC阳性样品343批次,阳性率为78.49%,阳性率最高的是果酒100%,其次是酱油98.17%、醋86.67%和黄酒78.38%,最低的是啤酒,为未检出。饮料酒中EC平均值最高的是黄酒90.4μg/L,其次为保健酒62.9μg/L,最低为葡萄酒,为7.6μg/L,调味品中酱油和醋EC平均值分别为84.1μg/kg和76.2μg/kg,焙烤食品中面包EC平均值24.3μg/kg。研究结果表明,黄酒、酱油和醋中EC的阳性率、平均值相对较高,在今后的研究和监测中需要重点关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85.
滚揉腌制方式对鸭肉腌制品质的影响
丁玉庭,胡煌,吕飞,刘璘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200-20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24
摘要
(
52
)
PDF(pc)
(350KB)(
27
)
可视化
收藏
腌制是酱鸭生产中的关键工艺,文中以整鸭为原料,研究了常压滚揉腌制(APB)、真空滚揉腌制(VB)和间歇式真空滚揉腌制(PVB)对鸭肉盐分、水分、质量、游离氨基酸、肌红蛋白、色泽,剪切力和肌肉变性温度的影响。腌制过程中VB和PVB样品的水分含量、盐分含量、重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剪切力和色度a*值和b*值显著高于APB样品(P<0.05),高铁肌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APB样品。VB和PVB处理样品除重量具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86.
牛肉真空滚揉条件对白卤牛肉品质和出成率的影响
刘巧瑜,白卫东,黄敏,陈海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205-21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25
摘要
(
50
)
PDF(pc)
(524KB)(
40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真空滚揉技术在卤牛肉加工中的应用,论文分析了牛肉真空滚揉时真空度、转速、滚揉时间、载荷量、原料初始温度和静腌时间对白卤牛肉主要成分、感官品质、色度、质构特性及出成率的影响。将初始温度为0~5℃的牛肉、3.3%食盐和0.1%花椒放入滚揉器中,载荷量60%,真空度6 kPa,4 r/min滚揉15 min,静置10 min;加入1.3%洋葱汁、1.2%香芹汁、2.5%胡萝卜汁和1.8%二锅头,重复滚揉1次;出料后0~5℃静腌12h。采用上述操作条件腌制的牛肉加工的白卤牛肉的品质和出成率均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4
)
Select
87.
采后涂膜处理对山竹果壳细胞代谢物和果肉品质的影响
于立梅,刘朝霞,吴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213-21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26
摘要
(
47
)
PDF(pc)
(355KB)(
28
)
可视化
收藏
以山竹果为材料,研究了采后涂膜处理常温贮藏(1%壳聚糖和1%海藻酸钠)对山竹果壳细胞代谢物及果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涂膜处理常温贮藏中山竹果壳中超氧阴离子、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过氧化氢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呈上升趋势,贮藏15d时,常温、1%壳聚糖、1%海藻酸钠涂膜处理的丙二醛含量比初期分别增加了94.4%、67.0%和38.9%。果壳代谢物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2种涂膜处理均能有效延缓果壳细胞代谢物的增加。其中1%壳聚糖涂膜处理能够显著延缓果肉VC和总糖含量的下降,减慢营养物质的消耗,抑制果实的腐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88.
南极磷虾保鲜剂工艺参数的优化
迟海,杨峰,杨宪时,李学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218-22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27
摘要
(
44
)
PDF(pc)
(587KB)(
32
)
可视化
收藏
以保鲜剂浓度、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为单因素指标,并以感官评分和贮藏时间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南极磷虾保鲜剂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经优化确定的工艺参数为:保鲜剂浓度21.80 g/L,浸泡温度6.1℃,浸泡时间6.56 min,实际综合得分最高,与理论值接近,这说明回归模型正确,并通过质构、色泽和肌肉组织切片对工艺参数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验证组南极磷虾品质高于空白组,这说明该工艺条件对南极磷虾品质保持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89.
不同气调包装对醉虾贮藏品质的影响
吕飞,张碧娜,丁玉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223-22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02
摘要
(
42
)
PDF(pc)
(238KB)(
27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40%CO2+60%N2和100%CO2的气调包装以及真空和空气包装4种包装方式对贮藏醉虾菌落总数、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真空和空气包装组,100%CO2或40%CO2+60%N2的气体包装,对醉虾的保鲜效果较好,其样品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较低,质地和色泽变化较小,感官评分较高。但由于100%CO2包装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气体收缩较明显导致产品包装外观不理想,40%CO2+60%N2的混合气体包装更适合于醉虾的贮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90.
水溶性壳聚糖涂膜处理对采后绿芦笋贮藏品质的影响
邱苗,杨成,蒋珩珺,陈群超,黄建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227-23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28
摘要
(
41
)
PDF(pc)
(406KB)(
43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0.50%的水溶性壳聚糖(WSC)和羧甲基壳聚糖(CMC)分别对在2℃贮藏条件下采后绿芦笋的涂膜保鲜。通过感官品质、失重率、抗坏血酸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以未经处理的绿芦笋为对照。结果表明:经0.50%的CMC和WSC进行涂膜处理,均可有效地降低芦笋的失重率,维持其硬度,延缓其抗坏血酸和叶绿素营养物质的消耗。而且CMC处理可以明显抑制绿芦笋总酚含量的下降及其PPO、POD和SOD活性的变化,其感官品质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使绿芦笋的贮藏时间延长至35 d。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91.
壳聚糖/纳米ZnO涂膜对圣女果的保鲜作用
李亚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233-23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29
摘要
(
56
)
PDF(pc)
(526KB)(
39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溶液共混制备得到不同纳米ZnO含量的壳聚糖/纳米ZnO涂液,观测了该涂膜的微观结构,并考察了其对圣女果的保鲜性。结果发现:当纳米ZnO含量较低(1%和2%)时,纳米粒子较均匀的分散于壳聚糖膜中。但当纳米ZnO含量增加到3%时,纳米ZnO出现了团聚。保鲜实验发现,纳米ZnO含量为1%的壳聚糖/纳米ZnO涂膜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圣女果的感官品质、降低其失重率,并减少其在贮藏过程中Vc及可滴定酸含量的损失。而纳米ZnO含量为2%和3%的壳聚糖/纳米ZnO涂膜的保鲜效果不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2
)
Select
92.
常温贮藏时间对红地球葡萄介电特性的影响
边红霞,屠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237-24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03
摘要
(
98
)
PDF(pc)
(262KB)(
73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利用平行极板法,在50 Hz~1 MHz频率内研究了常温贮藏时间对其电特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 Hz~1 MHz的频率内,随加载频率的增加其复阻抗、并联等效电容值呈减小趋势,电导值呈增大趋势,而损耗因子和品质因数在加载频率为25 KHz时分别达到极小值和极大值。在同一加载频率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红地球葡萄的复阻抗值和品质因数减小,并联等效电容、损耗因子和电导值增大。综合分析可知,常温下贮藏时间对红地球葡萄的电特性参数影响较大,且其电特性参数与电场频率有显著相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93.
罗非鱼头蛋白质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刘慧清,周春霞,洪鹏志,王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241-24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04
摘要
(
102
)
PDF(pc)
(375KB)(
24
)
可视化
收藏
以罗非鱼头为原料,采用加热浸提、酶法水解、酸/碱溶解-等电点沉淀法提取鱼蛋白,冷冻干燥得到4种鱼蛋白粉,分别记为热提鱼蛋白(HFP)、酶解鱼蛋白(EFP)、酸溶鱼蛋白(AFP)和碱溶鱼蛋白(ALFP),并探讨了4种鱼蛋白的营养特性、溶解性和乳化性。结果表明:ALFP和AFP的蛋白含量分别为89.97%和85.87%,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达到49.72%和48.63%,而脂肪和灰分含量以及白度值均低于HFP和EFP,且差异显著(P<0.05)。溶解性和乳化性的研究显示,EFP和HFP在pH 2.0~10.0内溶解度均高于93%,但体系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较差;而AFP和ALFP的溶解度随pH值的变化非常明显,在pH 4.0~6.0内,体系的溶解性和乳化性极差,而在pH值低于4.0或高于6.0时,溶解度大大增强,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随之提高,且乳化活性和稳定性明显高于HFP和EFP。酸/碱溶解-等电点沉淀法可用于制备营养价值高,乳化特性相对较好的鱼分离蛋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94.
桂花中总黄酮提取工艺及采收期研究
陶阿丽,戴一,华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2
): 247-24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2.011
摘要
(
46
)
PDF(pc)
(178KB)(
36
)
可视化
收藏
桂花含有丰富的黄酮,具有多样的药理活性,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桂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以最佳提取工艺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桂花中总黄酮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桂花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每次料液比1∶30(g∶mL),浸提次数3次,浸提时间90 min,黄酮最高含量为16.9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95.
