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37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1-03-25
  

  • 全选
    |
    食品与发酵工业
  • 冯永巍,夏文水,张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5.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2步反应合成了壳聚糖山梨酸酯。第1步,山梨酸在氯化亚砜中回流制备山梨酰氯;第2步,壳聚糖与山梨酰氯在甲烷磺酸的催化下酯化合成了壳聚糖山梨酸酯衍生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衍生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的羟基与山梨酰氯发生了取代反应,其氨基仍以游离形式存在。在不同的反应物比例下,制备了取代度(DS)分别为0.44、1.21、1.93的3种衍生物,抑菌实验的结果显示:取代度为1.21的壳聚糖山梨酸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0.125和0.5 g/L。壳聚糖山梨酸酯的抑菌活性远高于壳聚糖,具备作为防腐剂在食品中应用的基础。
  • 谢丽斯,张宏梅,刘学禄,张文艳,黄宝威,许佳晶,郑添信,刘彦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6-8.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腐败的蔬菜和肉质食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LAB),并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乳酸菌生物成膜不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生化分离鉴定乳酸菌,在不同的营养物质浓度及培养条件下,用96孔板法检测乳酸菌成膜。在无外添加物,37℃和42℃的培养温度,pH4有利于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低温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低浓度的NaCl可促进LAB形成生物膜,但高于某浓度,就抑制LAB成膜。不同LAB菌株对不同葡萄糖浓度成膜效果不同,且与温度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腐败食品中乳酸菌具有一定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控制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对于防治食品的腐败变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 吕宁,金凤燮,鱼红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9-12.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生物酶法水解纯化后的麦冬多糖,并对其产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利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00柱对麦冬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48 347的纯麦冬多糖。使用Absidiasp.O8 s菌产酶水解纯麦冬多糖,产物经Sephadex G-100和Sephadex G-50柱分离,得到OP-1、OP-2、OP-3三种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 452、9 231和1 35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麦冬多糖及其水解产物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纯麦冬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和果糖,其水解产物OP-1、OP-2、OP-3三种组分的单糖组成分别为果糖、果糖、葡糖糖和果糖。
  • 张波,殷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3-17.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1株嗜热菌(Anoxybacillus flavithermus)所产木糖异构酶的分离纯化以及酶学性质。结果表明,经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75凝胶过滤、纤维素DE-52弱阴离子交换柱和Q Sepharose Fast Flow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的木糖异构酶,分子量约为181 ku,由4个相同分子量的亚基组成。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80℃,最适为pH为7.0且最适pH范围宽泛,pH6.0~11.0酶反应活性能保持80%左右。该酶热稳定性及耐碱性能良好,70℃保温1 h后酶活仍能保持近80%左右;pH5.0~8.0保温1 h后酶活仍能保持近80%以上,甚至pH12.0保温1 h后酶活性仍能保持40%左右。Mn2+和Co2+对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Zn2+、Cu2+以及Al3+对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
  • 王莉,朱丽丹,盛慧明,陈正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8-22.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米糠多糖(RBPS2 a)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得到硫酸酯化米糠多糖(SRBPS2 a),使用HPGPC测定SRBPS2 a的分子质量,利用红外光谱和13CNMR进行结构分析,应用体内、外抗肿瘤试验对SRBPS2 a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SRBPS2 a的取代度为1.29,分子质量为3.5×105u,在体内和体外对小鼠乳腺癌细胞EMT-6有显著的抑制作用。RBPS2 a经硫酸酯化修饰后,SRBPS2 a主链结构保持-β(1→3)-D-甘露糖不变,侧链被切除,硫酸基团的取代发生在C-2和C-4位上,C-6氧化形成糖醛酸甲酯。
