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5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06-15
  

  • 全选
    |
    研究报告
  • 唐晓倩, 张靖博, 高尚, 姜俊, 张奇, 李培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1-8.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8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油料等农产品,其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阻控黄曲霉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国际难题。为探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002抑制黄曲霉生长、阻控黄曲霉污染的生理及分子机制。该研究采用AR1002代谢产物对黄曲霉进行处理,并对黄曲霉生长及产孢表型进行鉴定,通过显微结构及转录组学分析,对AR1002的抑菌机制进行了初探。蜡样芽胞杆菌AR1002代谢物可抑制黄曲霉菌丝生长、干物质积累分别达24.73%, 65.00%,减少孢子数量达98.80%;AR1002通过抑制glpAAYR1等关键基因表达调控黄曲霉甘油磷酸代谢,通过抑制SEC61ARAD23ATP13A1、UBE2G2等关键基因的表达调控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此外,AR1002代谢产物通过下调RAD51RAD54B等DNA修复机制相关基因,抑制黄曲霉同源重组及非同源性末端连接过程,最终达到抑制黄曲霉生长及产孢的目的。上述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002有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以应对黄曲霉污染问题。
  • 韩瑞, 初文琴, 刘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9-17.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8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工作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中不同元件之间的适配性,从而构建高效蛋白分泌载体,并进一步应用于提高壳聚糖酶Csn21c的胞外表达量。首先,构建包含不同启动子(P43Pshuttle09)、核糖体结合位点(RBS1RBS5)和信号肽(SnprBSphoDSymzC)的12个质粒,并以分别以3种蛋白(琼胶酶AgWH50C、壳聚糖酶Csn21c和脂肪酶Lip15)为指示蛋白比较不同元件组合的蛋白分泌水平,发现载体pP435Y*K(P43-RBS5-SymzC)和pP095P*K(Pshuttle09-RBS5-SphoD)优于其他载体。相较原载体(pP431N*K),载体pP435Y*K能使琼胶酶AgWH50C酶活性提高184.25%,脂肪酶Lip15酶活性提高52.8%,壳聚糖酶Csn21c酶活性提高164.62%。最后,通过比较5种不同培养基,确定了TB培养基为壳聚糖酶Csn21c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使用TB培养基壳聚糖酶Csn21c的最高酶活力达到21.14 U/mL,较LB培养基的酶活力提高了128.31%。
  • 蔡秋慧, 龚莹婷, 李港回, 彭钢, 孟静南, 王俊颖, 翟立公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18-2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79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沙门氏菌作为人畜共患的致病菌,更是极易产生耐药性,严重影响了人类与动物的健康。为了更好的了解动物源性沙门氏菌的生物学和分子特性。对安徽凤阳县某市场猪肉样本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血清型鉴定、药敏实验和毒力基因检测,同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进行毒力、耐药基因注释等分子生物学信息分析,并通过qPCR对毒力基因进行验证。分离鉴定出1株德尔卑沙门氏菌,分子分型为ST1498型,将其命名为G-1B,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全基因组长度为4 805 494 bp,预测出4 660个基因,其中包含559个毒力基因与37个耐药基因。该研究为了解猪源德尔卑沙门氏菌的遗传背景和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探讨德尔卑沙门氏菌致病性、耐药机制和分子进化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 赵倪慧, 蒋琳, 张丁, 段江波, 丁祥, 侯怡铃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27-37.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糖作为口蘑属真菌的主要功能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及抗肿瘤等活性。为明确草黄口蘑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活性相关分子机制,该研究以草黄口蘑子实体经热水浸提法提取的草黄口蘑多糖[Tricholoma lascivum (Fr.) Gillet polysaccharide,TLG-1]为实验材料,初步解析TLG-1结构,以S180荷瘤小鼠为模型检测体内抗肿瘤活性,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S180肿瘤组织总R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TLG-1重均分子质量为13 442 Da,由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4种单糖组成,其比例为1.57∶1.45∶2.84∶4.14。TLG-1可显著抑制荷瘤小鼠S180肿瘤的生长(P<0.01),抑瘤率为53.8%。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TLG-1能显著上调mt-Co1PrlrFoxa1以及下调Pitx2Rplp1Eef1a1Lgals1等基因,影响S180肿瘤细胞的代谢途径,调控细胞周期并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基因本体富集分析表明,TLG-1可激活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引发细胞免疫。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显示,在Jak-STAT信号通路中的Il21Il12rb2Il12bIl2raIl2rbIl2rgIl15raIfng等基因显著上调,通过转换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及分泌干扰素-γ等,增强小鼠抗肿瘤免疫应答。该研究结果为草黄口蘑多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尤晓颜, 李亚春, 布青云, 任广跃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38-4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8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参为我国传统的食药同源资源,但由于潜在的催吐等副作用,在人参炮制过程中需要做去芦处理,导致大量的人参芦头被丢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如何减少浪费、提高人参的综合应用需要进行相应研究。该研究建立了基于超高液相色谱法的人参皂苷检测方法,通过对13种人参皂苷单体进行测试,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采用生物转化的方法,从6株候选菌株中筛选出转化人参皂苷Rd产量最高的菌株Bacillus subtilis LM 4-2,推测人参皂苷Rd经由Rc水解途径转化而来,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设计,确定了菌株LM 4-2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0 d,温度30 ℃,料液比1∶4.3(g∶mL),接种量7.5%,该优化条件下Rd产量为(6.375±0.006) mg/g。同时,研究还对人参芦头发酵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抗氧化性试验发现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提取物质量浓度为50 mg/mL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2.55%;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提取物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对测试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均能产生抑制作用,发酵液对3种测试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1.0、0.75 和1.0 mg/mL。这些研究为通过菌株LM 4-2发酵人参芦头转化人参皂苷Rd、提高人参芦头的应用价值提供了参考。