四川泡菜乳酸菌多样性及其功能特性
陈功,张其圣,余文华,宋萍,刘竹,李恒,游敬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22
摘要
(
77
)
PDF(pc)
(237KB)(
67
)
可视化
收藏
文中以传统优质四川泡菜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不同区域优势微生物菌群和生态分布,乳酸菌多样性表现于四川泡菜之中,初步确定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及耐乙醇片球菌(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等乳酸菌是四川泡菜发酵的优势菌群,同时对收集的四川泡菜微生物的部分功能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泡菜微生物功能拓展及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6
)
Select
96.
高浓度发酵中酵母菌性能调控及优化
张琦,李文,林燕,马海元,王欣泽,孔海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5-1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09
摘要
(
157
)
PDF(pc)
(486KB)(
76
)
可视化
收藏
高浓度发酵能有效提高乙醇发酵的经济效益,但反应过程中高浓度基质和产物对酵母菌性能抑制作用是限制最终乙醇产率的关键因素。文中通过分析比较了不同基质及产物浓度下的发酵中基质浓度、菌体浓度、乙醇产量的变化规律,确定酵母菌对抑制物的耐受浓度。并对比内源和外源乙醇对于发酵初始12 h酵母菌平均比增长速率和平均乙醇发酵速率的影响,揭示内外源乙醇抑制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该酵母菌株发酵基质最大投加浓度为160 g/L,所产乙醇最大浓度为55 g/L;产物乙醇是发酵过程中的首要抑制因素,菌体对发酵初始时所添加乙醇的耐受浓度为70 g/L,内源乙醇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外源乙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97.
PCR-Targeting体系构建棒状链霉菌基因突变株
左志晗,郑津辉,赵海龙,李玉珊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2-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10
摘要
(
54
)
PDF(pc)
(616KB)(
40
)
可视化
收藏
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可产生多种β-内酰胺类化合物,其中包括克拉维酸。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Targeting体系构建棒状链霉菌突变株是获得克拉维酸高产菌株的又一可行方法。采用该体系对棒状链霉菌的lat基因进行了敲除,获得了没有抗性标记的lat基因被敲除的突变株S.clavuligerus lat::scar,其克拉维酸产量是出发菌株的2.8倍。由于最终构建的突变株没有抗性标记,因此可以将该方法应用于突变棒状链霉菌的其他基因,实现用一种抗性标记突变同一菌株不同基因的目的,为链霉菌的基因突变提供了又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8.
碳源对圆酵母(Torula sp.)B84512发酵合成赤藓糖醇及副产物甘油的影响
高慧,窦文芳,陆茂林,许正宏,史劲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7-2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11
摘要
(
117
)
PDF(pc)
(346KB)(
45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圆酵母(Torula sp.)B84512以不同碳源发酵产赤藓糖醇过程中副产物甘油的生成与消耗情况。发现该菌株在以任何碳源为底物发酵过程中均会产生甘油,且在发酵中后期甘油逐渐被消耗。以甘油为唯一碳源时该菌株合成赤藓糖醇的速率及产率均低于葡萄糖。葡萄糖为圆酵母B84512发酵产赤藓糖醇的最佳碳源。采用分批补料的方式提高赤藓糖醇的产率并期望能抑制甘油的生成,实验结果表明补料至总糖浓度为50%时赤藓糖醇产量最高为253 g/L,产率为1.03 g/(L.h)。但甘油产量与葡萄糖的浓度呈正相关,分批补料并不能有效抑制甘油的生成,反而导致发酵周期大大延长,对于工业化生产极其不利。通过对甘油的生成及消耗过程中关键酶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ctGPD)、3-磷酸甘油酯酶(GPP)、线粒体3-磷酸甘油脱氢酶(mtGPD)酶活测定,确定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为甘油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为以后对圆酵母B84512中甘油代谢途径的基因工程改造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99.
补料分批发酵泡沫分离耦合对乳链菌肽生产的影响
郭凯敏,崔小颖,张达,郑辉杰,吴兆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22-2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12
摘要
(
54
)
PDF(pc)
(325KB)(
29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除发酵过程中目标产物乳链菌肽(nisin)的抑制,研究了发酵泡沫分离耦合。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合适的耦合操作条件:气速40 mL/min、pH 5.75、通气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nisin失活最小(6.1%)。随后,在耦合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补料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末期时nisin总效价(4 813 IU/mL)和总产量(3.37×106IU)相对于对照组的总效价(4 097 IU/mL)和总产量(2.46×106IU)分别提高了17.5%和37.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00.
旋光法研究L-半胱氨酸在食品加工条件下的稳定性
叶丽君,黄雪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27-3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23
摘要
(
53
)
PDF(pc)
(297KB)(
73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L-半胱氨酸(L-Cys)在食品加工条件下的稳定性,测定其溶液在不同酸度、不同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加工条件下的旋光度值,进而探讨L-Cys在加工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室温下、pH 3.0~8.0内,L-Cys的氧化反应为零级反应,其氧化速率常数在pH值3.0时最小,在pH值4.0和pH值8.0时最大。溶液含氧会影响L-Cys的起始浓度,但不影响其氧化速率常数。H2O2、NaHSO3氧化L-Cys的速率常数分别为:9×10-6mol/(dm3h)和2×10-6mol/(dm3.h),NaHSO3不能作为保护L-Cys的抗氧化剂。L-Cys具有热不稳定性,加热至60℃和100℃时其溶液旋光度无规律性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01.
嗜酸乳杆菌转化菜籽油生成共轭亚油酸条件的优化
李垚,徐尔尼,杨欣,胡冰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32-3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13
摘要
(
33
)
PDF(pc)
(364KB)(
29
)
可视化
收藏
文中对嗜酸乳杆菌静息细胞转化菜籽油生成CLA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适转化液介质、介质浓度、pH、温度、转化时间和细胞浓度,同时,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亚油酸异构酶活性的影响。在该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对转化时间、pH、温度、细胞浓度进行了工艺优化分析,确定了在菜籽油浓度为7.5 mg/mL、脂肪酶的加入量为2 mg/30 mL时,以0.1 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为转化液介质条件下,最优转化工艺条件是时间25 h,pH6.5,温度36℃,细胞浓度40 mg/mL,经优化后CLA的生成量可以达到230.12±7.52μg/m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2.
真姬菇多糖HMP-1的分子结构特性及其生物活性
包鸿慧,周睿,愈商权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38-4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24
摘要
(
80
)
PDF(pc)
(392KB)(
42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真姬菇多糖HMP-1。HMP-1总糖含量为99%,经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PSEC)分析,证明HMP-1为单一组分。单糖分析结果表明,HMP-1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含量分别为67.36 mg/g和33.36 mg/g。采用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十八角激光散色仪-示差检测仪-紫外检测器联用(HPSEC-MALLS-RI-UV)技术,测得HMP-1的平均分子质量(Mw)为4781±0.6 ku,分子回旋半径值(Rg)为(17.1±1.6)nm。甲基化分析确定HMP-1主链由(1,4)葡糖糖组成,含有(1,6)半乳糖的分支。体外实验表明,HMP-1虽然对人胃腺癌细胞(AGS)、结肠腺癌细胞(DLD-1)、子宫颈癌细胞(HeLa)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可以促进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值和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巨噬细胞中NO的生成量,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03.
消化道中燕麦β-葡聚糖对EGCG吸附作用的体外研究
马雅钦,高瑞萍,崔峻,赵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44-4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02
摘要
(
41
)
PDF(pc)
(264KB)(
44
)
可视化
收藏
对体外模拟胃肠液中燕麦β-葡聚糖吸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燕麦β-葡聚糖吸附EGCG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pH、EGCG浓度影响较大。加入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燕麦β-葡聚糖对EGCG吸附量增大。模拟胃液中随pH值升高,β-葡聚糖吸附能力逐渐增强;肠液中随pH值升高,吸附能力首先升高然后下降,pH 6.5时,其吸附能力最大。随EGCG浓度升高,响应因子增多,也使β-葡聚糖对EGCG的吸附能力增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4.
基于主成分分析、神经网络对啤酒感官评价的预测
钟成,黄奕雯,贾士儒,董建军,郝俊光,李清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48-5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25
摘要
(
58
)
PDF(pc)
(271KB)(
69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对啤酒感官评价进行了预测。把啤酒中11种理化及风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除去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提取后的理化及风味指标做为输入数据,感官评价得分作为输出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啤酒感官评价预测的模型。使用此模型对50种啤酒的感官得分进行预测,预测最大相对误差为2.68%。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这种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啤酒感官评价得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105.
