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汇款指南
订阅服务
广告投放
出版伦理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主编介绍
投稿指南
投稿模板
范文展示
常见问题
期刊优势
刊例及报价
增值服务
企业风采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前目次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各年总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文章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电子样刊下载
投稿系统操作指南(作者版)
2023年《食品与发酵工业》订购单
隶属关系证明-《食品与发酵工业》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通知公告
更多»
万方论文重合率自查
2023年招聘启事
关于稿酬实物化发放的通知
稿酬实物专区
参考文献著录新要求
基本信息
主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办: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
公司
全国食品与发酵工业信息中心
主编:程池
副主编:姚粟
责任编辑:林红华 要永杰 李碧鹰
李欣 李晔
编辑:陈雅薇 李蕊 王馨甜 孙国笑
郑越
英文编辑:陈雅薇 李晔 孙国笑
英文编委:王正祥 许菲
美术编辑:于雪涵
发行:刘芳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北京
ISSN 0253-990X
CN 11-1802/TS
邮发代号:2-331
注意事项
体例规范
“含量”、“浓度”、“分数”、“比”的规范用法
“摘要”和“结论”的区别
给作者投稿的一些建议
英文文题及摘要写作要求
正确使用表格中的空白—和0
常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外文字符的规范编排
有关微生物名称的一些说明
微信公众号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 Vol.46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以
L
-苏氨酸为发酵底物的2,5-二甲基吡嗪高产菌株构建
曹艳丽, 张丽杰,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1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0705
摘要
(
204
)
PDF(pc)
(3466KB)(
103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一种以
L
-苏氨酸为发酵底物的高值化学品2,5-二甲基吡嗪(2,5-dimethylpyrazine, 2,5-DMP)生产菌株,为解决
L
-苏氨酸产能过剩,实现2,5-DMP生物法生产提供可靠思路。通过利用
Bacillus subtilis
168(
B. subtilis
168)外源表达不同微生物种属来源的
L
-苏氨酸脱氢酶(
L
-threonine dehydrogenase, TDH),并比较其利用
L
-苏氨酸为底物合成2,5-DMP的产量,挑选出2,5-DMP高产菌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外源表达NADH氧化酶(NADH oxidase, NOX),以促进辅因子再生。实验构建了1株高产2,5-DMP的基因工程菌株
B. subtilis
168/pMA0911-
tdh
(
E. c
)-
nox
。该菌株以5.83 g/L的
L
-苏氨酸为底物,发酵24 h后2,5-DMP的产量高达616.04 mg/L,与对照菌株
B. subtilis
168/pMA0911相比,产量提高了22.5倍。在TDH过表达的基础上,NOX的参与有利于2,5-DMP产量的提高。该研究首次实现了2,5-DMP高效的生物转化,一方面缓解了
L
-苏氨酸产能过剩的困境,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高值风味化合物2,5-DMP的生物法生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浓香型白酒窖泥香气成分的空间分布规律
郑佳, 杨康卓, 张建敏, 刘芳, 何张兰, 彭志云, 赵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1-1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62
摘要
(
236
)
PDF(pc)
(3384KB)(
100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认识窖泥在白酒酿造中风味的贡献度,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偶联气质联用(gas-chromatography mass spctrometry, GC-MS)法分析了窖泥香气成分的空间分布规律,进一步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te analysis, PLS-DA)进行了样品的分类及关联香气成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酯类和酸类成分是窖泥的主要成分类型,窖泥香气成分的总含量随窖池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从窖池顶部(0 cm)到底部(深度为240 cm)总含量增加了3.38倍,而醇类成分的含量未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己酸、丁酸、庚酸、辛酸、己酸乙酯、己酸己酯是窖泥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且含量随窖池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LS-DA分析表明,基于香气成分含量的辨析模型,将不同空间窖泥清晰地分类,且能找出与分类关联的香气成分。该研究揭示了浓香型白酒窖泥中香气成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全面认识窖泥在酿酒中的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减压蒸馏对浓香型白酒主要风味组分的拆分规律
游玲, 郑佳, 兰俊, 郭晶晓, 王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6-2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440
摘要
(
216
)
PDF(pc)
(6758KB)(
193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主要风味组分在分段冷凝减压蒸馏条件下的馏出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多级连续减压蒸馏装置,分别在不同压力及温度的条件下,对浓香型白酒原酒进行再蒸馏,将浓香型白酒原酒拆分为高沸点、中高沸点、中低沸点、低沸点4个组分,并利用色谱检测各组分中主要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研究发现,浓香型白酒原酒经减压蒸馏、分段冷凝后,甲醇、乙醛可通过不完全冷凝从原酒中大幅去除,乙醇、主要高级醇及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等有益酯类物质损失较少,且趋于富集在中高沸点、中低沸点组分中,而乳酸、乳酸乙酯等高沸点成分趋于保留在蒸馏釜内的残液中。同时,不同减压蒸馏条件下原酒各段馏出液中风味物质的浓度及比例也不同。结果表明,减压蒸馏可通过改变蒸馏及冷凝条件,针对性地调整浓香型白酒风味成分,这为浓香型白酒原酒风味拆分与重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NCUF413.1对特香型白酒酿造出酒率和风味的影响
潘菲, 董彪, 刘婷, 陈妍, 陈可丹, 黄冰静, 万茵, 刘成梅, 张鹏, 付桂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3-2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0975
摘要
(
150
)
PDF(pc)
(1977KB)(
104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糖化功能霉菌对特香型白酒发酵的影响,从江西特香型大曲中分离筛选出1株糖化力达938.63 U/g的
Aspergillus niger
NCUF413.1,分别用麸曲培养
A. niger
NCUF413.1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CUF303.1,作为糖化发酵剂强化特香型白酒酒醅,酿造30 d结束后蒸馏得酒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酒样进行对比,当
A. niger
NCUF413.1和
S. cerevisiae
NCUF303.1共强化发酵时,出酒率由26.21%提高到34.35%。GC-MS分析结果表明,强化酒样与对照组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且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丁二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等香味物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
A. niger
NCUF413.1在特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进行强化发酵,可提高酒样出酒率、改善酒样风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黑曲霉低聚葡萄糖氧化酶的分子克隆与生化特征
苑馨瑶, 田康明, 金鹏, 程磊, 王正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30-3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74
摘要
(
138
)
PDF(pc)
(3528KB)(
59
)
可视化
收藏
低聚葡萄糖氧化酶能够氧化低聚葡萄糖末端残基生成相应的低聚糖酸,在低聚糖酸的制备、食品、化工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从黑曲霉基因组中发现1个疑似编码低聚葡萄糖氧化酶开放读框,共编码473个氨基酸序列,包含2个保守结构域(FAD结合域和黄素结构域)和4个活性位点(His80、Cys141、Asp377和Try428);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重组酶蛋白大小为61 kDa,比酶活0.33 U/mg。重组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值分别为75 ℃和9.0;在55~85 ℃和pH 5.0~9.0范围内孵育4 h,仍能保持70%以上的酶活;Mn
2+
和Fe
3+
分别对酶活具有最强的激活和抑制作用。该酶的
K
m
和
V
max为0.48 mmol/L和2.22 μmol/(L·min),对麦芽三糖、麦芽四糖和麦芽五糖具有相对较高酶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醋酸菌对高产酯酿酒酵母酒精发酵及酯醇代谢的影响
张华东, 郭学武, 肖冬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36-4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51
摘要
(
153
)
PDF(pc)
(2788KB)(
71
)
可视化
收藏
将白酒生产中常见的1株醋酸菌(巴氏醋杆菌
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与高产酯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进行混合发酵,研究醋酸菌对高产酯酿酒酵母酒精发酵及酯醇代谢的影响。保持高产酯酿酒酵母的接种量不变,向高粱汁培养基内添加不同浓度的醋酸菌菌悬液、醋酸菌发酵上清液,结果发现:醋酸菌菌悬液的添加量对高产酯酿酒酵母酒精发酵及酯醇代谢的影响不大。随着培养基内醋酸质量浓度的增加(0~6 g/L),高产酯酿酒酵母乙酸酯和高级醇产量逐渐降低,乙酸酯最多下降60%,高级醇最多下降50%,酒精发酵没有受到影响;当醋酸质量浓度为8 g/L时,高产酯酿酒酵母酒精发酵及酯醇代谢受到严重抑制,乙醇产量下降85%。在培养基初始醋酸质量浓度为6 g/L时,高产酯酿酒酵母共有394个基因转录水平上调,282个下调,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膜的组成,其中高产酯酿酒酵母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碳代谢、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氨基酸生物合成、糖酵解、氧化磷酸化、丙酮酸代谢等多条代谢途径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氮离子注入选育高自溶干酪乳杆菌及其肽聚糖水解酶的RT-qPCR分析
崔文明, 吕加平, 王小鹏, 赵莉君, 祝超智, 张秋会, 李苗云, 赵改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43-4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753
摘要
(
112
)
PDF(pc)
(2811KB)(
52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用低能N
+
注入对干酪乳杆菌116-a进行诱变,以筛选得到高自溶的干酪乳酸菌突变体,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N
-乙酰胞壁质酶和
N
-乙酰氨基葡糖胺糖苷酶在野生菌体和突变体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经过离子能量30 keV N
+
注入诱变,在注入剂量0.5×10
15
ions/cm
2
时,筛选得到遗传稳定性良好的最大正突变菌株,其自溶度为56.3%,最大正突变菌株自溶度比野生型菌株的自溶度提高了25.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
N
-乙酰氨基葡糖苷酶和
N
-乙酰胞壁质酶在突变体中的表达量比野生菌体中的表达量均有所上调,其中
N
-乙酰氨基葡糖苷酶表达量上调了约55倍,而
N
-乙酰胞壁质酶的表达量仅上调2.8倍。因此,
N
-乙酰氨基葡糖苷酶在干酪乳杆菌116-a自溶中起着重要作用,该酶表达量的上调可以有效提高菌体的自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高温敏感型酵母的选育及其自溶物研究
张明芳, 王金晶, 钮成拓, 郑飞云, 刘春凤,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50-5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24
摘要
(
131
)
PDF(pc)
(3006KB)(
79
)
可视化
收藏
为促进酵母自溶,提高酵母自溶物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以啤酒酵母、面包酵母和葡萄酒酵母为出发菌株,进行常温等离子诱变,通过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平板筛选,获得了3株高温敏感型突变菌P-510、A-14和D-12。突变菌对高温敏感,在37 ℃下具有较好的自溶能力,自溶物中β-葡聚糖含量增加,且抗氧化活性提高。该研究筛选得到的高温敏感型酵母具有功能性食品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云南自然发酵火腿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特性研究
赵改名, 李珊珊, 崔文明, 祝超智, 焦阳阳, 李佳麒, 银峰, 韩明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56-6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475
摘要
(
202
)
PDF(pc)
(2975KB)(
67
)
可视化
收藏
以云南自然发酵火腿为原料,以菌株的安全性、生产适应性及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等指标筛选乳酸菌菌株。筛选得到9株产酸能力较好,耐受质量分数6%NaCl和150 mg/kg NaNO
2
,并且不产H
2
S和H
2
O
2
、精氨酸不产氨、发酵葡萄糖不产气且均无蛋白脂肪分解能力的菌株,其中菌株H8的NaCl、NaNO
2
耐受性最强,根据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戊糖片球菌(
Pediococcus pentosaceus
)。该研究筛选的戊糖片球菌发酵特性较好,可进一步开发为肉制品发酵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云南腐乳发酵菌种的分离鉴定及其低盐腐乳的品质分析
杨智慧, 张军伟, 魏冠棉, 周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62-6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64
摘要
(
132
)
PDF(pc)
(2087KB)(
68
)
可视化
收藏
对云南牟定腐乳中的霉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适用于腐乳发酵的菌种,并将其应用于低盐腐乳生产中,探讨低盐发酵对腐乳品质的影响。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菌种;采用标准法、扫描电子显微镜、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和感官评价分别分析了低盐腐乳的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感官品质。从腐乳前发酵毛坯中分离纯化获得了白色的优质总状毛霉(M2)并应用于低盐腐乳的制备;随着盐含量的降低,腐乳中总酸、氨基酸态氮、水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升高,蛋白质水解程度逐渐增大,腐乳凝胶孔径逐渐缩小,结构更加致密均一。低盐腐乳中共检测出了4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且盐含量对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有较大影响,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盐含量对腐乳的滋味和质地影响较大,且M2-70%的接受度最高。实验所获得的总状毛霉适用于云南腐乳的发酵,适当的低盐发酵可提高腐乳的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
湖南剁辣椒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筛选鉴定及发酵特性研究
卿煜维, 杨剑, 赵玲艳, 邓放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69-7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607
摘要
(
137
)
PDF(pc)
(2889KB)(
99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湖南地区剁辣椒中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乳酸菌,从湖南省4个市采集的12个样品中共分离出33株乳酸菌。将分离出的乳酸菌在含有250 mg/L亚硝酸盐的MRS培养基中培养24 h,选取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较强的乳酸菌,进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测定其发酵特性。实验中选育了4株具有较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乳酸菌,分别为短乳杆菌、德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以及戊糖乳杆菌,其中德氏乳杆菌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最强,MRS培养基中生长24 h,其亚硝酸盐降解率为87.7%,发酵罐恒定pH值6.0,培养24 h,其降解率为98.9%。德氏乳杆菌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盐与快速产酸能力,可作为果蔬发酵剂进一步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
油樟内生细菌分离及α-松油醇高产菌株的筛选与诱变
黄金凤, 王鑫, 梁玉娟, 杨立艳, 罗思灿, 邹月, 魏琴, 梁寒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75-8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18
摘要
(
115
)
PDF(pc)
(3188KB)(
83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以5株油樟产油率和1,8-桉叶油素成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的油樟植株叶片为研究材料,采用组织块法、研磨法、中和剂辅助法结合LB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ryptose soya agar, TSA)、卵磷脂吐温-80琼脂培养基分离油樟叶内生细菌,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量分析筛选α-松油醇高产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选育。按照菌落形态特征排重后获得176株油樟叶内生细菌,经鉴定分属于4个门13个属34个种,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为油樟叶内生细菌第一优势属。34株不同油樟叶内生细菌中,高产α-松油醇菌株T3-M-39于30 W 紫外灯30 cm照射2 min时,致死率达74.07%,为最佳诱变条件。该条件下,与出发菌株T3-M-39相比,诱变菌株产α-松油醇能力提高了34.85%,并能保持稳定的遗传特性,为生物技术生产天然α-松油醇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
米酸汤在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及发酵动力学研究
王容, 赵良忠, 李明 , 孙孟京 , 谢春平 , 邓雅欣 , 欧红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82-9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22
摘要
(
111
)
PDF(pc)
(2881KB)(
70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米、糯米为主要原料,鼠李糖乳杆菌、玉米乳杆菌、植物乳杆菌3株乳酸菌按1:1:1接种发酵,并对米酸汤在发酵过程中有机酸、蛋白质、黏度、pH与感官评分的变化进行研究;测定发酵过程中菌体含量、总酸含量、残糖含量的变化,利用Origin 9软件分析拟合,建立了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及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用Spss 22进行模型相关性分析。感官评分与乳酸、苹果酸、酒石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r
为0.983、0.914、0.796),感官评分与蛋白质、黏度和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r
为-0.983、-0.987、-0.741),米酸汤在发酵过程中品质指标间有着非常复杂的联系。在
P
<0.01水平上,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Pearson相关性为0.998
**
;乳酸生成动力学模型Pearson相关性为0.999
**
;残糖消耗动力学模型Pearson相关性为0.992
**
。结果显示3个模型均较好地反应了米酸汤发酵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对生产反应器设计、米酸汤发酵过程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
液态发酵红曲黄色素粗提物色素组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徐菲菲, 徐海笑, 梁蓉, 钟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91-9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662
摘要
(
131
)
PDF(pc)
(4420KB)(
77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对液态发酵红曲黄色素粗提物色素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和分子结构鉴定,确定其化学结构式。结果表明,红曲黄色素有2种主要色素成分,组分A和组分B,两者在分析型液相色谱上分离度达到2.51。进一步将分析型液相分离条件在制备型液相上进行放大并调整,收集得到组分A和组分B,纯度分别为98.95%和99.02%,达到标准品的纯度。通过质谱分析结合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确定组分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8,为红曲素(C
21
H
26
O
5
),组分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2,为Monaphilone B(C
20
H
28
O
4
),A和B的显色性能来自于其分子结构中的α, β-不饱和酮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
高粱酒糟糖化处理及其暗发酵产氢性能
杨莉, 宋杨, 徐晓义, 张存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99-10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751
摘要
(
135
)
PDF(pc)
(1529KB)(
78
)
可视化
收藏
高粱酒糟是白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富含纤维素的副产品,其暗发酵产氢被认为是较有前景的处理方法之一。为提高高粱酒糟氢气转化效率,探讨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高粱酒糟糖化率及糖化液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解是酒糟糖化的最优处理方式,其酶解条件为:固液比1:15(g:mL)、纤维素酶添加量4 000 U/g,对应酶解液还原糖产率为17.21%,比对照组提高了341.28%。此外,糖化液产氢结果表明,与纤维素酶单一酶解方法相比,纤维素酶-淀粉酶耦合法的酒糟糖化液产氢率更高,对应的氢气产率为51.56 mL/g。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酒糟的纤维结构在酶解过程中明显被破坏,说明纤维素酶解促进了纤维素向糖类物质转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
柠檬马鞭草精油结合亚麻籽胶对大菱鲆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及构象的影响
刘锋, 谢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04-11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19
摘要
(
112
)
PDF(pc)
(3463KB)(
48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究柠檬马鞭草精油结合亚麻籽胶对冰温贮藏大菱鲆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 protein,MP)生化特性及构象的影响。以未涂膜处理组为对照,实验组用添加质量浓度为0%、0.128%、0.64%和1.28%柠檬马鞭草精油的复合涂膜处理,分析冰温贮藏期间大菱鲆MP结构及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所有组大菱鲆MP的总巯基含量和Ca
2+
-ATPase活性均不断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不断上升,且经0.128%质量浓度柠檬马鞭草精油复合涂膜处理的大菱鲆MP的总巯基含量在贮藏15 d后比对照组增加了22.04%,表明复合涂膜显著抑制了MP的氧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发现复合涂膜处理抑制了α-螺旋相对含量的减少,同时涂膜能显著减缓内源荧光强度的下降速率,维持大菱鲆MP结构的稳定。此外,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添加0.128%质量浓度柠檬马鞭草精油复合涂膜处理的大菱鲆在贮藏后期依然保持较完整的肌原纤维结构。因此,柠檬马鞭草精油-亚麻籽胶复合涂膜能显著抑制冰温贮藏大菱鲆MP的氧化和降解,且精油质量浓度为0.128%时抑制效果最佳,表明这种复合涂膜用来保鲜大菱鲆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
糖代谢对甜瓜果实后熟软化的影响
张强, 代文婷, 李冀新, 金新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12-11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92
摘要
(
128
)
PDF(pc)
(4206KB)(
221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糖代谢及其基因表达与甜瓜果实后熟软化的关系,将甜瓜果实分别在20、2 ℃下直接贮藏、1-MCP处理后在20 ℃下贮藏,测定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并对其关键酶基因(
AM、SPS、SS和AI
)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甜瓜果实采后淀粉快速降解,在此过程中,果实硬度也迅速下降,淀粉酶(amylase, AM)是果实软化初期的关键酶。在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有所下降,蔗糖代谢也参与了甜瓜果实后熟软化。此外,低温和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糖代谢、淀粉代谢过程中酶活性与相关基因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8.
大豆分离蛋白-大豆低聚糖糖基化产物溶解性和乳化性分析
周洋莹, 郑红莉, 杨文钰, 张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18-12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27
摘要
(
129
)
PDF(pc)
(3603KB)(
56
)
可视化
收藏
以净作和套作大豆为原料,提取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与大豆低聚糖制备糖基化产物,并对其进行产物鉴定和基本功能特性分析。产物鉴定采用接枝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及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套作SPI糖基化的程度整体较净作高,且套作SPI与净作SPI及其糖基化产物的二级结构均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套作SPI,蛋糖比3:1的轭合物溶解度在pH 3~9范围内均有明显改善,反应6 h的轭合物在pH 8.0时溶解度最佳,达96.74%,是套作SPI的1.77倍。蛋糖比1:3比例反应6 h的轭合物乳化活性最高,为8.536 m
2
/g,较套作SPI提高59.76%,而蛋糖比1:2反应6 h的轭合物乳化稳定性最高,为21.481 min,较套作SPI提高35.72%。对于净作SPI,轭合物溶解性在pH 5~9范围内显著下降,在pH 6.0时降低69.49%;乳化活性较净作SPI降低4.50%,乳化稳定性提高2.47倍。该文显示糖基化处理使SPI溶解性和乳化性均有所改善,且套作SPI优于净作SPI。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9.
糖基化及酶解对大豆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杨嘉琪, 宋春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25-12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22
摘要
(
133
)
PDF(pc)
(2586KB)(
168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蛋白质不具有所有期望的功能性质,而糖基化和酶解修饰能够改善蛋白质某些功能性质。在壳寡糖存在的条件下,利用转谷氨酰胺酶的酰基转移作用,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糖基化修饰,得到糖基化产物。随后用碱性蛋白酶制备水解度分别为1%、2%、4%的酶解产物。对修饰产物的热特性、溶解性、乳化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糖基化产物及其酶解产物的功能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相对于大豆分离蛋白,糖基化产物的乳化稳定性提高。随后的酶解显著提高了糖基化大豆蛋白的一些功能性质,水解度为4%的糖基化产物的溶解性、乳化活性及持油性分别增加 54.0%(pI)、19.5%和 35.4%。因此,糖基化和酶解修饰相结合能够改善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
八月瓜的化学组成、抗氧化性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研究
罗宗洪, 蔡圣宝, 易俊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30-13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428
摘要
(
152
)
PDF(pc)
(2274KB)(
78
)
可视化
收藏
以八月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八月瓜果皮和种籽的化学组成,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总酚、总黄酮、总皂苷含量、抗氧化活性以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性分析,从八月瓜中检出9种活性成分,主要为酚类和皂苷类物质。进一步定量研究发现,八月瓜的总酚(72.8~122.4 mg/g DW)、总黄酮(50.5~54.5 mg/g DW)和总皂苷(85.2~90.9 mg/g DW)含量高,尤其是在种籽提取物中。另外,八月瓜具有较高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能力,其中果皮和种籽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
50
值分别为53.56和47.24 μg/mL,果皮和种籽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率的IC
50
值分别为14.15和15.54 μg/m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八月瓜抑制糖尿病机制研究以及开发相关产品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1.