  • 余安玲, 张小娜, 李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47-54.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清香型白酒中酯类物质的含量,该研究将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应用于麸曲制作中,对酵母麸曲的制作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白酒固态发酵实验,对酒体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以麸曲的酵母活菌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酵母麸曲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38 h、培养温度32 ℃、水料比1.10∶1、接种量10%,麸曲酵母活菌数为(7.25±0.04)×109 CFU/g。将优化后所得的酵母麸曲应用于模拟固态发酵白酒工艺中,以不同大曲麸曲比例作为自变量,采用相同生产工艺酿造白酒。结果表明,酵母麸曲组的乙酸乙酯含量较大曲组有明显增加,是大曲组的6.52倍。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麸曲酿造的白酒与仅使用大曲酿造的白酒的香气成分具有明显区别。该工艺制作的酵母麸曲可有效提高白酒中酯类物质含量,增加白酒香气成分,对白酒的酿造生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赵云浩, 黄晓丹, 王珺, 田山林, 张思杰, 余有贵, 文应当, 伍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55-61.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8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富集劣质酒醅(第七轮次)馏分中的多肽,改变其风味成分组成,该研究以酱香型白酒酒醅和酱油加工下脚料酱渣为原料进行混合蒸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馏分中的风味成分,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鉴定馏分中多肽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利用分子对接法探究馏分多肽与风味成分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酒醅与酱渣混合蒸馏方法能丰富风味成分,其中乙酸乙酯(0.63%)、己酸乙酯(0.12%)、丁酸乙酯(0.55%)、丙酸乙酯(0.74%)、戊酸甲酯(0.2%)、甲酸乙酯(0.41%)等香气成分含量均有较大提升,且发现了异香草醛(香草香)、苯乙醛(蜂蜜香)新香气成分,吡嗪类物质含量也有提升。此外,从酒醅与酱渣混蒸馏分中共鉴定获得37条多肽,其中14条多肽来自于酱渣。分子对接结果显示,Leu-Leu-Tyr可与乙酸、己酸乙酯、苯乙醛等风味物质形成氢键,有望抑制风味物质挥发,起到持久留香的作用。该研究探究了酱香型白酒酒醅和酱渣混合蒸馏富集多肽、改善劣质酒风味的可行性,为白酒多肽类非挥发性物质影响酒体风味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张文昊, 武运, 简东民, 党国芳, 陈卫林, 李宁, 陈新军, 黄文书, 王美琪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62-68.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9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天山北麓玛纳斯小产区干红葡萄酒的颜色及花色苷特征,采用CIElab颜色空间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技术分别对玛纳斯小产区同一酿造技术的4个年份、4个品种共14款干红葡萄酒的颜色和花色苷物质组成进行鉴定分析,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酒彩度C*aba*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品种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色相h*abb*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受陈酿时间影响最大,‘烟73’和‘美乐’存在颜色老化程度较大的问题,建立了14款干红葡萄酒的颜色特征图,酒样间颜色特征差异显著。在14款干红葡萄酒中均检测出15种单体花色苷物质,不同酒样单体花色苷组成比例和质量浓度显示出一定差异,主要受酿造年份、葡萄品种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分成6个类别。综上所述,颜色特征指标和单体花色苷组成及质量浓度反映在酒样的酿造年份、葡萄品种上均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该文分析我国小产区多品种、多年份的干红葡萄酒颜色特征及与花色苷的相关关系,对了解该产区葡萄酒的颜色特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陈黄曌, 常永瑶, 赵佳慧, 程安琪, 孙硕硕, 李阳, 王姝, 李洋洋, 潘春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69-75.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5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挖掘适于黄河故道产区种植的刺葡萄酒用种质,该试验于2020年对郑州果树所7种刺葡萄果实品质指标(理化成分、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颜色指标)进行检测和主成分分析,2021年对筛选品种刺葡萄酒和参照果酒(巨峰和马瑟兰葡萄酒、石榴酒)质量指标(基础指标、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分析并探究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活性物质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湘珍珠红叶刺葡萄果实体积小、偏红色色调且饱和度更高,皮果比、可溶性固形物和酚类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处于最高水平;湘珍珠红叶刺葡萄酒酒精度、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高于本土鲜食水果酿制的巨峰葡萄酒和石榴酒,其总酚、总黄烷醇和总花色苷含量以及DPPH清除力显著高于欧亚种马瑟兰葡萄酒;发酵结束时,刺葡萄酒花色苷和黄烷醇含量仍处上升趋势,后续可对浸渍条件持续优化。综上所述,湘珍珠红叶刺葡萄作为酒用品种适于在黄河故道产区推广种植。
  • 赵劲灵, 汤龙, 曹瑞, 余美宏, 程洁仪, 杨海珍, 范全龙, 王恒志, 马仕宇, 李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76-84.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玉米发酵酱粉是以玉米和食用盐为主要原料,经专用菌种发酵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具有增鲜、增香作用的发酵产品,其在食品中可提供鲜味和咸味。多种挥发性及非挥发性化合物共同决定了其风味特性,因此该文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与GC-MS联用以及HPLC技术对市场上的一种玉米发酵酱粉中挥发性化合物和非挥发性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玉米发酵酱粉在酱油中的增鲜应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发酵酱粉具有丰富的风味特性。共检测到3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12种挥发性化合物的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1。非挥发性化合物中部分氨基酸和5′-核苷酸对酱粉中的鲜味具有贡献,例如丙氨酸(Ala)等氨基酸可为酱粉提供甜味,精氨酸(Arg)等氨基酸提供苦味。结合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发现,添加白砂糖(12%)、玉米发酵酱粉(5%)及酵母抽提物(1%)后调配得到酱油的感官评价最佳,可为增加酱油原油鲜味和甜味,同时抑制其苦涩味。该研究可为玉米发酵酱粉的风味研究及在其他调味品的深层次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 曾祥权, 曹瑞, 余美宏, 赵劲灵, 程洁仪, 李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85-94.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内源性甲醛是影响海产品品质和安全的常见因素,而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trimethylamine N-oxide demethylase,TMAOase)被证明在内源性甲醛的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抑制TMAOase的活性可以有效控制海产品内源性甲醛的产生。以往研究表明,植物多酚可以显著抑制TMAOase的活性,但关于二者的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通过抑制动力学和光谱学分析证明它们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鲜有团队尝试利用分子模拟技术阐明两者间的关键结合位点和构效关系。因此,该研究采用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不同聚合度多酚与TMAOase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复合物的结合稳定性及对TMAOase结构的影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4种不同聚合度的多酚均能与TMAOase形成复合物,其主要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结合,其中原花青素B2与酶的结合能力最强,其可通过疏水性氨基酸His-89、Phe-169、Gly-195、Gly-198、Gly-243和Phe-244以及氢键作用位点Thr-199和Asn-438与TMAOase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4种多酚均能增加TMAOase的表面疏水性并降低其分子内氢键数量,但并未使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原花青素B2对TMAOase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抑制,与酶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最好,且范德华力作为主要相互作用力也参与了复合物的形成和稳定。该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解析了不同聚合度多酚与TMAOase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未来TMAOase抑制剂的筛选提供了新思路。