胡椒碱的光异构化研究
郭墨亭,夏学进,黄雪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52-5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26
摘要
(
53
)
PDF(pc)
(217KB)(
93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胡椒碱的光致异构化规律,以纯胡椒碱为原料,采用不同辐照时间、辐照波长、光源等处理,HPLC检测胡椒碱及其3种异构体。结果表明:(1)辐照一定时间后,胡椒碱及其异构体相互转化并形成动态平衡;(2)365 nm紫外辐照对胡椒碱异构化的影响大于254 nm辐照;(3)不同光源处理时胡椒碱的损耗量相近,紫外辐照利于异胡椒碱和胡椒脂碱形成,日光灯照射利于异胡椒脂碱形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106.
结冷胶与黄原胶复配体系流变与凝胶特性
朱桂兰,陶思远,童群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56-6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27
摘要
(
67
)
PDF(pc)
(295KB)(
64
)
可视化
收藏
对质量分数1%的不同比例的结冷胶和黄原胶复配体系的流变和凝胶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其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黄原胶比例的提高,复配体系的粘弹性增加,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增加。黄原胶的添加还提高了复配体系的凝胶弹性、内聚性和持水力。初步判断在复配体系中,2种聚合物相互混合,形成单独的凝胶彼此渗透,形成了一个互相结合的网络结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07.
混菌发酵豆豉中异黄酮含量及对小鼠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刘锦绣,陈伟,李靖,程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61-6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03
摘要
(
51
)
PDF(pc)
(655KB)(
28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高产蛋白酶菌株枯草芽孢杆菌D2和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U35进行单菌种、混合菌种发酵生产豆豉,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及其抗肿瘤能力,分析异黄酮含量和抗肿瘤能力的关系。用HPLC法测定豆豉提取物异黄酮含量,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异黄酮含量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肺癌(LLC)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D2U35混菌豆豉苷元型异黄酮含量分别比D2、U35单菌豆豉高101.95μg/mL(2.38倍)和35.48μg/mL(1.25倍),D2U35混菌豆豉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比D2、U35单菌豆豉高15.79%和7.02%,说明混菌发酵不仅提高了苷元型异黄酮含量,还提高了豆豉提取物的抗肿瘤能力。对肿瘤抑制作用,苷元苷型异黄酮>总异黄酮>糖苷型异黄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08.
几种添加物对草鱼鱼糜制品凝胶品质改良的影响
杨贤庆,丁利,马海霞,李来好,程琳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67-7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28
摘要
(
60
)
PDF(pc)
(935KB)(
78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草鱼鱼糜凝胶品质进行改良研究。以鱼糜凝胶强度和白度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木薯变性淀粉、魔芋精粉和蛋清蛋白粉作为响应因子,进行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实验,通过建立的多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得到优化组合。优化后确定各因素的最适添加量为:木薯变性淀粉19%,魔芋精粉0.60%,蛋清蛋白粉4.50%。在此优化条件下,鱼糜凝胶强度达到了2 330.68(g.cm)(所用探头直径为11.3 mm),与理论预测值2 352.57(g.cm)接近,白度达到了73.49,接近于理论预测值73.7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0
)
Select
109.
微冻对南美白对虾质构的影响
李立杰,柴春祥,鲁晓翔,郭美娟,任瑞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73-7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29
摘要
(
102
)
PDF(pc)
(248KB)(
44
)
可视化
收藏
以南美白对虾为对象,研究了其在-3℃微冻条件下质构参数(硬度、弹性、剪切力,咀嚼性、黏附性、胶黏性)的变化,同时考察了TVBN值、汁液流失率和感官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TVBN和汁液流失率均呈上升趋势;在贮藏至第14天以前,硬度、弹性、剪切力、咀嚼性呈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而黏附性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胶黏性呈下降趋势;结合TVBN值、汁液流失率和感官特性测定结果,南美白对虾质构测定结果能够较客观的表现其品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6
)
Select
110.
冻结温度对南极磷虾品质的影响
刘会省,迟海,杨宪时,李学英,王妤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77-8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04
摘要
(
113
)
PDF(pc)
(662KB)(
35
)
可视化
收藏
以持水力、盐溶性蛋白质、冻结速率、Ca2+-ATP酶活性和最大剪切力为指标,结合感官评分和组织切片,研究了不同温度(-18、-23、-28、-40℃和-50℃)冻结的南极磷虾的品质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冻结后的南极磷虾持水力、盐溶性蛋白质、Ca2+-ATP酶活性、感官评分和最大剪切力都有下降,肌肉组织变化较明显,-18、-23℃和-28℃冻结后的南极磷虾品质变化较大,快速冻结(-40℃和-50℃)更适合保证南极磷虾的品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5
)
Select
111.
不同煮制时间的近江牡蛎煮制液的风味分析与评价
刘亚,蓝玉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83-8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30
摘要
(
60
)
PDF(pc)
(355KB)(
30
)
可视化
收藏
以近江牡蛎肉为原料,采用电子鼻、电子舌分析了水煮20、40、80和120 min 4个煮制时间的牡蛎煮制液的气味及滋味特征的差异,并利用感官评价和结合化学指标对蚝汁的风味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电子鼻、电子舌的结果显示4种加热时间煮制液风味明显不同;80 min样品在气味和滋味特征方面都表现出与其他3种样品明显的差异;感官品评结果表明煮制80 min的牡蛎煮制液风味最佳;呈味物质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煮制液的鲜味与鲜味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12.
功能性油脂微胶囊化及其稳定性评价
侯占群,龚树立,刘凌,李国明,胡瑞连,李晨悦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89-9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14
摘要
(
116
)
PDF(pc)
(389KB)(
63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具有诸多生理功能的功能性油脂,因对光、热及氧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采用微胶囊技术不仅能提高稳定性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其不良风味,提升感官品质。文中对典型功能性油脂的功效及微胶囊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探讨了功能性油脂微胶囊产品稳定性评价常用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13.
猪骨泥功能性双菌发酵
秦斌钰,诸葛斌,方慧英,宗红,孙进,龚星慧,楼笑笑,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94-9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31
摘要
(
69
)
PDF(pc)
(229KB)(
62
)
可视化
收藏
为充分利用含有大量不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钙磷盐等营养物质的废弃猪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采用液态发酵法对猪骨泥进行功能性发酵,旨在同时提高骨泥中易于吸收且具有功能的小分子蛋白、多肽及可溶性钙的含量,强化发酵骨泥的功能性。分别对单菌和双菌发酵骨泥的水解度、鲜味氨基酸和可溶性钙含量进行分析,并考察了骨泥发酵前后的表观变化。结果表明:双菌发酵后骨泥水解度达到42.5%,鲜味氨基酸含量达到2.01 mg/mL,可溶性钙含量达到1.16 mg/mL,比单菌发酵更有优势。双菌发酵蛋白酶系多样,水解更加充分,同时还能提高骨泥可溶性钙的含量,为猪骨深度开发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14.
副干酪乳杆菌发酵废液的重复利用
黄皓,胡珊,罗华建,梁卫驱,陈仕丽,李艳芳,徐匆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98-10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32
摘要
(
51
)
PDF(pc)
(190KB)(
31
)
可视化
收藏
以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R8为研究对象,采用7.5 L及100 L发酵罐对其发酵废液的重复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在7.5L罐上对副干酪乳杆菌发酵废液的可重复利用性进行了验证,并在100 L罐上进行了应用尝试。研究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R8的发酵废液可以重复利用1次,在100 L发酵规模下,废液的重复利用可以节约培养基成本8%,节约发酵液用水4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5.
膜过滤对啤酒内源抗老化水平的影响
沈瑶瑶,刘春凤,李永仙,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01-10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33
摘要
(
51
)
PDF(pc)
(329KB)(
36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实际生产中的微滤膜过滤对啤酒的老化与抗老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闭环境,粗滤与精滤之后啤酒中的老化物质-醛类含量下降了4.11%,TBA值下降了2.13%,啤酒老化程度降低,口感更新鲜。与硅藻土过滤相比,微滤膜过滤过程中不会引入过渡态金属离子。抗老化物质SO2主要影响.OH的迟滞时间,R2为0.896 1,呈正相关,而膜过滤过程中SO2含量升高,使膜过滤后啤酒的迟滞时间延长。多酚物质可以减缓.OH的生成速率,膜过滤过程截留了啤酒中的抗老化物质多酚,使啤酒的DPPH清除率下降了5.70%,这使得啤酒中自由基生成速率升高,在老化后期抗老化水平下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116.
白酒丢糟酸水解制备木糖及其结构变化
刘高梅,任海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06-11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34
摘要
(
98
)
PDF(pc)
(600KB)(
40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混合酸水解法提取白酒丢糟中的木糖,并研究木糖提取过程中丢糟的结构变化。以木糖收率为指标,考查酸解温度、固液比、混合酸浓度和酸解时间4个因素对木糖提取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从丢糟中提取木糖的最优条件为温度110℃、固液比1∶12(g∶mL)、混合酸浓度1.5%和时间145min,该条件下的木糖收率为61.24%。经酸水解法提取木糖后,丢糟的木质纤维结构变化明显,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增加,形貌结构改变,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无定形区被降解,导致结晶度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117.