  • 银凤,周爱梅,张祥刚,曹庸,刘欣,陈永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23-2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解试验为导向,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DEAE-D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手段分离纯化南美白对虾虾头主要自溶酶,同时采用抑制剂试验及SDS-PAGE对纯化蛋白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虾头主要自溶酶经过纯化后比活力高达2.2×106U/g,纯化倍数为96.90。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主要自溶酶的抑制率高达91.3%;SDS-PAGE显示该酶为单一电泳带,且在电泳中与标准胰蛋白酶移动距离相同,表明南美白对虾虾头内的主要自溶酶为胰蛋白酶。
  • 林少玲,唐书泽,唐姝姝,吴希阳,陈振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27-31.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血啉甲醚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光动力灭活作用,同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光动力灭菌技术对单增李斯特菌蛋白降解效果和基因组DNA的损伤程度。实验发现浓度为25μg/mL的血啉甲醚在光功密度为200 mW/cm2的溴钨灯光照射30 m in杀灭了99.9999%的单增李斯特菌,并导致了其蛋白质降解和基因组DNA片段断裂。血啉甲醚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光动力灭活作用非常显著,其灭活机理可能是通过对蛋白质降解和基因组DNA损伤实现的。
  • 闫亮珍,李晓然,全哲学,马恩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32-3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汾酒不同发酵时期的酒醅、不同制作过程中的酒曲以及制曲环境样品为材料,采用酶物理化学法与物理化学法两种方法对不同样品DNA进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酶物理化学法获得了质量及纯度较好的DNA。后续实验表明,酶物理化学法提取获得的高质量DNA能全面反映汾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 梁志洲,徐民俊,胡海艳,周世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37-40.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酵母破碎液在红曲霉接种培养后的不同时间点及在最适时间点以不同体积加入,探讨酵母破碎液加入时间及加入量对红曲色素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50 mL)在接种后的第48 h加入1.5 mL酵母破碎液,可以促进菌体生产,同时提高色素产量。菌体量、醇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增幅分别达到47%、120%和190%。
  • 李莉,顾欣,崔洁,孟阿会,侯亚坤,王建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41-45.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溶液提取的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性并比较2种栗壳棕色素红外光谱图。用质量分数1%的NaOH溶液和体积分数40%的乙醇溶液分别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用总抗氧化性、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清除超氧阴离子4种评价方式,比较碱提栗壳棕色素和醇提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能力并与通用抗氧化剂VC和BHT做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总抗氧化能力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强,VC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醇提板栗壳棕色素,碱提栗壳棕色素和BHT的总抗氧化能力比较接近;清除DPPH自由基时,VC清除效果最强,以后依次是醇提栗壳棕色素,碱提栗壳棕色素和BHT,醇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02 mg/mL,碱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09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OH)时,随着样品浓度增大对.OH的清除作用增强,碱提栗壳棕色素,醇提栗壳棕色素,BHT和VC的清除效果比较接近;清除超氧阴离子(O2-)时,碱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71 mg/mL,醇提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83 mg/mL,清除效果弱于VC和BHT。对2种溶液提取的板栗壳棕色素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碱提栗壳棕色素和醇提栗壳棕色素的红外光谱图存在差异。
  • 杨星,曾新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46-49.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氢谱核磁共振仪测定了在18~58℃下40%和6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的白酒模拟体系的氢键缔合情况。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内氢键缔合减弱甚至遭到破坏,质子间交换速度加快,缔合结构变化频率增加。还发现温度与各羟基质子化学位移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并得出该体系是以强氢键缔合为主。以上结论从1H NMR谱图角度分析了储藏温度的升高促使酒体系口感的变化,并为该过程提供了数据支持。