  • 任玉朋, 瞿子翔, 罗仕园, 安建辉, 邓伶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95-101.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葡聚糖/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并在60 ℃、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进行美拉德反应交联,分析交联后纳米纤维微观形态和宏观特性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美拉德反应交联对纳米纤维形态无显著影响。红外光谱变化证明了美拉德反应交联的发生,热性能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观察到交联后纳米纤维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呈有序向无序转变的趋势。水接触角测试表明交联使纳米纤维疏水性得到提升。拉伸测试的结果表明,交联使纳米纤维的弹性模量显著增加,而对其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无显著影响。水蒸气渗透率试验的结果表明,交联使纳米纤维的水蒸气阻隔性得到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美拉德反应后,葡聚糖/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的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并有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
  • 李静雯, 钟金锋, 刘敏, 李怡菲, 刘雄, 覃小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102-109.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9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抗氧化剂的添加能有效提高纳米乳液氧化稳定性。该研究探索γ-谷维素(γ-oryzanol,GO)添加量对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modified starch,OSAS)-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PC)为乳化剂的纳米乳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GO的纳米乳液(46.12 mV)相比,GO质量浓度为37.5 mg/L的纳米乳液ζ-电位绝对值增加至49.47 mV,所有乳液贮藏4周后未出现分层、絮凝等现象。在25 ℃贮藏4周的过程中,与未添加GO的纳米乳液相比,含GO的纳米乳液的过氧化值增长较慢,表现出较强的氧化稳定性。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PC-GO(-1.67×105 kJ/mol)和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AG)-GO(-1.66×105 kJ/mol)的结合能显著低于OSAS-GO的结合能(-1.56×105 kJ/mol),表明GO倾向分布于水包油纳米乳液的分散相且靠近界面处。当GO数量由1增至3时,GO与TAG间的结合能由-1.66×105 kJ/mol减小至-4.94×105 kJ/mol,说明GO的数量影响着其与TAG的结合强度。该研究从实验和理论计算的角度阐明了GO对OSAS-PC纳米乳液的氧化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有望拓展GO等抗氧化剂提高纳米乳液稳定性方面的基础研究,为开发新式功能乳液产品提供借鉴。
  • 毕玉蕾, 李言, 王立, 张晖, 钱海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110-120.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8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含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类壁材的油脂微胶囊不适合用于生酮食品的加工,椰子油中链脂肪酸含量较高,有利于促进机体生酮。因此,该研究以乳清分离蛋白和低分子质量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生酮椰子油微胶囊。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对微胶囊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在食品加工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当以吐温-80和Span-80复配物为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10]、乳化剂添加量为总固形物含量的3%(质量分数)、芯壁比为1∶2、阿拉伯胶和乳清分离蛋白的质量比为1∶2、固形物含量为7.5%(质量分数),进风温度为180 ℃、出风温度为85 ℃时,微胶囊有最高的包埋率,为87.61%。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其可以满足一般食品热加工需要,在较宽的pH范围内和较大的Ca2+、Mg2+、Na+浓度下能保持稳定,但对Fe2+的耐受性较差(为50 mmol/L)。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微胶囊对芯材的释放起到了良好的缓释作用,椰子油主要在肠道中释放,总释放率高达95.21%。生酮椰子油微胶囊的制备为生酮食品提供了新的原料选择。
  • 张娜, 何郎志, 杨心彪, 陈赤清, 刘义稳, 鲁群, 黄艳春, 丁士勇, 刘睿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121-127.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掩蔽单宁酸的涩味,提高其接受性,并且提高其生物活性的稳定性,该文以魔芋葡甘聚糖为壁材,并结合冷冻干燥技术进行单宁酸微胶囊的制备。以单宁酸包埋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包埋工艺,并对微胶囊的微观形态、结构、热力学性能、缓释性以及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单宁酸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芯壁比1∶15(质量比),壁材质量浓度20 g/L,反应温度45 ℃,搅拌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单宁酸包埋率为75.33%;呈无规则状,表面稍有裂缝。红外光谱及差式扫描量热分析均表明,单宁酸成功地被封装于胶囊内,且具有良好的热性能。与未处理的单宁酸相比,单宁酸微胶囊化后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单宁酸组以及微胶囊组在口腔消化阶段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98、0.57 mg/mL,有效解决单宁酸适口性的问题。包埋后并没有影响单宁酸的抗氧化性和抗菌生物活性,单宁酸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9.20、9.58 μg/mL,单宁酸微胶囊则分别为9.08、8.99 μg/mL;且单宁酸微胶囊化前后对4种肠道致病菌的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单宁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87.06±2.28)%、(84.44±6.85)%,而微胶囊的抑菌率分别为(96.02±3.11)%、(79.34±3.97)%,单宁酸能够使细菌的细胞膜受损,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起到较好的抑菌作用。因此,单宁酸微胶囊化为单宁酸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 巫永华, 黄莉莉, 王解语, 张文莉, 陈安徽, 郭红伟, 张建萍, 刘恩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128-13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7种深共熔溶剂中筛选最适合用于桑黄黄酮化合物提取的溶剂体系,采用响应面优化深共熔溶剂提取桑黄黄酮的工艺,筛选最佳黄酮回收树脂,并分析其体外降血糖和结合胆酸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乙二醇与氯化胆碱组成的深共熔溶剂体系最适合提取桑黄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深共熔溶剂含水率30%,乙二醇与氯化胆碱的物质的量比为8.21∶1,料液比=50∶1(mg∶mL),提取温度64 ℃,提取时间43 min,在此条件下,桑黄黄酮得率为(8.85±0.34)%,较体积分数为60%乙醇提取的得率提高了2.02倍。9种大孔树脂中,AB-8型大孔树脂对桑黄黄酮的回收率最高,为85.25%;纯化后桑黄黄酮的纯度提高了6.12倍。桑黄黄酮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1.19 mg/mL和1.28 mg/mL,结合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的IC50值分别为0.62 mg/mL和1.19 mg/mL,表明桑黄黄酮具有较强的调节血糖和血脂能力。实验表明,深共熔溶剂结合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回收可以绿色高效地从桑黄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 张文冠, 郝佳, 许朵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137-142.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4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叶黄素因其优异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关注,但水溶性差、易降解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该研究以副产物米糠为原料,提取米糠油体作乳化剂,负载叶黄素的稻米油为油相,制备米糠油体叶黄素乳液,对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包封效果、流变特性、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乳液组分间相互作用以及乳液的储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乳液的理化稳定性随着体系中油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油相体积分数为10%时,乳液粒径为(481.03±34.39) nm,zeta电位值为(-38.07±0.46) mV;叶黄素与米糠油体主要通过氢键结合;在经过22 d的加速氧化后乳液中叶黄素的保留率接近65%。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植物油体递送载体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