亚麻饼粕微生物脱毒工艺
梅莺,黄庆德,邓乾春,杨金娥,赵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11-11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15
摘要
(
50
)
PDF(pc)
(246KB)(
52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对亚麻饼粕进行脱毒。选用L9(34)正交实验,确定微生物发酵条件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ICC 31077,接种量为3%,含水量为5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生氰糖苷脱除率为76.9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18.
面包面团玻璃化贮存与非玻璃化贮存的品质比较
吴酉芝,刘宝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15-11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35
摘要
(
51
)
PDF(pc)
(332KB)(
48
)
可视化
收藏
面包面团分别贮存在家用冰箱(-18℃,非玻璃态贮存)和超低温冰箱(-88℃,玻璃态贮存)中,采用质构仪分析面团在贮存0、7、30、90 d后的面团质构特性,并测定面包比体积。结果表明:(1)非玻璃态贮存面团的黏度、延展性先升高后降低,变化幅度大,而面团弹性、弹性恢复比快速下降;(2)玻璃态贮存面团的黏度、延展性先降低,而后缓慢升高,面团弹性随贮存时间小幅下降、弹性恢复比基本无变化;(3)面包比体积变化情况与面团弹性变化情况相似,说明面团的弹性能较好地反映面包的比体积。玻璃态贮存可以降低重结晶反应速率,减少大冰晶生成,降低面团在贮存过程中的面筋网络破坏;可以降低面团中水分活性,减小水分迁移速率,防止淀粉过度水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19.
1株高产凝乳酶菌株的鉴定及N
+
注入诱变选育
洪丰,王志耕,梅林,薛秀恒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20-12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16
摘要
(
55
)
PDF(pc)
(318KB)(
29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高产凝乳酶的菌株,以市售干酪为原料,从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高凝乳活力的菌株XC-1。通过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N+注入法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诱变,确定最佳诱变条件为能量20 keV、剂量2.08×1015ions/cm2,获得1株特性优良的诱变菌株XCYB-6,其凝乳活力达到2 181.82 SU/mL,比出发菌株提高65.63%,蛋白水解活力为2.53 U/mL,凝乳活力与蛋白水解活力的比值高达862.38。传代(6代)实验表明,诱变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0.
超声波-LiCl对红法夫酵母复合的诱变效应
徐彩荣,闫真真,朱传合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25-12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17
摘要
(
40
)
PDF(pc)
(261KB)(
32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法夫酵母为出发菌株,研究了超声波和LiCl两种诱变因子对酵母菌体致突变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超声波-LiCl复合诱变技术能够有效进行红法夫酵母菌株改良。超声波处理时间为60 min、LiCl的浓度为2g/L,采用二苯胺进行推理筛选,最终获得1株虾青素含量为856.72μg/g的突变菌株UL-2,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9.42%,且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21.
产细菌素乳酸菌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侯亚文,易华西,杨艳艳,张兰威,马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29-13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36
摘要
(
68
)
PDF(pc)
(380KB)(
85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新型的乳酸菌细菌素不断出现,而对这类乳酸菌的筛选方法也从传统的平板筛选法,逐渐向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高通量、快速筛选模式发展。文中比较了琼脂扩散法、比浊微孔板生物测定法、生物荧光法、基于PCR方法的快速筛选等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产细菌素乳酸菌的快速筛选策略,期望对新型乳酸菌细菌素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122.
加工和储藏条件对橙汁芳香成分的影响
应洁琦,叶兴乾,孙玉敬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34-14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37
摘要
(
46
)
PDF(pc)
(466KB)(
90
)
可视化
收藏
橙汁的怡人香气是由多种挥发性化合物混合而成。鲜榨橙汁经热加工后性质更稳定,但对芳香物质影响较大。热处理会降低香气活性化合物含量,并产生异味物或其前体物。乙烯基愈创木酚、对伞花烃和香芹酮等异味物都是化学反应的产物,而丁二酮、愈创木酚和2,6-二氯苯酚则是微生物污染物。文中简述了橙汁的芳香物质组成,重点介绍了不同的加工方法、包装、储藏和微生物污染对橙汁芳香物质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23.
食品中酶的微波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胡国洲,胡鹏,陈光静,王辉,阚建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41-14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38
摘要
(
59
)
PDF(pc)
(424KB)(
37
)
可视化
收藏
食品中的酶对食品质量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效控制食品中酶的活性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热处理是钝化食品中酶的主要方式,而近年来一些新型的钝化酶技术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文中就微波钝化酶技术的原理与微波钝化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同时概述了微波钝化酶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状况,最后对微波钝化酶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124.
植物精油蒸气与空气负离子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乔木,谢春,闫博文,陈硕,王一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47-15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39
摘要
(
111
)
PDF(pc)
(421KB)(
33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精油属于GRAS物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将其应用到食品的防腐保鲜中可以减少化学合成抗菌剂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精油的蒸气形式可以在不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多种细菌、霉菌和酵母产生抑制作用,其主要抑菌成分为单萜烯和醛类,通过疏水性作用于细胞达到抗菌效果。植物精油蒸气与食品包装相结合,可以降低精油对于食品感官的影响并为食品提供抑菌保护。空气负离子能提高精油蒸气对微生物细胞的破坏作用,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还能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将精油与空气负离子结合使用,可以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降到最低,并提供更好的抑菌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125.
速溶茶生产加工中增香保香技术的研究进展
陈会娟,李瑞利,童华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53-15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40
摘要
(
56
)
PDF(pc)
(377KB)(
62
)
可视化
收藏
速溶茶加工过程中,原料在多次受热后,大部分香气挥发损失,一部分香气化合物转化改性,表现出香味低、香型差。因此在速溶茶加工时,除在加工工艺技术上避免香气损失外,往往还需回收香气以及增香保香。应从反渗透膜技术、β-环糊精(β-CD)、酶法、香气回填以及其他增香保香技术5个方面加以改进,提高速溶茶香气,增加茶叶产品的附加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126.
白酒窖池中不同部位窖泥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性分析
李恒,孙夏冰,陆震鸣,王松涛,沈才洪,许正宏,史劲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58-16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41
摘要
(
53
)
PDF(pc)
(317KB)(
36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泸州老窖50年窖龄窖池中窖壁与窖底窖泥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窖泥中共检测到以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及酚类化合物为主的65种挥发性化合物。窖壁窖泥与窖底窖泥中的醇类、醛酮类以及酚类化合物差异不大,而酸类与酯类化合物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己酸、己酸丁酯、己酸己酯是窖壁窖泥中的主要特征成分,而窖底窖泥中则含有丰富的己酸甲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127.
永川豆豉制曲过程中基本成分及生物胺含量变化
胡鹏,胡国洲,陈光静,索化夷,阚建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63-16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42
摘要
(
60
)
PDF(pc)
(271KB)(
51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苯甲酰氯柱前衍生、HPLC检测永川豆豉制曲过程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同时,检测水分、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制曲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由最初的46.85%降到33.75%;总酸和氨基态氮的含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制曲过程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规律是:色胺、2-苯乙胺由最初的未检出分别增加到53.59 mg/kg、52.02 mg/kg;组胺由制曲初期的18.49 mg/kg减少到几乎为0;酪胺由最初的未检出缓慢增长到20.57 mg/kg,随后含量降到几乎为0;腐胺含量随制曲进程呈缓慢的增长;其余生物胺变化不明显,各种生物胺含量均在60 mg/kg以下,生物胺总量的变化趋势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128.
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李秋阳,马师良,吕雨莎,韩玥,张惠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67-17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06
摘要
(
47
)
PDF(pc)
(298KB)(
38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一种特异、灵敏、稳定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致病基因的检测方法。对已建立的副溶血性弧菌致病基因tdh、trh和tlh荧光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检测,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与副溶血性弧菌反应良好,与其他弧菌属和非弧菌属的6株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检测了6株副溶血性弧菌标准菌株和分离株,3种致病基因检出限分别为tlh 6~43 CFU/mL,tdh 97~1 700 CFU/mL,trh 1 100~4 000 CFU/mL;3种致病基因20次重复组内变异系数在0.96%~1.50%,组间变异系数在2.70%~4.10%。该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准确、快速、灵敏地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9.
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法测定天然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
罗美中,李苑雯,郑彦婕,陈素娟,黎永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71-17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01
摘要
(
121
)
PDF(pc)
(301KB)(
68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天然饮用水中3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三卤甲烷、卤代苯类、苯系物以及多环芳烃类等。方法检出限范围为0.05~0.17μg/L,35种有机物加标5μg/L测定回收率为86.5%~113%,RSD(n=6)为1.6%~6.1%。调研了市售的44个瓶装天然饮用水和5个水源水样品:瓶装天然饮用水中检出1,2-二氯乙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苯、三氯甲烷、1,2,4-三甲苯、甲苯共8个化合物,其中三氯甲烷的检出率达到49%,但检测结果均在相关标准的限量要求范围内;水源水样品中均未测得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130.