κ-卡拉胶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肉糜品质影响评价模型的建立
孟子晴, 赵改名, 祝超智, 田玮, 郝婉名, 祝远魁, 张文华, 李苗云, 柳艳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36-14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753
摘要
(
143
)
PDF(pc)
(2968KB)(
130
)
可视化
收藏
在西门塔尔杂交牛肉糜中添加κ-卡拉胶(质量分数为0、0.1%、0.2%、0.3%、0.4%、0.5%、0.6%),采用了水分含量、蒸煮损失、色泽、质构特性、微观结构为评价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归一化处理等分析κ-卡拉胶添加量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肉糜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κ-卡拉胶添加量的增加,水分含量增加(
P
<0.05)、蒸煮损失减少(
P
<0.05);
L
*
、b
*
、硬度、黏着性、咀嚼性值先减少后增加(
P
<0.05),添加量为0.4%时为最低值,硬度是空白对照组的67.72%。基于主成分分析及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添加量为0.4%试验组最优,通过感官评价和微观结构观察进行验证,0.4%试验组感官评分最高,并已形成质地均匀、细腻的微观结构。该研究为西门塔尔杂交牛肉饼等肉糜产品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2.
鹰嘴豆分离蛋白对减盐猪肉糜凝胶品质的影响
栗俊广, 陈宇豪, 王登顺, 李可, 杜曼婷, 白艳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43-14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14
摘要
(
138
)
PDF(pc)
(2171KB)(
51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鹰嘴豆分离蛋白(chickpea protein isolate, CPI)不同添加量对2种盐含量(质量分数1.4%和2%)猪肉糜凝胶品质的影响,将猪瘦肉与猪背膘斩拌成肉糜,分别设置不同盐含量和鹰嘴豆分离蛋白的处理组并加热制成凝胶。测定猪肉糜凝胶的色泽、乳化稳定性、质构、水分分布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在不添加鹰嘴豆分离蛋白的条件下,1.4%食盐质量分数的猪肉糜凝胶的汁液流失和硬度值显著高于2%食盐浓度的猪肉糜凝胶;相同食盐浓度条件下,随着CPI添加量的增加,猪肉糜凝胶的
a
*
值、
b
*
值、硬度、弹性、咀嚼性以及不易流动水比例均显著增加(
P
<0.05),动态流变储能模量
G
'值升高,汁液流失率显著降低(
P
<0.05),并在CPI添加量为1.2%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在相同CPI添加量条件下,1.4%食盐1.2%CPI的猪肉糜凝胶的储能模量
G
'值高于2%食盐1.2%CPI的猪肉糜凝胶,且2组凝胶的不易流动水比例、乳化稳定性、质构特性无显著差异(
P
>0.05)。综上,鹰嘴豆分离蛋白的添加能够在降低食盐用量的同时提升猪肉糜的凝胶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3.
超高压对鲜活小龙虾脱壳效率、肌原纤维蛋白和蒸煮特性的影响
叶韬, 陈志娜, 吴盈盈, 陶瑾, 王许蜜, 周姝, 王云, 陆剑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49-15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85
摘要
(
171
)
PDF(pc)
(2906KB)(
162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超高压加工技术对鲜活小龙虾脱壳效果和虾仁品质的影响,采用压力为100、150、200、250、300 MPa的超高压处理(室温,3 min)对小龙虾进行辅助脱壳,考察压力对小龙虾脱壳指标(脱壳率、虾仁完整率、虾仁产率、汁液流失率和感官评分)、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盐溶性、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含量、Ca
2+
-ATPase活性)、菌落总数、脂肪氧化程度(TBA值)以及虾仁的蒸煮特性(蒸煮损失、色泽、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大于200 MPa时,脱壳的感官效果评分高,虾仁的脱壳率和虾仁完整率均达到100%,产率在17.27~19.50%;随着压力的增加(100~300 MPa),虾仁的pH值缓慢增加,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总巯基含量和Ca
2+
-ATPase活性不断下降,表面疏水性不断上升,经300 MPa处理后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明显;此外,超高压不仅能够减少虾仁菌落总数、虾仁的蒸煮损失,还能能够降低熟化虾仁的硬度、咀嚼性、弹性和回复性。故超高压技术可被应用作为鲜活小龙虾辅助脱壳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4.
基于Weibull函数的超声渗透罗非鱼片真空微波干燥模拟
薛广, 李敏, 关志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57-16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400
摘要
(
121
)
PDF(pc)
(2541KB)(
54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罗非鱼片干燥过程动力学模型,以超声波辅助渗透处理后的罗非鱼片为研究对象,利用真空微波干燥设备,探讨不同厚度(5、7、9 mm)、微波功率(264、330、396 W)以及真空度(0.05、0.06、0.07 MPa)对罗非鱼片干燥过程的影响,采用3种经典薄层干燥模型和Weibull函数对其干燥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干燥时间对干燥条件的依赖性很大,随着鱼片厚度(
T
)、微波功率(
W
)和真空度(
V
)的改变而变化;Weibull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基于Weibull函数计算求得估算有效水分扩散系数(
D
cal
)在1.187 7×10
-6
~2.052 1×10
-6
m
2
/s范围内随着微波功率(
W
)与真空度(
V
)的增加而增大;几何参数
R
g
与厚度(
T
)、微波功率(
W
)及真空度(
V
)呈负相关;在实验范围内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出干燥活化能为0.92 W/g,干燥较易实现。该研究可为真空微波干燥罗非鱼片工艺条件的完善和Weibull函数在罗非鱼片真空微波干燥技术的运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5.
以淘汰蛋鸡为原料利用蛋白酶解技术制备咸味增强肽
陈瑞霞, 孙思远, 相悦, 孙承锋, 孙为正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66-17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80
摘要
(
131
)
PDF(pc)
(3628KB)(
176
)
可视化
收藏
以淘汰蛋鸡为研究对象,利用木瓜蛋白酶制备咸味增强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量值估计法评定鸡肉蛋白酶解产物的咸味增强作用,利用电子舌分析样品间滋味差异。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咸味增强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50 ℃,加酶量为鸡肉质量的0.2%,肉水比1:2(
w/w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时间、加酶量、肉水比以及时间和加酶量的交互作用对水解度有显著影响(
P<
0.05);酶解时间对酶解产物的咸味增强作用有显著影响(
P
<0.05)。电子舌输出信号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7组样品间的咸味存在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酶解时间。研究表明,淘汰蛋鸡蛋白酶解物能够将50 mmol/L NaCl溶液的咸味强度提升26.2%,可用于开发兼具调味和营养功能的调味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6.
结冷胶-沙蒿胶-蓝莓花青素可食性膜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郭娜, 朱桂兰, 张方艳, 徐德聪, 杨俊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72-17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13
摘要
(
130
)
PDF(pc)
(2662KB)(
66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蓝莓花青素对pH值的指示作用制备智能包装膜,以期解决食品保鲜过程中新鲜度的检测难题。以结冷胶、沙蒿胶和蓝莓花青素为主要原料,采用流延法制备智能指示膜,研究膜的色差、机械性能、水溶性、水蒸气透过率以及微观结构等分析其性能。结果表明,红外扫描和电镜分析表明沙蒿胶与结冷胶及蓝莓花青素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沙蒿胶能够提高结冷胶/沙蒿胶-蓝莓花青素膜的厚度、膜的断裂延伸率、水蒸气透过率,降低膜的抗拉伸强度和水溶性;结冷胶/沙蒿胶复配比8:2(质量比)时,花青素膜的断裂延伸率最大为47.36%,水蒸气透过率为7.643×10
-6
g·m/(d·Pa·m
2
),抗拉强度22.08 MPa,复配比4:6(质量比)的膜厚度达到0.079 mm;复合膜对pH值的指示作用显著,可作为pH指示膜。本研究为新型食品保鲜智能指示膜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7.
日粮添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鸡肉品质和非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黄莉, 曹爱华, 丁波, 张韩杰, 王彦美, 孙春龙, 孙京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77-18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606
摘要
(
101
)
PDF(pc)
(2841KB)(
63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日粮添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鸡肉在冷藏过程中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以揭示EGCG对鸡肉的非酶抗氧化机理。向肉鸡日粮添加EGCG 100 mg/kg(以100%纯度计)、200 mg/kg维生素E,饲喂21 d后宰杀,以鸡胸肉为研究对象,在4 ℃贮藏21 d,测定鸡肉在冷藏过程中氧化稳定性和品质指标,以及鸡肉中非酶抗氧化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延长,氧化油脂组、氧化油脂+EGCG组、V
E
组、EGCG组和空白组的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 TBARS)和羰基值均显著增加(
P
<0.05),与氧化油脂组和空白组相比较,EGCG显著抑制了TBARS和羰基值的增加,并降低了鸡肉在冷藏过程中的保水性,抑制了高铁肌红蛋白的形成速度(
P
<0.05)。添加EGCG能明显地提高机体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V
E
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提高鸡肉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8.
直投式发酵剂菌株筛选及发酵特性
魏光强, 王雪峰, 陈 越, 杨许梅, 赵存朝, 黄艾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84-19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710
摘要
(
147
)
PDF(pc)
(2865KB)(
51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发酵乳的黏度和风味,改善发酵乳口感及后酸化现象,试验以pH、酸度、黏度、持水率、活菌数、产香成分为评价指标,从云南特色发酵食品分离鉴定的乳酸菌中筛选出5株具有较强产黏和产香特性的菌株进行互配制备直投式发酵剂(directed vat set, DVS),综合评价其发酵性能。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类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德式保加利亚乳杆菌亚种5株乳酸菌具有较强发酵性能,当其按1:2:1:2:1(体积比)的菌株组合发酵时表现出良好发酵性能。此时发酵乳各项指标分别为酸度98.12 °T、黏度8 800 mPa·s、活菌数8.2×10
7
CFU/mL、乙醛含量7.51 μg/mL、双乙酰含量9.36 μg/mL,发酵乳黏性高,组织状态良好,后酸化平缓,感官评分值高。该研究可为开发出一种产黏性、产香性好和后酸化平缓的直投式发酵剂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9.
块菌天然复配保鲜剂的配方优化及货架期预测
清源, 周洁, 尹胜, 张万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91-19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425
摘要
(
103
)
PDF(pc)
(2439KB)(
56
)
可视化
收藏
以橄榄叶提取物和壳聚糖制作复配保鲜剂,探究其对印度块菌(又名松露)的保鲜效果。以块菌的失重率、总糖含量、Vc含量、呼吸强度为测定指标,筛选最佳浓度的壳聚糖和橄榄叶提取物,并利用滤纸片法考察橄榄叶提取物的抑菌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复配试验以确定最佳保鲜剂配方和预测货架期。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方为:橄榄叶粗提物 20 g/L、壳聚糖 15 g/L。与未做保鲜剂处理的块菌相比,该配方能较好地降低块菌的失重率,维持总糖和 Vc 含量,对呼吸强度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块菌进行货架期预测显示,其中以质量保留率下降 3%为终点的货架期预计可达 44 d,以 Vc 含量下降 50% 为终点的货架期为 21 d。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0.
功能性复合多糖饮料的研制及其抗氧化和降糖活性研究
蒋鹏飞, 王赵改, 史冠莹, 王晓敏, 张乐, 程菁菁, 赵丽丽, 王旭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197-20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37
摘要
(
137
)
PDF(pc)
(1773KB)(
87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市场上多糖饮料原料单一、口感和稳定性差等问题,以功能活性强、药用价值高的香椿、决明子、大麦、山药多糖提取液为主要原料,以甜叶菊、柠檬酸为辅料,研制功能性复合多糖饮料。采用正交试验对功能性复合多糖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并通过测定功能性复合多糖饮料的多糖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降糖效果,评价其功能活性。结果表明,功能性复合多糖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香椿茶多糖提取液16 mL、决明子多糖提取液8 mL、大麦多糖提取液24 mL、山药多糖提取液28 mL、甜叶菊0.04 g和柠檬酸0.02 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复合多糖饮料感官评分91.1分,多糖含量达7.92 mg/mL,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的IC
50
值分别为0.506、24.494和9.280 mg/mL,色泽均匀、滋味协调、酸甜适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一款风味独特、成分丰富的新型复合饮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1.
养心草高钙饮料的研制
董艺凝, 李洋, 李煜, 葛露露, 黄开军, 贾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04-20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23
摘要
(
134
)
PDF(pc)
(2325KB)(
59
)
可视化
收藏
以养心草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富含钙的营养特性,采用过量有机酸对钙的结合与稳定作用,以及添加低聚半乳糖作为营养强化剂,研制开发了一款易被人体吸收的植物源钙饮料。经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将干制养心草与水以料液比1:40(g:mL)的比例混合,在90 ℃条件下浸提45 min后,添加4.60 mg/mL过量乳酸、6.45 mg/mL低聚半乳糖以及150 mg/mL蔗糖。所得优化产品中的乳酸钙结合率达92%,钙的质量浓度高达701.48 mg/L,显著高于复原乳中钙含量。该研究结果表明养心草是优良的植物钙来源,可用于功能食品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2.
银耳百合复合乳饮料的研制
侯莹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10-21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602
摘要
(
119
)
PDF(pc)
(1851KB)(
58
)
可视化
收藏
以银耳、百合和乳粉为原料,研究开发银耳百合复合乳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银耳百合复合乳饮料的配方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银耳汁液、百合汁液、复原乳和白砂糖的添加量分别为质量分数30%、25%、20%、5.0%时,所得到的银耳百合复合乳饮料品质最优;在以上产品中添加质量分数0.03%的黄原胶时,产品稳定性最好。研制的银耳百合复合乳饮料均匀一致无沉淀,无分层,色泽呈乳白色,味道可口,清爽细腻,营养丰富,具有百合、银耳、乳相协调的独特风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3.
深海养殖大黄鱼鱼肉玻璃态转化调控技术
杨巨鹏, 张登科, 洪梦蓉, 张慧恩, 吕春霞, 杨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15-22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412
摘要
(
123
)
PDF(pc)
(5193KB)(
91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升深海养殖大黄鱼玻璃态保藏工艺,寻找适宜的大分子添加剂组合配方,并提高其玻璃态转变温度(
T
g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添加剂,以
T
g
为指标,使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添加剂进行优化组合。结果表明,最优组合设计:质量分数0.2%乳酸钠,4.0%海藻糖,4.0%麦芽糊精,0.3%柠檬酸钠。该组合条件下,样品
T
g
实际值可提升至-53.31 ℃。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添加组内部结构紧密、表面平整、无明显空洞,而空白组有较多的空洞,组织比较松散,说明大分子添加剂与样品内组织发生交联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其
T
g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4.
排酸牛肉的品质变化规律及其烹煮时机的优选
王恒鹏, 王引兰, 吴鹏, 陈胜姝, 屠明亮, 高子武, 孟祥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22-22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64
摘要
(
120
)
PDF(pc)
(2228KB)(
71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排酸牛肉的品质变化规律,并指导合理烹饪,将中国西门塔尔牛背最长肌在4℃条件下分别排酸12、24、48、72、120、168 h,对排酸期间牛肉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肌氮(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BARS)等新鲜度指标,以及剪切力、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 MFI)、加压失水率、僵直指数、蛋白质热性质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排酸168 h的牛肉细菌总数、TVB-N和TBARS值虽有明显上升,但仍处于新鲜肉的数值范围内,肌肉色泽良好,新切面湿润。排酸72、120、168 h的牛肉剪切力、加压失水率、僵直指数均降低明显(
P
<0.05),MFI值显著增加(
P
<0.05),此阶段肌肉骨架蛋白发生降解,牛肉嫩度得到极大改善,保水性提高。排酸24、48 h牛肉肌球蛋白的热变性温度较高,肌肉中形成大量难以解离的肌动球蛋白,随后变性温度有明显下降(
P
<0.05),肌肉热稳定性降低。因此,从改善肌肉品质和提高加热效率的角度出发,可选择排酸72~168 h作为牛肉较优的烹煮时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5.
不同酵母菌发酵对生姜梨酒品质的影响
曾智娟, 邓杰, 任志强, 张兰兰, 车路萍, 卫春会, 黎仲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29-23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682
摘要
(
148
)
PDF(pc)
(4034KB)(
67
)
可视化
收藏
以梨和生姜为原料研制一种复合型果酒,选取Yeast-W2、Yeast-全兴5#、Yeast-NJSYS-70、异常毕赤酵母(
Pichia anomala
)、安琪果酒酵母5种酵母进行单一酵母及产香酵母和产酒精酵母复配发酵,测定酒精度、还原糖、总酸、总酯、感官评价及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研究不同酵母菌发酵对酒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选出最适的酵母菌或酵母组合。结果表明:安琪果酒酵母与
Pichia anomala
复合发酵的生姜梨酒在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较佳,果酒酒精度为12.47 %vol,还原糖3.140 g/L,总酸3.133 g/L,总酯0.442 g/L,酒体澄清,浅黄色有光泽,口感醇厚,酸甜适中,具有浓郁的梨香和淡淡生姜清香。通过GC-MS检测风味物质有28种,主体香气以醇类、酯类为主,各种香气成分的相互协调形成了典型的生姜梨酒的独特风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6.
美藤果油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李清清, 余旭亚, 耿树香, 马婷, 宁德鲁, 韩本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37-24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98
摘要
(
116
)
PDF(pc)
(3436KB)(
56
)
可视化
收藏
以核桃油为对象,以添加质量分数为0.02%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的核桃油为对照组,采用Schaal烘箱法,考察不同温度(25、35、45、55 ℃)避光条件下,不同质量比例美藤果油(0、1%、5%、10%、15%、20%)对核桃油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POV)和酸价(acid value, AV)的影响,然后对氧化稳定性最好的核桃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美藤果油组的核桃油氧化稳定性最好,其多酚含量、V
E
、水分含量、皂化值和碘值分别为6.185 mg/kg、4 mg/100 g、0.42%、131.65 mg/g和150 g/100 g,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在25、35、45、55 ℃条件下分别可以保存>43、>20、>10和>5 d,且60 ℃避光条件下,20 %美藤果油组的核桃油添加0.02% TBHQ(质量分数)后,其货架期预测大于33个月。添加合适比例的美藤果油显著提高了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和品质,可为核桃油保存提供一种新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7.
采后乙烯脱绿改善“尤力克”柠檬贮藏品质
刘路, 刘孝平, 王爱华, 孙恒嵩, 黄磊, 陈安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43-25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61
摘要
(
129
)
PDF(pc)
(1900KB)(
43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评估贮藏时间对乙烯脱绿柠檬和套袋柠檬的理化特性和果皮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将乙烯脱绿后的柠檬与套袋柠檬于(9±1)℃的条件下贮藏13周,计算果实质量失重率、硬度以及果皮所占比例,用每种果实的果汁测定的总酸、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 TSS),丙二醛含量,并测定果皮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乙烯脱绿柠檬总酸、抗坏血酸、TSS、失重率、丙二醛、挥发性风味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均表现出较高水平,硬度则在贮藏初期表现为较低水平,在贮藏后期硬度大于对照组。采后乙烯脱绿处理可以在改善柠檬果皮颜色以及果实品质的基础上,保证其贮藏品质,满足柠檬成熟季节之外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8.
不同包装条件下冷藏天麻的保鲜效果
陈娜, 李永强, 李瑞平, 杜小雪, 陈梦迪, 张继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51-25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36
摘要
(
127
)
PDF(pc)
(2449KB)(
60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冷藏条件下天麻的最优保鲜方案,以甘肃康县天麻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敞口包装、真空包装、气调包装处理后于(3±2)℃条件下贮藏天麻42 d,每7 d测定各处理组天麻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天麻在冷藏条件下贮藏42 d内,各处理组的失重率均低于5%,维持了较好的新鲜度。同时,各处理组所含天麻素与对羟基苯甲醇的总量均高于国家药典规定(≥0.25%),特别是气调A组(1%~3%O
2
+ 5%~7%CO
2
+ 90%~94%N
2
)天麻素与对羟基苯甲醇的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较好地保持了天麻的药用价值。气调包装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积累、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活性的上升。其中,气调A组的作用效果最好。气调包装处理能够有效地维持天麻的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期至42 d,气调A组对天麻的综合保鲜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9.
PDSC法实验研究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
孙小芹, 周国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56-26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543
摘要
(
135
)
PDF(pc)
(1931KB)(
71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pressur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PDSC)法测定不同压力、氧气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氧化诱导时间(
t
onset)为响应值,进行了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压力、氧气浓度和温度对山核桃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
P
<0.01),得到模型
t
onset=2 019.496-0.833
A
-1.935
B
-28.105
C
+5.040×10
-3
AC
+1.470×10
-2
BC
+6.621×10
-4
×
A
2
+9.859×10
-2
×
C
2
,预测在常压、常氧、20 ℃条件下山核桃油的货架期为24 d。因此建议山核桃油贮存在低温、密封的条件下,并且避免在高压条件下处理,以保持山核桃油的良好品质。实验结果可用于预测山核桃油的货架期,为PDSC法测定油脂货架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0.
四大产区商品莼菜多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李京凌, 滕左, 韩芳, 袁婧, 于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62-26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72
摘要
(
116
)
PDF(pc)
(2413KB)(
49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莼菜多糖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以4大产区商品莼菜嫩叶为实验材料,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莼菜总糖含量,结果显示雷波莼菜的总糖含量最高,为(15.470±0.348)mg/g;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莼菜多糖组成及含量,鉴定出10种单糖成分,主要为半乳糖(36.05%~40.33%)、岩藻糖(14.32%~16.68%)和甘露糖(11.60%~16.35%)。采用DPPH、FRAP、ABTS三种体外抗氧化检测方法测定莼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发现莼菜水溶性多糖抗氧化能力强于碱溶性多糖,综合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利川莼菜>石柱莼菜>雷波莼菜>西湖莼菜。相关性分析表明,多糖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甘露糖等多种单糖具有抗氧化活性。这为我国莼菜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更多的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1.