  • 胡晓, 杨婷婷, 覃小丽, 刘雄, 钟金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143-150.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基于麦醇溶蛋白(gliadin, Gli)的O/W乳液的理化稳定性,以姜黄素(curcumin, Cur)和γ-谷维素(gamma oryzanol, GO)分别与Gli制备复合物,并采用实验和理论计算联合的方法探究Gli与Cur、Gli与GO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与Gli(接触角θow为62.43°)相比,Gli-Cur复合物和Gli-GO复合物具有更好的表面润湿性(θow分别为71.94°和89.45°),其稳定的乳液表面平均直径分别降低16.46%和29.22%,而弹性和黏度则有所提高。此外,Gli-Cur复合物和Gli-GO复合物稳定的乳液过氧化值比Gli稳定的乳液过氧化值分别低1.92、1.74 mmol/kg,表现出较高的氧化稳定性。红外光谱、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表明,Gli与Cur、Gli与GO之间存在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其中静电相互作用主导了Gli-Cur和Gli-GO复合物的形成;Gli-Cur的结合能(-2.11×105 kJ/mol)低于Gli-GO的结合能(-1.89×105 kJ/mol),表明Gli和Cur的结合强度更大,这可能更利于增强Gli-Cur复合物乳液的凝胶网络结构强度。该研究从实验和理论计算角度阐明了Gli-Cur复合物和Gli-GO复合物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为提高Gli基乳液稳定性提供一定参考。
  • 武婳, 范柳萍, 于群, 张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151-160.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8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全营养乳液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将其置于不同温度(20、30、40 ℃)下贮藏,对粒径、电位、离心沉淀率、色差、pH、维生素C、维生素E和感官评分变化情况进行回归性分析并研究了稳定动力学。结果表明,贮藏温度是影响全营养乳液品质变化的重要指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平均粒径增加了77.19%~156.74%,电位绝对值减小了27.36%~48.31%。a*b*值增加,亮度减弱。维生素C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且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半衰期从144 d降低至81 d,反应活化能Ea为21.75 kJ/mol。pH、粒径和离心沉淀率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色差、电位、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热力学参数ΔH>0,ΔS<0,属于非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ΔG依赖于温度变化,随温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该研究为全营养乳液的贮藏保质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 马昕怡, 张怡芸, 吴冉, 王兴奔, 顾瑞霞, 陈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161-168.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不同结构的人工乳脂肪球膜作为乳化剂和营养强化剂加入到婴配乳中,并以富含天然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 MFGM)成分的MFGM-10为对照,并通过模拟婴幼儿体外消化模型对比了其在胃和小肠消化阶段的粒径分布、电位变化和游离脂肪酸释放量等关键指标,以探究不同结构人工MFGM对婴配乳理化性质和脂肪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单层人工MFGM的婴配乳具有较小的平均粒径和较大的ζ-电位绝对值,同时具有较高的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指数,说明单层人工MFGM在改善婴配乳理化性质和提高乳液稳定性方面效果最佳。在消化结束后,各组释放游离脂肪酸总量的顺序为对照组1 560 μmol/mL>双层组1 415 μmol/mL>单层组1 361 μmol/mL>空白组1 048 μmol/mL,说明添加人工MFGM能够达到与天然MFGM相似的脂肪消化效果。该研究为人工MFGM代替天然MFGM在婴配乳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沙迪昕, 杨晓君, 许贺志翔, 麦迪乃·吾秀尔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169-17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4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试验针对乳固体、低聚木糖、不饱和脂肪酸进行调制乳粉的配方设计及理化性质分析,旨在设计一款满足血脂异常人群营养需求的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调制乳粉。利用3T3-L1前脂肪细胞考查调制乳粉抑制脂滴积累的程度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综合分析筛选调制乳粉的最优配方,使其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并对最优配方奶粉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确保满足国标对调制乳粉要求。结果表明,调制乳粉配方中乳固体添加量为72%,低聚木糖添加量为2%,不饱和脂肪酸添加量为22%。蛋白质含量26.17 g/100 g、脂肪含量26.74 g/100 g、复原乳酸度10.50 °T、杂质度8 mg/kg、水分含量3.02 g/100 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乳粉呈乳黄色、冲调性较好、具有浓郁乳香味,与全脂奶粉相比显著降低3T3-L1前脂肪细胞面积(P<0.05),对脂肪细胞增殖有抑制效果。
  • 唐欣颖, 吉宏武, 张迪, 刘书成, 苏伟明, 宋文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177-184.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以去头凡纳滨对虾为材料,以羰基与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与粒径大小、内源荧光光谱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特征等作为考察指标,以自然解冻(nature thawing,NT)作为对照,研究了高压静电场解冻(high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 thawing,HVEFT)的场强(1.8、3.8、4.3 kV)和温度(5、15、25 ℃)对去头虾肌球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场强为3.8 kV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总巯基、粒径、α-螺旋的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表面疏水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羰基和内源荧光强度逐渐增加。当温度在15 ℃时,随着场强的增加,总巯基、α-螺旋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羰基逐渐增加,表面疏水性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综上所述,当场强为3.8 kV,温度为15 ℃时,高压静电场解冻对去头肌球蛋白结构影响最小。在此条件下,与NT处理组相比,HVEFT处理组样品的总巯基(3.35 mol/104 g)和α-螺旋的占比(30.7%)分别是NT的1.15倍和1.17倍,表面疏水性是NT(22.54 μg/mL)的0.42倍。结果表明,HVEFT能较好地维持虾肌球蛋白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去头虾解冻后品质的保持。