  • 孔保华,李明清,夏秀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50-55.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肌原纤维蛋白是鱼肉中的主要蛋白质,对鱼糜类制品的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文中研究了NaCl、CaCl2和Na4P2O73种盐类及其浓度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特性(表面疏水性、蛋白聚合程度)和凝胶特性(质构、微观结构、蛋白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鲤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等电点为5.5;3种盐加入肌原纤维蛋白后会引起肌原纤维蛋白发生一定程度的聚集,表面疏水性降低;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硬度、弹性、浊度降低;添加CaCl2比其它盐类更明显降低鱼糜的凝胶硬度、弹性和浊度,且差异性显著(P<0.05);NaCl和Na4P2O7使鱼糜凝胶微观结构更致密、CaCl2使鱼糜凝胶微观结构变得松散。因此,在鲤鱼肌原纤维蛋白中添加NaCl、CaCl和NaPO对鱼糜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凝胶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尹长林,刘佳,赵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56-60.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质构仪、流变仪、扫描电镜分析pH值对再制干酪产品功能特性的影响,揭示了pH在再制干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pH值影响再制干酪的融化性,但是这种影响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随着pH值的升高,再制干酪产品的表观黏度也随之升高;在各质构参数中,硬度和咀嚼性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pH值对弹性的影响显著(P<0.05);pH值影响水和乳化的过程,pH值越高,越利于水和乳化。
  • 郑爽,朱新贵,曾小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61-64.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酱油进行冷冻分离试验并绘出相应冻结曲线,确定初温25℃、质量为1 0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5%的酱油,其冰点为-20.3℃,完全冻结温度为-30℃,完全冻结时间为4.17 h。同时测定冷冻分离得到的冰相和液相中各主要成分。研究发现冷冻温度在-20.5~-28.5℃内,冷冻时间为48h时,各主要成分在两相中的浓度均随着冷冻温度降低而上升;而从两相中的质量分配规律可知,在液相中呈梯度下降,在冰相中则相反。其中对于酱油重要质量指标氨基酸态氮来说,液相中其浓度由初始的8.8 mg/mL增加到-28.5℃下11.68 mg/mL,且其表观分配系数K值相对其他组分较低,有利于液相中得到浓缩。进一步研究发现,组成氨基酸态氮的各氨基酸中G lu,Leu,Asp更容易在液相中得到浓缩。
  • 潘春梅,杏艳,樊耀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65-69.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了玉米秸秆两步发酵联产乙醇-氢气体系,系统考察了多种脱毒方法对秸秆稀酸水解物发酵生产乙醇和氢气的影响,探讨了秸秆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当以稀酸水解玉米秸秆时,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结合真空旋转蒸发对玉米秸秆稀酸水解液进行脱毒处理效果最好,乙醇和氢气的最大产量分别为131.1 mg/g TS和44.6 mL/g TS,其秸秆的能量回收率为33.2%。玉米秸秆经稀酸处理后绝大多数半纤维素被降解用于发酵生产乙醇,而天然产氢微生物具有直接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的能力。
  • 冯冲,耿涛,王艳颖,刘艳丽,宋安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70-74.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发酵性丝孢酵母对纤维质水解液的适应性,对该菌株进行了驯化。利用驯化后的菌株发酵纤维质水解液生产生物油脂,并对纤维质水解液发酵体系进行优化。通过摇瓶培养试验,得到了优化体系。结果表明:驯化后的菌株发酵纤维质水解液的糖利用率比原来提高了37.2%,生物量提高了24.3%,油脂含量提高了18.3%,油脂浓度提高了45.6%。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初始糖浓度60~80 g/L,初始pH 6.0,质量比3∶1的酵母粉+(NH4)2SO4复合氮源。在该条件下,可得菌体生物量、油脂含量和油脂浓度分别为22.6 g/L、46.3%和10.5 g/L。同时对其生物油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 赵嘉敏,陈中,林伟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75-78.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S),乙醇、丙二醇和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CS),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酸酯(MCT)和丁酸乙酯为油相(O)制备食品级微乳,通过测定粒径以及观察离心、温度、盐度、酸碱等环境因素对微乳外观上的影响,从而评价微乳的稳定性,并比较不同微乳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微乳的稳定性很好,是一个热力学稳定体系;以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以丁酸乙酯为油相,所制得的吐温-80食品级微乳稳定性最好。