短波近红外光谱结合ν-SVM法快速无损鉴别淀粉种类
邹婷婷,窦英,王莹,宋焕禄,庞小一,陶菲菲,张秋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76-17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05
摘要
(
56
)
PDF(pc)
(209KB)(
74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不同厂家的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共112个样品,利用短波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淀粉种类进行鉴别。分别采用马氏距离判别法、C-支持向量机(C-SVM)、ν-支持向量机(ν-SVM)建立淀粉种类鉴别的短波近红外光谱模型;并对比多元散射矫正、平滑、一阶微分、二阶微分等多种预处理方法后的建模结果。结果表明:同时使用平滑、多元散射矫正、一阶微分3种预处理方法后,ν-SVM分类模型的效果最佳;训练集交叉验证正确率为100%,测试集正确率也达到100%。该模型快速准确无损的鉴别淀粉种类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1.
7类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调查
方从容,杨杰,高洁,赵凯,杨大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79-18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43
摘要
(
60
)
PDF(pc)
(278KB)(
42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集的7类76种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TFAS)异构体构成及其含量进行调查。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结果表明:68%样品中的TFAS含量≤0.3 g/100 g,29%样品的TFAS含量在0.3~2.0 g/100 g,只有3%样品的TFAS含量>2 g/100 g。除锅巴和膨化食品外,被检食品中的TFAS异构体的组成主要是以C18∶1t为主,其C18∶1 t总量占总TFAS含量的60%~96%,说明反式脂肪酸(TFAS)广泛存在于被检的各类食品中,除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高的少数食品外,绝大多数食品中的TFAS含量水平不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32.
HPLC法测定浆水中有机酸的含量
张培,李昕,刘芸,刘晔玮,骆姗,邸多隆,唐运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83-18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07
摘要
(
121
)
PDF(pc)
(325KB)(
104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浆水中4种有机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AQ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 KH2PO4溶液(0.5∶99.5,pH=2.0);流速:0.6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10 nm。在优选的色谱条件下,所测的酒石酸、乳酸、乙酸、富马酸得到较好的分离。日内精密度为0.6%~1.8%,日间精密度为1.7%~4.2%,回收率为81.0%~116.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133.
云南红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任洪涛,周斌,方林江,秦太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87-19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44
摘要
(
44
)
PDF(pc)
(345KB)(
125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实际生产,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物质并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研究加工过程中云南工夫红茶主要香气成分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工夫红茶在发酵结束后挥发油含量达到最高,经过干燥过程后挥发油含量则大幅降低;不同阶段过程样的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上有明显差异;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中的萜类化合物中的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的相对含量大幅减少,而醛类化合物中的苯甲醛、苯乙醛,芳香族醇类化合物中的苯甲醇、苯乙醇的相对含量则大幅增加。萎凋、发酵、干燥工序是影响红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对云南红茶香气的形成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4
)
Select
134.
超临界CO
2
萃取柚子叶、花精油的GC-MS分析
郭刚军,李海泉,徐荣,高世德,刘昌芬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92-19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08
摘要
(
55
)
PDF(pc)
(242KB)(
91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柚子叶、花中的精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柚子叶精油中分离出61个色谱峰,鉴定出39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相对含量的90.05%。其主要化学成分有匙叶桉油烯醇(21.36%),石竹烯氧化物(17.16%),β-石竹烯(8.40%),α-石竹烯(2.07%),异芳萜烯氧化物(2.01%)等。从柚子花精油中分离出42个色谱峰,鉴定出27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相对含量的89.31%。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金合欢醇(19.02%)、橙花叔醇(18.24%),龙脑(6.60%),芳樟醇(4.03%),橙花醇(2.57%)等。柚子叶与柚子花精油共同鉴定出的化合物有橙花醇、香叶醇、香叶酸、β-石竹烯等12种,其相对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5.
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的提取
孙来娣,高华,刘坤,孙伟红,邢丽红,苗钧魁,冷凯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196-20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45
摘要
(
53
)
PDF(pc)
(636KB)(
41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的提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虾青素含量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了虾青素含量与提取过程中各因素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并通过响应面优化法确定虾青素提取方法的最佳条件:提取温度51.41℃、料液比63.13∶1(mL∶g)、提取时间61.15 min,此条件下虾青素含量达到最大为179.00 mg/kg。经过实验验证,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含量可达到179.21 mg/k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136.
云南栽培玛咖芥子油苷提取工艺的优化
郝利民,鲁吉珂,巴建明,崔燕,白冰,姜月蒙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202-20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18
摘要
(
42
)
PDF(pc)
(260KB)(
63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云南栽培玛咖中芥子油苷的提取工艺。采用甲醇为溶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得到云南栽培玛咖中芥子油苷的最优提取条件,并对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水浴浸提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0℃,料液比1∶50(g∶mL),提取12 h,在此条件下芥子油苷提取率为1.45%。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在室温下提取20 min,提取率为1.66%。超声辅助提取是一种有效的玛咖芥子油苷提取工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0
)
Select
137.
树脂法分离纯化荔枝核黄酮
江敏,胡小军,林彩霞,梁树尧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206-20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19
摘要
(
53
)
PDF(pc)
(271KB)(
42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离、纯化荔枝核黄酮,比较了4种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过程,筛选出适合吸附荔枝核黄酮的树脂;研究了荔枝核黄酮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动态吸附特性,并确定分离荔枝核黄酮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HPD800大孔吸附树脂对荔枝核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对荔枝核黄酮的静态吸附平衡时间为10 h;在25℃条件下,通过吸附等温线,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好的描述荔枝核黄酮在HPD800树脂上的吸附平衡过程,所得回归方程为:C/Q=C/434.78+1/1.35×434.78(R2=0.999 3),其相关系数R>0.99。吸附溶液适宜的pH值为5.0。确定树脂柱的较佳操作条件为:流速3.0 mL/min,荔枝核黄酮浓度30.81 mg/m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138.
杨梅素提取工艺优化
邓丹雯,杨佩,吕建垚,张彬,黄赣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210-21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20
摘要
(
40
)
PDF(pc)
(616KB)(
48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乙醇回流提取杨梅树叶中杨梅素。为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液料比对提取得率有极显著影响,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得率有显著影响,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提取得率的影响不显著;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4.86℃、乙醇体积分数82.09%、液料比为12.82∶1、提取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杨梅素的提取得率可达1.35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39.
黑羽乌骨鸡毛中黑色素提取工艺
徐顶巧,周建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3
): 216-22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3.021
摘要
(
120
)
PDF(pc)
(657KB)(
34
)
可视化
收藏
以黑羽乌骨鸡毛为原料,采用盐酸水解法从乌骨鸡毛中提取黑色素并对黑色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时间、盐酸浓度、料液比对乌骨鸡毛中黑色素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分析法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乌骨鸡毛中黑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Cl浓度27%,提取时间6h,料液比(g∶mL)1∶2,在此条件下黑色素得率达4.72%。黑色素样品经过氧化氢法氧化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黑色素含量为76.2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40.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表达对腐霉合成二十碳五烯酸的作用
朱圆敏,周蓬蓬,余龙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13
摘要
(
53
)
PDF(pc)
(693KB)(
34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腐霉菌体内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工程菌株的生长代谢特性,解决其发酵过程中溶解氧限制的问题,从而提高二十碳五烯酸的产量。构建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的方法导入丝状真菌腐霉,成功构建血红蛋白基因腐霉工程菌,摇瓶发酵研究血红蛋白基因表达对腐霉工程菌生长代谢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血红蛋白基因正常表达,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摇瓶结果显示,腐霉V1的生物量、油脂量及油脂中二十碳五烯酸含量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4.80%,4.82%和11.69%,EPA产量为1 004.96 mg/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1.
小麦面筋蛋白盐酸脱酰胺工艺优化及其酶解敏感性
胡庆玲,尹文颖,赵谋明,崔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7-1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18
摘要
(
93
)
PDF(pc)
(316KB)(
34
)
可视化
收藏
文以小麦面筋蛋白为原料,优化了盐酸对小麦面筋蛋白的脱酰胺工艺,比较了最佳脱酰胺工艺下的小麦面筋蛋白在胰酶、风味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过程中蛋白回收率和水解度的变化,并对其酶解36 h酶解液的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抗氧化特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盐酸脱酰胺的工艺条件是:小麦面筋蛋白浓度为24%,0.30 mol/L的HCl,65℃,24 h脱酰胺;在该工艺条件下,胰酶酶解液蛋白回收率和水解度最高,酶解效果最好;高脱酰胺程度小麦面筋蛋白在胰酶酶解36h后酶解液的蛋白回收率和水解度高于低脱酰胺程度的酶解液;ORAC抗氧化特性分析表明高脱酰胺程度小麦面筋蛋白酶解液的ORAC值高于低脱酰胺程度的酶解液,其ORAC值最高为(689.67±10.22)μmol Trolox/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142.