研究结果为高压静电场技术在水产制品解冻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刘俊霞, 吴艳, 赵世博, 姜鹏飞, 金文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185-194.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大鲵肽与硒的螯合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以及Box-Behnken试验优化了大鲵肽-硒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对大鲵肽-硒螯合物结构特征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鲵肽质量分数7%、螯合时间60 min、体积比46∶100、pH 8.46、螯合温度65 ℃时,大鲵肽-硒螯合物得率最高为36.18%,与模型预测值34.54%无显著差异(P>0.05)。大鲵肽与Na2SeO3螯合后紫外光谱吸收峰强度增大且红移;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上表征—COOH和酰胺官能团的振动谱峰发生了强度上和位置上的改变;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显著上升(P<0.05),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大鲵肽-硒螯合物具有较强的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该研究为大鲵肽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 王竞, 毕云华, 黄佳婷, 孟柯, 曹少谦, 戚向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195-200.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3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从鱼粉压榨液中富集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进而采用固定化酶CALB-A两步法催化合成甘油酯型鱼油。结果表明,经一级分子蒸馏富集的乙酯型鱼油中EPA+DHA含量为43.2%,回收率为87.04%;以固定化酶CALB-A催化该乙酯型鱼油和甘油反应合成甘油酯型鱼油,优化后的条件为,以甘油/乙酯物质的量比1∶4、2%加酶量(以底物总质量计)、底物浓度20%(质量分数)、反应温度50 ℃的条件在叔丁醇溶剂中反应6 h,回收的油相以3%加酶量(以底物总质量计)、反应温度50 ℃、真空条件下反应24 h,乙酯的转化率可以达到68.27%,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AG)产率为62.51%;脂肪酸分析表明得到TAG中脂肪酸组成与原料一致。
  • 范小宁, 陈敬敬, 赵瑞娜, 包晓明, 郭雨轩, 师希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201-208.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8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延长静宁烧鸡的货架期,该试验以桑叶提取物为活性物质,壳聚糖为成膜基质,制备了复合涂膜,分别采用桑叶提取物添加量为0.3%、0.5%、0.7%(质量分数)的涂膜对静宁烧鸡进行处理,4 ℃贮藏,在0、3、6、9、12、15 d测定pH、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菌落总数,并作感官评价。结果表明,0.3%、0.5%、0.7%的桑叶提取物涂膜都能够有效地延缓静宁烧鸡品质劣变,其中桑叶提取物添加量为0.7%的涂膜的保鲜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在贮藏15 d时,0.3%、0.5%、0.7%的涂膜处理组分别将静宁烧鸡中的pH值降低了2.26%、3.08%、3.57%,TBARS值降低了11.21%、20.56%、34.58%,TVB-N值降低了7.59%、12.00%、25.59%,感官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菌落总数在第12天时未超过国标规定。若结合国标中规定的菌落总数和TVB-N这2种指标作为评价静宁烧鸡保质期的标准,则桑叶提取物-壳聚糖涂膜可有效延长静宁烧鸡保质期2~3 d。由此可见,桑叶提取物-壳聚糖涂膜可有效延长静宁烧鸡的保质期,该研究可为静宁烧鸡保鲜提供理论支持。
  • 杨世虎, 刘贵珊, 张远绿, 吴迪, 王延尧, 郭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209-215.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滩羊肉为研究对象,探究亚硝酸钠添加量(0、50、100、150 mg/kg)对(4±1) ℃条件下贮藏0、3、6、9、12、15 d后滩羊肉感官品质、色泽、pH、蒸煮损失、高铁肌红蛋白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硝酸钠添加量的增加,腌制滩羊肉在贮藏期间感官品质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在贮藏第15天时,添加量100 mg/kg亚硝酸钠样品a*值上升(P<0.05),L*值和b*值降低,蒸煮损失变化不显著,同时pH值下降0.77%,高铁肌红蛋白含量下降12.91%,TBARS值下降8.24%。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亚硝酸钠添加量与a*L*b*极显著相关(P<0.01),其他各个生理指标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总体来看,添加亚硝酸钠能够改善滩羊肉的色泽,有效减缓其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因此,从健康角度出发,确定腌制滩羊肉中亚硝酸钠添加量为100 mg/kg,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滩羊肉的品质,这为滩羊肉制品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 关桦楠, 迟振东, 王东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216-224.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8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表面羧基化修饰后的纳米二氧化硅(SiO2 nanoparticles,SiO2 NPs)与小麦低聚肽(wheat oligopeptide,WOP)进行超声复合,使小麦低聚肽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形成蛋白冠(protein corona,PC),制备出小麦低聚肽-纳米二氧化硅蛋白冠复合物(wheat oligopeptide-nanosilica protein corona complex,WOP-SiO2PC)。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纳米二氧化硅与小麦低聚肽复合率的影响,并对小麦低聚肽-纳米二氧化硅蛋白冠复合物的抗氧化性、起泡性及乳化性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低聚肽-纳米二氧化硅蛋白冠复合物制备的最优条件为:超声波时间20 min,超声波温度65 ℃,SiO2 NPs质量分数0.75%。小麦低聚肽-纳米二氧化硅蛋白冠复合物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达到38.35%、55.12%。起泡性、起泡稳定性达到103.51%、15.21%;持水性、持油性达到423.67%、442.79%;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达到16.81 m2/g、65.21%。
  • 秦志鹏, 韩四海, 李佩艳, 刘建学, 岳崇慧, 王萍, 郭金英, 白周亚, 罗登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225-232.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探究了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 AX)-甘薯淀粉(sweet potato starch, SPS)复合体系的糊化、质构、流变和水分迁移等理化特性。添加不同浓度的AX代替等量淀粉配置成复合体系,利用布拉班德黏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流变仪等分析手段,对AX-SPS复合体系的理化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天然SPS相比,AX-SPS复合体系的黏度值、回升值、崩解值降低,糊化温度有所升高;随着AX添加比例的增大,淀粉凝胶断层表面粗糙且孔洞增多;静态流变学分析表明,AX-SPS复合体系均为典型剪切稀化的假塑性流体,并随着AX添加比例的增大,假塑性行为有所减弱;动态流变学分析表明AX的添加降低了复合体系的储存模量(G′)和损耗模量(G″);质构和低场核磁分析表明,AX的加入降低了SPS凝胶的硬度、弹性,改善了质地,提高了保水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X添加量的增加使淀粉的双螺旋结构和有序性破坏程度增大,复合体系氢键作用力增强。综上,AX的添加改善了SPS的糊化、流变、质构和持水性等理化特性,使SPS在食品、医药及化工等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马娇, 张园园, 马琴, 郑安然, 刘军, 刘敦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233-240.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6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枸杞杂粮代餐粉的最佳配方及降血糖作用,该研究以黄豆、绿豆、黑豆、燕麦、苦荞和藜麦6种杂粮作为主要原料,再辅以药食同源的宁夏枸杞制备一种低GI枸杞杂粮代餐粉。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优化低GI枸杞杂粮代餐粉配方,并通过建立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评价低GI枸杞杂粮代餐粉的降血糖效果。结果表明,枸杞杂粮代餐粉最佳配方为:黄豆粉添加量15.1%,绿豆粉添加量15.1%,黑豆粉添加量14%,燕麦粉添加量15.6%,苦荞粉添加量12.1%,藜麦粉添加量12.1%,枸杞粉添加量16%(均为质量分数)。低GI枸杞杂粮代餐粉可下调小鼠餐后血糖值并能够改善小鼠基本生长状况,但使小鼠的空腹血糖值缓慢上升且整体趋于平稳状态(P>0.05)。