  • 刘海英,何磊,过世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79-83.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自然风干、烘干和盐渍3种不同的方法处理斑点叉尾鮰鱼皮,并在室温条件下分别保藏10、30、60和90 d。在鱼皮保藏结束后,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定期测定鱼皮的收缩温度,提取鱼皮酸溶胶原并测定各胶原的红外光谱性质,利用SDS-PAGE电泳法测定胶原分子的分子质量分布,以此分析各种处理方法及保藏时间对鱼皮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干处理后的鱼皮经保藏一段时间后,复水后的鱼皮和其酸溶胶原的特性与新鲜鱼皮及其酸溶胶原的特性最为接近,表明风干处理的效果最佳,从中提取所得酸溶胶原结构基本保持原有状态。
  • 姜慧燕,孙培龙,邵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84-89.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径向流色谱是一种新型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文中利用径向流色谱法对灵芝粗多糖进行纯化,以脱除其中的蛋白质和色素。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确定了纯化过程的最优化条件:上样流速2 mL/min,洗脱流速40 mL/min,上样量100 mL。在此条件下,蛋白脱除率、色素脱除率和多糖回收率分别达到80.35%、88.52%、85.06%。径向流色谱法与Sevag法、三氯乙酸法、活性炭法及双氧水法等传统化学方法比较的结果表明:径向流色谱脱蛋白、脱色及多糖保留效果均优于其他方法,且在处理过程中未使用有机试剂,突出了径向流色谱法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等优势。
  • 魏决,万萍,覃芳,徐杰,赵小龙,郭玉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90-93.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苹果渣为原料,以改性后的苹果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指标,采用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对酸、碱法改性苹果纤维工艺进行优化,建立处理温度(X1),溶液pH(X2)处理时间(X3)3个因素与苹果可溶性纤维(SDF)得率之间的回归模型,酸法:y^=-5.907+0.174X1-0.377X2+0.946X3;碱法:y^=3.698-0.113X1+2.816X2-1.093X3,由模型可知酸法改性在温度96℃,时间3 h,溶液pH值3.7、碱法改性在温度63℃,时间0.4 h,溶液pH值11.6条件下,SDF的得率分别为12.2%和28.8%,验证实验均值分别为11.8%和28.1%,与回归模型理论值基本吻合。酸、碱法各因素对SDF得率的影响顺序分别为:水温>时间>pH值;pH值>时间>水温。酸、减法改性后SDF的平均持水力分别提高了363.1%和236.4%,平均膨胀力分别提高了48.2%和52.8%。
  • 焦龙,于宏伟,郭润芳,白玉,贾英民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94-98.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1株产纤溶酶毕赤酵母工程菌菌株pk53,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的适宜廉价发酵培养基为:麸皮1.5%,豆粕粉2.0%,KH2PO40.5%,MgSO4.7H2O 0.05%;发酵条件为:接种龄14 h,接种量1%,甲醇添加量1.5%,培养基装液量30 mL(250 mL三角瓶),生长pH为5.5,诱导pH为6.0;在此条件下培养,纤溶酶酶活力达429.06 U/mL,是初始发酵条件下酶活力的8.88倍。
  • 张敏,张金泽,段素芳,高加涛,王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99-103.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对微生物发酵提纯水苏糖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从6个因素中筛选出了有显著影响的酵母浸膏、酪蛋白胨和硝酸钠3个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和Box-bohnken设计进一步优化,并利用Minitab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上3个因素的适宜浓度分别为(g/L):酵母膏13.8、酪蛋白胨8.2、硝酸钠4.8。采用优化的培养基下,水苏糖纯度由85%提高到91%。
  • 刘全德,刘恩岐,贺菊萍,张建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04-108.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氨基氮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感官评分,确定了多菌种发酵制作丹贝的前发酵工艺条件:在蒸煮大豆基质中加入3%的米粉,接种3%的乳酸菌,于42℃发酵2.5 h至pH值5.0,再加入5%的少孢根霉∶甜酒曲为3∶2的混合菌,于37℃下发酵18 h。将经过前发酵的大豆在盐水中进行后发酵处理,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5%的盐水中于20℃后发酵9 d,或在质量分数为2%的盐水中于4℃后发酵15 d,氨基氮含量等营养成分趋于平衡,发酵丹贝产品的营养和风味明显改善,通过冻干或油炸等处理,适用于休闲食品、发酵调味料或餐桌菜肴等的开发生产。