气相色谱-正化学源-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面包中氨基甲酸乙酯
黄敏兴, 高裕锋, 甄振鹏, 李硕聪, 庞扬海, 王小鹏, 余构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69-27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77
摘要
(
120
)
PDF(pc)
(1938KB)(
64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以气相色谱-正化学源-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gas chromatography-positive chemical ionization-tandem triple quadruple mass spectrometry, GC-PCI-MS/MS)测定面包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方法。面包样品添加氨基甲酸乙酯同位素内标后,经10 g/100 mL(质量浓度)乙酸铅水溶液提取及沉淀蛋白,Cleanert EC碱性硅藻土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利用气相色谱-正化学源-串联质谱法检测提取溶液,利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氨基甲酸乙酯在0.5~5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5,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为0.12 μg/kg,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为0.40 μg/kg。在阴性样品添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0、50.0 μg/kg三个加标水平试验中,回收率为89.3%~95.6%,日内精密度为1.3%~4.6%,日间精密度为4.5%~9.9%。该方法高效、准确、选择性强,灵敏度和精密度均满足面包中氨基甲酸乙酯痕量检测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2.
微生物法合成
N-
乙酰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牛腾飞, 李江华, 堵国成, 刘龙, 陈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74-27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63
摘要
(
174
)
PDF(pc)
(1580KB)(
89
)
可视化
收藏
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 GlcN)是葡萄糖2位碳上的羟基被氨基取代后的氨基单糖。GlcN及其衍生物
N-
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生物法生产
N-
乙酰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代谢工程策略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潜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3.
中国固态发酵白酒中功能细菌研究进展
郭学武, 范恩帝, 马冰涛, 李泽霞, 张煜行, 张志民, 陈叶福, 肖冬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80-28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83
摘要
(
233
)
PDF(pc)
(2464KB)(
137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是白酒酿造3大类微生物之一,其在白酒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芽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和梭菌等,它们能产生酯类、有机酸、吡嗪、萜烯等微量成分,从而影响白酒的风味与品质。基于细菌在白酒中的重要功能以及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和分析检测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白酒功能细菌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酿酒各个环节中主要功能细菌及其在白酒中的作用,旨在为白酒功能细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4.
红腐乳发酵过程中菌群结构与风味相关性研究进展
张雅婷, 孙娜, 于寒松, 朱先明, 朱世杰, 任大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87-29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96
摘要
(
169
)
PDF(pc)
(3683KB)(
221
)
可视化
收藏
红腐乳是一种在半开放式环境中发酵生产的大豆制品,由于在后发酵阶段加入特有的红曲汤料,形成了其独特的风味。在红腐乳发酵过程中除了接种的毛霉外,还有包括细菌在内的外界微生物进入,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菌群结构,对红腐乳风味物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该文主要综述了红腐乳的风味形成机制、微生物组成、风味成分、微生物与风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为通过微生调控手段来改善红腐乳品质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5.
乳中miRNA稳定性与功能研究进展及其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的分析
王一凡, 刘永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1
): 295-30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90
摘要
(
140
)
PDF(pc)
(1245KB)(
47
)
可视化
收藏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长度大约为22 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存在于血浆、血清、唾液、乳汁等体液中,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参与各种生物过程。乳中miRNA作为新发现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等功能,在反复冻融、酶、低pH等处理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该文简述了miRNA的合成及功能,详细论述了乳中miRNA的分离提取与稳定性以及母乳和动物乳中miRNA的免疫功能研究进展,分析了乳中miRNA作为潜在的标记物检测乳品质量的可行性,从而为今后以乳中miRNA作为一个新型指标分析检测乳质品质量提供参考,为乳中miRNA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6.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来源耐热β-半乳糖苷酶BgaB转糖苷催化活性改造
董艺凝, 陈卫, 陈海琴, 赵建新, 陈永泉, 张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306
摘要
(
157
)
PDF(pc)
(1490KB)(
77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以GH42家族嗜热脂肪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来源耐热β-半乳糖苷酶BgaB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转糖苷活性弱的问题,采用定点突变与化学修饰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预测亲核催化位点Glu303进行了功能研究与分子改造。所得突变体Ox-E303C与野生型酶相比,可将低聚半乳糖合成量由0%提高到11.5%。研究结果表明对耐热β-半乳糖苷酶BgaB亲核催化位点进行半胱氨酸亚磺酸(—SOO
-
)替换,能够提高其转糖苷催化活性。该研究对GH42家族β-半乳糖苷酶转糖苷催化功能的分子改造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7.
地衣芽胞杆菌α-淀粉酶耐热耐酸突变体的酶学性质
刘雪莲, 申培立, 牛丹丹, 金鹏, 田康明, 王正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7-1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378
摘要
(
143
)
PDF(pc)
(879KB)(
78
)
可视化
收藏
地衣芽胞杆菌α-淀粉酶(Bacillus licheniformis α-amylase,BLA)的耐热耐酸性特征,是其在淀粉酶法加工中最重要的应用属性。在通过人工进化获得BLA突变体V-2的基础上,该研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突变体V-2在80℃和pH 5.5下表现出最高酶活力,最适作用温度和pH较BLA提高了10 ℃和降低了0.5~1.0个pH值,其耐热性和耐酸性显著优于BLA,该突变体的酶活力对金属离子特别是Ca
2+
的依赖性显著降低,该酶对淀粉水解作用明显优于BLA,其催化效率是BLA的33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8.
增强回补途径对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L-异亮氨酸的影响
朱福周, 芦楠, 李宇虹, 林蓓蓓, 郑颖楠, 王子申, 陈宁, 张成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1-1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339
摘要
(
226
)
PDF(pc)
(981KB)(
62
)
可视化
收藏
该实验考察和比较增强回补途径对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L-异亮氨酸的影响。通过以L-异亮氨酸生产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YI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基因组整合和质粒的方式过表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编码基因ppc及丙酮酸羧化酶编码基因pyc。结果表明,获得pyc基因组整合和质粒过表达菌株ILE01和ILE02,摇瓶条件下菌株L-异亮氨酸产量分别提高17.3%(6.1 g/L)和9.6% (5.7 g/L)、发酵罐条件下分别提高11.7% (24.8 g/L)和8.1%(24.0 g/L)。获得ppc基因组整合和质粒过表达菌株ILE03和 ILE04,摇瓶条件下菌株L-异亮氨酸产量分别提高30.8% (6.8 g/L)和13.5%(5.9 g/L)、发酵罐条件下分别提高15.8% (25.7 g/L)和9.5% (24.3 g/L)。此外,过表达pyc和ppc还可不同程度地提高L-异亮氨酸转化率。然而采用质粒过表达pyc和ppc均使得菌株生物量下降。因此,过表达pyc和ppc均能显著提高L-异亮氨酸产量和转化率,基因组整合的过表达方式效果优于质粒过表达。该研究首次比较并报道了增强谷氨酸棒杆菌回补途径对谷氨酸棒杆菌生产L-异亮氨酸的影响,可为其代谢工程改造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9.
宜宾产区浓香型白酒酿造生境中细菌的群落结构
翟磊, 于学健, 冯慧军, 张彩文, 周立光, 邱声强,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8-2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600
摘要
(
185
)
PDF(pc)
(1555KB)(
107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解析宜宾产区浓香型白酒酿造生境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对窖泥、大曲、酒醅和黄水中的细菌种类和丰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宜宾产区白酒酿造生境的26个样品中共注释到来自于201个属的1 493个OTUs,主要分布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5个属来自于古菌域的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窖泥样品中微生物菌种的多样性最高,主要以古菌、瘤胃球菌和乳酸菌为主;大曲的多样性次之,主要包括未鉴定到属水平的细菌,芽胞杆菌、乳酸菌和高温放线菌等;酒醅和黄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低,其主要微生物类群以乳酸菌和瘤胃球菌为主。宜宾产区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呈现出从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到功能微生物主要发挥作用的趋势。该研究为探究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功能微生物,解析白酒酿造机理,提升白酒品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0.
副干酪乳杆菌缓解由洛哌丁胺诱导的小鼠便秘的差异
杨树荣, 朱慧越, 乌翛冰, 孙姗姗, 司倩, 张秋香, 王琳琳, 王刚,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5-3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735
摘要
(
169
)
PDF(pc)
(1151KB)(
69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对4株副干酪乳杆菌LC2、LC3、LC38、FJSWX33-L2缓解便秘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差异性效果的可能途径。将36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灌胃3%蔗糖溶液,其余各组灌胃副干酪乳杆菌,共14 d(10
9
CFU/(d·只))。第15天到第30天,除继续前14 d的操作外,在此之前先灌胃洛哌丁胺悬液进行便秘模型建立。实验期间及实验结束后测定小鼠粪便含水量、排首粒黑便时间及小肠推进率;测定血清中酪酪肽、胃动素水平;测定结肠中5-羟色胺、结肠中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测定结肠中Aqp4、c-kit基因转录水平;测定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4株副干酪乳杆菌均有缓解便秘的功能,但4株菌在缓解便秘的途径中存在着差异。其中LC2能通过改善胃肠调节肽、神经营养因子、神经递质、短链脂肪酸水平、Aqp4和c-kit基因的转录水平缓解便秘症状,而其余3株菌缓解便秘的途径各有侧重。副干酪乳杆菌具有缓解便秘的潜力,但其缓解便秘的效果以及途径可能存在显著的菌株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1.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黄酒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刘蓉, 栾春光, 王德良, 覃思, 郝飞克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32-3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29
摘要
(
139
)
PDF(pc)
(1317KB)(
94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颈脊皮下注射建立衰老小鼠模型,评价黄酒对衰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通过设立空白对照、模型组、黄酒组,6周后测定其抗氧化酶活力,同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小鼠的认知能力进行测试。收集小鼠粪便,利用IonS5TMXL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肠道细菌16S rDNA基因进行测序,探索黄酒摄入对衰老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D-gal致衰老小鼠模型的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显著增高(P<0.05);黄酒干预后,各剂量组小鼠体内多种抗氧化酶活性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行为学实验中,适量黄酒干预能够显著提高D-gal致衰老小鼠的认知能力(P<0.05);高通量测序发现黄酒干预显著改善了D-gal致衰老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进一步分析菌群组成发现,黄酒显著改善了衰老小鼠模型的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升了Bacteroides、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Lachnospiracea和Butyricicoccus的相对丰度(P<0.05)。适量黄酒摄入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衰老所致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衡现象,有助于延缓衰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2.
榨菜腌制过程中变红或产膜现象相关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杨吉霞, 张玉礼, 王学锦, 贺稚非/sup>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40-4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60
摘要
(
150
)
PDF(pc)
(5074KB)(
81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分析榨菜腌制过程中与菜块表面变红和产膜现象相关微生物的种类和来源。通过分离鉴定变红或产膜相关的微生物,用平板水解圈法检测其产酶活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青菜头原料表面的微生物种类。结果表明,引起变红的菌株有4株,共3种,包括嗜吡啶红球菌(Rhodococcus pyridinivoran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引起产膜的菌株有13株,共7种,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贝莱斯芽孢杆菌 (Bacillus velezensis)、阿耶波多氏芽孢杆菌 (Bacillus aryabhatta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其中嗜吡啶红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可能来源于原料。因此,该研究可为榨菜变红和产膜现象的防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3.
超细化豆渣作为皮克林乳液稳定剂的特性研究
谭天仪, 李璟, 夏锐, 李梦飒, 叶发银, 赵国华, 朱海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47-5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40
摘要
(
128
)
PDF(pc)
(10023KB)(
38
)
可视化
收藏
将普通粉碎豆渣进行湿法超细化处理,研究超细化豆渣作为皮克林乳液稳定剂的特性,考察颗粒浓度、油相体积分数、pH及离子强度对乳液液滴尺寸、稳定性和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超细化提升了豆渣颗粒的悬浮稳定性,且当油相分数φ=0.6,水相中豆渣颗粒质量分数≥0.4%时,形成皮克林乳液的粒径为80~140 μm,在1~30 d存放期内乳析指数未发生显著变化。水相pH=7时乳液的粒径最大,pH降低时乳液的平均粒径呈单调递减,且乳液稳定性增强。水相中NaCl浓度在100~350 mmol/L对乳液粒径无显著影响。研究还表明,超细化豆渣稳定的皮克林乳液为剪切变稀型流体,其流变学特性受颗粒添加量及水相pH的影响。此研究表明,超细化豆渣具有良好稳定O/W型皮克林乳液的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4.
莼菜体外胶的分离及其体外功能活性研究
孙雨欣, 毛水芳, 陈银宁, 丁喆, 李雨潼, 夏玺越, 程浩, 冯思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55-6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44
摘要
(
123
)
PDF(pc)
(1469KB)(
96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以不同物理方法提取的莼菜体外胶为主原料,探讨体外胶本身的物理性能以及生物学特性。结合超声处理研究莼菜体外胶质构性、流变特性、化学物质含量以及抑制酶活性情况,采用GC-MS测定体外胶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当超声能量密度为4 800 J/g时,体外胶的分离率最高为(78.97±3.83)%。经超声处理后的体外胶的黏度显著降低,在高扫描频率下超声处理会显著增加体外胶的损耗模量(G″),从而增加它的黏性。体外胶含有丰富的总糖(524.4~552.8 mg/g)和总多酚(208.3~228.5 mg GAE/g),并具有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GC-MS分析结果表明,体外胶多糖含有较高含量的半乳糖(41.79%)和木糖(18.72%),且含有较少含量的甘露糖(4.29%),鼠李糖(7.13%),阿拉伯糖(1.02%)和葡萄糖(4.55%)。超声处理不仅会降低体外胶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和黏附性,还有助于体外胶的分离,可以很好地保持体外胶的植物化学物质、抗氧化活性、降血糖活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5.
两种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流变学特征研究
邹咪, 郭全友, 汤嘉慧, 谢晨, 熊泽语, 包海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61-6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21
摘要
(
165
)
PDF(pc)
(888KB)(
77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以新鲜大黄鱼为对象,通过小振幅及大振幅振荡剪切流变学方法,深入探讨2种养殖模式(通框网箱和深海围网)下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温度扫描过程中,弹性模量(G′)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地增大,在45~55 ℃的凝胶弱化阶段也并未下降,只减缓上升速率,而在后期的凝胶强化阶段,深海围网养殖模式的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G′远大于通框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而在动态应变扫描、频率扫描粘度测试中同样可以看出深海围网养殖模式的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G′值偏高。大振幅振荡剪切测试表明,深海围网养殖模式的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网络结构更紧密,剪切一周期所消耗的能量更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6.
贝壳源纳米乳酸钙的制备与表征
徐霞, 杨邦伟, 蔡燕萍, 刘书来, 刘建华, 丁玉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66-7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17
摘要
(
141
)
PDF(pc)
(3064KB)(
75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以废弃贻贝壳为原料制取食品级的纳米乳酸钙,将贝壳预处理后与乳酸中和反应生成乳酸钙,在重结晶过程中采用高速剪切结合微量表面活性剂的新方法,控制晶体粒径实现纳米化的同时保持分散性,最终纯化干燥可制得纳米乳酸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结合表征分析研究并优化整个过程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剪切速度7 500 r/min、剪切时长240 s、表面活性剂吐温80最终反应浓度20 μL/L时,可制成一种平均粒径为95.1 nm、纯度为99.5%,符合食品级添加剂国标要求的纳米乳酸钙。相较于现有方法,该生产工艺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等优势。该文研究结果有望为废弃贝壳的综合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7.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的浓香型白酒分类
刘芳, 杨康卓, 张建敏, 何张兰, 彭志云, 郑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73-7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71
摘要
(
177
)
PDF(pc)
(1682KB)(
128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分别利用电子鼻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7种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的差异。结果表明,电子鼻的S2、S6、S7和S9 4个传感器对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具有较好的响应信号,经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筛选后可以作为浓香型白酒差异的特征指标来衡量。基于传感器信号,比较了PCA和线性判别对不同各品牌浓香型白酒的分类效果,PCA分析能够对不同品牌白酒进行较好区分。GC-MS分析表明,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而PCA分析中关系密切的样品在风味成分层面存在相似性。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鼻、GC-MS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浓香型白酒分类方法,为浓香型白酒的快速质量分类方法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8.
高温大曲中一株产淀粉酶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周阳子, 边名鸿, 刘文艺, 蒋佳静, 许文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79-8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459
摘要
(
164
)
PDF(pc)
(1643KB)(
102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旨在从高温大曲中筛选得到适应酿造环境的高产淀粉酶土著菌株,用于大曲强化,以期提高白酒生产的淀粉利用率及提升白酒品质。采用淀粉水解圈法从高温大曲中分离得到1株产淀粉酶的菌株JM,经显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为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对该酵母进行产酶、耐受性及产香研究,结果表明,菌株JM液体培养10~12 h时产酶最高,为1 452 U/mL;能耐受20%(体积分数)的酒精浓度、30%的糖度和17%的NaCl,在pH 3.0、49 ℃条件下均能较好生长。分别以小麦、大米、麸皮3种不同原料进行液态发酵试验,在小麦培养基中发酵产酒精达9.3 %(体积分数),且能产生苯乙醇、乙酸乙酯、辛酸乙酯等37种呈香呈味物质,大米培养基中发酵产生29种香味物质,其中苯乙醇含量在3种原料发酵液中均为最高。该菌产淀粉酶及产酒、产香能力都比较强,在白酒酿造中有很好的应用潜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9.
熟化紫薯片微波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
宋树杰, 王蒙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85-9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79
摘要
(
190
)
PDF(pc)
(1106KB)(
77
)
可视化
收藏
以熟化紫薯片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调微波干燥机干燥熟化紫薯片,探讨不同微波功率、装载量和切片厚度对熟化紫薯片的干燥特性、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及色泽的影响,通过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数学模型拟合,得到熟化紫薯片微波干燥模型。结果表明,熟化紫薯片的微波干燥过程表现为恒速干燥;微波功率、装载量和切片厚度对熟化紫薯的微波干燥特性均有一定影响,微波功率和装载量对其影响最为显著;微波功率越大、装载量越小、切片厚度越小,物料的干燥速率越大。熟化紫薯片微波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微波功率与切片厚度的增大、加载量的减小而增大,其最大值为1.135 4×10
-8
m
2
/s,其平均活化能为4.893 8 W/g;当微波功率较大、装载量较小时得到的干燥熟化紫薯片品质较差,而切片厚度对其影响不显著。所选用的6个模型中,Modified Page模型具有最大的确定系数R
2
(0.999 7),最低的RMSE(0.006 1)和最小的χ
2
(0.000 5),是熟化紫薯片微波干燥的最佳模型,可有效描述熟化紫薯片微波干燥过程中的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0.
基于聚类分析的浓缩苹果汁风味品质分析与评价
柴鹏飞, 李林洁, 刘静, 赵方圆, 宋佳, 郑宇, 石磊, 万守朋, 王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94-10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551
摘要
(
203
)
PDF(pc)
(1414KB)(
78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浓缩苹果汁主要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建立其风味品质的客观评价方法,为生产者合理调整工艺提供参考。分别选取风味较好和风味较差的浓缩苹果汁样品,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有机酸、氨基酸、糖类等主要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综合打分、聚类分析等方法筛选出能够有效区分不同风味品质浓缩苹果汁样品的主要风味化合物。选取12批次浓缩苹果汁样品,检测样品中39种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14种主要氨基酸、6种主要有机酸以及4种主要的糖类等风味物质。根据因子分析综合打分结果,从29种组合中,筛选出能够区分浓缩苹果汁风味的5种主要风味物质,分别为天冬氨酸、丝氨酸、蛋氨酸、果糖和葡萄糖。利用不同年份的8个批次浓缩苹果汁样品对该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5种风味物质能够有效区分A、B两类浓缩苹果汁。利用筛选出的5种主要风味物质,能够对浓缩苹果汁风味品质进行客观、准确的判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1.
新疆喀什地区传统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酸能力评价
杨行, 王莉, 郭丽君, 张明, 周玉贵, 王玉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02-10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359
摘要
(
155
)
PDF(pc)
(2549KB)(
92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喀什地区传统发酵酸奶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和产酸能力,分别从喀什地区10个县市的29份农牧民自制的传统发酵酸奶中分离出59株乳酸菌,通过pH值和总酸度值的测定对菌种产酸能力进行评价;采用16S rDNA扩增序列比对,对分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pH≤5.05的菌株40株,约占分离数的67.8%;总酸度值≥100°T的菌株36株,约占分离数的61.02%。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23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8株、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7株、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10株、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4株,屎肠球菌为喀什地区传统酸奶中的优势菌种,占总测序数的44.23%。该实验揭示了喀什地区传统酸奶中乳酸菌种类和特性,筛选出了优质菌种资源,丰富了本地区乳酸菌的种类多样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2.
溶胶-凝胶包埋法提高丙酮酸氧化酶稳定性
刘冰, 姚兵莉, 张梦君, 杨晔, 周逸纯, 张建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08-11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655
摘要
(
143
)
PDF(pc)
(958KB)(
71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包埋丙酮酸氧化酶,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溶胶-凝胶法中每个步骤的最优条件,然后利用正交实验得到最优条件为采用5.0 mmol/L二辛基琥珀酸钠条件下振荡10 min,加入0.672 mmol/L四甲氧基硅烷吸附5 h,包埋24 h。结果表明丙酮酸氧化酶的剩余活力比对照组提高了14%,且丙酮酸氧化酶热稳定性在20~30℃时比对照组提高了2~10倍。该结果为多亚基酶的固定化提供了参考,也为丙酮酸氧化酶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3.
不同羊肚菌氨基酸比较分析及营养评价
熊丙全, 兰秀华, 彭卫红, 甘炳成, 谢丽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14-11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122
摘要
(
163
)
PDF(pc)
(901KB)(
68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不同品系羊肚菌菌株的氨基酸组成,探讨其营业价值。以20个不同品系羊肚菌菌株为实验材料,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通过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等多个指标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羊肚菌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呈味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鲜甜味氨基酸占比大;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在羊肚菌样品中表现相对不足,为羊肚菌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与各类别氨基酸相关性极显著,但与蛋白质营养价值显著性不相关;通过聚类分析,样品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高质蛋白品系,第二类为营养较差品系。该研究结果为羊肚菌育种和产品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4.
东海海参性腺丙酮提取物的体外功能活性分析
徐仰丽, 苏来金, 杨会成, 李瑞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20-12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426
摘要
(
132
)
PDF(pc)
(2697KB)(
67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东海海参性腺丙酮提取物(Am-GE)的功能活性,该文采用MTT法检测了Am-GE对HepG2和Caco-2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了Am-GE对HepG2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利用Gimsa染色法检测了Am-GE对Caco-2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m-GE对小鼠巨噬细胞炎症状因子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Am-GE能显著抑制HepG2和Caco-2细胞的增殖作用,促进HepG2细胞的凋亡和增加G2期细胞比率,减弱Caco-2细胞的成瘤能力;同时Am-GE能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iNOS基因转录水平的相对表达量。东海海参性腺丙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和抗炎症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5.