  • 张汆, 陈志宏, 刘洋, 吴保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241-24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7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芡实淀粉属小颗粒淀粉,且以超聚合的复粒形式存在。为了解超微粉碎对淀粉复粒结构及其中功效组分溶出的影响,文中采用球磨法制备超微芡实粉,分析了不同球磨参数对芡实粉理化功能性质的影响。研究显示,芡实粉的适宜球磨参数为:转速200 r/min,m(用料量)∶m(研磨球)=1∶30,研磨球直径4 mm,研磨时间30 min。与对照相比,所得超微芡实粉中超细粉末(粒径0~1 μm)占比达到85.04%,其中总黄酮溶出量增加不显著,但总酚溶出量有明显增加(P≤0.05)。所得超微芡实粉吸水性和吸油性显著提高,分别达到3.88、2.46 g/g,分别增加了3.26、1.34倍。X-衍射图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超微芡实粉中淀粉的复粒结构发生碎裂,淀粉颗粒完整性及其晶体结构也被严重破坏,印证了超微芡实粉理化功能性质改变的内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球磨处理不仅改善了芡实粉的理化功能性质,也有利于其中功效组分的溶出。
  • 郭佳, 刘翀, 郑学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247-253.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3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挂面加工当前多以精制面粉为原料,使用中温干燥工艺,易造成其营养和风味损失。为探究醒发工艺对挂面品质及风味的影响,对不同醒发方式、时间的挂面进行力学特性、蒸煮品质、质构特征、菌落总数、感官评价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结果表明,挂面的最佳醒发工艺为:面絮醒发1.0 h,复合压延4次后面带醒发1.0 h。此工艺条件下,挂面柔韧性高,吸水率高,蒸煮损失率低,硬度小,拉断距离大,检测出风味物质37种,其中醇、醛、酯、酚类化合物总含量达80%以上,具有良好的风味品质。该研究可为提升工业化挂面产品的品质和风味特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 梁璐, 隋勇, 梅新, 黄师荣, 蔡芳, 施建斌, 蔡沙, 熊添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254-260.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5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制备了不同紫薯粉添加量对米粉食用品质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0%添加量(以早籼米质量计,下同),5%~25%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紫薯米粉的花色苷、总酚含量分别增加了61.79%~223.58%、38.64%~89.77%,血糖生成指数值降低至61.89。随紫薯粉添加量的增加,紫薯米粉的糊化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止温度(Tc)逐渐升高,而热焓值(ΔH)逐渐降低。当添加量由0%增加至15%时,米粉的蒸煮损失率、断条率分别由13.49%、24.77%下降至9.65%、18.65%,食用品质逐步提升;当添加量继续增加至25%时,米粉的蒸煮损失率、断条率分别达到12.71%、27.71%,米粉品质下降。综上所述,添加量为15%时,紫薯米粉色泽均匀,色彩艳丽,食用品质及理化特性最佳。
  • 钟紫璇, 高梦璐, 马文睿, 闫金姣, 马艳萍, 刘朝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261-269.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核桃果实采后青皮极易发生褐变,目前有关不同温度贮藏核桃果实青皮不同部位的褐变差异及其原因未见报道。该文研究不同温度(0、2、5、8 ℃)贮藏对‘清香’核桃果实青皮不同部位外观、褐变指数、活性氧代谢及其种仁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核桃果实青皮的褐变程度随贮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0、2 ℃核桃果实青皮内部的褐变指数高于外部,5、8 ℃果实青皮内部的褐变指数低于外部;4种温度下果实青皮外部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总酚含量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高于内部,超氧阴离子(·O2-)产生率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均低于内部;萼端褐变指数、·O2-产生率、可溶性总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梗端;0 ℃则更好地保持了果实的品质,延缓了种仁酸败,贮藏60 d时种仁的可溶性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 ℃果实。综合各项指标认为,核桃果实在0、2 ℃贮藏期为60 d,5、8 ℃贮藏期不足30 d;青皮的褐变可能是因其活性氧和MDA过量积累加重了膜脂过氧化作用所致。
  • 文钰, 杨莉玲, 刘岚, 哦哈尔·帕孜力江, 张昱, 马文强, 杨晗, 丁高鹏, 崔宽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270-27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8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试验以新疆‘法兰西’西梅为试材,采用不同贮藏温度(近冰温、1~2 ℃和4~6 ℃)处理,定期测定西梅果实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西梅果实冰点为-2.8 ℃,确定西梅果实近冰温的贮藏温度为-1~-1.5 ℃,与1~2 ℃和4~6 ℃贮藏相比,近冰温贮藏可以显著维持西梅果实的表面色泽、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的含量,有效降低西梅果实的呼吸强度。同时近冰温贮藏有效提高了西梅果实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减缓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速率,抑制H2O2的生成,进一步影响丙二醛的积累与细胞膜透性的上升。综上,近冰温贮藏可有效调控采后西梅果实活性氧代谢的平衡,保持其采后贮藏品质,从而延长其采后贮藏时间。该试验旨在为西梅采后贮藏保鲜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 杨槟, 孙东方, 孙力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277-283.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5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动耐力不足是限制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运动表现的主要原因,提高运动耐力能满足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普通人提升身体素质、劳动者长时间体力劳动的需求,但目前尚缺乏适合日常食用安全高效的耐力类运动功能食品。元动力作为一种新型药食同源化合物的组合物具有较显著的提高运动耐力作用,但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系统研究。该研究采用药食同源组合物(阿洛糖28%、蔗糖12%、葡萄糖8%、5-羟甲基糠醛12%、棕榈酸18%、亚油酸18%、人参皂苷3%、姜酚1%),通过负重力竭游泳实验测定运动耐力,采用红外热成像法监测小鼠整体能量代谢,通过HE染色法观测肌肉组织形态,采用脲酶法、乳酸脱氢酶法及蒽酮-硫酸法测定血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及肌糖原含量,采用GC-MS法测定短链脂肪酸含量,研究结果如下:(1)低、高剂量元动力干预后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较空白组分别延长119.8%、257.4%(P<0.05);(2)低、高剂量元动力干预后,整体能量代谢显著提高,肌肉细胞变形和破裂减轻,肌糖原含量增加,血尿素氮、血乳酸含量降低,粪便中丁酸含量增加。综上所述,元动力能够显著提高机体能量代谢,增加丁酸生成,降低有害代谢产物,增加肌糖原储备,提高运动耐力。
  • 分析与检测
  • 郝秋艳, 周嘉明, 智军海, 贾先春, 王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284-293.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8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旨在建立一种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同步测定猪肉和鸡肉组织中呋喃唑酮代谢物、呋喃西林代谢物、氯霉素药物残留的方法。动物肌肉组织中呋喃唑酮代谢物、呋喃西林代谢物、氯霉素经酸化、衍生化及乙酸乙酯提取,并经含吐温-20的Tris-HCl缓冲液稀释后,与胶体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结合,抑制抗体和硝酸纤维素膜检测线(T线)上的抗原结合,从而导致T线颜色变化。通过比较T线和质控线(C线)颜色深浅,对试样中多兽药残留进行定性判定。试验优化了pH值、抗体添加量、抗原包被量、吐温-20添加量、衍生化试剂浓度和冻干保护剂种类等关键因素,并对检测卡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免疫层析方法可在35 min内检出猪肉和鸡肉中呋喃西林代谢物、呋喃唑酮代谢物和氯霉素药物,检出限分别为0.5、0.5、0.1 μg/kg,灵敏度≥98%,假阳性率≤2%,假阴性率≤2%,稳定性可达到1年,且与现有标准方法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检测时间短且稳定性好,可用于动物肌肉组织中多兽药残留的高通量快速检测。