  • 郑淋,游丽君,赵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09-112.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巴氏杀菌、煮沸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3种杀菌工艺对泥鳅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多肽经100℃/20 m in煮沸灭菌和121℃/15 m in高压蒸汽灭菌后,在420 nm处吸光值显著增大,且在此条件下能保持较高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值);3种杀菌工艺均使泥鳅多肽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还原力有所下降,其中高压蒸汽灭菌对其影响最小;而巴氏杀菌及高压蒸汽灭菌却使泥鳅多肽螯合Cu2+的能力有所提高。综合这4个指标可以得出:泥鳅多肽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经高压蒸汽灭菌后能保持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这可能与其发生了美拉德反应有关。
  • 庄惠婷,杜金华,郭春宝,王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13-117.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青皮甜、青皮酸、泰山红3个品种石榴汁在发酵过程中花色苷、色度、色调的变化及石榴汁、石榴酒色泽比较。结果表明:青皮甜、青皮酸、泰山红3品种石榴汁的最大扫描波长分别为513 nm、496 nm、514 nm。经过发酵,石榴汁花色苷、色度、色调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泰山红石榴汁花色苷含量最高为82.26 mg/L,发酵结束时花色苷含量降至50.70 mg/L,3品种间花色苷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发酵结束时青皮酸石榴的色度值(未添加SO2为1.328、添加SO2为1.323)高于青皮甜和泰山红,与青皮甜、泰山红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青皮酸与泰山红色调值较高,2品种间具无显著差异(P>0.05),与青皮甜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中添加50 mg/L的SO2,发酵过程中是否添加SO2两组的花色苷、色度、色调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花色苷、色度、色调进行相关性分析得:花色苷与色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earson相关系数为0.199,P=0.608>0.05),回归方程为y=0.0029x+1.0905;与色调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5,P=0.002<0.01),回归方程为y=0.0153x+0.4687。
  • 刘崑,高婷婷,杨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18-121.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壳聚糖对葡萄汁澄清的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可知,壳聚糖添加量0.6~0.8g/L,澄清温度为50~70℃,pH值为3.49,澄清时间为40~60 m in时,对葡萄汁澄清效果较好,正交实验对壳聚糖澄清葡萄汁适宜工艺:壳聚糖添加量0.8g/L,葡萄汁澄清温度为60℃,澄清时间为50 m in,pH选择葡萄汁的自然pH值3.49,其透光率可达92.3%。与原相比葡萄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基本不变,果胶和蛋白质大量清除,提高了葡萄果汁的稳定性。
  • 王文侠,宋春丽,张晓静,王伟,王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22-125.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玉米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为原料,对复合纤维素酶法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SDF)进行了研究。采用六偏磷酸钠及高温蒸煮等处理方法强化酶解过程以提高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结果表明,高温蒸煮有助于提高玉米皮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条件为121℃,3 h。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复合纤维素酶法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玉米水溶性膳食纤维的较佳提取条件为:复合纤维素酶的添加量2%,底物浓度40 g/L,酶解温度55℃,pH4.0,酶解11 h。在此条件下,玉米SDF得率达到10.37%。
  • 黄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26-129.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佛手瓜为原料,以葡萄糖、果冻粉和柠檬酸等为辅料,进行产品优化工艺条件以及适宜原料配方的探索,并进行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佛手瓜保健果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葡萄糖作为甜味剂,加入果冻粉时瓜汁温度为50℃,煮胶持续沸腾时间1m in,榨汁同时添加柠檬酸;最佳原料配方为,瓜汁量53.4%、水30.5%、葡萄糖15.2%、柠檬酸0.1%、果冻粉0.8%。
  • 张瑜,缪铭,江波,张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30-135.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新兴的非热加工前沿技术,超高压食品加工已成为现代健康食品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简要介绍了超高压对食品酶的影响机制及国内外研究状况,并综述了近年来超高压加工条件下不同食品酶催化特性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 刘中勇,韦晓群,谢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36-140.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规范"无麸质"(gluten free)食品标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加拿大以及阿根廷等国相继发布了无麸质食品的相关法规或标准,定义了无麸质食品,提出了无麸质食品的质量控制、标注以及检测等方面的要求,并提出了管理及发展我国"无麸质"食品产业的对策。