超声波诱变对猴头菇粗多糖的影响
张帅, 程昊, 邱彩霞, 陈贤如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26-13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0842
摘要
(
141
)
PDF(pc)
(4824KB)(
74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超声波诱变对猴头菇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粗多糖含量及活性的影响。将猴头菇菌株进行不同时间的超声波诱变,各诱变菌株经平板培养初筛和液体发酵培养复筛后,最终得到1株菌丝体生物量最大、粗多糖含量最高的猴头菇变异菌株H-2,然后将原始菌株和H-2菌株进行袋料栽培以获得子实体,并对子实体粗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最后,比较了原始菌株和H-2菌株子实体粗多糖的抑菌活性。变异菌株H-2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粗多糖含量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1.2%和2.3%,并且H-2子实体粗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菌效果。猴头菇菌株经适当时间的超声波诱变后,可以提高其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粗多糖的含量和抑菌活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6.
秸秆碱预处理液脱毒及其在丁醇发酵中的应用
董晋军, 马宝剑, 龚磊, 韩瑞枝, 许国超, 周婕妤, 倪晔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31-13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67
摘要
(
140
)
PDF(pc)
(784KB)(
74
)
可视化
收藏
秸秆的碱预处理液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该研究基于源头控制的理念,对碱预处理液进行脱毒工艺研究并回收进行丁醇发酵研究。通过加酸去除碱预处理液中的木质素,用活性炭将去除木质素的预处理液脱毒并用于水解和发酵过程。优化获得沉淀碱溶性木质素的最佳pH 3.8;不同加量活性炭脱毒后的碱预处理液对秸秆水解的影响不明显,然而活性炭的添加量对丁醇发酵影响较大,当活性炭添加量为15 g/L时,发酵72 h达到最高丁醇质量浓度10.2 g/L。该秸秆碱预处理液脱毒工艺对利用秸秆进行无废生产生物燃料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7.
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涂膜在红桔保鲜中的应用
余易琳, 徐丹, 任丹, 吴习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35-14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333
摘要
(
165
)
PDF(pc)
(2055KB)(
188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寻安全高效的可食性涂膜应用于柑橘保鲜,选取壳聚糖(chitosan,CS)和纳米纤维素(nanocrystal cellulose,NCC)两种天然材料进行复合,对红桔进行涂膜保鲜。首先制备了独立膜,考察了NCC对独立膜抗张性能和透过性能的影响;然后将NCC/CS复合涂膜用于红桔保鲜,考察其对红桔腐烂率和各项生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CC的添加有助于提高复合独立膜的抗张性能,降低其吸湿性。在红桔保鲜中应用时,相较于CS涂膜,NCC/CS复合涂膜可进一步降低红桔在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减少丙二醛的积累,有利于保持果实硬度,并维持其营养物质的含量。其中,NCC质量分数为6%的6NCC/CS复合涂膜对红桔的保鲜效果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8.
鱼精蛋白复配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的保鲜效果
张家源, 张洪才, 陈舜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42-14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541
摘要
(
138
)
PDF(pc)
(1263KB)(
75
)
可视化
收藏
以南美白对虾为原料,探究鱼精蛋白-壳聚糖复配保鲜剂的保鲜效果。通过对pH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持水力、菌落总数(TBC)、K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色差、感官评价等指标的考察,分别比较了1%(体积分数)醋酸(CK)、0.01 g/mL壳聚糖(CTS)、0.005 g/mL鱼精蛋白(PTM)、0.01 g/mL壳聚糖+0.001 g/mL鱼精蛋白(CP1)、0.01 g/mL壳聚糖+0.003 g/mL鱼精蛋白(CP2)、0.01 g/mL壳聚糖+0.005 g/mL鱼精蛋白(CP3)对冷藏(4℃)南美白对虾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鱼精蛋白和壳聚糖复配处理组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对虾的保质期,其中0.01 g/mL壳聚糖+0.003 g/mL组(CP2)能更有效地抑制pH值、TBA、TBC、K值、TVB-N的上升和持水力的下降,但CP1、CP2和CP3在色差和感官评定中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分析CP2组为有效保鲜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9.
红曲菌液态发酵产天然黄色素的条件优化
管宏伟, 刘婷婷, 陈磊, 许赣荣, 张薄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50-15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88
摘要
(
162
)
PDF(pc)
(1533KB)(
112
)
可视化
收藏
该实验旨在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提高红曲黄色素的产量。该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了1株产黄色素的菌株sjs-6,以此为试验菌株,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Mg
2+
添加量、初始pH、培养温度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液质联用、核磁共振检测该红曲黄色素中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当麦芽糖80 g/L,(NH
4
)
2
SO
4
10 g/L,MgSO
4
1.0 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 30 ℃下恒温培养时黄色素的色价最高,可达508.61 U/mL,是未优化前的1.52倍。经分析鉴定,该红曲黄色素中的主要成分为红曲素Monascin,纯度为97%。该研究为天然红曲黄色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0.
不同品种藜麦粉对馒头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陈银焕, 杨修仕, 郭慧敏, 任贵兴, 李进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57-16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61
摘要
(
177
)
PDF(pc)
(2257KB)(
77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小麦粉中添加藜麦粉对馒头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该文探讨了高筋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比例不同品种藜麦粉(红藜麦、白藜麦以及黑藜麦)对混配粉面团和馒头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混配粉面团粉质特性、馒头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以及馒头加工过程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10%和20%藜麦粉的 3种藜麦混配粉馒头均能保持较好的弹性、黏聚性和回复性,且感官评价总分均在82分以上,而添加30%藜麦粉严重降低了馒头品质。3种藜麦混配粉馒头的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高筋小麦粉馒头(40.39 mg GAE/100g),尤其添加20%藜麦粉的黑藜麦混配粉馒头最高(165.41 mg GAE/100g)。在藜麦馒头加工过程中,抗氧化活性降低。与小麦馒头相比,添加20%藜麦粉的馒头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其中,添加黑藜麦粉的馒头抗氧化活性最高(ORAC值为2 624.4 μmol TE/100g)。3种藜麦粉的适宜添加比例为20%,此添加比例可以在保证藜麦混配粉馒头品质的同时有效提高馒头的抗氧化活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1.
山楂叶多酚的纯化及其抗氧化特性与组分分析
巫永华, 刘恩岐, 张建萍, 陈尚龙, 陈安徽, 邵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65-17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42
摘要
(
143
)
PDF(pc)
(1663KB)(
101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山楂叶多酚的纯化工艺,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和组成成分。比较SP-825,D101,AB-8,XDA-2等四种树脂对山楂叶多酚的吸附性能,筛选最佳树脂,并优化其纯化参数,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组成成分和红外光谱特性。结果表明,4种树脂中AB-8树脂纯化山楂叶多酚效果较好,其最佳纯化参数为样液初始pH 4.5、初始质量浓度0.064 mg/mL、上样流速1.5 mL/min、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为70%和洗脱流速为0.6 mL/min,在此条件下,山楂叶多酚的回收率为78.25%,纯化后多酚的纯度提高了4.15倍。山楂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粗提液和纯化液清除DPPH·的IC
50
值分别为(1.28±0.14) μg/mL和(0.78±0.09) μg/mL;对螯合Fe
2+
的IC
50
值分别为(55.58±1.24) μg/mL和(34.13±1.02) μg/mL;总还原能力的IC
50
值分别为(3.66±0.18) μg/mL和 (2.12±0.23) μg/mL,纯化液清除·OH的IC
50
值为(4.49±0.16) μg/mL;表明纯化后其抗氧化能力有显著提高。FTIR分析表明其具有多酚和黄酮的特征峰;HPLC分析表明山楂叶多酚主要含绿原酸、表儿茶素、阿魏酸、芦丁和熊果酸,说明山楂叶多酚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2.
红曲红添加量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功能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李懿璇, 王悦, 鲁小川, 康梦瑶, 尚永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73-17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83
摘要
(
167
)
PDF(pc)
(1612KB)(
85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红曲红添加量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 MP)功能特性的影响,为低硝肉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红曲红添加量(质量分数)0、0.1%、0.15%、0.2%、0.25%处理猪背最长肌,考察猪肉MP功能指标和分子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红曲红添加量增加,MP的溶解性、乳化性、巯基含量、储能模量均先升高后降低,羰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则先下降后上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α-螺旋含量随着红曲红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β-折叠、β-转角以及无规则卷曲含量则呈先减小后增大。因此,降低亚硝酸钠使用量会严重影响MP的功能性质,红曲红添加量过低或过高MP的功能特性均不佳,红曲红添加量为0.15%时,能显著改善低硝条件下MP的功能性质(P & lt;0.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3.
短乳杆菌发酵苹果汁工艺优化及有机酸变化
张晶, 陈悦, 余偲, 张宝善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80-18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656
摘要
(
231
)
PDF(pc)
(1325KB)(
101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利用短乳杆菌发酵苹果汁,生产能够调节人体肠道功能的乳酸菌苹果汁。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适碳源、氮源以及缓冲因子;并以总酸、还原糖的变化为依据,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最适发酵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苹果汁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发酵苹果汁的最佳培养基条件为:葡萄糖质量浓度50 g/L,蛋白胨质量浓度9 g/L,K
2
HPO
4
质量浓度4 g/L;菌种接种量为8%,发酵温度为36 ℃,发酵时间为6 d。在该条件下测得苹果汁的总酸为2.61 g/100 g、还原糖为5.027 g/100 g;经短乳杆菌发酵后苹果汁的品质明显优于发酵前。发酵后乳酸、富马酸、乙酸、奎宁酸含量显著增多;苹果酸、琥珀酸含量均持续减少,酒石酸含量无明显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4.
超微茶粉和糯米粉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
孙克奎, 姜雪娟, 潘雅燕, 纵心想, 熊国远, 周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88-19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85
摘要
(
147
)
PDF(pc)
(9907KB)(
28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 MP)的乳化特性,该文探讨了不同添加量(质量分数)超微茶粉(tea powder,TP;0.05%、0.10%、0.15%)和糯米粉(glutinous rice flour,GRF;0.30%、0.40%、0.50%)对MP乳化活性(emulsion activity index, EAI)、乳化稳定性(emulsion stability index, ESI)、起泡性(foaming ability, FA)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RF添加量增大,MP乳化活性和起泡性等会逐渐升高,但高添加量的GRF会使MP的乳化稳定性和起泡稳定性(foaming stability, FS)降低;随着TP添加量的增加,MP的EAI、ESI、FA、FS先升高后降低。TP添加量为0.10%时,MP乳化活性((22.02±2.02)m
2
/g)和起泡性((23.3±2.3)%)最高;TP添加量为0.05%时,MP乳化稳定性((80.1±3.6)%)和起泡稳定性((78.0±4.6)%)最大。乳化液的粒径会随着GRF添加量增加而减小,但高添加量的GRF会使粒径变大,GRF添加量为0.40%时,液滴粒径(25.441 μm)最小;随着TP添加量的增加乳化液粒径会逐渐变小。此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结果表明适当添加TP和GRF会使液滴分布更加均匀。结果对超微茶粉和糯米粉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5.
不同酿酒酵母共发酵对干红葡萄酒理化特性和香气组分的影响
朱娟娟, 马海军, 李敏, 刘雅琴, 倪志婧, 王薇, 陈凤英, 李亚罡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194-20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09
摘要
(
166
)
PDF(pc)
(2057KB)(
180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以酿酒酵母F33和F9单独发酵为对照,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F33和F9(1∶1、1∶2和2∶1)混合发酵酿制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测定总糖、可滴定酸、pH值、还原糖、挥发酸、酒精度、颜色和抗氧化特性及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酵母菌发酵对酒风味物质的影响,选出最适的混合比例。结果表明,混菌发酵的干红葡萄酒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酒精发酵过程中,混菌启动发酵的速率比单菌种快,显著降低总糖含量。与单一发酵相比,混菌发酵能够增加酒体的可滴定酸含量、CLELAB参数b
*
值和H
*
值及聚合花色苷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且混菌发酵的葡萄酒抗氧化特性显著高于F9单独发酵处理。不同处理间酒体理化指标加权关联度排名依次为F33单一发酵(0.462) & gt;F33∶F9=1∶2混合发酵(0.404) & gt; F33∶F9=1∶1混合发酵(0.379) & gt;F9单一发酵(0.368) & gt; F33∶F9=2∶1混合发酵(0.337)。此外,混菌发酵可以提高酒体中酯类、醇类和酸类等物质的相对含量,且独有的香气物质可达6种。综合考虑葡萄酒理化指标和香气组分,当菌株F33与F9的混合比例为1∶2时,葡萄酒中还原糖和挥发酸均有所降低,酒精度有所提高,香气物质种类最多,缩短陈酿时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6.
不同封窖方式对酱香白酒基础酿造的影响
卢君, 唐平, 山其木格, 王丽, 王凡, 孟天毅, 梁青松, 张乐, 李长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03-20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22
摘要
(
148
)
PDF(pc)
(2281KB)(
97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明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封窖泥的作用,该研究在酱香白酒窖内发酵过程的封窖步骤,分别采用使用窖泥和不使用窖泥这两种方式进行酿酒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封窖方式(“无窖泥/有窖泥”)窖内发酵过程温度变化趋势、出窖糟醅的水分、淀粉含量、酸度、还原糖含量、窖面基酒产量和整个窖池的基酒产量均非常接近。“无窖泥”实验窖的窖面基酒相比于“有窖泥”对照窖的窖面基酒在酒体的干净度上得分更高,然而在酱香和酒体醇厚度方面则得分较低;在后味和曲香两个特征的得分比较接近。但两种方式酿造的窖面基酒质量均为合格。利用PLS-DA 模型分析,初步确定出了10种风味物质作为质量差异成因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封窖泥对于发酵进程、糟醅理化指标和基酒产量均影响不大;对于窖面酒风格质量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作用。最后,该文根据酱香白酒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提出了关于封窖泥的质量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7.
老盐水中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在青菜头泡菜中的应用
刘玉凌, 任亭, 彭玉梅, 曾胜, 贺云川, 杨波, 栾兴霞, 李君红, 罗远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08-21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78
摘要
(
248
)
PDF(pc)
(1025KB)(
94
)
可视化
收藏
从本地农户家自制老盐水中分离出1株优势乳酸菌ZP11-2,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短乳杆菌,并结合肠膜明串珠菌制备复合发酵剂,以自然发酵泡菜为对照,分析接种复合发酵剂对青菜头泡菜理化性质、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复合发酵剂发酵青菜头泡菜,在发酵初期,乳酸菌快速繁殖,第2天达到最大值9.45 lg CFU/mL;pH值迅速降低,总酸含量迅速增加,5 d后趋于稳定,人工接种复合发酵剂和单一菌株pH值和总酸变化幅度都大于自然发酵,但两者之间差异不大;亚硝峰明显降低,提高了食用安全性;成熟的青菜头泡菜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分别达到68.8、17.36 mg/100mL,感官评价整体优于单一菌株和自然发酵,为复合发酵剂的研制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8.
不同发酵菌种及发酵时间对蛋酪风味成分的影响
吉艳莉, 李瑞英, 郭萌, 吕莹, 仝其根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14-22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677
摘要
(
160
)
PDF(pc)
(1224KB)(
94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发一种以鸡蛋为主要原料良好风味的蛋酪产品,利用感官评价、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毛霉、米根霉、酵母菌及乳酸菌发酵的蛋酪样品进行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米根霉复配酵母菌发酵20 h时蛋酪风味最佳;电子鼻分析发现,判别因子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菌种发酵的蛋酪样品;通过GC-MS分析检出98种不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由醛类、酯类、醇类、酮类以及酸类等化合物组成,其中米根霉复配酵母样品组中呈现良好风味的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最多,而呈现不良风味的成分如壬醛、烯醛、苯甲醛、辛醛等含量低或者没有检出。因此,米根霉复配酵母菌发酵可以成为蛋酪研发的良好发酵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9.
鲢鱼骨胶原多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军, 罗娟, 涂宗财, 张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22-23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99
摘要
(
154
)
PDF(pc)
(2354KB)(
87
)
可视化
收藏
以鲢鱼骨为原料,经蛋白酶酶解、Sephadex G-25凝胶色谱分离纯化制备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胶原多肽。首先以胶原多肽得率和水解度为评价指标,从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胰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中筛选最优酶,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鲢鱼骨胶原多肽的最佳制备工艺;然后采用Sephadex G-25凝胶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不同分子质量多肽组分并分析其氨基酸组成;以ABTS
+
·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为指标,考察鲢鱼骨胶原多肽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酶解鲢鱼骨的最优酶为复合蛋白酶,制备胶原多肽的最佳工艺:酶添加量为8 220 U/g、酶解温度为51℃、酶解时间为4.5 h,此时胶原多肽得率为49.00%;经Sephadex G-25分离得到5个组分,其分子质量为14~9 788 Da,氨基酸组成符合胶原蛋白的特征;抗氧化实验表明组分Ⅳ具有最强的ABTS
+
·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其IC
50
/OD
1.0
分别0.02 mg/mL和19.16 mg/mL。该研究为鱼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0.
不同包装方式对薏米挂面贮藏品质的影响
李长凤, 陈光静, 冉春霞, 陈绍全, 李强, 阚建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31-23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0895
摘要
(
175
)
PDF(pc)
(1964KB)(
75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分别对半封闭纸包装、全封闭纸包装、全封闭PE包装的薏米添加量为10%和50%(质量分数)的挂面进行贮藏实验,分析自然贮藏条件下其食用品质和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食用品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劣变。当贮藏期超过6个月时,薏米挂面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此外,薏米挂面贮藏期间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与各食用品质均呈现极显著相关性(P & lt;0.01),说明薏米挂面中脂肪的酸败氧化程度对面条食用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半封闭纸包装和全封闭纸包装贮藏的薏米挂面相比,以全封闭PE包装贮藏的薏米挂面酸败氧化速度较慢,可以有效地减缓挂面食用品质的劣变。因此,最好以全封闭PE包装贮藏薏米挂面,且贮藏期(保质期)不得超过6个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1.
八月瓜果皮中常春藤皂苷元水解工艺优化及图谱分析
石兵艳, 李祥, 刘毅, 王芸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39-24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01
摘要
(
128
)
PDF(pc)
(1678KB)(
119
)
可视化
收藏
以乙腈-0.1%磷酸(体积比20∶80)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常春藤皂苷元的方法,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FTIR)、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考察了HCl体积分数、温度和时间对常春藤皂苷元水解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各因子关于常春藤皂苷元水解得率的回归方程,得到该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HCl体积分数24%、温度82℃、水解时间3.1 h,在此条件下,常春藤皂苷元得率为61.423%;样品中常春藤皂苷元的含量为(11.556 75±0.039 221)mg/g;常春藤皂苷元的红外光谱分析与标准品的主要官能团基本一致;核磁共振分析与报道的常春藤皂苷元核磁数据基本一致。该研究可为八月瓜果皮中常春藤皂苷元的深加工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2.
基于视频与数字图像比色的甘薯多酚氧化酶活力检测
陈嘉, 高丽, 叶发银, 刘嘉, 赵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46-25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29
摘要
(
155
)
PDF(pc)
(3176KB)(
69
)
可视化
收藏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引起甘薯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常用的PPO活力检测方法操作繁琐,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意义重大。实验采用手机拍摄甘薯切片的褐变视频,提取视频图像RGB变化数据,建立了PPO活力预测模型。研究发现,0~30 s图像R值的变化量(ΔR)与PPO活力呈极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0.946),G值与B值的变化量(ΔG和ΔB)与PPO活力呈中等强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9和0.620)。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ΔR、ΔG、ΔB与PPO活力间的关系进行拟合,所得模型的拟合确定系数(R
2
)达到0.903,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
p
)、预测均方误差和标准偏差比分别为0.956,2.079和3.459。结果表明,采用视频与数字图像比色快速检测甘薯多酚氧化酶活力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3.
基于气质联用的不同产地温州蜜柑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金润楠, 李子函, 赵开丽, 犹共宇, 王晓, 潘思轶, 徐晓云, 刘凤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52-26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17
摘要
(
150
)
PDF(pc)
(1226KB)(
74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并结合气味活度值(OAV)和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inent analysis)方法,对我国3个产地(浙江、湖北、湖南)、2个品种(宫川、尾张)的温州蜜柑香气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产地和品种对温州蜜柑香气成分均有显著影响。其中,4-松油醇、硝基甲烷、醋酸乙酯、正壬醇、2-甲基呋喃、2-辛烯醛、(2S)-2-甲基-1-十二醇、5-甲基-3-庚炔、乙醛和异丁酸异丁酯为产地特异性成分;β-萜品烯、甲苯、3-己烯-1-醇和硅烷二醇二甲酯为品种特异性成分;样本在酯类、醚类和芳香族类物质相对含量上存在产地和种类的规律性差异;选取以上特征成分做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其能够很好地将样品区分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露中章鱼胺和牛磺酸
陈丽丽, 白春清, 袁美兰, 江勇, 赵利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61-26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79
摘要
(
164
)
PDF(pc)
(757KB)(
96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taphy,HPLC)检测鱼露中章鱼胺和牛磺酸的含量。用2, 4-二硝基氟苯作为柱前衍生试剂,色谱柱:SunFireTM C
18
(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pH 7.5的0.02 mol/L的NaJ
2
PO
4
溶液(体积比40∶6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60 nm。结果表明,在0.01~0.1 mg/mL,章鱼胺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关系良好(R
2
=0.992 6),平均回收率为99.23%,RSD=0.044%(n=6);在0.03~0.1 mg/mL,牛磺酸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关系良好(R
2
=0.992 9),平均回收率为97.67%,RSD =0.038%(n=6)。该方法可用于检测鱼露中章鱼胺和牛黄酸的含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5.
双波长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糕点及碳酸饮料中的苯甲酸
江虹, 庞向东, 曾晓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66-27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98
摘要
(
137
)
PDF(pc)
(859KB)(
77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建立快速测定糕点及碳酸饮料中苯甲酸的双波长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表明,在pH 8.54 Tris-盐酸介质中,苯甲酸与乙基紫反应生成二元离子缔合物。最大负吸收波长位于497 nm,次大负吸收波长位于628 nm,苯甲酸的质量浓度在0.03~1.2 mg/L 时与吸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服从朗伯-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κ)分别为 5.04×10
4
L/(mol·cm)(497 nm)和3.70×10
4
L/(mol·cm)(628 nm),检出限为0.026 mg/L(497 nm)和0.028 mg/L(628 nm),碳酸饮料的定量限为4.33 mg/L(497 nm) 和4.66 mg/L(628 nm),糕点的定量限为14.4 mg/kg(497 nm)和15.4 mg/kg(628 nm)。用双波长法测定时,线性范围为0.02~1.2 mg/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74×10
4
L/(mol·cm),检出限为0.014 mg/L,碳酸饮料和糕点的定量限分别为2.33和7.33 mg/kg,加标回收率为97.1%~103%,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2.0%~2.8%。该法简便、快速、灵敏,适于碳酸饮料及糕点中苯甲酸的测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6.