  • 王利萍, 丁昱文, 吴颜欣, 邱树毅, 戴怡凤, 周鸿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294-300.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8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势,酸味、后苦味、后涩味无显著性差异。4种蓝莓酒中,半甜型蓝莓酒中酯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半干型蓝莓酒,而半干型蓝莓酒中醇类化合物高于半甜型蓝莓酒。乙酸乙酯、萜品油烯、月桂酸乙酯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在半甜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肉桂酸乙酯、苯甲酸乙酯、苯乙酸乙酯等化合物在半干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 正辛醇、乙酸与发酵程度无显著性关联。此外,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分析发现4种蓝莓酒中13种潜在差异标志物,并结合香气活度值研究发现meso-2,3-丁二醇与芳樟醇分别仅为半甜型与半干型的整体风味做出贡献,而大马酮、苯乙醇、异戊醇、乙酸的香气活度值>500,为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的整体风味做出了重要贡献。
  • 杨丽莉, 段桂媛, 黄璐晗, 郭美玲, 岳宇森, 阚建全, 杜木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301-307.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新鲜天麻为原料,分别采用蒸制、水煮和发酵对天麻进行加工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天麻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加工处理后天麻的淀粉含量显著降低,粗多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利用嗜酸乳杆菌N2发酵天麻后多糖和水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419.13 mg/g和25.92 mg/g,其天麻素含量约是未处理天麻的4倍;蒸制、水煮、发酵处理后天麻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苦味氨基酸减少了72.56%~87.51%,发酵后的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比蒸制高4.48倍、13.33倍,比水煮高5.21倍、16.58倍;对挥发性成分分析得出,醛类化合物在蒸制后含量最高,为1 016.05 μg/kg;酸类化合物在发酵后含量最高,为211.27 μg/kg;通过香气活力值分析确定了15种关键香气成分(odor activity value,OAV>1);感官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蒸制、水煮和发酵处理后,天麻异臭均得到改善,发酵处理效果最佳。
  • 陶祥婕, 胡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308-31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不同菌种组合对发酵黄浆水风味品质的优化改善,该研究比较了复合乳酸菌发酵、乳酸菌酵母菌混合发酵、自然发酵3种方式制作的发酵黄浆水,测定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采用HPLC和GC-MS对酸浆中有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差异分别进行研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ROAV)分析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并与主要有机酸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期间,黄浆水pH值、蛋白质、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复合发酵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提高;相比自然发酵组多出5种游离氨基酸,其总量比自然发酵组提高了198.34%;丁二酸含量显著增加。采用GC-MS共检出7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ROAV法筛选出25种关键风味物质。醇类和酮类为黄浆水主要香气物质,复合菌种发酵更有助于积累酯类物质。挥发性风味成分与特征有机酸关联性分析表明,乳酸与乙酸乙酯、苯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醇、正辛醇、γ-壬内酯等酯类、醇类物质呈正相关(P<0.05);丁二酸、柠檬酸和苹果酸与丁香子酚、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呈正相关(P<0.05),这些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在复合发酵组中均为最高。综上,黄浆水经复合菌种发酵可提高营养价值和风味品质。
  • 许皓, 肖虹菲, 林家威, 欧行畅, 欧阳建, 黄甜, 刘仲华, 黄建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317-32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3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现代工艺六堡茶渥堆过程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电子舌、色差、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研究六堡茶渥堆过程中色泽及滋味成分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滋味属性的变化与滋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及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e value, TAV)。结果表明,现代工艺渥堆过程中,六堡茶酸味、苦味上升,涩味、鲜味及咸味下降,色差L值波动变化,ab值逐渐升高,汤色由黄转变为橙红,游离氨基酸、黄酮、茶多酚、茶叶碱、儿茶素总量、氨基酸组分总量显著下降(P<0.05),可可碱、咖啡碱、没食子酸显著上升(P<0.05),水浸出物含量呈波动变化。游离氨基酸、黄酮、酯型儿茶素、DL-儿茶素(DL-catechin, DL-C)及部分氨基酸组分与酸味和苦味显著负相关,与涩味、鲜味及咸味显著正相关,咖啡碱与没食子酸则相反;茶多酚与涩味显著正相关。咖啡碱、可可碱、没食子酸、DL-C及酯型儿茶素对渥堆过程中六堡茶的滋味具显著贡献(TAV>1),其中酯型儿茶素与没食子酸是六堡茶渥堆过程滋味品质形成的重要化合物,氨基酸组分对六堡茶滋味无显著贡献。
  • 综述与专题评论
  • 李钊, 刘阳泰, 李卓思, 秦晓杰, 王翔, 董庆利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327-335.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能在低温、高温、高渗透压等多种不利条件下生长存活。在宿主体内,单增李斯特菌首先寄生于胃肠道,随后穿过肠道屏障,再通过血液传播到靶器官引发系列疾病,整个过程与单增李斯特菌独特的毒力因子及调控机制密切相关。该文首先回顾整理了单增李斯特菌在感染期间关键毒力因子的主要作用及目前新进展,介绍了毒力调控因子(PrfA)和转录调控因子(σB),着重讨论了调控因子在宿主外环境和内环境的相互作用,最后对目前新的毒力调控因子进行归纳总结,为全面理解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机制和进一步开展精准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 任天赐, 张方方, 李莹, 孙悦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336-343.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由于存在较高浓度乙醇、大量酚类物质和溶解氧等因素,易出现发酵缓慢、葡萄酒氧化褐变、香气损失等问题。富含谷胱甘肽酵母制品(glutathione-enriched inactive dry yeast derivatives,g-IDYs)是一种以活性酵母为原料制得的非活性酵母制剂,其能够在葡萄酒中释放大量谷胱甘肽,具有改善发酵迟缓、提高葡萄酒抗氧化能力、增加葡萄酒风味、减少SO2使用量等功能。目前,市场上g-IDYs产品多样,其有效成分差异较大,且在葡萄酒酿造中作用机制不明晰,增加了其有效解决生产问题的应用难度。该文对g-IDYs产品的主要功能成分、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以及各物质成分在葡萄酒酿造中作用机制及抗氧化性和测定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为g-IDYs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 张哲, 郑佳, 于学健, 王洪, 白飞荣, 王鹏辉, 刘冲, 姚粟, 李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344-352.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6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白酒酿造历史悠久,是蒸馏酒的典型代表,其酿造工艺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酒固态发酵工艺中,多种微生物及其演替互作使白酒风味具备丰富性和独特性。微生物菌种作为白酒酿造的核心关键资源,发挥产生物酶、风味物质、健康因子等多种功能。