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雄,赵晶,夏黎明
纤维素酶是诱导酶,理想的碳源应该既能提供菌种生长所需能量,又能诱导纤维素酶基因的高效表达。试验中分别以葡萄糖经过转糖苷反应后制备的复合糖(F)、微晶纤维素(C)以及上述两者(1∶2)的混合物(M)为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ZU-04)的碳源,在液态深层发酵条件下生产纤维素酶。对纤维素酶酶系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F碳源诱导作用下,内切型-β-葡聚糖酶(Cx酶)和外切型-β-葡聚糖酶(C1酶)的活力在发酵初期上升很快,通常在40h左右达到峰值,此后活力呈下降趋势,而β-葡萄糖苷酶(CB酶)的活力始终较低;C碳源诱导作用下,Cx、C1和CB酶的活力上升在发酵初期比较缓慢,但持续时间长、后劲足;在采用M碳源的情况下,Cx、C1酶的初始合成速度较快,且2种酶的活力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上升趋势。与F和C碳源相比,Cx酶活力分别提高了78.2%和51.9%,C1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0.6%和6.5%,但对CB酶的生产而言,M碳源略低于C碳源,F碳源最差。进一步研究了碳源对纤维素酶总活力(滤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采用F碳源的条件下,发酵6h即可检测到滤纸酶活力,在36h达到峰值1.6IU/mL,此后活力不再上升;在采用C碳源时,发酵初期酶活力上升缓慢,产酶周期较长,滤纸酶活力在144h达到峰值3.96IU/mL;而M碳源可结合两者优势,使纤维素酶活力和产率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研究结果对于定向调控纤维素酶的酶系组成,提高纤维素酶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