四种芝麻香型白酒中香气活性成分分析
白乐宜, 颜振敏, 冯梦茹, 魏新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72-27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363
摘要
(
139
)
PDF(pc)
(955KB)(
99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采用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GC-MS)对4种芝麻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对峰型较好且峰面积大于3倍背景噪声值的57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相关阈值进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比较它们对整体香气的贡献程度。4种芝麻香型白酒中共定性出11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包括芳香族50种、酸类12种、醇类15种、醛酮类5种、缩醛类11种、吡嗪类物质4种,呋喃类7种,酚类2种,硫化物1种。景芝、傅谭春52、傅谭春46、梅兰春4种芝麻香型白酒的总酯相对含量分别为75.15%、57.42%、68.81%、51.65%,均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梅兰春和景芝2种芝麻香型白酒中检测到3-甲硫基丙醇,而傅谭春52和傅谭春46两种酒中未检出。4种芝麻香型白酒中香气活力值(OAV)≥1的化合物有30种,景芝中OAV≥1的成分共有22种;傅谭春52有28种;傅谭春46为17种;梅兰春18种。4种酒中己酸乙酯OAV值除傅谭春46外,其他3种酒OAV & gt;10 00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7.
肉松感官描述词汇的建立
盖圣美, 夏文云, 陆逢贵, 赵志南, 刘登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77-28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51
摘要
(
194
)
PDF(pc)
(1188KB)(
102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10种不同品牌的肉松进行感官评价,确定肉松的形态、颜色、气味、质地和滋味等感官描述词。经过招募、挑选和培训,构建由15人组成的感官评价小组,并进行感官描述词的征集、删减,建立各个感官描述词的定义和参照物。通过感官描述,建立了57个感官描述词,并对肉松的感官属性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可有效区分样品间感官(形态、颜色、气味、质地、滋味)差异的描述词:小块状、蓬松、绒毛;橙褐色、浅棕色、金黄色;焦糖味、烘烤味、大料味;咸味、五香味、油炸味。由结果可知,肉松每一感官特征复杂多样,均需要多个描述词进行描述。肉松所呈现出的总体感官特征为:柔软蓬松和酥润浓郁的五香气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8.
食品包装涂布纸生物聚合物基质分类及应用
邵平, 于江, 陈杭君, 郜海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86-29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363
摘要
(
189
)
PDF(pc)
(1067KB)(
193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无毒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针对此现状,该文综述了涂布型食品包装纸生物聚合物基质的分类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纸基材料作为食品包装的优势及性能缺陷,介绍了作为纸张涂料的生物聚合物基质(多糖、蛋白质、复合基质)及纸基材料所具有的功能特性,总结了涂布型纸张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将涂布纸作为食品包装,能有效地保持食品的品质,赋予纸张的功能特性还能够延长食品保质期,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有望为食品工业进一步开发绿色和可持续的纸基包装材料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9.
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仪检测技术在食品香气物质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李超, 柯润辉, 王明, 李春媛, 王逍, 陈嘉杰, 吴奕萱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93-29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614
摘要
(
534
)
PDF(pc)
(873KB)(
187
)
可视化
收藏
香气是食品重要品质之一,香气物质的千差万别是食品特征风味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香气物质对食品工业的工艺优化和产品研发具有重大意义,而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就是研究食品香气物质的热点技术。该文综述近5年GC-O-MS检测技术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和仪器分析的发展、关键香气物质的鉴定、化学计量法对实验数据的相关分析等方面,以求为推进食品香气研究工作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0.
《原核生物系统学》中“原核生物的分子分型及其实际应用”一节的教学设计
刘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2
): 299-30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343
摘要
(
152
)
PDF(pc)
(1884KB)(
83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旨在为高校生物本科专业课程与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通过对高等院校生物本科专业选修课程《原核生物系统学》中“原核生物的分子分型及其实际应用”一节进行了教学设计。结果表明,该课程设计更加注重与突出课堂互动性与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学以致用”能力,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诸多生动实际案例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对该节重点与难点知识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并可有效提升学生利用课程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该文对高校生物本科专业相关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1.
低产尿素黄酒酵母工程菌的酿造特性
吴殿辉, 李晓敏, 蔡国林, 孙军勇, 谢广发, 陆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536
摘要
(
235
)
PDF(pc)
(2981KB)(
121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酵母工程菌在黄酒酿造过程中的发酵性能及其降低发酵液中尿素和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 EC)的能力,以前期构建的降低黄酒中尿素和EC效果最好的酵母工程菌N85
DUR1,2
-c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黄酒发酵工艺对其降低发酵液中尿素和EC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在生产试验过程中的发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以及麦曲添加量等工艺参数对工程菌N85
DUR1,2
-c低产尿素和EC的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且含量低于亲本菌株。50 kL生产试验表明,工程菌N85
DUR1,2
-c所酿黄酒中理化指标含量正常,符合黄酒国标的要求。而N85
DUR1,2
-c发酵液中尿素和EC的含量分别为(2.4±0.2) mg/L和(14.9±0.6) μg/L,较亲本菌株分别降低了90.7%和54.6%,且贮存过程中EC含量增加缓慢。说明酵母工程菌N85
DUR1,2
-c在不改变黄酒优良品质的前提下,能够显著地降低发酵液中尿素的含量,可以从根源上减少黄酒中EC的积累,提高饮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2.
高果糖浆废液杂糖组分分析及其作为毕赤酵母发酵碳源的资源化利用
刘丽萍, 王力, 詹晓北, 朱莉, 郑志永, 高敏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8-1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700
摘要
(
204
)
PDF(pc)
(3983KB)(
73
)
可视化
收藏
废杂糖的资源化利用是高果糖浆生产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首先通过高效液相、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杂糖成分为葡萄糖、果糖和聚合度为2~16的线性葡聚糖,包括葡萄糖480 g/L,果糖92 g/L,麦芽糖103.6 g/L,麦芽三糖36.8 g/L,总糖含量802.3 g/L。进一步使用2种常用的毕赤酵母宿主(P
AOX1
型毕赤酵母、P
GAP
型毕赤酵母)利用杂糖发酵生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并与标准碳源(甘油和葡萄糖)作对比。结果表明,对于P
AOX1
型毕赤酵母,杂糖做碳源时细胞密度和酶活性与甘油相比均有所下降,最大生物量分别为59.1和82.0 g/L,最高酶活性分别为157.29和199.2 U/mL。对于P
GAP
型毕赤酵母,杂糖与葡萄糖的发酵效果相当,说明杂糖可以作为P
GAP
型毕赤酵母生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的优质替代性碳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3.
组成型分泌表达蛋白酶的重组粪肠球菌的构建及应用
郭建军, 曾静, 袁林, 魏国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4-2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317
摘要
(
214
)
PDF(pc)
(2530KB)(
77
)
可视化
收藏
为构建组成型分泌表达蛋白酶Ker的重组粪肠球菌,采用豆粕固态发酵实验并评估其应用效果。以重组质粒pSIP401-kerhds为基础框架,向其中引入组成型启动子p10和高效分泌信号肽S6,构建重组载体pSIP401Z-s6-kerhds。采用电击转化方法将该重组载体转入具有益生特性的粪肠球菌EXW27来构建重组粪肠球菌。重组粪肠球菌的胞外蛋白酶的比酶活力为125.37 U/mL。重组蛋白酶Ker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 ℃,在pH 5.0~10.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相对酶活力和稳定性,并对胆盐溶液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适用于动物肠道环境。豆粕固态发酵实验表明,与粪肠球菌EXW27相比,重组粪肠球菌可以更有效降解豆粕中蛋白质。该研究构建了既具有益生特性又具有蛋白酶活性的重组粪肠球菌,为开发新型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4.
以废弃毕赤酵母为高效氮源强化丁酸发酵生产
陈程, 程文君, 宫立鹏, 丁健, 史仲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22-2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726
摘要
(
165
)
PDF(pc)
(3794KB)(
103
)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利用固态废弃毕赤酵母,高效发酵生产丁酸,建立了以80 g/L玉米淀粉为基础培养基、以废弃毕赤酵母处理液为高效有机氮源,连续补加葡萄糖的丁酸发酵工艺。7 L厌氧发酵罐下,发酵20 h,先以1∶4的比例添加250~400 g/L规格的废弃酵母处理液替代昂贵的发酵用复合培养基,再连续补加葡萄糖浓缩液。最终的丁酸质量浓度为45 g/L、得率为40%,丁酸占总酸的比率(butyric acid ratio over total organic acids, B/TA)≥0.90的较高水平。该工艺可以有效地利用来自于废弃酵母处理液中的氨基酸,提高细胞生长速度和浓度,增强丁酸合成所依赖的NADH再生速度,间接改善了丁酸发酵性能。与此同时,实现了废弃生物质的有效利用和资源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5.
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Q7对酸奶后酸化及品质的影响
杨慧, 步雨珊, 刘奥, 刘同杰, 张兰威, 易华西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30-3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769
摘要
(
184
)
PDF(pc)
(2520KB)(
91
)
可视化
收藏
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Q7(Lactobacillus plantarum Q7)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酸奶贮藏期具有缓解后酸化的效果。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对照,分别接种不同浓度产细菌素的L. plantarum Q7,对酸奶发酵过程的pH及贮藏期间的pH、酸度、活菌数和析水率、质构和感官品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 plantarum Q7可缩短发酵时间。在贮藏期间,低剂量L. plantarum Q7发酵酸奶的pH均高于对照组,可滴定酸度均低于对照组,在延缓后酸化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低剂量L. plantarum Q7对酸奶总活菌数和析水率的变化没有明显影响。低剂量L. plantarum Q7可以显著降低酸奶的硬度、提高酸奶的内聚性,酸奶感官品质高于对照组。产细菌素L. plantarum Q7能够延缓酸奶后酸化,改善酸奶感官品质,具有酸奶辅助发酵剂的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6.
四川传统腊肉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文开勇, 汪月, 文鹏程, 朱艳, 杨敏, 张忠明, 张卫兵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36-4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33
摘要
(
300
)
PDF(pc)
(1858KB)(
189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揭示四川腊肉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基于Illumina Mesiq高通量平台,对腊肉样品中细菌16S rRNA的 V3-V4 区和真菌的ITS区进行测序。结果表明:不同腊肉样品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存在差异,并且细菌的多样性指数高于真菌;在腊肉样品中共检测出5个细菌门,共有优势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62个细菌属,共有优势属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4个真菌门,共有优势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70个真菌属,共有优势属为曲霉属 (Aspergillus)。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样品间微生物组成有一定差异,为四川传统腊肉的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7.
具有抗氧化和抑菌能力的益生性乳酸菌筛选及鉴定
王惋, 侯俊财, 于彤, 姜瞻梅, 田波, 王玉堂, 焦月华, 刘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43-4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18
摘要
(
185
)
PDF(pc)
(2517KB)(
104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具有抗氧化和抑菌能力的益生性乳酸菌菌株,对本实验室保存的18株乳酸菌进行耐酸耐胆盐、疏水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菌能力分析,利用16S rDNA和管家基因pheS和rpo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1、A7、A13、A14、A15在pH 3.0时的存活率均大于70%,在牛胆盐质量分数为0.3%时的存活率均大于40%。菌株A15的产酸能力最强,24 h时的pH值为3.68。菌株A1、A7、A14、A15均具有高疏水性。菌株A15完整细胞悬液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39%)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51%)最强,菌株A14次之。此外,菌株A1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16S rDNA和管家基因pheS和rpo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A1为乳肠球菌、A7为副干酪乳杆菌、A14为副植物乳杆菌、A15为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为开发新型营养健康乳酸菌发酵食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8.
陕西茯砖茶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杨吉霞, 曾祥平, 蒲慧敏, 杨夏禾, 贺稚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50-5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55
摘要
(
235
)
PDF(pc)
(3685KB)(
105
)
可视化
收藏
陕西是茯砖茶的起源地和主产区之一,为分析陕西茯砖茶微生物组成,采用Illumina MiSeq对6个样品中细菌16S rRNA基因和真菌ITS1基因测序并做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只有sx4和sx5两个样品检出细菌,优势属包括Enterococcus、Lactobacillus、Akkermansia、Parabacteroides、Faecalibacterium。真菌的优势属为Aspergillus,平均相对丰度为99.123%,最优势的种可能为Aspergillus amstelodami、Aspergillus chevalieri、Eurotium sp.、Aspergillus spiculosus、Aspergillus heterocaryoticus、Aspergillus sp.、Aspergillus ruber、Aspergillus cristatus中的一种或几种,还包括曲霉Aspergillus cibarius(4.138%)、Aspergillus piperis(0.879%)、Aspergillus penicillioides(0.019%)、Aspergillus gracilis(0.0058%);酶母Candida、Cyberlindnera、Cryptococcus、Guehomyces;霉菌Mortierella、Humicola、Fusarium、Gibberella、Phoma。该研究阐述了陕西茯砖茶样品中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可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9.
不同曲层中高温大曲质量差异性研究
彭璐, 明红梅, 董异, 王小军, 王轩, 陶敏, 曾茂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58-6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819
摘要
(
229
)
PDF(pc)
(2343KB)(
94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不同曲层中高温成品大曲质量的差异性,以及贮存期的微环境对大曲质量的影响,对不同曲层的大曲样本的理化生化指标值、感官评分、特征风味物质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比较不同曲层大曲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底层大曲水分含量与中上层大曲差异显著;顶层大曲的氨态氮含量与中下层、底层大曲差异显著;中层及以上曲层大曲酯化力值与中下层、底层大曲差异显著。中上层大曲亚油酸乙酯含量与顶层大曲差异显著,各曲层大曲的正己酸乙酯、苯乙醇、2,3,5,6-四甲基吡嗪、β-石竹烯等14种特征风味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大曲的理化生化指标值、感官评分和特征风味物质含量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中上层大曲质量为最优,中下层、底层大曲质量较差,且各曲层大曲质量可聚类为不同的类别。因此,不同曲层大曲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0.
羊肚菌多糖纯化、结构分析及抗氧化活性
范三红, 贾槐旺, 张锦华, 任嘉兴, 白宝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65-7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54
摘要
(
237
)
PDF(pc)
(4849KB)(
80
)
可视化
收藏
对羊肚菌多糖(Morchella esculenta polysaccharides, MEP)进行分离纯化,对多糖组分进行纯度鉴定及结构分析。利用 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和Sephadex G-100层析柱纯化得到2种组分(MEP-2和MEP-3),均为均一多糖。利用红外图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和刚果红实验分析内部结构,MEP-2是一种吡喃环多糖且具有双螺旋结构,MEP-3含有甘露糖无双螺旋结构。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HPGPC)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2种组分分子量及单糖组成,MEP-2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2.97∶13.69∶1∶2.60,分子质量为8.3 kDa。MEP-3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8.25∶0.84∶1∶1.53,分子质量为11.6 kDa。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ee microseope, AFM)对MEP-2和MEP-3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MEP-2呈现不同大小的球形构象,MEP-3主要为球状和片状。MUP-3清除DPPH自由基、·OH、ABTS·的能力、还原力优于MUP-2, 清除O
-
2
·的能力弱于MUP-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1.
高酰基结冷胶对乳清分离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的影响
郭娜, 宋苗苗, 徐忠东, 朱桂兰, 何云昆, 余振宇, 马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72-7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28
摘要
(
223
)
PDF(pc)
(4126KB)(
70
)
可视化
收藏
蛋白质-多糖凝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在稳定和传递生物活性物质、营养强化剂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该研究以乳清分离蛋白、高酰基结冷胶为原料制备热诱导混合凝胶,分析高酰基结冷胶对乳清分离蛋白-高酰基结冷胶混合凝胶的凝胶强度、保水性及显微结构等,揭示乳清蛋白-高酰基结冷胶凝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高酰基结冷胶促使蛋白质巯基暴露从而使凝胶形成稳定结构,提高混合凝胶的凝胶强度和保水性,且随着高酰基结冷胶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大,其质量浓度为4 g/L时,复合凝胶的凝胶强度最大,为26.97 g;保水性最好,为97.41%;透光率最低,为1.87%。温度扫描结果表明,增加高酰基结冷胶可以提高乳清分离蛋白的相转变温度,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乳清分离蛋白与高酰基结冷胶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扫描电子显微镜表明高酰基结冷胶诱导混合凝胶形成结构紧密的三维网络结构。该研究为拓展乳清分离蛋白和结冷胶的新型凝胶食品,提高传统食品的质量,改善食品的加工工艺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2.
聚葡萄糖对冻藏面筋蛋白水合及结构的影响
谢新华, 郝明远, 范逸超, 张蓓, 王娜, 郭方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78-8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10
摘要
(
197
)
PDF(pc)
(3530KB)(
61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面筋蛋白的冻藏稳定性,采用核磁共振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冻藏条件下添加聚葡萄糖对面筋蛋白体系中水分分布、二级结构、热力学特性、流变学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冻藏时间延长,添加6%(质量分数)聚葡萄糖的面筋蛋白中弱结合水向自由水的转化量显著减少,抑制了面筋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下降及无规则卷曲增大,提高了面筋蛋白的热力学稳定性;冻藏7周时,添加6%(质量分数)聚葡萄糖的面筋蛋白,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下降显著小于对照,且面筋蛋白三维网络结构较均匀,孔径较小,连续性较好。结果表明,聚葡萄糖能有效减弱冻藏对面筋网络的破坏,提升面筋蛋白的冻藏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3.
不同盐对木薯淀粉结构的影响
樊艳叶, 林日辉, 杨慧, 周丽红, 曾艺君, 黄彩梅, 刘悦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84-8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56
摘要
(
181
)
PDF(pc)
(3398KB)(
107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盐对木薯淀粉结构的影响,利用LiCl、LiNO
3
、CaCl
2
和Ca(NO
3
)
2
的醇溶液处理木薯淀粉,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 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以及同步热分析仪对处理淀粉进行表征,并对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 A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虽然盐/醇处理后的木薯淀粉仍维持其颗粒的完整性,但其内部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处理淀粉的晶型未受到破坏,但其相对结晶度按LiNO
3
、LiCl、Ca(NO
3
)
2
到CaCl
2
的顺序依次降低。盐/醇处理使淀粉在3 424和1 645 cm
-1
处的FTIR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此外,与原淀粉相比,除LiNO
3
处理的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增高外,其余的样品均降低。而处理淀粉的最大分解温度均低于原木薯淀粉,其降低顺序与其相对结晶度降低顺序相符。综上可知,在乙醇溶液中,不同盐对木薯淀粉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通过两两对比可知,Ca
2+
对木薯淀粉的作用强于锂离子,而Cl
-
则强于NO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4.
培养条件及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对纳豆芽孢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冯静静, 杨自名, 吴静, 李伟, Sokhna Mbacke Gningue, 赵礼军, 周文豪, 薛正莲, 王洲, 刘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90-9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48
摘要
(
184
)
PDF(pc)
(3321KB)(
121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良的微孔板法培养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通过结晶紫染色定量分析产生的生物膜。结果表明:培养条件为pH 7、温度37 ℃、培养72 h且在5 g/100 mL葡萄糖-5 g/100 mL NaCl条件下成膜能力最佳。柠檬酸二铵和聚乙二醇-200(polyethylene glycol-200,PEG-200)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对生物膜的形成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促进生物膜的形成。所以低温抑制生物膜的形成,一定浓度的NaCl和葡萄糖促进生物膜形成,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其生物膜的影响机制不同,为纳豆芽孢杆菌生物膜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5.
黑加仑多酚降血压的效果研究
何海艳, 陈雯烨, 杨爱萍, 蒋彩云, 张睿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97-10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09
摘要
(
175
)
PDF(pc)
(2923KB)(
92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乙醇萃取黑加仑多酚,利用截留分子质量为1 kDa的超滤膜分离并鉴定了黑加仑多酚中花色苷的组成,通过对比2个组分的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氧自由基吸附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RAC)、细胞抗氧化活性(cellular antioxidant activity, CAA)、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抑制活性和体内降血压活性,评价黑加仑多酚的降血压相关活性。结果表明,小于1 kDa黑加仑多酚中主要含有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等6种花青素,与粗提物相比,小于1 kDa黑加仑多酚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其·OH清除能力的IC
50
值为(7.12±0.13) mg/mL,ORAC值为(492.74±1.55) μmol TE/mg DW,细胞内抗氧化活性的EC
50
值为(5.14±0.08) mmol QE/100 g DW,ACE抑制活性的IC
50
值为(225.66±1.82) μg/mL。此外,小于1 kDa的黑加仑多酚灌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4~8 h内,表现出与降血压药卡托普利(剂量为10 mg/kg BW)相似的降血压效果。该研究认为黑加仑多酚可以作为良好的降血压食品添加剂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6.
唾液乳杆菌M18-6在发酵大豆蛋白体系中的应用
贾宇, 董晨阳, 张红星, 谢远红, 金君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04-10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81
摘要
(
164
)
PDF(pc)
(2423KB)(
99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发酵豆乳的凝乳时间、贮藏期间的活菌数和对菌株自身耐受性评价,筛选出1株能够稳定快速发酵大豆蛋白体系的乳酸菌菌株。以最短凝乳时间和贮藏期菌株的高存活率为主要依据,筛选出凝乳时间短、活菌贮藏性稳定的1株唾液乳杆菌M18-6,并对发酵体系进行抗氧化性评价。结果表明:M18-6最佳凝乳时间为(2.50±0.20) h,24 d贮藏期内M18-6菌株活菌数始终保持在10
8
CFU/mL以上,在pH 2.0的酸性环境中,存活率高于3.16×10
8
CFU/mL;同时发现,M18-6发酵体系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3.34%,显著高于未发酵体系(P<0.05)。筛选出的唾液乳杆菌M18-6凝乳时间短,具有良好的活菌贮藏稳定性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为后期开发快速发酵大豆蛋白体系的益生菌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7.