目前白酒酿造特殊生境中绝大部分微生物仍处在未/难培养状态,新菌种资源的挖掘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文总结了白酒酿造生境中分离的新菌种资源挖掘及其功能研发进展,梳理了白酒酿造过程中新菌种及未/难培养微生物的培养策略,为白酒酿造的微生态调控和微生物组重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 王文军, 田昊, 孟阔, 江海燕, 苟雯青, 曾凯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353-359.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7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食用菌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食用菌子实体组织鲜嫩,采摘后其品质会持续下降,并极易受到机械伤的损害和微生物的侵染。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病害问题极大地损害了食用菌的经济效益,而目前的食用菌采后保鲜技术及研究相对滞后,常用的化学保鲜剂已逐渐不符合目前绿色发展的需求。而生物防治凭借其绿色环保和不会引起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等优点成为目前具有前景的采后病害控制手段。因此该文对当前食用菌的各类采后病害问题、拮抗微生物、及其生物防治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目前食用菌采后病害控制方面的研究技术总体不足,因此,亟需大力发展绿色保鲜技术,并将其无缝融入食用菌产业的总体战略中。该文对目前的食用菌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采后食用菌贮藏保鲜方式开发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助力食用菌产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 张鸿鹏, 谢刚, 李可敬, 罗菲, 窦金鑫, 朱道兴, 郭玉垚, 韩逸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360-366.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88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DNA水凝胶,因其既具备DNA的生物学特性又兼具水凝胶的骨架功能而备受关注,又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识别能力,可以对多种信号响应,并在凝胶和溶胶之间转换,在生物传感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围绕DNA水凝胶的合成、刺激信号类型以及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根据合成方法的不同分为物理和化学合成方法,按照刺激信号的类型又可以分为温度响应型、pH响应型、光子响应型、生物分子响应型和多重响应型刺激信号的DNA水凝胶,总结了DNA水凝胶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于真菌毒素、重金属离子、食源性致病菌、抗生素残留、非法添加剂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 肖新生, 奉美桃, 邓志薇, 朱定萍, 蒋黎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367-378.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3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生姜作为一种传统药食两用植物,因其具有独特的芳香气味和辛辣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香气成分是评价生姜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生姜的香气由烯烃类、醛类、酯类、醇类、酮类和酸类等风味物质构成,主要是在生姜的生长发育和加工过程中产生,赋予了鲜姜或干姜独特的风味。这些风味物质的形成不仅与品种有关,也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关机理非常复杂。基于此,该文综述了生姜的风味物质种类;总结了影响生姜风味物质的主要影响因素(生姜品种与成熟度、贮藏、前处理条件和干制等);最后概述了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旨在为生姜风味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 王文洁, 孙宇欣, 童志芳, 陈维, 周绪霞, 丁玉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379-388.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小麦胚芽是小麦颗粒中营养密度最高的部分,富含膳食纤维与抗氧化物质,具有强抗氧化、降血糖血脂和通便等功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小麦胚芽逐渐从动物饲料向高值食品原料转型,用于开发全谷物及粗粮制品。但小麦胚芽本身具有强内源酶活性,易在贮藏中氧化变味,严重影响后续加工。该文综述了小麦胚芽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以及作为原料的加工特性,对其在粗粮烘焙制品开发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相关作用机理进行解释,并介绍了国内外灭酶稳定化创新技术,重点阐述了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抑制酶活性并提高抗氧化性的工作,展望了麦胚在未来功能性烘焙制品中的应用,为其工业化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 秦旭晨, 马占胜, 雷玉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389-395.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壳聚糖是一种存在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藻类植物和蘑菇等大型真菌中的天然生物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吸附性,近年来将壳聚糖用于饮料工业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壳聚糖在饮料澄清、抗氧化、抗菌方面的功效,介绍了其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同时举例说明其具体应用情况。壳聚糖在作为澄清剂使用时,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饮料,相较于其他澄清剂具有较为突出的澄清效果和优点,且利于活性物质的保留。壳聚糖在清除自由基、抑制微生物生长和减少氧化反应方面同样功效显著,这对饮品的抗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归纳总结了壳聚糖在饮品中的功能性及强化其活性的几大要素,展望了其作为果酒中SO2潜在替代物的优势及不足之处,为促进壳聚糖在饮品工业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多思路。
  • 郭荟, 王园, 毛金菊, 王文文, 安晓萍, 齐景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396-402.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脂质作为生物体内与生理健康密切相关的结构复杂、物理和化学性质多样的分子,是各种代谢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在维持生理动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无先进可靠的检测方法,对与脂质代谢相关的表型与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脂质的生物学意义推动了脂质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即脂质组学。脂质组学是代谢组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细胞、组织和生物体中的分子脂质。脂质组学的提出有助于全面分析生物体内脂质在代谢途径和代谢网络中的生物学作用。目前,已有大量利用脂质组学对家畜产品进行评价的研究。因此,该文综述了脂质组学在家畜肉产品评价中的应用,为脂质组学在畜牧业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日后深入探究饲料营养对家畜肉产品营养价值调控提供基础。
  • 姚紫倩, 冯先杰, 徐升, 朱卫丰, 周旭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50(11): 403-410. 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366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保健食品是一类可声称功效且具有食用级安全性的特殊食品。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使得保健食品需求大幅增加,但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存在夸大功效、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等问题。日本作为全球保健食品行业先行者,其保健食品评价、审批和管理机制多有与我国不同之处。该研究系统论述和对比了中日两国保健食品的定义、分类、审批流程、功能评价、标签管理和安全监管的差异和优势。研究结果发现,保健食品分类方面,日本分类更详细,功能及适用范围更丰富;审批流程方面,两国保健食品评价机构、结果认证、审批部门及审批模式等均存在差异,各有优势环节;功能评价方面,日本要求研究者将功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发表于高影响力期刊,有助于保障评价的科学性;安全监管方面,日本有更为完善的安全追溯系统。上述对比结果为我国保健食品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优势策略。