  • 陆红佳,郑龙辉,刘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41-145.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晶纤维素是由天然纤维素经水解至极限聚合度得到的白色粉末状物质,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文中主要综述了微晶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胡晓亮,周国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46-150.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壳聚糖是生物界中唯一大量存在的天然碱性多糖,无毒无味、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成本较低,具有优良的分散性、保湿性、成膜性、抗菌性等诸多优点。文中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保鲜果蔬的机理,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 彭珍,赵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51-157.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高压灭菌被认为是国际上食品领域的高新技术,其作为一种新兴的保藏技术能够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自然的感官特性。但研究表明,由于超高压处理过程中强大的机械力所致的处理体系体积的缩小和温度的升高,可能会对塑料包装薄膜的结构、透性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包装食品的货架期和质量。文中综述了超高压对食品塑料包装薄膜结构和理化特性等方面的影响。
  • 杨潇,芮光伟,钟智超,甘萍,盛家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58-162.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川渝地区9种不同产地和等级的红花椒和青花椒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同时提取花椒中主要的香味物质和麻味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检测。从花椒提取物中共鉴定出66种化合物,且在不同产地和等级的花椒中香味物质和麻味物质的含量均有差异;哩哪醇、α-松油醇、月桂烯、1,8-桉叶素、柠檬烯等主要呈香物质在青花椒中的含量大大高于红花椒;产生麻味的多烯酰胺类物质的含量在红花椒中高于青花椒。
  • 许春华,肖作兵,牛云蔚,于海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63-167.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子鼻嗅觉指纹分析系统、电子舌味觉指纹分析系统及人工感官评价对不同品种樱桃酒(中樱狄墨尔干红和干白)和不同品种葡萄酒(张裕干白和长城干红)的香气和口感进行了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因子分析法(DFA)对传感器响应信号进行了分析。经模式识别分析得到:在香气上,樱桃干白与葡萄干白的差异最小,其次是樱桃干红和葡萄干红,干白和干红之间的差异最大;在口感上,樱桃酒(干红和干白)与葡萄酒(干红和干白)的差异较大。电子鼻和电子舌分析结果与人工感官评价结果一致。研究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果酒的风味评价。
  • 鞠云东,杜金华,王秀菊,何桂芬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68-171.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3个国产酒花品种青岛大花、扎一香花、马可波罗颗粒制品的的关键有效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潜在的酿造价值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其贮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酒花颗粒制品的HSI值均高于0.35。马可波罗具有较高的酒花油和α-酸含量(分别为1.04 mL/100 g和(9.67±0.15)%),但从葎草烯/石竹烯比值、香叶烯/(石竹烯+葎草烯)比值、法呢烯的含量和α-酸/β-酸比值这3个指标来看,扎一香花具有较高的酿造价值,而马可波罗的酿造品质不佳。在惰性气体氮气条件下加速贮藏,3个品种酒花的α-酸和酒花油含量逐渐减少,但损失速率逐渐降低,β-酸、总酚、水分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趋势。
  • 蒋宝,张振文,王丽娜,刘玲,郭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72-17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山西省乡宁县葡萄产区酿酒葡萄:坡地赤霞珠、平地赤霞珠、蛇龙珠和霞多丽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GC-MS检测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应用内标法测定了各成分的含量。结果发现,坡地赤霞珠、平地赤霞珠、蛇龙珠和霞多丽果实中分别含有24、20、23和27种香气物质,它们主要分属5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醇类、醛类、羧酸类、环状烯烃和酯类;就单个物质而言,丁醇、己醛、乙酸和己酸含量较高。另外,葡萄园地形确实能影响葡萄果实的香气组成和含量,但其香气骨架基本一致。