纳米壳聚糖粒子制备工艺优化及抗菌性研究
林洪斌, 郭训练, 刘茜, 邢亚阁, 许青莲, 方佳兴, 车振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10-11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568
摘要
(
180
)
PDF(pc)
(5098KB)(
194
)
可视化
收藏
以壳聚糖和三聚磷酸钠为原材料,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纳米壳聚糖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菌性进行了研究。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质量浓度0.76 mg/mL,三聚磷酸钠质量浓度0.77 mg/mL,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体积比4.11∶1,壳聚糖溶液pH值5.0。纳米壳聚糖的粒径和Zeta电位的理论预测值分别为122.3 nm和+23.43 mV。验证性实验表明,纳米壳聚糖的粒径为119.2 nm,Zeta电位为+22.8 mV,与理论值偏差分别为2.53%、2.69%,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当纳米壳聚糖质量浓度达到0.6 mg/mL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该制备工艺为高性能纳米壳聚糖粒子的制备及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8.
不同酿酒酵母对威代尔冰葡萄酒挥发性组分的影响
张小倩, 马玥, 徐岩, 李记明, 唐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18-12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703
摘要
(
176
)
PDF(pc)
(5547KB)(
70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GC×GC-TOFMS)对4种不同酿酒酵母(ST、K1、EC1118、R2)发酵的威代尔冰葡萄酒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从4种酵母发酵的冰葡萄酒中共鉴定出485种挥发性组分,其中共有化合物347种。主成分分析表明,4种酵母发酵的威代尔冰葡萄酒差异明显,酵母影响冰酒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热图分析结果显示,R2酵母发酵的冰葡萄酒中,醇类、酯类、羰基化合物的含量具有明显优势,如1-辛烯-3-醇、1-己醇、β-大马士酮、里那醇、香叶醇、1-辛烯-3-酮等香气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酵母。该研究不仅为深入研究酵母发酵冰葡萄酒的呈香机理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冰葡萄酒的发酵调控也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9.
樱桃果酒酿酒酵母的筛选及香气成分分析
王轩, 周健, 明红梅, 彭璐, 赵炳鑫, 俞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24-13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460
摘要
(
288
)
PDF(pc)
(3599KB)(
96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适合樱桃果酒发酵的优良酿酒酵母,从樱桃及土壤中采集样本,经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显色法初筛,果汁发酵法复筛,结合在不同条件下的菌株发酵耐受性实验,筛选出具有较强产乙醇能力和良好耐受性的酵母,然后对目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与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分析果酒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编号为J35的酵母菌,在果汁含量为35%、糖度25°Bx条件下产乙醇量达到12.57%vol;其在糖度45°Bx、pH 2.0、酒精度18%vol、SO
2
质量浓度250 mg/L的条件下具有较好产气性能;经菌株形态和rDNA的相似性比对后,J35鉴定为酿酒酵母;其发酵的樱桃果酒为深红色,口感柔和、香气馥郁,含有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异戊醇、苯乙醇、苯甲醛、辛酸、β-香茅醇等樱桃酒典型香气成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0.
外源菌种和辅助碳源发酵糟辣椒条件优化与品质分析评价
宋煜婷, 王晓芸, 丁筑红, 陈思奇, 杜勃峰, 肖仕芸, 余奕宏, 王翼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31-13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423
摘要
(
209
)
PDF(pc)
(2348KB)(
88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菌种辅助碳源对糟辣椒发酵品质的影响,在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糟辣椒发酵pH、总酸、脆度及感官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法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筛选最佳处理条件。研究发现:乳酸菌接种量、葡萄糖及乳糖添加量越大,发酵速度越快(P<0.05),而果胶添加量小于0.25%时,发酵速度较空白组快;发酵第30天,接种组、葡萄糖及乳糖处理组在果胶添加量小于0.75%时,脆度值大于空白组;葡萄糖及乳糖处理组在乳酸菌接种量低于3%时,感官评分高于空白组,而果胶处理组感官评分均低于空白组。通过TOPSIS法综合评价及验证实验最终得出,接种体积分数为2%的乳酸菌、添加50 g/L葡萄糖或30 g/L乳糖有利于促进发酵液中乳酸菌的生长及糟辣椒脆度的保持,发酵成品品质最优。模糊数学-TOPSIS法筛选外源物质在糟辣椒发酵中应用的工艺参数具有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1.
蜂蜜添加方式对羊酸乳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王宇翔, 张颖, 曹炜, 李万华, 彭德举, 孙婧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38-14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595
摘要
(
163
)
PDF(pc)
(1900KB)(
128
)
可视化
收藏
在羊乳中添加蜂蜜,研制一款功能性乳制品。分别于羊乳发酵前和发酵后添加枣花蜜,比较不同工艺蜂蜜羊酸乳的发酵速度、感官品质、菌数、持水力、质构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差异。发酵前加入枣花蜜,有助于缩短羊酸乳凝乳时间,但整体口感稍差,乳酸菌增殖抑制程度较大,持水力下降,硬度、稠度、内聚性和黏性指数有所降低,抗氧化活性则显著提高;而发酵结束后添加枣花蜜,羊酸乳凝乳时间无显著变化,但整体风味和口感、持水力及抗氧化活性均得到有效提高,且乳酸菌增殖抑制程度较小,硬度、稠度、内聚性和黏性指数则明显降低。蜂蜜添加方式对羊酸乳发酵速度、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可根据产品目标选择合适工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2.
超声波处理对水溶性猪肝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
康梦瑶, 丁景, 鲁小川, 李懿璇, 尚永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44-15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88
摘要
(
145
)
PDF(pc)
(3337KB)(
108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提取猪肝水溶性蛋白,配制成2.5 mg/mL蛋白溶液,分别以300、360、420、480、540 W的功率超声波处理7 min和以420 W的功率超声波处理4、7、10、13、16 min,然后测定乳化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超声波对猪肝水溶性蛋白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表面张力、界面蛋白种类和吸附量、液滴粒径大小及分布、乳化液乳析指数和分子作用力均有显著性影响,且在超声波功率为420 W、处理时间为7 min时乳化性能最好,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为45.55 m
2
/g和93.32%。综上,适宜功率和时间的超声波处理能有效改善水溶性猪肝蛋白的乳化性,超声波处理改善了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效果和蛋白质的分子作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3.
超声处理对魔芋葡甘聚糖流变与结构的影响
彭曼曼, 吴思凝, 迪珂君, 徐丹, 张甫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52-15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20
摘要
(
195
)
PDF(pc)
(3240KB)(
97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超声处理对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的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溶胀完全的KGM溶胶为对象,研究不同时间、不同功率的超声处理对KGM的流变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KGM溶胶表观黏度及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下降,与未经超声处理的KGM相比,超声处理时间为240 min时下降最为显著,表观黏度在剪切速率为21.9 s
-1
时下降了46.3%,G′、G″分别在角速度为75.0 rad/s时下降了44.3%和55.1%;增大超声功率,KGM溶胶表观黏度及G′和G″也均减少,处理功率为180 W时减少最为明显,180 W处理的KGM溶胶的表观黏度在剪切速率为21.9 s
-1
时下降了66.1%,G′、G″则分别在角速度为75.0 rad/s时下降了43.2%和41.0%。超声处理对KGM溶胶结构破坏明显,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分析显示,超声使KGM的网络结构由相对连续、平整变得断裂、卷曲、松散。但红外吸收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FT-IR)表明超声没有对KGM分子重复结构单元和功能基团造成破坏,仅对氢键产生影响。因此,超声处理可作为改善KGM溶胶流变特性的有效手段,可拓展KGM在饮料、酸奶、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4.
占比90%紫薯全粉面条加工工艺优化
司艺蕾, 艾志录, 许梦言, 范会平, 王雪竹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60-16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406
摘要
(
175
)
PDF(pc)
(2427KB)(
133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一种高占比的紫薯全粉面条加工工艺,以紫薯全粉为原料,选取玉米淀粉的添加量、蒸制时间、老化时间和混合食用胶(CMC∶刺槐豆胶=6∶4)的添加量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设计优化紫薯面条的加工工艺。该紫薯全粉面条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玉米淀粉添加量为质量分数6.30%(以紫薯全粉的添加量为基础),蒸制时间为9.00 min,老化时间为4.20 h,混合胶的添加量为0.80%;在此条件下断条率为0%,蒸煮损失率为17.03%,感官评价为85.85分。该研究为高占比紫薯全粉面条的制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5.
四种红肉火龙果品种制汁适宜性评价研究
朱文娴, 夏必帮, 廖红梅, 刘元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67-17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14
摘要
(
185
)
PDF(pc)
(3002KB)(
76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出汁率、糖酸比、色泽、挥发性成分、甜菜红素、维生素C、总黄酮、总酚等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等多个指标,评价“海南蜜宝”、“金都1号”、“台农一号”和 “越南H14”四种红肉火龙果品种的制汁适宜性,以筛选出优良火龙果制汁加工品种。结果表明“越南H14”出汁率(53.48%±0.28%)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3±0.05 °Brix)最高、糖酸比(12.22∶1)适宜;色泽鲜亮(其a
*
值最大)、甜菜红素达到20.01 mg/100 g;抗氧化活性成分总含量最高,其中总酚高达57.85 mg/100 g,抗氧化性较强;且风味物质中醛类和醇类较协调。综合评价认为“越南H14”较其他3个品种更适合果汁加工,为适宜制汁品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6.
响应面法优化金枪鱼复合冰衣液配比
余文晖, 王金锋, 谢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74-17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24
摘要
(
202
)
PDF(pc)
(3593KB)(
88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保持金枪鱼食用品质,延长货架期,利用Box-Behnend实验设计响应面法对金枪鱼复合冰衣液进行优化配比,并采用熵权法对持水力、色差和盐溶性蛋白含量计算总评分。建立了以总评分为响应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方差分析和回归拟合,得到复合冰衣液最佳配比质量分数:迷迭香酸0.3%,乳酸钠3.4%,竹叶抗氧化物0.12%。采用最佳配比复合冰衣液对金枪鱼进行镀冰衣处理,贮存6个月后测定持水力、蒸煮损失、盐溶性蛋白、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等指标,对复合冰衣液保鲜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复合镀冰衣组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有效减缓TVB-N值增加,具有更好的持水力、盐溶性蛋白含量和色差值,有效保持金枪鱼的新鲜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7.
响应面法优化金枪鱼复合冰衣液配比
余文晖, 王金锋, 谢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74-17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24
摘要
(
0
)
PDF(pc)
(1406KB)(
10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保持金枪鱼食用品质,延长货架期,利用Box-Behnend实验设计响应面法对金枪鱼复合冰衣液进行优化配比,并采用熵权法对持水力、色差和盐溶性蛋白含量计算总评分。建立了以总评分为响应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方差分析和回归拟合,得到复合冰衣液最佳配比质量分数:迷迭香酸0.3%,乳酸钠3.4%,竹叶抗氧化物0.12%。采用最佳配比复合冰衣液对金枪鱼进行镀冰衣处理,贮存6个月后测定持水力、蒸煮损失、盐溶性蛋白、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等指标,对复合冰衣液保鲜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复合镀冰衣组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有效减缓TVB-N值增加,具有更好的持水力、盐溶性蛋白含量和色差值,有效保持金枪鱼的新鲜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8.
三种多酚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李庆舒, 程琳, 邓红, 张忠, 袁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80-18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765
摘要
(
163
)
PDF(pc)
(5191KB)(
82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等方法分析异荭草素、鞣花酸和安石榴苷与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三种多酚类化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与3种多酚结合后,BSA的构象发生变化,异荭草素与BSA的结合位点比例约为2∶1,安石榴苷、鞣花酸与BSA的结合位点比例约为1∶1;异荭草素、安石榴苷、鞣花酸与BSA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初步确定为疏水作用力,并且此3种多酚与BSA之间的结合主要是吸热和熵驱动的反应。3种多酚均与牛血清蛋白产生不同程度的结合,为蛋白质与多酚复合物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9.
富集黄酮的鸡腿菇栽培及营养成分分析
邹莉, 马依莎, 孙健, 王世新, 王旭彤, 刘增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88-19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777
摘要
(
191
)
PDF(pc)
(1502KB)(
82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筛选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培养基配方,以提高其生产效率。通过比较红糖、马铃薯-葡萄糖-麦粒、玉米粉3种配方对菌丝体生物量、培养液外观、菌丝球生长状态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筛选鸡腿菇最适液体种配方。分别对比菌丝在以麦粒、玉米芯及豆秸为主要成分的培养料中的生长速度及状况,选出最适原种配方(质量分数):豆秸88%,麦麸10%,过磷酸钙1%,生石灰1%。在原种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4%、8%的玉米须,进行出菇试验,并对鸡腿菇子实体形成、商品性状、产量及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最适的液体种配方为玉米粉配方,最适的原种配方为麦粒配方。添加玉米须的栽培种配方栽培出的鸡腿菇商品性状、生物转化率以及各种营养成分均优于对照组;添加4%玉米须的配方综合表现较理想,其生物转化率达91.58%, 黄酮含量比对照组提高91.52%,从覆土到子实体成熟平均用时为35.15 d,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玉米粉液体配方、麦粒原种配方,添加4%(质量分数)玉米须的栽培种配方可作为鸡腿菇高产高效的培养基配方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0.
淀粉原料3D打印特性
余阳玲, 仝兆斌, 江昊, 赵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194-20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736
摘要
(
302
)
PDF(pc)
(2516KB)(
117
)
可视化
收藏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兴的加工方法,在食品制造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研究以马铃薯、小麦和玉米淀粉为原料,对3D打印样品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外观形态、颜色、碘吸收光谱、快速黏度分析仪(rapid visco analysis, RVA)、质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对产品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淀粉凝胶均可获得完整的3D打印模型。用小麦淀粉制作的3D打印样品的尺寸最接近CAD设计模型。小麦淀粉凝胶具有较低的黏度、较好的挤出性和贮藏性能。此外,小麦淀粉制作的3D打印样品的微观结构比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具有更规则的网状结构。为3D打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1.
二氧化氯处理对贡柑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徐呈祥, 郑福庆, 马艳萍, 李秀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201-20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510
摘要
(
157
)
PDF(pc)
(2446KB)(
120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二氧化氯(ClO
2
)处理在贡柑果实采后贮藏中的防腐保鲜作用,设计不处理、水处理及5、10、15、20 mg/L ClO
2
溶液分别浸果处理5 min,装入塑料薄膜保鲜袋中在自然室温下贮藏90 d,期间于0、15、30、45、60、75、90 d时分别测试分析了各处理果实贮藏品质的响应与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lO
2
溶液浸果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贮藏期间贡柑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V
c
)含量的下降,对贮藏中贡柑果实的失重和腐烂尤其具预防和抑制作用,其中ClO
2
浓度达15 mg/L及其以上的处理,各项指标均与不处理、水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为贡柑果实绿色防腐保鲜提供了技术参考,可在采后商品化实践中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2.
红肉蜜柚果实冷藏过程中的活性氧代谢
汪永红, 罗晓敏, 刘顺枝, 胡位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207-21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29
摘要
(
150
)
PDF(pc)
(3781KB)(
50
)
可视化
收藏
从活性氧代谢的角度揭示冷藏延缓果实衰老的机制,为延长红肉蜜柚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以红肉蜜柚果实为试材,室温贮藏为对照,研究冷藏(8 ℃)过程中汁胞、白皮层和外果皮的活性氧相关物质的含量和酶活性。结果显示,果实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整体呈现外高内低趋势:外果皮>白皮层>汁胞;与对照组相比,冷藏显著(P<0.05)抑制汁胞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增加,通过保持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维持汁胞活性酶的清除能力,从而延长果实的贮藏保鲜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3.
复合保鲜液对鲜切山药的护色保鲜作用
唐金蕾, 陈媛媛, 程代, 王春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212-22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52
摘要
(
191
)
PDF(pc)
(2797KB)(
77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鲜切山药的保鲜效果,以柠檬酸、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和NaCl对鲜切山药进行浸泡10 min处理,以褐变度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L
9
(3
4
)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佳复合保鲜液配方。通过理化指标和营养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鲜切山药最佳复合保鲜液配方为1.5%柠檬酸+0.8%抗坏血酸+0.1% L-半胱氨酸+1.5% NaCl(质量分数)。以此配方进行试验验证,测得贮藏10 d的褐变度比对照组降低23%,该保鲜液能够保持鲜切山药的色泽,抑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性,减少营养物质及活性分子尿囊素的损失,提高鲜切山药的商业价值,为鲜切山药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保鲜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4.
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后模拟运输对水晶葡萄的品质及质地的影响
吉宁, 王瑞, 曹森, 巴良杰, 马超, 马立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221-22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080
摘要
(
143
)
PDF(pc)
(3952KB)(
68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晶葡萄鲜果为实验材料,经不同浓度臭氧处理2 h后,于(1±0.5) ℃条件下预冷12 h,装入泡沫箱,加入生物冰袋,以100 km/h的振摇速度模拟运输,分别于24、48、72、96 h后开箱,测定各项生理及质地指标。研究发现,模拟运输24 h,各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果实的品质及质地特性无明显差异,模拟运输到48 h,1、2 mg/L臭氧处理组腐烂率(8.89%、7.47%)和褐变率(11.89%、10.00%)均低于其余各组,且能保持果实较高的硬度、弹性、咀嚼性、恢复性和凝聚性,而此时2 mg/L臭氧处理组的脱粒率(13.50%)为各组中最低,模拟运输到72和96 h后,各处理组腐烂率、褐变率、脱粒率严重,已基本失去了商品价值。综上,水晶葡萄鲜果在电商物流过程中,以24 h内能送到消费者手里为最佳时间,以1~2 mg/L臭氧处理,24~48 h之间送到消费者手里为可接受时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5.
用于五种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检测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系统研制
周新丽, 申炳阳, 高丽娟, 孔兵, 叶嘉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229-23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457
摘要
(
192
)
PDF(pc)
(2645KB)(
86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离心力驱动原理与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研制了一套用于牛、羊、猪、鸭、鸡源性成分快速检测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系统。设计制作了扇形微流控芯片和配套使用的密封盖片、芯片托盘装置,同时搭建了集恒温控制平台、流体控制模块和光电检测模块于一体的便携式微流控速测仪,可实现动物源性成分的核酸恒温扩增及荧光检测。每次可同时检测5个样本,每个样本可同时检测5种指标。考察结果显示,离心式微流控芯片系统可检出牛、羊、猪、鸭、鸡源性成分的最小质量分数分别为1%、1%、0.1%、0.1%、1%,能够在30 min内实现半定量检测,具有快速、自动、高通量的特点,显示了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可快速检测肉制品掺伪的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6.
单-双酶法提取的苏麻多肽的呈味及氨基酸分析
徐世涛, 朱秋劲, 熊延敏, 胡颖, 周国君, 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235-24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575
摘要
(
181
)
PDF(pc)
(1959KB)(
74
)
可视化
收藏
为表征单-双酶酶解法制备的苏麻饼粕多肽样品的呈味,分析其中氨基酸组成、含量及与滋味和功能的关系,利用SA402B型味觉分析系统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3种肽样进行测定。研究显示:苏麻饼粕多肽呈现令人愉悦的清香鲜甜滋味,其中鲜甜滋味氨基酸占60%,味道强度最大为谷氨酸;采用聚类和主成分三维分析发现,胰蛋白酶提多肽滋味特征与鸡精和味精更相似。肽样中氨基酸组成全面协调,含量丰富,必需氨基酸占(32.86±0.75)%;其氨基酸评分接近FAO/WHO理想蛋白模式,接近人体氨基酸比例,而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苏麻饼粕多肽滋味鲜甜柔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功能性和药效性氨基酸,是一种优质高值的活性天然蛋白肽。实验数据及结论为研发和应用苏麻饼粕多肽提供有力支撑,为进一步扩大苏麻饼粕及其肽在食品或医药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7.
在线反应-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分析pH值对柑橘汁环氧佛手柑素水合反应的影响
李贵节, 程玉娇, 张群琳, 周琦, 谈安群, 张腾辉, 吴厚玖, 赵晓春, RUSSELL L ROUSEFF, 梁国鲁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242-24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07
摘要
(
207
)
PDF(pc)
(3231KB)(
186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HPLC自动进样系统的化学反应过程在线分析方法,以研究不同酸度的模拟柑橘汁中6’,7’-环氧佛手柑素(6’,7’-epoxybergamottin, 6’,7’-EB)的酸诱导反应产物和速率。编辑样品自动处理程序,使反应物在pH 2.0、3.5和5.0的25 ℃模拟果汁中充分反应,并优化色谱条件使反应物和主要产物完全分离,实现反应体系的周期性进样和分析;利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外标法对各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6’,7’-EB在25 ℃酸催化下主要发生侧链环氧基开环水合反应,生成6’,7’-二羟佛手柑素,同时产生少量异欧前胡素,两反应均为一级反应;6’,7’-EB在pH 2.0和3.5条件下的半寿期分别为9.71和119.7 min,在pH 5.0时基本稳定。该方法实现了对6’,7’-EB水合反应速率的自动化在线分析,具有精度高和省时省力的特点,所得pH 3.5反应速率常数能较准确地预测葡萄柚汁中6’,7’-EB及其产物的浓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8.
基于高通量测序与培养方法分析新鲜佛手与老香黄中的细菌多样性
戈子龙, 张泽金, 周爱梅, 陈松, 钟青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250-25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375
摘要
(
170
)
PDF(pc)
(3010KB)(
71
)
可视化
收藏
老香黄为植物佛手的腌制品。为了解其加工前后微生物组成及其与老香黄品质之间的联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加工前后的样品中的细菌菌群组成,并结合纯培养和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佛手鲜果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老香黄的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属水平上,鲜果的优势菌群为unidentified Cyanobacteria、泛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老香黄的为Ignatzschineria、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采用纯培养方法从鲜果中分离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气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aerogenes)和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等,但未从老香黄中分离出有害细菌。结果显示,佛手经加工制成老香黄后,其中的有益菌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的丰度增加,但其生产和食用的微生物安全需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9.
利用ICP-MS/MS测定白酒中无机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杨雯懿, 郝婧, 田佳于, 黄建华, 陈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257-26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562
摘要
(
190
)
PDF(pc)
(2208KB)(
94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ICP-MS/MS)法测定18种白酒中1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研究白酒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白酒品种之间的关系。白酒样品经简单稀释后直接进样,采用ICP-MS/MS测定其中Mg、Al、Cr、Mn、Fe、Co、Ni、Cu、Zn、As、Se、Sr、Ba、Pb的含量,在MS/MS模式下,分别选择O
2
和NH
3
/He为反应气,消除质谱干扰,将分析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无机元素分布进行评价。各元素的检出限为1.34~25.8 ng/L,加标回收率为93.0%~105%,相对标准偏差(RSD)≤3.84%,方法的检出限低、准确度好、稳定性和精密度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积累方差的80.003%来自前5个主成分,18种白酒的特征元素为Al、Fe、Ba;聚类分析将18种白酒划分为4类,可实现白酒品种的初步判别,不同产地白酒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0.