超声波改性珠蚌多肽与钙离子的螯合
王辉,涂宗财,叶云花,刘光宪,李春平,胡月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2-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19
摘要
(
51
)
PDF(pc)
(568KB)(
60
)
可视化
收藏
以珠蚌多肽为原料,研究超声波改性珠蚌多肽与钙的螯合能力,并对改性多肽与肽钙螯合物的结构进行初探。研究表明:超声波改性珠蚌多肽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160 W、超声时间10 min、超声温度50℃、液固比40∶1(mL∶g),此时钙质量分数达到6.037%。通过FTIR、UV、SEM等技术对改性多肽及其肽钙进行分析,FT-IR分析得出羧基参与肽钙螯合反应生成羧酸盐;UV分析得出改性多肽与钙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肽钙螯合物;SEM分析表明改性肽钙的结构类似于盐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43.
苍耳叶提取物与生物抑菌剂对几种常见食品污染菌的体外协同抑菌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刘洪霞,韩址楠,姜咏栋,曲艺,李大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7-2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20
摘要
(
49
)
PDF(pc)
(349KB)(
68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苍耳叶乙醇提取物和3种生物抑菌剂(ε-聚赖氨酸、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对6种常见食品污染菌的抑菌效果;分析了苍耳叶乙醇提取物与生物抑菌剂联用时的协同抑菌效果(FICI值)。结果表明,联用组对不同菌株表现出协同或者相加抑菌效果,其中苍耳叶乙醇提取物与纳他霉素联用对扩展青霉协同作用显著(FICI=0.375),这种协同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强菌体细胞膜透性,促进纳他霉素渗透入菌体,增加有效浓度累积,造成细胞膜的破裂,导致菌体死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44.
制麦焙焦过程Maillard反应对麦芽泡沫蛋白性质的影响
尹亚辉,聂妤,安文涛,董亮,赵长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22-2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21
摘要
(
49
)
PDF(pc)
(314KB)(
28
)
可视化
收藏
对制麦焙焦过程Maillard(美拉德)反应对麦芽泡沫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以及疏水性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红外光谱和电泳技术对泡沫蛋白结构和分子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焙焦温度升高,Maillard反应程度加深,泡沫蛋白的接枝率增加;泡沫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持性以及疏水性都呈上升趋势。利用红外光谱和电泳图谱分析技术,证明在焙焦过程中泡沫蛋白与麦芽所含的糖类发生了Maillard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5.
从赤藓糖醇生产废弃母液中回收赤藓糖醇
张立鹤,赵祥颖,张家祥,韩延雷,杨丽萍,刘建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27-3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22
摘要
(
61
)
PDF(pc)
(355KB)(
42
)
可视化
收藏
赤藓糖醇生产废弃母液的成分分析表明,母液中固形物含量约为70%,其中赤藓糖醇约占干物的30%,灰分约占干物的20%,检测不到葡萄糖。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母液中有机固形物除赤藓糖醇外,还含有另外2种未知糖醇组分。实验主要探讨了从赤藓糖醇生产废弃母液中回收赤藓糖醇的可行性,重点考察了废弃母液的脱盐效果及其对赤藓糖醇回收的影响。以交换容量和产物的吸附为考察指标,筛选出D315和001*7阴阳2种离子交换树脂用于母液脱盐除杂,采用双柱串联工艺,活性炭脱色处理后的母液脱盐率可达98.5%。经减压蒸馏、降温结晶,母液赤藓糖醇结晶回收率达47.3%,纯度达99%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46.
客家娘酒发酵过程中的糖代谢
方晓弟,白卫东,赵文红,钱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32-3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23
摘要
(
56
)
PDF(pc)
(337KB)(
28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柱前衍生高效色谱法测定客家娘酒发酵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含量,监控发酵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客家娘酒糖代谢过程的影响因素,使用相关分析研究红曲用量、麦曲用量、主酵时间及主酵温度对糖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糖的含量最高,其次是异麦芽糖和麦芽糖,含量最低的为潘糖,在后酵阶段末期潘糖几乎检测不出。异麦芽糖与4种发酵参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异麦芽三糖含量与红曲用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其他3种参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麦芽糖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葡萄糖含量与麦曲用量、主酵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其他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7.
耐Mn
2+
高产柠檬酸菌株的选育及其特性分析
郭伟,方慧英,诸葛斌,宗红,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37-4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14
摘要
(
43
)
PDF(pc)
(335KB)(
28
)
可视化
收藏
诱变选育耐锰离子(Mn2+)的高产柠檬酸菌株,并研究了突变株的特性。采用紫外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以含不同浓度Mn2+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同时考察了不同浓度Mn2+对突变株柠檬酸发酵、关键酶酶活力及呼吸途径的影响。在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进行摇瓶发酵时,突变株柠檬酸产量比野生菌株提高了92.4%,突变株UV-141对高浓度Mn2+有一定的耐受性,且Mn2+对其发酵生产柠檬酸有促进作用,与不添加Mn2+时相比,添加300 mg/L Mn2+时,柠檬酸产量及葡萄糖最大比消耗速率分别提高了107%和16.7%;乌头酸酶最高酶活下降了15.8%,NAD+-(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对Mn2+不敏感且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有利于柠檬酸的积累;当侧系呼吸链(AOX)受到水杨基氧肟酸(SHAM)抑制时柠檬酸产量显著下降,而添加Mn2+则能够削弱其对柠檬酸产量的影响。突变株柠檬酸产量明显高于野生菌株,Mn2+能促进突变株葡萄糖代谢加快、乌头酸酶酶活下降,同时能削弱SHAM对AOX途径的影响,从而促进柠檬酸的大量积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8.
新疆自然发酵酸马奶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
祝春梅,姚新奎,孟军,王建文,刘志安,刘佳,李智军,马军,任海帆,魏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42-4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24
摘要
(
67
)
PDF(pc)
(284KB)(
40
)
可视化
收藏
从自然发酵酸马奶中分离出25株酵母菌,并对酵母菌进行传统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鉴定结果为:12株为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8株为马克思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4株为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1株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株为白地霉Galactomyces geotrichum,其他菌株无法推断出。再利用5.8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25株酵母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1、2、18、25、27、28号菌株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结果为:10株单孢酿酒酵母Kazachstania unispora、8株马克思克鲁维酵母K.marxianus、4株乳酸克鲁维酵母K.lactis、1株酿酒酵母S.cerevisiae、1株白地霉G.geotrichum、菌株27疑似新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49.
四川泡菜中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应用
杜晓华,刘书亮,蒲彪,陈功,颜正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48-5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25
摘要
(
72
)
PDF(pc)
(899KB)(
49
)
可视化
收藏
从四川传统泡菜中分离疑似乳酸菌170株,通过溶钙力测定获得33株产酸力较强的菌株,然后对其进行亚硝酸盐降解力初筛试验,得到5株具有较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菌株,再采用控制pH值的方法从中筛选出1株酶降解亚硝酸盐作用明显的菌株N2,该菌株按0.1%(v/v)接种量接种于含125 mg/L NaNO2、pH 6.4和添加有2%CaCO3(w/v)的MRS培养基中,于30℃、120 r/min振荡培养72 h,对NaNO2的降解率达90.81%。菌株N2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接种菌株N2发酵泡菜,测定发酵过程中泡菜pH值、亚硝酸盐含量,与自然发酵泡菜比较,菌株N2应用于发酵泡菜中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7
)
Select
150.
1株具广谱抑菌活性的乳酸乳球菌的分离鉴定与保鲜效果
倪萍,黄洁洁,纪文营,祁克宗,付瑞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53-5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26
摘要
(
56
)
PDF(pc)
(358KB)(
161
)
可视化
收藏
为开发出新型冷却肉保鲜剂,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具有较宽抑菌谱的乳酸菌,对冷却肉上7种常见的腐败和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包括热死环丝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乳球菌、荧光假单胞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并且排除了因产乳酸和过氧化氢而具备抑菌作用的可能性。根据细胞形态、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特性和16Sr DNA序列和具菌株特异性的N-乙酰胞壁酸水解酶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这株菌被鉴定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命名为NFL。菌株NFL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对热有极强的耐受性,在121°C的灭菌温度下处理90 min抑菌活性基本不变。经121℃下灭菌20 min的菌株NFL发酵上清液对托盘包装冷却猪肉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尤其是可显著减少腐臭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51.