  • 周凝,刘宝林,王欣,汪宏志,杨培强,周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77-181.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方法分别测定了米糠毛油和3种食用植物油(花生油、橄榄油和葵花籽油)的弛豫图谱,发现在10 ms左右米糠毛油弛豫图谱中出现了一明显特征峰,而其他3种纯油品均未检出,且随着米糠毛油掺入量的增多,该峰面积的比例也随之增大。结果表明,通过测定该特征峰面积比例可定量测出米糠毛油掺伪量。
  • 李飞燕,梁荣蓉,张一敏,罗欣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82-18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冷却牛肉贮藏过程中各品质指标的变化,确定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相关性,为提高牛肉的品质提供依据。文中测定了4℃贮藏的冷却牛肉在0、2、4、6、8、10、12、14 d的菌落总数、嗜冷菌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失水率、色差值,确定了各指标随保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pH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挥发性盐基氮呈上升趋势;系水力逐渐下降;肉色a值、DE(d ifference error)值不断降低。在品质变化的各指标中,微生物菌落总数、嗜冷菌总数与pH值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P<0.05);菌落总数与系水力、a值呈负相关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菌落总数与挥发性盐基氮、a值的相关性较大且极显著相关(P<0.01)。由此可知,微生物的活动能引起牛肉理化指标的变化,通过测定挥发性盐基氮和a值可以客观反映冷却牛肉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 李小平,陈锦屏,张富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87-190.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茶多酚(TP)对真空包装、于(4±1)℃条件下冷藏的鸵鸟肉脂肪氧化及色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茶多酚能显著抑制鸵鸟肉中脂肪的氧化;添加200 mg/kg(T200)、400 mg/kg(T400)的茶多酚可抑制鸵鸟肉中高铁肌红蛋白的形成,,并提高鸵鸟肉的总色素含量和色度值(a*),表明茶多酚不仅能抑制鸵鸟肉的脂肪氧化而且对鸵鸟肉的色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朱静,师俊玲,刘延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91-19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方法从苹果中提取正己醇降解酶,优选最适的提酶方式,并在该提取方式下研究酶的初步分离纯化。结果显示:采用丙酮粉法提酶较适合,且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提取粗酶液和经硫酸盐处理后的蛋白在条带数量和分布上都有所变化。30%~70%为适宜的(NH4)2SO4盐析浓度,然后对酶液进行梯度盐析,初步纯化后正己醇降解率为88.56%±0.9847%。
  • 杨庆利,秦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197-201.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滨锦葵籽仁为原料,利用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及中心组合实验研究了固液比、提取温度、酶用量、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油脂出油率的影响,确定了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海滨锦葵籽仁油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酶用量>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的优化工艺参数为:酶用量0.024 mL/g,提取温度63℃,固液比1∶6,提取时间23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海滨锦葵籽仁油提取率达到24.281%。
  • 蒋志国,陈文学,刘四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202-20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了白胡椒中3种单萜类化合物。以V(叔丁基甲基醚)∶V(甲醇)∶V(水)=2∶1∶1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900 r/min、流动相流速2.5 mL/min条件下,从2.76 g样品中一步分离制备得到3,7-二甲基-2-辛烯-1,6,7-三醇35 mg,对薄荷烷-1,2,8-三醇-2-O-β-D葡萄糖苷55mg,5-羟基龙脑-2-O-β-D葡萄糖苷40mg,经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检测纯度均达95.0%以上,各化合物结构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对白胡椒中的单萜类化合物进行快速的分离和纯化,且制备量大,分离效率高。
  • 钱时权,石亚中,伍亚华,马龙,张斌,赵大庆,陶志杰,谢海伟,孙兰萍,许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207-209.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纤维素酶对山葡萄渣中白藜芦醇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考察酶浓度、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葡萄渣白藜芦醇提取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浓度1.5 mg/g,pH 5.5,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5h,在此条件下测得白藜芦醇的含量为0.680 mg/g。