硅量子点荧光传感器快速检测鲜奶中的四环素
杨彩玲, 赵雪珺, 李建颖, 赵国虎, 张丽, 曹文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264-26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08
摘要
(
231
)
PDF(pc)
(3728KB)(
90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以硅量子点(silicon quantum dot,SiQDs)为荧光传感器快速检测四环素的新方法,以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硅源,柠檬酸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合成SiQDs;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和光谱分析法研究其形貌结构和光学特性;利用四环素能有效地猝灭SiQDs荧光,构建荧光传感器用于四环素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备的SiQDs呈球形、稳定性高,水溶性好。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90 μmol/L,检出限为18 nmol/L,用于生鲜牛奶样品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36%~104.07%。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于鲜奶中四环素的准确测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1.
软糖类产品中虾青素的检测及稳定性研究
孔庆龙, 荆雯, 张晓南, 余汪平, 游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269-27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76
摘要
(
194
)
PDF(pc)
(2966KB)(
108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适用于软糖类产品中虾青素的检测方法,并研究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微囊粉中的虾青素在软糖产品中的稳定性,为产品的包装和储运提供指导,在GB/T 31520—2015的基础上,针对软糖类产品改进检测方法,对比用雨生红球藻粉和雨生红球藻微囊粉2种原料生产的软糖中虾青素在不同光照、温度、氧气条件下的保留率。对于软糖类产品,温度对虾青素保留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光照,最后是氧气;同时,相对于普通藻粉,微囊粉能够很好的提高虾青素在各种条件下的稳定性。结论显示,选择微囊粉为原料,采用避光包装,同时在低温环境下对产品进行储运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产品中虾青素的保留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2.
聚L-瓜氨酸修饰电极电化学测定食品中曲酸
邵东旭, 马心英, 信明浩, 王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276-28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58
摘要
(
214
)
PDF(pc)
(3363KB)(
68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快速检测食品中曲酸含量的方法,通过电化学的方法将L-瓜氨酸聚合在玻碳电极表面上,制备聚L-瓜氨酸修饰电极。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曲酸在聚L-瓜氨酸修饰电极和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玻碳电极相比,修饰后的电极对溶液具有更好的电化学响应。曲酸的浓度在8.0×10
-6
~2.8×10
-4
mol/L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i
pa
)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5 5,检出限为4.0×10
-6
mol/L,其线性方程为i
pa
=1.03×10
-6
+0.060c (mol/L)。该修饰电极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较好,适用于黄豆酱、醋和酱油中曲酸的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3.
重金属危害机制及益生菌清除重金属机制研究进展
王瑛, 林钰清, 李爱军, 林启豪, 薛雪, 王洪飞, 陈琬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3
): 281-29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349
摘要
(
355
)
PDF(pc)
(1611KB)(
161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工业发展,大量重金属通过工业废水废渣等方式排入空气和土壤,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重金属一旦通过食物链、空气和水进入人体,就难以排出。工业上已经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沉淀及氧化还原等能力,清洁含有重金属的废渣废水。益生菌也具有相似的能力,因此,适当利用益生菌可帮助人体排出重金属。该文综述了镉、铅、砷、铬和汞5种在食物中最常见的重金属的危害机制及微生物尤其是益生菌清除重金属的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4.
罗伊氏乳杆菌冻干保护剂的优选及高密度冻干工艺优化
谭莎莎,马方励,崔树茂,毛丙永,唐鑫,赵建新,张灏,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57
摘要
(
250
)
PDF(pc)
(845KB)(
95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罗伊氏乳杆菌的冻干存活率及产业化制备效率,系统解析不同种类保护剂对该菌的保护效果并优化高密度冻干工艺降低冻干体积。首先将不同分子量、不同种类的单糖(醇)、二糖(醇)、低聚糖、多糖和蛋白质分别与罗伊氏乳杆菌的菌泥混合冻干测定存活率,然后研究不同分子质量的保护剂复配,及优势保护剂复配其他类物质对菌体的冻干保护效果,最后优化冻干前菌体与保护剂的比例和菌悬液总干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低聚糖对罗伊氏乳杆菌具有最好的冻干保护效果,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的物质以不同比例复配均不会提高保护效果,谷胱甘肽、甜菜碱、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维生素等物质均未显著提高低聚糖对该菌的冻干保护效果。菌泥与低聚糖类保护剂以干重比为1∶1.2混合时,具有最高的冻干存活率,冻干前菌悬液总干物质质量分数最高为29%时菌体存活率达90%以上。该研究结果为乳杆菌的高效冻干提供了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5.
咖啡因-淀粉微胶囊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形成机理
邵苗,李松南,张斌,黄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7-1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42
摘要
(
213
)
PDF(pc)
(2817KB)(
188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探究以淀粉为壁材包埋水溶性咖啡因的可行性。以膨胀淀粉、多孔淀粉、颗粒态V型结晶淀粉为包埋壁材,对咖啡因进行吸附和包埋,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光谱对微胶囊进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颗粒态V型结晶淀粉制备的微胶囊对咖啡因的包埋量和包埋效率最高,分别为45.89 mg/g和65.27%;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膨胀淀粉和多孔淀粉制备的微胶囊与原淀粉形态相似,而V型结晶淀粉制备的微胶囊呈不规则块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淀粉和咖啡因之间未形成新的V型峰;紫外光谱结果显示,3种微胶囊均在275.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表明咖啡因的包埋成功。3种淀粉壁材主要通过淀粉大分子对咖啡因分子进行物理截留,而多孔淀粉的多孔结构对咖啡因分子的吸附和包埋贡献不显著。3种淀粉壁材均可用于包埋水溶性咖啡因,拓展了咖啡因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6.
高温蒸煮协同纤维素酶改性竹笋膳食纤维
汪楠, 黄山, 张月, 张甫生, 郑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3-1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326
摘要
(
133
)
PDF(pc)
(2195KB)(
63
)
可视化
收藏
以竹笋膳食纤维(bamboo shoot dietary fiber,BSDF)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纤维素酶酶解(ET)、高温蒸煮(HT)、高温蒸煮协同纤维素酶(ET-HT)处理BSDF,分析其结构和理化性质(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色泽)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BSDF的粒径均显著减小(
P
<0.05),ET-HT
40
组BSDF的粒径((423±23.7) nm)最小,改性处理后的BSDF的电位均显著下降(
P
<0.05)。ET-HT处理后BSDF呈片状结构,ET-HT组BSDF的
L
*
值(54.26±0.64)和
b
*
值(18.41±0.29)最小,
a
*
值(9.63±0.17)最大。ET-HT
20
组BSDF 的持水力((5.29±0.17) g/g)和膨胀力((13.22±0.12) mL/g)最大,ET-HT
40
组BSDF的持油力((8.35±0.03) g/g)最大。热重分析表明ET-HT处理BSDF的热稳定性最强。红外光谱表明ET、HT和ET-HT改性后BSDF的主要官能团结构未发生改变。综上,ET-HT较单独ET和HT更有效地改善了BSDF的理化性质,是提升BSDF品质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7.
植物乳杆菌最适生长底物解析及高密度培养工艺
王玉林, 黄洁, 崔树茂, 唐鑫, 毛丙永,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9-2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442
摘要
(
325
)
PDF(pc)
(2432KB)(
103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增殖浓度,分别测定菌株在添加不同氮源、不同缓冲盐、不同浓度的MnSO
4
和不同促生长物质时菌株的生长浓度。结果表明,酵母类氮源是植物乳杆菌的最适氮源,缓冲盐在恒pH培养时对菌株生长无促进作用,锰浓度与最高活菌数呈正相关,在以酵母浸粉为氮源时植物乳杆菌培养不需要添加其他生长因子。进一步优化菌株的最适pH值和碳氮比,基于可耐受渗透压,优化恒pH培养和恒pH自动反馈补料培养基和培养工艺,得到各菌株的最适培养策略。3株菌的最适氮源添加量为40~45 g/L,MnSO
4
的最适添加量为0.25 g/L,最适碳氮比为对数生长期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的碳氮消耗比。恒pH 5.5自动反馈补料培养植物乳杆菌X1,活菌数达到4.1×10
10
CFU/mL;恒pH 5.5分批培养植物乳杆菌N8,活菌数达到2.9×10
10
CFU/mL;恒pH 6.0分批培养植物乳杆菌N9,活菌数达到6.2×10
10
CFU/mL。该研究结果的应用将显著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8.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核黄素枯草芽孢杆菌
郭佳欣, 张培基, 刘丁玉, 洪坤强, 陈涛, 王智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28-3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65
摘要
(
164
)
PDF(pc)
(847KB)(
85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以BS120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技术进行诱变处理,第一轮以40 mg/L 8-氮鸟嘌呤为筛选拮抗物进行筛选,得到核黄素产量和得率分别提升61.60%和58.12%的菌株BSG1。第二轮诱变以300 mg/L寡霉素为筛选拮抗物进行筛选,筛选获得菌株BSG3,核黄素产量和得率较BS120分别提升83.59%和78.76%。将核黄素操纵子表达质粒pMX45转入BSG3中,得到菌株BSG5,核黄素产量达到(4 467.08±99.47) mg/L,得率为(42.56±1.25) mg/g葡萄糖,较BS120分别提高140.94%和120.52%,展现了良好的核黄素发酵性能和遗传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9.
直链淀粉晶种对淀粉回生的影响机制
朱碧骅, 麻荣荣, 田耀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34-3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344
摘要
(
157
)
PDF(pc)
(706KB)(
75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淀粉回生影响因素复杂和研究手段局限,基于直链淀粉主导的短期回生阶段和支链淀粉主导的长期回生阶段关联性的回生共性机制未得到系统阐述。基于此,该研究制备短期回生的直链淀粉晶种,采用FTIR、
13
C CP/MAS NMR等手段,研究其诱导大米淀粉的长期回生过程与规律,揭示短期回生与长期回生关联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直链淀粉晶种粒度分布在200 ~450 nm,添加晶种导致淀粉短程有序度由0.670最高提高至0.887,双螺旋含量由14.86%最高提高到了22.80%。回生淀粉的短程有序度、双螺旋含量显著提高,表明所制备直链淀粉晶种显著促进淀粉长期回生过程,这种晶体协同增长效应,丰富了淀粉回生共性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0.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两株酿酒酵母菌胞内差异代谢产物分析
欧科, 陈福欣, 王婷, 冯光文, 严贝贝, 白巧秀, 钱卫东, 毛培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39-4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14
摘要
(
187
)
PDF(pc)
(1833KB)(
97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不同发酵时期的酿酒酵母菌的胞内小分子化合物的代谢状况,该研究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重组酵母菌株N6076及其原始菌株Kh08的胞内差异代谢产物。UPLC-Q-TOF/MS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2株酵母菌不同发酵时间点的胞内小分子代谢产物存在差异,其种类分别为11和10种,且以高丰度的脂类物质居多,其中甲羟戊酸-5-磷酸和胱氨酸分别为2株酵母菌胞内的显著差异代谢产物。应用LC-MS/MS对甲羟戊酸代谢途径中甲羟戊酸-5-磷酸(MVAP)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株N6076发酵48 h时胞内MVAP浓度为1.32 μg/mL,而原始菌株Kh08在相同发酵时间点未检出MVAP。该研究为进一步认识酵母菌胞内小分子化合物的代谢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1.
共表达谷氨酰-tRNA还原酶增强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活性
顾鹏帅, 潘梅, 丁亮亮, 唐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45-5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459
摘要
(
108
)
PDF(pc)
(1269KB)(
54
)
可视化
收藏
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dye-decoloorizing peroxidase,DyP)属于以血红素为辅基的新型过氧化物酶类,常因缺乏辅因子而导致催化活性低。将来源于褐色嗜热裂孢菌(
Thermobifida fusca
)的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基因(
TfuDyP
)与大肠杆菌谷氨酰-tRNA还原酶基因(
hemA
),构建重组质粒phemA-DyP,转化至
E.coli
BL21中进行共表达。分别以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和顽固性染料活性蓝19(RB19)、溴酚蓝、溴甲酚绿为底物检测TfuDyP的催化活力以及染料脱色效率。结果表明,诱导后的共表达菌株pAD胞内血红素含量为9.8 μmol/L,而单独过表达基因
TfuDyP
的菌株pD仅为3.4 μmol/L。TfuDyP纯酶的全波长扫描分析表明,在菌株pAD中DyP酶与血红素的结合度相比pD有较大幅度的提升。pAD菌株表达的DyP酶活力较pD菌株提高了110%,酶活力的提高使其在染料脱色应用方面也得到增强。在pAD菌株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谷氨酸(Glu)、FeCl
2
使得胞内血红素含量、DyP酶活力和染料脱色效率比未添加时进一步提高。以上结果为TfuDyP的功能开发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他血红素依赖性过氧化物酶的研发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2.
甘南牦牛曲拉中真菌群落结构
马江, 文鹏程, 罗俏俏, 曹磊, 朱艳, 杨敏, 张卫兵, 张忠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51-5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39
摘要
(
137
)
PDF(pc)
(2033KB)(
52
)
可视化
收藏
提取曲拉样品的DNA,选择合适的通用引物扩增ITS特定区域,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目标区域的序列变异和丰度,通过分析曲拉样品中真菌的Alpha多样性、物种分类组成及Beta多样性,以揭示甘南牦牛曲拉中真菌菌群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曲拉中具有高度的真菌多样性,并且不同来源样品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存在差异;在曲拉样品中共检测出6个门和123个属的真菌,所有样品中的共有优势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共有优势属为毕赤酵母属(
Pichia
)和双足囊菌属(
Dipodascus
);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可以将曲拉样品分为3类,结果与样品来源一致;置换多元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来源的样品间真菌组成差异显著(
P
=0.001);Spearman关联网络图表明,样品中真菌群落之间正相关占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可为牦牛曲拉的品质控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3.
乳酸菌对发酵牦牛肉灌肠理化性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龚珏, 唐善虎, 李思宁, 郑娇, 谭雪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57-6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514
摘要
(
202
)
PDF(pc)
(2120KB)(
85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以自然发酵为对照,研究了清酒乳杆菌(
Lactobacillus sakei
,LS)、植物乳杆菌(
Lactobactillus plantarum
,LP)和戊糖片球菌(
Pediocccus pentosaceus
,PP)作为发酵剂对牦牛肉灌肠理化性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测定牦牛肉灌肠发酵过程中的pH值、水分含量、色泽、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atile base nitrogen,TVB-N)、质构(texture,TPA)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探究乳酸菌发酵剂对牦牛肉灌肠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pH值和水分含量快速下降,接种乳酸菌的处理组下降速度更快,其中pH值最终都降至5.2以下,水分含量降至20%左右;接种了乳酸菌处理组的TVB-N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PP组的
L
*
值、
a
*
值、
b
*
值均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05);LS、LP组则检测出更大的硬度、黏聚性和咀嚼性;挥发性物质测定结果显示接种乳酸菌的处理组有更多种、更高相对含量的醛类、酮类等物质被检出。接种功能性乳酸菌发酵制作牦牛肉发酵灌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香肠理化特性,同时能促进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生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4.
不同微生物液态发酵对蚕豆蛋白营养价值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刘慧菊, 韩丽娟, 乔杨波, 王树林, 焦迎春, 叶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65-7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946
摘要
(
152
)
PDF(pc)
(1439KB)(
97
)
可视化
收藏
该试验采用3种菌种(植物乳杆菌、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对脱脂蚕豆粉进行液态发酵,以蚕豆粉发酵前后的粗蛋白、酸溶蛋白、蛋白酶活力、氨基酸含量、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等作为考察指标,对各菌种液态发酵蚕豆粉的营养价值及功能特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经不同微生物液态发酵后,蚕豆粉多肽得率、酸溶蛋白、氨基酸含量均明显增加,经植物乳杆菌发酵后,多肽得率达到1.46%,与未处理的蚕豆粉相比,其增幅高达71.65%,效果极其明显;此外,经发酵后其多肽上清液抗氧化活性显著提升,在蛋白质量浓度为168 μg/mL时,植物乳杆菌对DPPH的清除率达85.46%,黑曲霉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7.89%,经微生物液态发酵后蚕豆的营养价值得以大幅度提升;3种菌种液态发酵有助于改善蚕豆蛋白的功能特性,植物乳杆菌的作用效果较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5.
超高压对乳清分离蛋白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庞佳坤, 郑远荣, 刘振民, 包怡, 陈森怡, 党慧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72-7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365
摘要
(
147
)
PDF(pc)
(1154KB)(
75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超高压处理对乳清分离蛋白结构的影响,该研究对乳清分离蛋白进行了不同条件的超高压处理,之后测定表面疏水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自由巯基含量和内源荧光光谱分析乳清分离蛋白的结构变化。与未经处理的乳清分离蛋白相比,200 MPa及以上压力显著提高了乳清分离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在400 MPa-30 min时达到最大值。超高压处理使乳清分离蛋白的α-螺旋、β-折叠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证明了其对乳清分离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超高压处理增加了蛋白自由巯基含量,在400 MPa-30 min时增加49%,并且超高压处理也引起了乳清分离蛋白内源荧光强度的显著变化。在所有的超高压处理条件中,400 MPa-30 min对乳清分离蛋白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并显示出了最高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超高压处理能显著改变乳清分离蛋白的二、三级结构,暴露出疏水基团等活性基团,从而对抗氧化活性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6.
鳙鱼和三文鱼头汤中不同粒径胶粒的抗氧化活性
乐彩虹, 苏红, 陶宁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78-8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06
摘要
(
140
)
PDF(pc)
(1137KB)(
91
)
可视化
收藏
鱼头汤在熬煮过程中会自组装形成不同粒径大小的胶粒。该研究选取熬煮时间为150 min的鳙鱼和三文鱼头汤,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经粗滤、离心、微滤和超滤处理后胶粒的粒径分布,利用6种化学法研究不同粒径大小的鳙鱼和三文鱼头汤胶粒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经过一系列不同的处理,汤中胶粒的平均粒径显著减小(
P
<0.05)。鳙鱼和三文鱼头汤胶粒的DPPH·清除能力和O
-
2
·清除能力接近(
P
>0.05),鳙鱼头汤胶粒的Fe
2+
螯合能力和ABTS
+
·清除能力大于三文鱼头汤(
P
<0.05),但都表现为粗滤>离心>微滤>超滤,三文鱼头汤胶粒的·OH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大于鳙鱼头汤(
P
<0.05)。不同粒径大小的鳙鱼和三文鱼头汤胶粒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粒径较大时抗氧化活性更好,为鱼头汤的精深加工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7.
干面条色泽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陈艳, 周小玲, 李娜, 李向红, 俞健, 王发祥, 刘永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85-9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540
摘要
(
145
)
PDF(pc)
(815KB)(
50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晰影响小麦粉及面条色泽的因素,分别测定了面粉灰分、蛋白质、类胡萝卜素、微量元素、游离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面条色泽与这些指标以及面粉色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面条的
L
*
、a
*
、w
值与小麦粉的
L
*
、a
*
、w
值完全对应呈高度显著正相关(
P<0.01,r=0.865、r=0.834、r
=0.701),小麦粉的色泽可以很好地预测面条的色泽;小麦面条
b
*
值与灰分、类胡萝卜素、游离酚、Cu元素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呈高度显著正相关,而面条的
w
值与这些因素呈高度显著负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灰分、类胡萝卜素和游离态酚类物质是综合影响小麦面条色泽的因素。该研究筛选影响面条色泽的因素,将为面条生产过程中的品种挑选、色泽控制及小麦品种改良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8.
青稞原料与青稞酒风味物质相关性分析
贾福晨, 辜雪冬, 薛洁, 薛蓓, 张玉红, 张晓蒙, 于佳俊, 孙志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92-9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312
摘要
(
142
)
PDF(pc)
(1822KB)(
71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不同品种青稞原料对青稞酒主体风味物质的影响,以7个不同品种的青稞及其酿造出的青稞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利用谱库进行检索和保留指数验证。结果表明,青稞原料和青稞酒中均鉴别出了50多种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酸类、酯类、烷烃类、烯烃类、其他类(酮类、苯类、萘类、酚类)。青稞原料中含量最高的风味物质是醛类,其相对含量在35%~65%,其次是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15%~26%;而青稞酒中含量最高的是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在76%~88%,其次为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6%~13%。不同品种青稞及酿造出的传统青稞酒在主体风味化合物种类上差异不显著,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但在风味化合物的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9.
辐照培养基适用性改善及
Bacillus firmus
GL3产过氧化氢酶对其适用性的影响
徐玲, 宁喜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99-10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815
摘要
(
114
)
PDF(pc)
(1261KB)(
56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与人参土芽孢杆菌(
Bacillus ginsengihumi
)为供试菌,研究贮存时间和不同的辅助添加剂对辐照胰酪大豆胨琼脂(tryptic soy agar,TSA)培养基适用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响应面优化高过氧化氢酶菌株
Bacillus firmus
GL3的粗酶发酵液,验证其对改善辐照培养基适用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贮存时间15 d以上或辅助添加剂焦性没食子酸、五倍子酸、
L
-半胱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金属离子Mg
2+
、Mn
2+
、K
+
以及高过氧化氢酶菌株的粗酶发酵液的添加对辐照培养基中敏感菌株的恢复生长有效果;并确定
B. firmus
GL3在最优产酶条件下产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78.84%,优化后的粗酶液对敏感菌的促生长作用效果最佳,且与纯过氧化氢酶的作用效果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0.
遵义地区莽椒细菌多样性及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分析
崔梦君, 王玉荣, 葛东颖, 张振东, 刘欣, 郭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06-11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749
摘要
(
127
)
PDF(pc)
(2129KB)(
49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莽椒样品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17 株分离菌全部为乳酸菌,且16 株为乳杆菌。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硬壁菌门)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为绝对优势菌门,累计占比为99.39%;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为
Lactobacillus
(乳杆菌属,41.37%)、
Pseudomonas
(假单胞菌属,16.64%)、
Weissella
(魏斯氏菌属,14.96%)、
Enterobacter
(肠杆菌属,5.04%)、
Pediococcus
(片球菌属,2.48%)、
Klebsiella
(克雷伯氏菌属,2.40%)和
Bacillus
(芽孢杆菌属,1.33%)。从MG-RAST数据中下载湖北省当阳地区鲊广椒测序数据,进一步对莽椒和鲊广椒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基因功能和表型结果表明,莽椒中细菌在生长繁殖等方面显著较低,而在革兰氏阴性菌和致病潜力的相对强度上显著较高。相关性检验发现优势细菌属对碳水化合物代谢、核酸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具有显著影响。由此可知该本研究对后续乳酸菌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产业化推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1.