庆阳豆豉优势菌株的分离鉴定
彭昀,杨富民,康红霞,孟红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58-6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27
摘要
(
62
)
PDF(pc)
(376KB)(
29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确定庆阳豆豉的主要作用微生物,获得优势发酵菌株,以甘肃庆阳7个县区农户所制的发酵豆豉为材料,采用不同培养基分离纯化,通过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发酵液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测定,对传统豆豉发酵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筛选,最后对优势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共分离出22株细菌菌株,初筛获得10株均可分解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其中QY2b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达到了25.37 U/mL和6.015 U/mL。通过对QY2b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鉴定手段,确定该优势发酵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52.
传统发酵豆酱的养分变化分析
汤慧娟,韩翠萍,刘洋,王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64-6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28
摘要
(
58
)
PDF(pc)
(270KB)(
37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传统发酵豆酱发酵过程中的养分变化规律,从而为传统发酵豆酱的工业化生产控制奠定理论基础。以北方传统自然发酵豆酱为研究对象,应用国标法,测定了发酵不同阶段的水分、pH值、总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脂肪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发酵过程中,14%含盐量的豆酱和8%含盐量的豆酱的养分变化情况大致一样,水分变化在64%和72%上下波动;pH值变化都是下降的;总酸含量变化都是上升的,发酵后期趋于平缓;氨基酸态氮含量变化都是逐渐增加,但最后又略有下降;还原糖含量变化都是前2周下降,2~4周急剧上升,4~5周急剧下降,5~7周略有下降;脂肪含量变化都是下降的,但前2周缓慢下降,2~7周急剧下降后趋于平缓。14%含盐量的豆酱与8%含盐量的豆酱相比水分含量低、pH高、总酸含量低、氨基酸态氮含量低、脂肪含量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5
)
Select
153.
酸菜自然发酵过程中的质地变化
岳喜庆,杜书,武俊瑞,辛广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68-7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29
摘要
(
61
)
PDF(pc)
(243KB)(
69
)
可视化
收藏
以自然发酵酸菜为研究对象,应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法对自然发酵过程中酸菜质地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质构仪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自然发酵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多数的质构参数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酸菜的硬度1、脆度、回复性、凝聚性及咀嚼性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发酵40~60 d时是食用酸菜品质最佳的时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9
)
Select
154.
含新农抗702的HP-10树脂解吸及再生工艺
李汉广,余晓斌,周秋香,王强,胡文军,涂国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72-7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30
摘要
(
123
)
PDF(pc)
(278KB)(
39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含新农抗702的HP-10大孔树脂的解吸及树脂再生的适宜条件,采用静态、动态方式对树脂进行洗脱;采用生物学法(管碟法)对树脂洗脱液中的残留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静态解吸时乙醇能够使含新农抗702的大孔HP-10树脂一次性解吸率达到90%;动态解吸时洗脱峰比较集中便于后续浓缩;通过比较再生前后树脂吸附的吸附性能发现,树脂基本再生完全,且再生方法简便,可使树脂重新获得吸附性能,故可反复使用,达到节约原料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55.
微生物多糖结冷胶的发酵过程优化
李传宝,黄金,何军邀,王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76-8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15
摘要
(
78
)
PDF(pc)
(298KB)(
59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玉米浆和尿素作为廉价氮源进行结冷胶的发酵生产,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的初糖浓度、通气量和搅拌转速进行优化,获得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新工艺。结果表明:结冷胶发酵的最佳初糖浓度和通气量分别为40g/L和1 vvm;最佳的搅拌转速控制策略为延滞期(0~12 h)400 r/min,对数期(12~32 h)800 r/min,稳定期(32~40 h)400 r/min。在上述条件下,结冷胶产量、黏均分子量和发酵液表观黏度分别为16.7 g/L、625.8 kDa和7495 cP。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56.
陈化小麦生料酒精发酵的中试
王年忠,赵二永,王芳,许宏贤,赵龙俊,段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81-8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31
摘要
(
61
)
PDF(pc)
(362KB)(
43
)
可视化
收藏
在100L发酵罐中进行了陈化小麦生料酒精发酵的研究。通过对新粮与陈化小麦糊化温度的测定,确定了预处理工艺;对新粮与陈化小麦发酵过程中酒度、酸度、糖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数据显示新粮与陈化小麦的淀粉出酒率均达到50%以上,生料发酵技术适用于陈化小麦酒精生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57.
以小麦面粉作为辅料生产小麦啤酒
王培杰,王德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86-9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32
摘要
(
53
)
PDF(pc)
(283KB)(
47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小麦面粉作为啤酒辅料酿造工艺,在小麦面粉的最大添加量占原料的20%的条件下,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10 mL/kg,耐热α-淀粉酶添加量20 u/g,木聚糖酶的添加量1.8 mL/kg,解决小麦面粉作为啤酒辅料中出现黏度大,过滤困难等不利因素;同时采用上面发酵工艺,以其他辅料酿造啤酒的麦汁和发酵液的理化指标为参照,进一步评估工艺的合理性;研究利用蛋白疏水层析色谱法(HIC),对添加小麦面粉作为辅料生产的小麦啤酒的啤酒泡沫中分离疏水蛋白,其疏水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并显著提高啤酒的泡沫性能。同时酿造的啤酒具有典型的小麦啤酒的特征香味4-乙烯基愈创木酚味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58.
不同杀菌方式对梨枣汁杀菌效果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冀晓龙,王猛,李环宇,田汉英,杜丽娟,王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91-9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33
摘要
(
69
)
PDF(pc)
(336KB)(
44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超高压杀菌、微波杀菌、巴氏杀菌对梨枣汁杀菌效果与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杀菌方式对梨枣汁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超高压杀菌效果最好,灭菌率可达到93%以上;超高压杀菌处理可使梨枣汁可滴定酸含量降低、透光率升高、非酶褐变程度降低,同时保持梨枣汁色泽。超高压处理的梨枣汁部分抗氧化成分损失,但仍能保持梨枣汁较强抗氧化性。因此,超高压杀菌技术不仅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而且能保持好梨枣汁品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8
)
Select
159.
超微粉碎对红米理化性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
傅茂润,赵双,曲清莉,代红飞,陈庆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96-10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34
摘要
(
56
)
PDF(pc)
(371KB)(
45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红米,对超微红米粉的理化性质和加工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改善红米的加工适用性。结果发现,随着红米粉粒径的减小,粉体的堆积密度、溶解度逐渐增大,糊化温度降低;冻融稳定性、酶解性质、高温持水能力、透明度、沉降性能和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这表明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改善红米粉的粉体性质和加工特性。在制作冷冻和冷藏食品时,红米超微粉可作为主料,但在制作速溶和方便食品时,则适合用做辅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9
)
Select
160.
大叶麻竹笋腌制过程中质地的变化
陈光静,汪莉莎,胡鹏,胡国洲,王辉,阚建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01-10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35
摘要
(
51
)
PDF(pc)
(297KB)(
47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试验方法,研究了大叶麻竹笋在不同食盐浓度腌制条件下及腌制过程中的质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叶麻竹笋腌制过程中的硬度、咀嚼性、内聚性、弹性与回复性呈下降趋势,腌制食盐浓度越低,上述5个质地参数的数值降低的越多;黏着性呈上升趋势,腌制食盐浓度越低,其数值增加的越多。大叶麻竹笋TPA测试各质地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咀嚼性、内聚性、弹性和回复性可用于更好地评价腌制大叶麻竹笋质地的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161.
Lactobacillus plantarum(L. p)直投发酵剂低温发酵菊芋泡菜
刘崇万,董英,肖香,郭钦,程新,李信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06-11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01
摘要
(
51
)
PDF(pc)
(524KB)(
30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自主研发的L. p(植物乳杆菌)直投发酵剂和购买的Lactobacillus brevis(L. b,短乳杆菌)菌株制备的直投发酵剂,对低温(环境温度为5~15℃)条件下发酵菊芋泡菜进行对比研究。分别以L. p、L. b及L. p与L. b复配的发酵剂直投发酵菊芋,测定其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以自然发酵菊芋为参照。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自然发酵菊芋9 d后,其pH仍为5.15左右,且杂菌较多,其中肠杆菌数量为8.5×103CFU/mL;而采用上述3种直投发酵剂发酵菊芋,7 d后其pH均在3.80以下,发酵到第9天时,乳酸菌数量分别为4.7×107、4.0×107和4.4×107CFU/mL,肠杆菌数量均在100 CFU/mL以下,酵母菌数量均低于9.5×102CFU/mL,发酵6d后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0.09 mg/kg,且未出现亚硝峰。其中,L. p直投发酵菊芋泡菜的品质与风味优于L. b直投发酵及复配发酵,且在室温贮藏180 d后仍保持稳定。研究结果证明,L. p直投发酵不仅可以解决低温下自然发酵菊芋泡菜不可行的问题,且其发酵的菊芋泡菜品质优良,适合于菊芋泡菜的生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162.