  • 胡晓倩,朱洋洋,陈乐,吴永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210-214.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黄山贡菊新鲜根、茎、叶、花及干叶、干花中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实验,并用正交实验法对新鲜叶中挥发油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从叶中提取的挥发油得率最高,pH值在5~9之间对叶中挥发油的得率无明显影响,粒径大小、浸泡时间、料液比、蒸馏时间对挥发油的得率均有影响,优化后最佳提取工艺为粒径大小4 mm、浸泡时间12 h、料液比(g∶mL)1∶3、蒸馏时间4 h,挥发油得率达0.002 0 mL/g,验证实验表明此工艺稳定、可行。
  • 罗章,孙术国,方军,黄群,次仁曲吉,洛桑曲培,达瓦泽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215-219.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杨梅渣为原料,连续提取水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试验表明,适宜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为:以柠檬酸为浸提剂,料液比(g∶mL)1∶10,pH值2.0,90℃提取75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58.62%。适宜的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为:料液比(g∶mL)1∶12.5,pH值2.5,60℃提取90 m 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61.25%。所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为570.6%、溶胀性为6.5 mL/g,功能特性良好、生理活性突出。
  • 王丽威,郑彦山,张晓宇,于涛,吴祥云,孔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220-224.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对红菊芋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紫外光谱扫描确定在pH值0.98的乙醇体系中,红菊芋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3 nm。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提取功率和对红菊芋色素提取率有显著影响。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2%HC l-6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g∶mL)为1∶30,微波功率480 W,提取时间50 s,其提取率达29.84 mg/g。红菊芋色素在自然光下稳定性较好,温度超过60℃,热稳定性较差。
  • 李仁杰,陈锦屏,张娜,严静,王恒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225-229.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月柿生理落果原花青素工艺。适宜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50 W、提取溶液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g∶mL)1∶12、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温度45℃。通过对9种大孔吸附树脂的研究,确定LS300树脂为优选纯化树脂。研究了原花青素在LS300树脂上的吸附行为,静态吸附研究表明,其吸附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平衡的时间约为5h。乙醇浓度梯度洗脱试验表明,原花青素主要易被体积分数20%、40%乙醇溶液洗脱,两部分原花青素质量分数分别为86.5%、92.3%。
  • 周春梅,王欣,刘宝林,任智超,雷磊,殷晓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230-234.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白玉菇的保鲜效果,以不经短波紫外线处理组为对照,考察了不同短波紫外线处理时间(10~30min)对白玉菇自发气调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呼吸强度、失重率、硬度、PPO活力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UV-C处理20 min时,能显著抑制白玉菇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延缓PPO活性峰值的产生,维持较好的感官品质、较高的硬度和可溶性总糖量,保鲜效果最佳。
  • 马艳萍,马惠玲,刘兴华,李顺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03): 235-238.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2011.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辽河4号’核桃品种为试材,对鲜食核桃和干核桃在(0±1)℃冷藏条件下的贮藏生理及营养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鲜食核桃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干核桃,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P<0.05)高于干核桃,对其贮藏保鲜不利;但鲜食核桃的营养成分损失相对较少,尤其对氨基酸和γ-VE含量的保存有利,鲜食核桃中二者的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干核桃;脂肪、蛋白质、VE总量及δ-VE含量与干核桃差异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