三氧化硫吡啶法酯化修饰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研究
王瑞芳, 陈发河, 吴光斌, 谢远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13-11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19
摘要
(
156
)
PDF(pc)
(721KB)(
70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对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并比较其酯化修饰前后的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分别采用三氧化硫-DMF法和三氧化硫-吡啶法制备硫酸酯化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以取代度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反应温度、酯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氧化硫-DMF法的最佳修饰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 ℃、酯化剂用量1.2 g、反应时间为3 h,产品取代度可达15.63;三氧化硫-吡啶法的最佳修饰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0 ℃、酯化剂用量1.2 g、反应时间为3 h,产品取代度可达13.31。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硫酸酯化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对DPPH·和·OH的清除率均显著提高,且三氧化硫-DMF法所得产品的抗氧化活性略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2.
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水提液抑菌和抗氧化能力
黄思雨, 邓利玲, 童芳, 林致通, 钟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18-124.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567
摘要
(
154
)
PDF(pc)
(1269KB)(
78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3种植物干叶细粉水提液的抑菌和抗氧化能力。采用当量法测定3种原料中黄酮、多酚含量,二倍稀释法测定水提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牛津杯法分析原料的抑菌活性。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3种水提液及其两两等比混合后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
2+
螯合能力。结果表明,绿茶粉中水溶性黄酮、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62.22、133.82 mg/g,桑叶粉次之,臭黄荆叶粉最少。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在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
2+
螯合能力方面无协同作用,但黄酮、多酚含量与其抑菌和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显著的量效关系(
P
<0.05)。因此,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水提液抑菌和抗氧化能力依次减弱,且三者抗氧化活性没有协同增效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3.
不同高压均质条件对罗望子浊汁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刘孝平, 刘路, 鲁炫池, 段昕梅, 张玲, 陈安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25-13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39
摘要
(
113
)
PDF(pc)
(1304KB)(
68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罗望子浊汁物理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该实验研究了均质压力、进料温度和均质次数对罗望子浊汁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随均质压力(0~25 MPa)的增加、进料温度(30~50 ℃)的提高和均质次数(1~3次)的增加,浊汁的粒度减小,稳定性提高。过高的进料温度(60~70 ℃)和均质次数(4~5次)导致浊汁稳定性下降。浊汁多糖含量对均质条件的变化不敏感,适当的均质压力(0~15 MPa)可以提高浊汁中总酚、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进料温度升高和均质次数增加导致浊汁中总酚、黄酮含量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05)。浊汁总酚和黄酮含量与3种自由基清除能力间呈现较好相关性。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进料温度50 ℃、均质压力25 MPa、均质次数2次,此条件下,浊汁离心沉淀率为1.18%、上清液浊度为435.50NTU,显著优于对照组,可用于生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4.
反复式冻融-风干对风干牦牛肉的理化特性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谭雪梅, 唐善虎, 李思宁, 郑娇, 龚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31-13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401
摘要
(
128
)
PDF(pc)
(1736KB)(
68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探讨反复式冻结-烘干和冻融-烘干对风干牦牛肉的品质影响。选取牦牛背最长肌,冻结-50 ℃烘干循环和不同冻融次数后经50、60、70 ℃烘干制作风干牦牛肉,分别测定样品的pH值、水分、色差、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thioba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感官评价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冻结-50 ℃烘干循环和冻融循环-不同温度烘干处理对风干肉的品质影响显著(
P
<0.05),70 ℃烘干冻融处理的牦牛肉干的pH值要显著高于其他3组(
P
<0.05)。不同烘干温度对风干肉的色差影响显著(
P
<0.05),冻结-50 ℃烘干处理组色差呈现最好。随着冻结-烘干或者冻融次数的增加,肉干的TBA值显著上升(
P
<0.05)。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的风干肉之间没有显著区别(
P
>0.05)。在不同处理组中,风干肉牦牛肉主要检出醛,醇,酸和酯以及烃类挥发性风味物质。该研究结果为反复式-冻融风干牦牛肉的品质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5.
牛至精油结合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羊肉保鲜效果的影响
刘婷, 张瑞, 吴建平, 宫旭胤, 梁婷玉, 高良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39-145.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99
摘要
(
112
)
PDF(pc)
(935KB)(
59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探讨植物精油和包装方式对冷鲜羊肉货架期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利用牛至精油和不同包装方式结合的保鲜方法研究羊肉在4 ℃下贮藏0、3、6、9、12 d的质构特性、肉色、pH、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POV)、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nitrogen, TVB-N)及菌落总数(total bacteria count,TBC)的变化。结果表明,冷鲜羊肉贮存至第12天时,牛至精油与真空包装结合组中肉的红度(
a
*
值)、硬度、弹性、回复性均极显著高于牛至精油和普通包装结合组(
P
<0.01),且其黏附性、POV、MDA、TVB-N和TBC在第12天时均极显著低于牛至精油和普通包装结合组中冷鲜羊肉该指标(
P
<0.01)。牛至精油与真空包装结合的保鲜方法可使冷鲜羊肉贮藏时间延长至12 d。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6.
枯草芽孢杆菌YA215发酵螺旋藻渣产抑菌活性的工艺
付云, 赵谋明, 卢美杉, 余炼, 刘小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46-15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454
摘要
(
126
)
PDF(pc)
(1858KB)(
62
)
可视化
收藏
为充分利用螺旋藻渣副产物,获得较佳的抗菌活性发酵产物,该文以团队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YA215)为发酵剂,对螺旋藻渣进行液态发酵。以发酵上清液中性蛋白酶活、多肽含量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抑菌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初始溶液中,螺旋藻渣添加量15 g/L、果糖添加量10 g/L、NaCl添加量10 g/L、YA215接种量75 mL/L(发酵剂菌落含量为10
7
~10
8
CFU/mL)、pH 7.0,37 ℃摇床培养48 h(转速200 r/min),其发酵上清液中性蛋白酶活达到147.4 U/mL,多肽含量为16.8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为64.6%,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大小为15.3 mm,且抑菌率与多肽含量正相关。螺旋藻渣可通过枯草芽孢杆菌YA215发酵获得良好抗菌性,提升其作为饲料配料的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7.
一株强化发酵甜瓣子的乳酸片球菌特性及应用效果评价
邓维琴, 李雄波, 张其圣, 陈功, 范智义, 胡廷, 李恒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53-15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165
摘要
(
113
)
PDF(pc)
(2304KB)(
52
)
可视化
收藏
甜瓣子是以蚕豆制曲后加盐水发酵而成的,是郫县豆瓣风味形成的关键阶段。筛选适用于强化甜瓣子发酵的专用乳酸菌,以期应用于强化甜瓣子发酵。以甜瓣子为原料筛选生长速度快、产酸能力强的高效乳酸菌,研究其生长特性。利用筛选得到的高效乳酸菌制备菌剂并用于强化甜瓣子发酵,分析甜瓣子品质。该研究筛选得到1株乳酸片球菌ND1,37 ℃培养6 h、OD
610
达1.375,培养24 h发酵液中乳酸含量达到1.296 g/100 g。ND1在4~50 ℃条件生长良好,高温更利于其生长,在37~45 ℃生长速度最快;能耐受10%的盐,在盐含量(质量分数)为0%~8%的条件生长良好;在pH 3.5~6生长速度快。利用菌株ND1发酵得到的乳酸菌剂活菌数可达1.07×10
12
CFU/g,利用该菌剂发酵甜瓣子,可有效提高甜瓣子中有机酸(尤其是乙酸、苹果酸、乳酸)含量,强化甜瓣子风味。该研究筛选的乳酸片球菌ND1具有良好的温度、酸度、盐度适应性,能改善甜瓣子中有机酸含量,有望被用作强化甜瓣子发酵增香的乳酸菌,改善郫县豆瓣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8.
云南乳饼中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功能活性
刘江, 程群, 王振兴, 孙健, 何雪梅, 刘大群, 周贵七, 熊智, 张雪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60-16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627
摘要
(
147
)
PDF(pc)
(948KB)(
87
)
可视化
收藏
从云南传统发酵食品乳饼中分离乳酸菌,以降解胆固醇及甘油三脂能力、耐酸耐胆盐能力、耐药性和抑菌能力为指标,筛选得到功能活性较好的菌株并进行鉴定;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为指标,比较其与4种商业化乳酸菌菌株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49株菌株中,菌株D16的体外降解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能力最强,降解率分别为62.22%和37.89%;菌株D16具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在pH 3.0的人工胃液中16 h存活率为87.29%,在胆盐质量浓度为1、3和5 g/L条件下16 h存活率分别为82.36%、81.41%及79.26%;菌株D16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4.50%、48.82%和62.75%;且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丁胺卡那、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和氯霉素6种抗生素均敏感;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16为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菌株D16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商业化乳酸菌(
P
<0.05)。终上所述,云南乳饼中筛选得到的植物乳杆菌D16具有良好的功能活性,具有开发为益生性功能食品的潜力,该文可为我国乳酸菌资源和传统发酵食品的开发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9.
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结合玉米秸秆水解液驯化酿酒酵母生产生物乙醇
陈胜杰, 高翔, 袁戎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67-171.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416
摘要
(
178
)
PDF(pc)
(1063KB)(
55
)
可视化
收藏
因玉米秸秆水解液抑制物中的糠醛和乙酸通常会抑制酿酒酵母的活力,造成乙醇产量下降。该实验为了获得抗水解抑制物并且提高乙醇产量的优良菌株,以酿酒酵母xp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atmospheric and room-temperature plasma mutagenesis,ARTP)技术,得到突变体库,并以玉米秸秆水解液为筛选压力,经过25代驯化培养,筛选出优良菌株xp2。该菌体的生物量DCW最高为3.71 g/L,较原菌的3.10 g/L上升了19.68%。生长对数期为6~22 h,稳定期为22~42 h,比原菌的对数期明显提前。稳定期持续时间延长4 h,生长性能优势明显。发酵上清液中的糠醛1.43 g/L,乙酸1.21 g/L,较出发菌株发酵上清液的糠醛3.78 g/L,乙酸1.65 g/L,分别降低了62.17%和26.67%,乙醇产量和平均得率分别为38.7 g/L和0.806 g/(L·h),较出发菌株的30.3 g/L和0.631 g/(L·h),提高了17.12%和27.73%。该实验表明改造菌性状优良,转化糠醛和乙酸的能力明显提高,为今后筛选优良表型的酿酒酵母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0.
不同发酵工艺对蓝莓果酒品质的影响
刘彩婷, 周鸿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72-179.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658
摘要
(
164
)
PDF(pc)
(1685KB)(
96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发酵型蓝莓果酒的色泽品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以初糖浓度、SO
2
添加量、酵母接种量以及发酵温度为自变量,以花色苷保存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回归模型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筛选出在发酵温度为23℃,初糖质量浓度230 g/L,SO
2
添加量67 mg/L,接种量0.36 g/L的条件下,花色苷保存率可达64.4%,验证试验花色苷保存率为61.1%,相对偏差2.65%。在满足本次试验蓝莓果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的同时,也为有效保护花色苷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1.
气调箱贮藏对鲜切黄瓜品质的影响及对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
魏亚博, 郑鄢燕, 赵晓燕, 马越, 张建, 童军茂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80-18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732
摘要
(
142
)
PDF(pc)
(3472KB)(
72
)
可视化
收藏
鲜切黄瓜在国内外具有很大的消费市场,但在贮藏期间极易受微生物污染而腐败变质。变形假单胞菌是低温贮藏条件下导致鲜切黄瓜腐败的主要微生物之一。该研究以变形假单胞菌为实验菌株,接种至鲜切黄瓜表面后,探讨3%O
2
、7%CO
2
气调箱贮藏对菌株生长和侵染情况,对黄瓜细胞壁降解和细胞壁降解引起的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O
2
、7%CO
2
气调贮藏抑制了变形假单胞菌的生长,保持了细胞壁的完整性,延缓了原果胶的降解,降低了纤维素酶活性,抑制了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增加和可溶性果胶的产生,从而保持了硬度,延缓了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增加,维持了鲜切黄瓜的外观和色泽。总之,3%O
2
、7% CO
2
气调箱贮藏抑制了由变形假单胞菌导致的鲜切黄瓜细胞壁的降解,延缓了腐败变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2.
微波提取桔梗根多酚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特性研究
许瑞如, 张秀玲, 李晨, 赵恒田, 肖曼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87-19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91
摘要
(
147
)
PDF(pc)
(4434KB)(
87
)
可视化
收藏
以桔梗根为原料,确定微波提取桔梗根多酚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并与传统水提法进行比较。通过对桔梗根提取物多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比较,并结合色差和扫描电镜的结果分析,得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微波提取的样品更具优势。用红外光谱法对2种工艺提取物进行了表征鉴定。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桔梗根多酚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210 W、料液比1∶30 (g∶mL)、微波时间60 s、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条件下,桔梗根多酚提取率达6.49 mg/g。此外,以V
C
为对照对2种工艺提取桔梗根多酚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的桔梗根多酚对O
-
2
·、·OH、DPPH·和ABTS
+
·清除能力更强,其IC
50
值分别为329.918、0.076、10.129、0.164 μg/mL,且有较强的还原力,表明桔梗根多酚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来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3.
不同杀青温度对绿茶香型形成的影响
汪蓓, 舒娜, 陆安霞, 廖雪利, 闫敬娜, 谢关华, 童华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197-20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586
摘要
(
226
)
PDF(pc)
(890KB)(
96
)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采用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 QDA)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对不同温度杀青制得的样品进行香气感官品质评价,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样品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并计算化合物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以比较不同杀青温度对绿茶香型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各香气属性相关,阈值较低的化合物是绿茶香型差异的关键如芳樟醇、香叶醇、β-环柠檬醛等;270、320、370 ℃杀青温度制得样品分别呈现明显的青气,甜香,清香和花香。不同杀青温度可通过影响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和相对含量以实现不同香型绿茶的加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4.
不同干燥方式无花果干质构及挥发性成分比较
康明, 陶宁萍, 俞骏, 王锡昌, 吉林娟, 乐彩虹, 尹明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204-210.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456
摘要
(
146
)
PDF(pc)
(1469KB)(
84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高效利用无花果资源,延长果品供应期,该研究将新鲜无花果经热风、真空、真空冷冻等方式干燥,采用电子眼、质构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对3种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的无花果干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无花果干水分含量在5%左右时,3种干燥方式得到的无花果干能被电子眼有效区分;真空冷冻干燥耗时较久,耗时分别是热风干燥的2.75倍,真空干燥的3.14倍;经质构分析结果可知,热风干燥的无花果干硬度值为1 286.41 g、脆性值1 074.82 g、弹性0.99 mm、凝聚力为0.78%、咀嚼性为985.36 mJ、回复性为0.34 mm,均大于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无花果干;经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可知,3种无花果干共检测出5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醛类、醇类、酸类、烃类,其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0.49 %~91.26 %。其中热风干燥果干检测出33种、真空干燥果干检测出32种、真空冷冻干燥果干检测出29种,3种果干共有成分为15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苯甲醛,含量分别为热风干燥38.97%,真空干燥39.03%,真空冷冻干燥46.49%。此外仅在热风干燥处理的无花果干中检测到补骨脂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5.
贮藏温度对‘Tarocco’血橙花色苷积累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冯雨, 贺明阳, 王晶, 王日葵, 傅云梅, 洪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211-21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327
摘要
(
126
)
PDF(pc)
(1876KB)(
68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研究贮藏温度对血橙采后花色苷积累的规律及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变化。以‘Tarocco’血橙作为试材,3组不同温度贮藏60 d,测定血橙果汁色泽、花色苷、总酚、总黄酮含量、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4~6 ℃显著提高贮藏期血橙花色苷的含量,增加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
PAL
、
CHS
、
DFR
、
ANS
、
UFGT
)的表达量。贮藏60 d后,4~6 ℃组血橙果实中花色苷含量达到28.36 mg/L,而15~20 ℃组花色苷含量为11.07 mg/L,同时4~6 ℃组果实的总酚、总黄酮含量高于15~20 ℃组,且POD,PPO活性低于15~20 ℃组。因此,适宜低温贮藏能增加血橙总酚、总黄酮、花色苷的含量并提高血橙的抗氧化活性,从而维持果实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6.
ε-聚赖氨酸对鲜榨血橙汁贮藏品质的影响
王换男, 卿琳华, 童群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219-22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72
摘要
(
147
)
PDF(pc)
(1449KB)(
60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探究ε-聚赖氨酸对4 ℃冷藏条件下鲜榨血橙汁贮藏期以及贮藏品质的影响。采用国标中规定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进行追踪检测。结果表明,与未添加ε-聚赖氨酸的鲜榨血橙汁相比,添加200 μg/mL ε-聚赖氨酸的鲜榨血橙汁的贮藏期由3 d延长至15 d。在贮藏期内,添加ε-聚赖氨酸对鲜榨血橙汁的呈味物质及色值、pH、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无明显影响(
P
>0.05);菌落总数、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均未超过国家规定限量;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游离氨基酸的损失率由58.69%、56.60%、55.14%、30.15%分别降低至18.73%、3.05%、1.28%、26.63%。4 ℃冷藏条件下,添加200 μg/mL ε-聚赖氨酸可以显著延长鲜榨血橙汁的贮藏期,并且可以减少其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损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7.
双孢菇贮藏不同时期乙醇处理对其保鲜作用研究
刘锦, 李云云, 程圣, 何欣遥, 张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227-233.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79
摘要
(
117
)
PDF(pc)
(1066KB)(
179
)
可视化
收藏
在双孢菇贮藏的第0天,第4天,第8天,用浓度400 μL/L的乙醇对其熏蒸处理以研究乙醇不同处理时间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前期处理组(第4天)虽然在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m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和维持硬度方面效果不如入库前处理(第0天)(
P
<0.05),但在降低呼吸强度方面效果显著,且在相对电导率、总酚含量、菌落总数、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POD)活性,维持较高白度值和感官评价等方面则与入库前处理效果相当(
P
>0.05)。而贮藏后期乙醇处理(第8天)虽能减弱PPO酶活,但是不能有效抑制呼吸强度的加剧,与感官评价有关的白度、硬度,贮藏后期处理组也不能有效维持。因此,如果双孢菇无法进行入库前乙醇处理,贮藏前期处理(第4天)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但是不建议在贮藏后期才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8.
微波对小麦粉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杀菌效果
苏东民, 赵晓琳, 林江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234-238.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364
摘要
(
204
)
PDF(pc)
(1018KB)(
65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以灭菌率及生长趋势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样品水分含量、微波功率、处理时间对蜡样芽孢杆菌灭菌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微波处理对小麦粉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最优灭菌条件。结果表明,随样品水分含量升高微波处理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杀灭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样品水分含量为15%时,杀灭率最高;微波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杀灭率随处理时间和微波功率的增加而提高,当微波功率达到581 W时,能够将小麦粉中蜡样芽孢杆菌含量降低到10
3
CFU/g。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时间7.5 min,微波功率700 W,样品水分含量15%的条件下,微波处理对蜡样芽孢杆菌的灭菌效果最佳,杀灭率可高达9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9.
白玉菇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李晓明, 陈凯, 黄占旺, 沈勇根, 卢剑青, 程宏桢, 刘馥源, 安兆祥, 徐弦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239-24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262
摘要
(
181
)
PDF(pc)
(2919KB)(
96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确定白玉菇蛋白最适提取工艺,探究不同pH值对白玉菇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碱法提取白玉菇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在不同pH值下对提取的白玉菇蛋白功能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白玉菇蛋白碱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pH 12.1,提取温度61 ℃,料液比1∶40 (g∶mL),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可达(43.19±0.22)%,与预测值接近;pH值对白玉菇蛋白的功能特性影响显著,当溶液pH接近白玉菇蛋白等电点时,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及起泡性均最差,但此时白玉菇蛋白的泡沫稳定性最好,偏离等电点后除泡沫稳定性有所下降外,其余各特性均有回升;氨基酸分析表明,白玉菇蛋白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是一种优质蛋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0.
近红外光谱技术定量检测果味啤中的果汁含量
盛晓慧, 李宗朋, 李子文, 朱婷婷, 王健, 尹建军, 宋全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247-252.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415
摘要
(
135
)
PDF(pc)
(864KB)(
64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测定菠萝啤中果汁含量为目的,采用了后向间隔偏最小二乘(backward 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Bi-PLS)、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synergy 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Si-PLS)以及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提取特征波长以提高模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i-PLS提取的特征波长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效果最好,从原始光谱范围4 000~10 000 cm
-1
内筛选出3个特征光谱区间,分别为(4 484~4 960,5 600~6 051,7 844~8 080) cm
-1
,共94个特征变量,比原始1 501个波长变量减少了93.7%,验证集的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分别为0.18%、0.89,范围误差比为3.17。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用于测定果味啤中的果汁含量是可行的,这为快速高效测定菠萝啤果汁含量提供了一种方法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1.
基于GC-MS法对比广西地区酸菜和酸笋风味的差异
郑文迪, 关倩倩, 刘长根, 魏本良, 熊世进, 熊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 (
4
): 253-257.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474
摘要
(
199
)
PDF(pc)
(1115KB)(
100
)
可视化
收藏
酸菜和酸笋是广西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的两类发酵蔬菜,酸菜清香爽口,酸笋酸臭刺激,风味差别显著。该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了广西地区酸菜和酸笋两类发酵蔬菜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10份酸菜样品中共检测出97种挥发性成分,15份酸笋样品中共检测出86种挥发性成分。酸菜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包括22种醇类、18种酯类、4种异硫氰酸酯、9种醛类、5种酮类;酸笋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包括胺类18种、醇类13种、酯类7种、醛类2种。主成分分析表明,酸菜和酸笋的挥发性组分和含量差异明显。理化性质显示,酸菜pH为3.45~4.92,可滴定酸为3.95~10.31 g/L,盐度为14.5~33.9 g/L;酸笋pH为3.53~4.46,可滴定酸为5.39~17.74 g/L,盐度为3.3 g/L~7.2 g/L。该研究揭示了造成广西地区酸菜和酸笋风味差异的具体挥发性成分和两者理化性质的差异,为后期酸菜和酸笋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2.
甘肃武威地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