蔬菜汁的乳酸菌发酵
刘锐,黄玉开,白卫东,陈燕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14-11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36
摘要
(
48
)
PDF(pc)
(355KB)(
40
)
可视化
收藏
为制备不含任何动物性来源成分的纯植物性的乳酸菌发酵产品,采用双歧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4种乳酸菌,在豆角、香菇、番茄、青瓜、胡萝卜和包菜6和蔬菜培养液中进行发酵。实验结果证明,4种乳酸菌可以在不添加其他营养物质的纯蔬菜培养液正常生长,但是不同菌种适合的蔬菜培养液也不相同,且混合蔬菜培养液培养效果要好于单一蔬菜培养液。番茄和青瓜混合培养液适合双歧乳杆菌生长,包菜和青瓜混合培养液适合植物乳杆菌生长,包菜和番茄混合培养液适合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豆角和青瓜混合培养液适合嗜酸乳杆菌生长。蔬菜的乳酸菌发酵产品,在4℃下冷藏2周后,4种菌体的存活率均在106CFU/mL以上。在不添加其他营养物质的条件下,蔬菜汁可以用来生产活性乳酸菌产品,满足素食主义者、乳糖不耐症者的消费需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63.
蚕蛹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制备和风味成分分析
鲁珍,穆利霞,刘军,邹宇晓,廖森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19-12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37
摘要
(
68
)
PDF(pc)
(371KB)(
38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蚕蛹酶解液的各项指标,从而确定了选用8 h的酶解产物作为Maillard反应的前体物质。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技术研究了蚕蛹蛋白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肉味香精的风味成分,共鉴定出46种风味化合物,包括醛酮类11种(5.96%)、吡嗪类5种(16.39%)、噻唑类8种(45.13%)、呋喃类化合物4种(13.31%)、酸类6种(14.66%)及其他化合物11种(4.54%)。其中噻唑类、吡嗪类、酸类及含硫化合物是Maillard反应产物的重要挥发性成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5
)
Select
164.
罗非鱼鳞胶原蛋白肽锌螯合物制备工艺优化
刘永,黎彬庆,韦寿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25-12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38
摘要
(
126
)
PDF(pc)
(559KB)(
67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罗非鱼鳞胶原蛋白肽锌螯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其制备工艺,建立了肽锌螯合率与pH、肽锌质量比、时间和温度的数学模型。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pH 5.0、肽锌质量比2.5∶1、时间35 min和温度54℃,肽锌螯合率的预测值为92.79%,验证试验值为91.96%,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2
)
Select
165.
发酵酶解法提取紫菜蛋白多肽及其特性研究
郑温翔,郑惠彬,王宝周,翁武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30-13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39
摘要
(
61
)
PDF(pc)
(372KB)(
92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纳豆芽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对紫菜进行发酵,并结合木瓜蛋白酶酶解的方法提取紫菜蛋白多肽,考察了发酵酶解法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以未加热处理的紫菜为原料,纳豆芽孢杆菌接种量4%,在30℃下发酵24 h,再利用木瓜蛋白酶(1 mg/mL)酶解3 h后,紫菜蛋白提取率为82%,而利用接种量2%的枯草芽孢杆菌时蛋白提取率可达89%。根据紫菜发酵酶解物的性质分析结果,发现提取物的氨基酸组成与紫菜相同,蛋白溶解性不受pH影响,在pH 3.0下乳化活性最高,而在pH 9.0下乳化稳定性最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166.
青梅甘蔗复合发酵酒加工工艺
刘兴艳,李梅,侯嘉丽,张智丽,王进,蒲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35-14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40
摘要
(
52
)
PDF(pc)
(396KB)(
59
)
可视化
收藏
以梅浆:甘蔗汁=1∶1的混合浆为原料,研究了青梅甘蔗复合发酵酒(简称为梅酒)的关键加工工艺,具体包括:梅浆酶解条件、梅酒发酵工艺、梅酒澄清条件。结果表明,酶解的适宜条件为:酶解浓度251.5 mg/L,温度45℃,时间4 h;发酵条件为:菌种接种量5%,SO2添加量100 mg/L,初始pH3.2,发酵温度28℃;在明胶、皂土、壳聚糖3种澄清剂中,以皂土的澄清效果最佳,其最佳澄清条件为:添加量0.08 g/100 mL、温度25℃、处理10 h。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167.
蒸煮工艺对砀山梨汁香气组成的影响
张美艳,孟宏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42-14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41
摘要
(
47
)
PDF(pc)
(239KB)(
49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对砀山梨蒸煮前后香气组成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砀山梨汁的香气成分主要由单萜类、醛类、醇类、酯类、酮类、烃类及芳香族类化合物组成;砀山梨经过蒸煮后所得梨汁的香气成分比煮前多了2种,即正戊醛和3-甲硫基丙醛;与生梨汁相比,己醛、乙醇、反-2-己烯醛和己醇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增加了81.7%、653.8%、381.8%和102.7%,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的相对百分含量下降了44.7%,乙酸、壬醛、乙醛、3-己烯-1-醇、2-呋喃甲醛、2-呋喃甲醇、2,6,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2,2-二甲基-3-亚甲基二环(2,2,1)庚烷和乙酸己酯等的相对百分含量也大幅增加。这些变化导致生梨汁香气微弱且清新,熟梨汁香气浓郁,且具有强烈的果香和甜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168.
肌肉蛋白质乳化凝胶及保油保水性机理研究进展
邵俊花,吴菊清,刘登勇,徐幸莲,周光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46-15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42
摘要
(
71
)
PDF(pc)
(603KB)(
43
)
可视化
收藏
肌肉蛋白质乳化及热诱导凝胶特性是肉糜类制品加工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制品的流变学特性、质构、保油保水性和口感等。文中主要从分子及化学作用力角度简述了肌肉蛋白质乳化脂肪、热诱导凝胶及保油保水性机理,以期为乳化凝胶类肉制品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9.
食品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研究进展
高畅,何志勇,曾茂茂,陈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51-15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43
摘要
(
56
)
PDF(pc)
(418KB)(
53
)
可视化
收藏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被认为和氧化应激、多种慢性疾病以及人体衰老等具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成为医药和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在食品领域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食物由于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和存放条件,可能会产生AGEs;若长期摄入AGEs可能增加体内的AGEs水平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对食品中AGEs的研究已引起食品领域科学家的关注。文中主要对食品中AGEs的生成机理、主要种类、检测方法、对人体的影响,以及控制方法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170.
柑橘汁胞生产过程中脱囊衣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杰,马亚琴,王华,魏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57-16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02
摘要
(
54
)
PDF(pc)
(280KB)(
28
)
可视化
收藏
脱囊衣是柑橘罐头和橙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柑橘汁胞分离过程中同样需要进行脱囊衣处理,文中概述了几种柑橘脱囊衣的方法,主要介绍了酶法脱囊衣,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171.
采用毛细管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蜂王浆新鲜度
吴亚君,刘鸣畅,赵方圆,王斌,韩建勋,陈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61-16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03
摘要
(
54
)
PDF(pc)
(337KB)(
39
)
可视化
收藏
新鲜度是评价蜂王浆产品质量一个重要指标。文中采用毛细管凝胶电泳技术对蜂王浆水溶性蛋白质进行了分离测定。结果表明: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蜂王浆水溶性蛋白定量准确、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各项指标良好,操作简便,快速,适合于蜂王浆产品的新鲜度的评价。为了筛选新鲜度指示蛋白,将王浆样品在不同温度下放置不同时间,分别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最终从蜂王浆19个蛋白峰中筛选到2个蛋白峰,含量随存储温度和时间呈现规律性变化,可以作为蜂王浆新鲜度指示蛋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72.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定量检测猪肉中克伦特罗
李超辉,陈雪岚,郭亮,许恒毅,刘文娟,赖卫华,熊勇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67-17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44
摘要
(
61
)
PDF(pc)
(392KB)(
43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基于T/C比值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定量检测猪肉中克伦特罗残留的新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0.1~1.5 ng/g,检测猪肉中克伦特罗残留的最低检测灵敏度为0.19 ng/g。比较了5种猪肉组织样本中克伦特罗的简便提取方法,其中采用0.02 mol/L,含2.8%NaCl的HCl溶液抽提猪肉样品2次的提取方案,克伦特罗的平均回收率达到76.7%,变异系数为7.4%。实际样本加标回收实验显示,加标量为0.5、1.0、2.0及3.0 ng/g时,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回收率分别为(60.4±12.8)%,(70.24±4.2)%,(75.9±4.9)%,(71.1±5.0)%。与传统ELISA方法比对,结果显示2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136)。以上实验结果证实,基于T/C比值法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可用于猪肉组织样品中克伦特罗的快速及定量检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3
)
Select
173.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猪肉中18种苯二氮卓类药物残留量
严爱花,李贤良,郗存显,张雷,夏爽,王国民,唐柏彬,母昭德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39 (
04
): 173-17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3.04.004
摘要
(
48
)
PDF(pc)
(388KB)(
26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同时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